登陆注册
3138000000039

第39章 格言联璧(1)

《格言联璧》导读

格言,是体现人们行为规范与准则的语言,也反映了人类作为个体,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需要指引,需要慰藉,需要取得精神鼓舞的心理特征。

清代学者金缨所编的《格言联璧》一书,集古代格言之大成,该书自问世以来,广泛流传于民间、宫廷,并远播于海外,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成为影响深远、经久不衰的佳作。在历代蒙学读本中,也占有相当地位。

全书共收格言571条,以修德学问、持躬存养、齐家接物、敦品处事、从政悖凶等十个方面论述了人生之真谛,后又附摄生类格言20条。

作品认为人生的头等大事,就是读书做学问。有了一定的学问,还应不断地修身养性,强调人性的善良、待人的宽容、处世的安详与内心的洒脱。书中选入了大量的格言来阐述立身处世的原则,教导人们要谦虚谨慎、大智若愚、安贫乐道、忍辱负重,并告诫人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别人。

作品详细介绍了养生之道。认为除了自然环境之外,各种不良嗜好和欲望是最伤人身心的。只有自觉地抵御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才能保持身心的健康。

另外作品中也强调在人的一生中,具备良好的品格是至关重要的,而要想拥有“金玉一般的人品”,还需经过“烈火中的锤炼”。

人是具有其社会属性的,那么如何去待人接物,便是我们每天都必须面临的问题。书中就此列举了各色人等与各种事物的特征以及怎样去对待这一切。处处是经验之谈。

书中继承了儒家历来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突出一种积极的入世思想,真正达到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堪称人生指南。

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译文】

古往今来许多世家显贵,无非是靠积德而来。若想在世间做具备高尚品格的人,还是得靠读书。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译文】

读书即便不能成名成家,终究可以使人品味高雅。修养德行不图回报,自然可以心安理得。

为善最乐,读书更佳。

【译文】

行善是最快乐的事,但读书可以教化乡里,比行善更上一筹。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技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译文】

各位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学写文章,而学会一点技艺,便算是有读书的天分吗?我所要求的只是恕道,不过是尽人伦的本分——忠孝仁义信而已。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译文】

人的聪明如果用于正道,越聪明越好,学问功名更能增加他好的品质。而人的聪明如果用于邪路,则越聪明越荒谬,学问功名反而助长他的奸猾。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译文】

作战时虽然有阵法却是以勇敢为根本。办丧事时虽然有礼法却以哀戚为根本。读书人虽然有学问却应当以品行为根本。

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馈;文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译文】

飘动的风不能调节音调;取巧的妇人不能主持家务;只会做文章的人不能治理国家。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译文】

经世济民来自学问,学问是经济的根源。心性成就事功,心性才能圆满。舍弃事功便没有学问,求心性之道不外乎文章。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道”?曰“近思”。

【译文】

什么是至高无上的品行?平常的修养。什么是品德高尚的人?是谦恭谨慎的人。如何才能上进?努力学习。如何才能远道?只有近思。

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译文】

能竭忠尽孝的才能称之为人才。能治国安邦的才能称之为学问。能平定叛乱的称之为人才。编织天地事物称为文章。心胸光明坦荡称为风度。万物与我一体称为仁心。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菑畲,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粱,以著述为文绣,以颂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中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译文】

以心术为根本,以伦理为树干,以学问为良田,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果实,以书籍为园林,以歌咏为音乐,以义理为食物,以著述为彩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讨论学问为积累,以先贤的言行为师友,以忠敬笃信为修养,以行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译文】

一人独处时应该谨慎自己的行为,预知每一心思所含的意念,严肃威仪安于天命,敬人伦以成圣贤,规范各种行为以成就德引,改过向善以成贤良。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功夫。

【译文】

将良知存于自己心中是圣贤的最高学问,在安分守己中尽自己的本分是圣贤的最高功夫。

万理澄澈,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译文】

明白事理则心愈能清楚而谨慎,专心致志则事理愈能通达而流畅。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译文】

将宇宙万物之事当做自己分内之事,那么自己分内之事也就是宇宙万物之事。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译文】

身虽处天地之后,心却在天地之前;身虽处万物之中,心却居万物之上。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译文】

观察天地万物自然的景象,学习圣贤之人修身养性的工夫。行动上自强不息,而最终则是达到存诚自然。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译文】

用圣贤的方法教导别人容易,自己身体力行却很难。用圣贤的方法开始奋斗很容易,坚持到底却很难。圣贤的道理与实践相结合,施行仁政必以德性为本。而后代则是理论与实践不能统一,不修持自己的德性,而只管治理别人。

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译文】

满口仁义道德,内心却充满邪念,只责怪他人而人不责备自己,这种人叫做“挂榜圣贤”。只怕恶行为人所见,能敬畏鬼神,知人事而又晓天理,这才是实际的学问。

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殴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译文】

没有根本的气节,就好像醉汉打人,醉时很勇敢,酒醒后却勇气退消,没有丝毫力气。没有学问的见识,就好比厨师在炉灶前面,面前光明,背后左右却仍是一片黑暗。

现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也。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译文】

以内心去体会的事理才能精确,所以应当深沉隐伏,否则就成了耳边口头的琐事,过后很容易忘记。事理要以典故为依据,因此必须有广博的学识,否则就成了随意的杜撰。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肴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译文】

事情有一点疏漏就是不真实,所以说要精确,否则众说纷纭必然会产生疑虑。只要有一点三心二意,便不能守理,所以说要专一,否则一遇到利害便不能守理了。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译文】

对人要平和而有原则,处事要明确而果断,待理要正直而通达。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译文】

古人之后的后世之人,议论古人的过失,很容易;今人倘若处在古人的位置,做古人所做之事,却很难。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译文】

古时的学者,得一嘉言便身体力行,如今的学者,得一善言则希望取悦别人。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译文】

古时的君子,最怕别人耻笑自己无能,所以努力学习。现在的君子,害怕别人耻笑,则尽力掩饰自己的过失。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译文】

要想开阔眼界,就应遍游名山大川。要想宽宏大量,就应熟读经史书籍。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译文】

先读经书,后读史籍,那么论事理就不会与圣贤相悖。既读史籍又读经书,那么读书就不仅仅是为了文章句读。

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观云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译文】

读儒家典籍则学问根底深厚,看史鉴则议论宏伟,观赏风景则眼界开阔,去除嗜好杂念则心胸坦荡。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译文】

庭院之内,便有至高无上的欢乐。除六经以外,再没有更新奇的书籍。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译文】

读没有见过的书,就如同又得到一个好朋友;重温读过的书就如同又遇到老朋友。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助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译文】

为何要有太多的思虑?应当心如止水。不停止不忘记,读书应该如流水不止。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译文】

心不能杂乱,杂乱则神情恍惚,不能专心。心不能劳累,劳累则精神疲惫,没有收获。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译文】

摒除杂念,内心则自然清明。不看杂乱的景物,眼睛则自然清澈。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译文】

书桌上不可有太多的书,但心中却不能有太少的书,这就好像鱼儿离开了水,鱼鳞就会干枯一样,如果心中没有书就会无所寄托。

志之所趋,无边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译文】

只要心中有远大的志向,就没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山再高,海再大,也不能限制他。而心中有追求的目标,则会无坚不摧,再锋利的兵器,也挡不住他前进的步伐。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起起,何事不可做!

【译文】

使意志沉稳,任何事理都能通达。立志奋发图强,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

【译文】

不虚心,就好比用水浇石头,滴水不进。不开窍,就如同用胶贴住琴的弦柱,丝毫也转动不得。

不体认,便如光电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译文】

读书不体会认识,就好像闪电照物,一点都抓不住。读书不能身体力行,就如同水中行车,陆上行舟,没有一点用处。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译文】

读书贵在善于质疑,有疑问才能增进对事物的了解。读书贵在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才能学业有成。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译文】

读书寻求明理,须让自己心中服气。与别人谈道理,须令别人心中服气。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问何时报答君亲。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多动,多动乱神。戒多言,多言损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苦神。

【译文】

爱惜精神,以备日后担当大任。虚度时光,何时才能报答父母养肓之恩?戒酗酒,酗酒伤精神。戒贪色,贪色毁灭精神。戒美味,美味使精神昏沉。戒饱食,饱食使精神郁闷。戒多动,多动使精神混乱。戒多言,多言损伤精神。戒多忧,多忧使精神郁结。戒多思,多思扰乱精神。戒久睡,久睡使精神疲倦。戒久读,久读使精神劳累。

存养类

性分不可使不足,故取其数也宜多:曰穷理,曰尽性,曰达天,曰入神,曰致广大,极高明。清欲不可使有余,故其取数也宜少:曰谨言,曰慎行,曰约己,曰清心,曰节饮食,寡嗜欲。

【译文】

人的天分本性的培养不能不足,所以取法应多:例如穷理、尽性、达天、入神、广大及高明;人的欲念不能太强,所以取法应少,其方法如谨言、慎行、克己、清心、节制饮食及少嗜好。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明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译文】

宽广心胸能容天下事物,虚心能接受一切好的事物,平心静气能议论天下大事,潜心能明白天下的事理,定下心来应付事情的变化。

清明以养吾之神,湛一以养吾之虑,沉警以养吾之识,刚大以养吾之气,果断以养吾之才,凝重以养吾之度,宽裕以养吾之量,严冷以养吾之操。

【译文】

清明以培养精神,精湛以培养思虑,沉着警觉以培养见识,坚强以培养意志,果断以培养才能,凝重以培养气度,宽裕以培养度量,严峻以培养操守。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译文】

自己有优点,不要炫耀,这是培养自己深厚的涵养。别人有缺点,要替他掩饰,这是浑厚以培养自己的大度。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译文】

胸无成见以养心,良好的德性以养身;仁爱以养天下万物,大道以养天下万世。

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译文】

谦虚而有涵养是做人的学问。而去除烦恼心性则自然祥和。

颜子四勿,要收入来;闲存工夫,制外以养中也。孟子四端,要扩充去;格致工夫,推进以暨远也。

【译文】

颜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记在心里;克制外在的诱惑,以培养正气。孟子的仁、义、礼、智四端要扩充;物致知的功夫,要从自身做起并影响他人。

喜怒哀乐而回未发,是从人心直溯道心,要他存养。未发而曰喜怒哀乐,是从道心指出人心,要他省察。

【译文】

不要表现出来喜怒哀乐的情绪,这是由人的本心而直接追溯圣贤之心,要学习他克制人性的欲念。未发而指出人的喜怒哀乐,这是由圣贤克己的功夫指出人性的缺失,要他省察。

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译文】

存养人性的功夫要和徐精粹,要像春天一样温和。省察自己的缺点要谨慎严谨,就要像秋天一样严肃。

就性情上理会,则曰涵养。就念虑上提撕,则曰省察。就气质上销熔,则曰克治。

【译文】

对性情上的了解就是涵养。对每一念头注意提醒就是省察。气质上的融汇就是克治。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译文】

为欲念所左右就会利令智昏。任着自己的性子来,则会偏于暴戾。

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而。人心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熏之而暗矣。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试之而已而。

【译文】

同类推荐
  • 老子正解

    老子正解

    本书共81章,对《老子》进行了研究,每章都包括“经文校正”、“词义注释”、“白话译文”及“原意解说”四部分。
  • 孙子原来这样说

    孙子原来这样说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博大精深的兵书,它从政治、军事、人才等多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战争规律的各种因素,历时两千多年而流传至今。这正反映了这部传世之作的生命力,也体现了我们祖先超人的智慧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灿烂选择。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人物王守仁流传最广的著作。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各家学说,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造诣。本书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主要精华,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最重要的资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品读国学大师之言;解读古代圣人之道;领悟智慧人生真谛国学大师南怀瑾一生学问的精髓集合,让你在闲暇之际享受一份逍遥,在得意之时谦恭淡然,在失意之时镇定泰然。人生就好比是下棋,高手往往能看到十步、几十步,乃至更多,但普通人却只能看到两三步,有的甚至是走一步看一步。高手往往能够顾全大局、从全局中进行布阵、从细微处逐个击破。而普通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寸土必争,最后辛苦半天却也是落得个惨败。那么,在人生这盘棋局中,如何能够步步为营、走向成功,这是很多人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其实,这各种真理,中国古代圣人早已为我们找到了方法。
热门推荐
  • 邮寄一个拥抱给闺蜜

    邮寄一个拥抱给闺蜜

    大家好,我是学生党,所以更得慢。我也是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请见谅。孟果果和沈嘉禾是网友,因此也发生了很多。想要知道就看小说吧。。。。。。
  • 遥遥相望矣

    遥遥相望矣

    初出茅庐的摄影师谢芷默孤身进入藏区拍照,危急关头被聂子臣解救并互生情愫,相爱的两个人却因生活轨迹的不同最终被迫分手。多年后两人重逢,舆论和阴谋也再次登场,当跨过时间和年轮,这对昔日的恋人又会谱写出怎样的结局?
  • 横扫天下之南宋女状元

    横扫天下之南宋女状元

    一个当代大学生,大家眼里的学霸,被难题困住,突然穿越到南宋一个小孩子身上,萌萌哒,求学,习武,得到秘籍,功力大振,变身一个女汉子,打遍男人无敌手,闯荡江湖,成为霸主,当国家有难时,跨战马,操长枪,横扫敌人,威名远扬————
  • 六十种曲杀狗记

    六十种曲杀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捡到一座小破塔

    捡到一座小破塔

    捡到了一座小破塔,暗藏玄机,塔内却有另一位面!王中王自从有了这小破塔,不一样的冒险开始了……
  • 修仙必须不要脸

    修仙必须不要脸

    脑残写书的人,写给脑残看书的人。适合人群,六岁以上。
  • 兽族时代

    兽族时代

    这是一个属于兽族的时代。当时代不在属于人族,兽族逐渐崛起,演化出属于他们的时代。兽族拥有属于自己的文明!经过上万年的繁衍生息,在这个百兽争鸣的时代里,又将有怎样的传奇故事?
  • 三国之战王

    三国之战王

    宅男李悔在路上低头看手机的时候,被车撞的穿越了,醒来时候,穿越到了一个农民家庭里,坏处是出身差,好处是天赋神力...而到了三国,李悔却想做的事是保汉....
  • 余浮三生

    余浮三生

    我会不顾一切的寻找你,直到你想起一切,并且原谅我为止。“对不起,我爱你。”“第一世,你负过我。第二世,你杀过我。第三世,你让我怎样去面对你!”
  • 浮生寒

    浮生寒

    一个朝廷豢养的顶级杀手莫名失忆,醒来之后忘记了生前的一切,甚至包括曾经朝夕相处的爱徒烟火。为了知道自己是谁,循着书信里的线索来到了鬼门关,遇到了一个来自另一个世界而被困于此的神秘女子,女子无法回去,自己却记不起过去,命运让两人由鬼门关开始相识,揭开了这个世界新的一面,踏上了一段如梦般的仙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