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7800000086

第86章 呻吟语(31)

或曰:“君子小人辨之最难?”曰:“君子而近小人之迹,小人而为君子之态,此诚难辨。若其大都,则如皂白不可掩也。君子容貌敦大老成,小人容貌浮薄琐屑。君子平易,小人跷蹊;君子诚实,小人奸诈;君子多让,小人多争;君子少文,小人多态。君子之心正直光明,小人之心邪曲微暖。君子之言雅淡质直,惟以达意;小人之言鲜浓柔泽,务于可人。君子与人亲而不昵,直谅而不养其过;小人与人狎而致情,谀悦而多济其非。君子处事可以盟天质日,虽骨肉而不阿;小人处事低昂世态人情,虽昧理而不顾。君子临义,慷慨当前,惟视天下国家人物之利病,其祸福毁誉,了不关心;小人临义,则观望顾忌,先虑爵禄身家妻子之便否,视社稷苍生,漫不属已。君子事上,礼不敢不恭,难使枉道;小人事上,身不知为我,侧意随人。君子御下,防其邪而体其必至之情;小人御下,遂吾欲而忘彼同然之愿。君子自奉节俭恬雅,小人自奏汰侈弥文。君子亲贤爱士,乐道人之善;小人嫉贤妒能,乐道人之非。如此类者,色色顿殊。孔子曰:‘患不知人。’吾以为终日相与,其类可分,虽善矜持,自有不可掩者在也。”

【译文】

有人问:“君子和小人,最难区分的是什么?”回答说:“君子有近似小人的行迹,小人装出君子的形态,这确实难以分辨。若说大概,则如同黑白一样不能掩盖。君子的容貌敦大老成,小人的容貌浮薄琐屑。君子平易,小人可疑。君子诚实,小人奸诈。君子多让,小人多争。君子少文饰,小人多伪态。君子之心正直光明,小人之心邪曲微暖。君子之言雅淡质直,只求表达自己的意思;小人之言鲜浓柔泽,务求能适合别人的心意。君子和人交往亲而不昵,正直诚实,不助长别人的过错;小人和人交往狎而致情,阿谀取悦,而助长别人的错误。君子处事可以盟天质日,虽骨肉而不阿;小人处事随着世态人情变化,虽昧理而不顾。君子临义,慷慨向前,只看对天下国家人民事物是否有利,而把祸福毁誉丝毫不放在心上;小人临义,则观望顾忌,先考虑对爵禄身家妻子是否有利,而把社稷苍生丝毫不放在心上。君子对待上级,礼不敢不恭,但难以让他干那些不合道理的事;小人对待上级,身不知为我,只是为顺从上司。君子治理下级,防止其走邪路,而能体谅他内心应有的感情;小人治理下级,按照自己的欲望,而忘记他们也有相同的愿望。君子自己的日常应用节俭恬淡素雅,小人自己的日常应用奢侈过度。君子亲贤爱士,乐意说人的优点;小人嫉贤妒能,爱说别人的缺点。像这一类的,样样不同。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认为终日相处,能够分辨出是君子还是小人,小人虽然善于文饰,也有掩藏不住的地方。”

五七

今之论人者,于辞受不论道义,只以辞为是,故辞宁矫廉,而避贪爱之嫌。于取与不论道义,只以与为是,故与宁伤惠,而避吝啬之嫌。于怨怒不论道义,只以忍为是,故礼虽当校而避无量之嫌。义当明分,人皆病其谀,而以倨傲矜陵为节概;礼当持体,人皆病其倨而以过礼足恭为盛德。惟俭是取者,不辩礼有当丰;惟默是贵者,不论事有当言,此皆察理不精,贵贤知而忘其过者也。噫!与不及者,诚有间矣,其贼道均也。

【译文】

现在评论人的人,对于别人赠送的东西是推辞还是接受,不看合不合道义,只认为推辞不受就是对的,因此宁肯不合情理地推辞不受来博取廉洁的名声,也要避贪爱之嫌。对于收取还是给予,也不论是否合乎道义,只认为给予是对的,因此宁肯显示大方也要避免吝啬之嫌。对于怨和怒,也不管是否合乎道义,只以忍为正确,因此按理应当计较的事也不计较而要避免没有度量的嫌疑。根据义应当明确本分,人们认为说好话奉承别人是不好的,因而就以傲慢自大夸耀陵人为志节气概。按照礼应该保持尊严,人们都认为倨傲是不好的,就以过度的礼节和谦恭为盛德。认为只有节俭才是可取的,就不分辨按礼有时应该丰盛。认为只有沉默才是可贵的,就不论有的事应当说话。这些都是对于是否合理认识不清,以贤智为可贵而忘记他们已超过了界限。唉!超过与不及确实有差别,但对道的危害却是一样的。

五八

狃浅识狭闻,执偏见曲说,守陋规俗套,斯人也,若为乡里常人,不足轻重,若居高位有令名,其坏世教不细。

【译文】

局限于浮浅的见识和狭隘的见闻,固执一种偏见曲说,坚守陋夫俗套,这样的人,如果是乡里的普通人,无足轻重,如果官居要职,能够发号施令,对于社会的危害是非同小可的。

五九

以粗疏心看古人亲切之语;以烦躁心,看古人静深之语;以浮汛心,看古人玄细之语;以浅狭心,看古人博洽之语;便加品骘,真孟浪人也。

【译文】

用粗疏心去看古人亲切的语言,用烦躁心去看古人静深的语言,用浮泛心看古人玄细的语言,用浅狭心看古人博洽的语言,这样便加以品评,真是个鲁莽轻率的人啊!

六○

文姜与弑桓公,武后灭唐子孙,更其国庙,此二妇者,皆国贼也。而附葬于墓,附祭于庙,礼法安在。此千古未反一大案也。或曰子无废母之义。噫!是言也,闾阎市井儿女之识也,以礼言三纲之重,等于天地,天下共之。子之身,祖庙承继之身,非人子所得而有也,母之罪,宗庙君父之罪,非人子所得而庇也,文姜、武后,庄公、中宗,安得而私之?以情言,弑吾身者,与我同丘陵,易吾姓者,与我同血食,祖父之心悦乎?怒乎?对子而言则母尊,对祖父而言,则吾母臣妾也。以血属而言,祖父我同姓,而母异姓也,子为母忘身可也,不敢仇,虽杀我可也,不敢仇。宗庙也,父也,我得而专之乎?专祖父之庙,以济其私,不孝;重生我之恩,而忘祖父之仇,亦不孝;不体祖父之心,强所仇而与之共土同牢,亦不孝。二妇之罪当诛,吾为人子不忍行,亦不敢行也;有为国讨贼者,吾不当闻,亦不敢罪也。不诛不讨,为吾母者逋戮之元凶也,葬于他所,食于别宫,称后妇人,而不系于夫,终身哀悼,以伤吾之不幸而已。庄公中宗,皆昏庸之主,吾无责矣,吾恨当时大臣,陷君于大过,而不顾也。或曰:“葬我小君文姜,夫子既许之矣,何罪焉?”曰:“此胡氏失仲尼之意也。仲尼盖伤鲁君臣之昧礼,而特著其事,以示讥尔。曰我言不当我,而我之也。曰小君言不成小君,而小君之也,与历世夫人同书,而不异其词,仲尼之心,岂无别白至此哉!不然姜氏会齐侯,每行必书其恶,恶之深如此,而肯许其为我小君邪。”或曰:“子狃于母重而不敢不尊。臣狃于君命而不敢不从,是亦权变之礼耳。”余曰:“否,否。宋桓夫人出耳,襄公立,而不敢迎其母,圣人不罪襄公之薄恩,而美夫人之守礼,况二妇之罪,弥漫宇宙,万倍于出者,臣子忘祖父之重,而尊一罪大恶极之母,以伸其私,天理民彝灭矣。道之不明,一至是哉。余安得而忘言?”

【译文】

鲁桓公的夫人文姜,参与了杀害桓公的事。武则天皇后杀了不少李唐的子孙,还更改了国号和宗庙。这两个妇人,都是国家的奸贼,而死后还与其丈夫合葬在一起,还合祭于祖庙,这样做,礼法安在?这是千古没有翻过来的一个大案。有人说:“没有儿子废除母亲的道理。”唉,这种话,是民间市井儿女的见识。以礼来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之重,等于天地,天下要共同遵守。人子之身,是要继承祖庙的,不是人子自己所独有的。母之罪,是对宗庙君父犯了罪,不是人子所应庇护的。对于文姜、武后,鲁庄公、唐中宗怎么能以私人感情来庇护他们呢?如果说杀我的人可以和我同埋一个墓穴,更改我国号的人可以与我同享庙祭,祖先和父亲的心会高兴呢?还是会发怒呢?对于儿子来说,母亲是值得尊重的人;对祖宗和父亲来说,我的母亲只是臣妾。从血统而言,祖宗、父亲是和我同姓的亲人,而母亲则是异姓。儿子为了母亲可以忘记自身,不敢与母亲为仇;母亲即使杀了儿子也行,儿子也不敢与母亲为仇。但是对于宗庙的事,对于父亲的事,我能独自做主吗?以个人的感情来决定宗庙和父亲的事,这是不孝;只看重母亲生我的恩情而忘记了祖宗、父亲的仇恨,也是不孝。不体恤祖宗、父亲的心,强使他们与仇人同墓共穴,也是不孝。按这两个妇人的罪行,应当诛杀,但作为人子,不忍心这样做,也不敢这样做。有人为了国家而讨伐我的母亲,我不应当过问这件事,也不敢给他们加什么罪名,因为,如果过问了而对讨贼者不诛不罚,就成为帮助杀我母亲罪犯的元凶。所以只能将母亲葬于别的地方,在那里祭祀她,称作后或夫人,而不将她与丈夫合葬。终生都哀悼她,为我的不幸伤心而已。鲁庄公、唐中宗都是昏庸的君主,我不责备他们。我只恨当时的大臣使国君陷于大的过错中而不管不顾。有人问:“《春秋》记载‘葬我小君文姜’,孔子都认可的事,你为什么还要责怪呢?”我回答说:“这是胡安国误解了孔子的意思,孔子是为鲁国君臣的不懂礼而忧伤,特意这样写,是用来表示讽刺的。称‘我’,是说不配当我的小君,才用了‘我’字。称‘小君’,是说称不起是小君,才用了‘小君’,如果用与历代夫人同样的称呼而不改变,孔子的内心不能分辨是非到了如此地步了吗?事实并非如此,文姜每次和齐侯相会,每写到这些,孔子必书写其恶行,孔子对文姜厌恶的如此厉害,而肯称许她为‘我小君’吗?”又问:“有时儿子拘泥于对母亲的尊重,而不敢有不尊的表示;臣子拘泥于国君的命令,而不敢不服从,这也是权变的礼节啊!”我说:“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宋桓夫人被赶出了国门,她的儿子宋襄公继承了王位也不敢把她接回来,圣人不以襄公之薄恩为错误,而赞美他能够守礼。况且文姜和武则天这两个妇人的罪恶弥漫宇宙,比宋桓夫人的罪恶大一万倍,臣子如果忘记了祖父的重要而尊崇一个罪大恶极的母亲,用来表示个人的爱心,连天理伦常都没有了,道的不明已到了这种地步了吗?我怎么能不把这个道理讲出来呢?”

六一

平生无一人称誉,其人可知矣。平生无一人诋毁,其人亦可知矣。大如天,圣如孔子,未尝尽可人意。是人也,无分君子小人皆感激之,是在天与圣人上,贤耶?不肖耶?我不可知矣。

【译文】

平生没一个人称赞的人,这个人的人品就可知了。平生没有一个人诋毁的人,这个人的人品也可知了。大如天,圣明如孔子,也不能尽合人意;而一个人,无论小人君子都感激他,这个人就在天和圣人之上了,这种人是贤呢?还是不贤呢?我就不知道了。

六二

寻行数墨是头巾见识,慎步矜趋是钗裙见识,大刀阔斧是丈夫见识,能方能圆、能大能小是圣人见识。

【译文】

咬文嚼字的是低下见识,谨小慎微自恃清高的是女人见识,大刀阔斧是大丈夫见识,能方能圆,能大能小是圣人见识。

六三

春秋人计可否,畏礼义,惜体面,战国人只是计利害。机械变诈,苟谋成计得,顾甚体面,说甚羞耻。

【译文】

春秋时期的人为人处世考虑可否,畏惧礼仪,顾及体面,战国时期的人,只是看利害,玩弄权术,如果计算得当,根本不顾体面,还说什么羞耻。

六四

太和中发出,金石可穿,何况民物有不孚格者乎!

【译文】

从太和中发出来,金石可穿透,何况一般物体,有不孚格的。

六五

自古圣贤,孜孜汲汲,惕励忧勤,只是以济世安民为己任,以检身约己为先图,自有知以至于盖棺,尚有未毕之性分,不了之心缘,不惟孔、孟,虽佛、老、墨翟、申、韩皆有一种毙而后已念头,是以生不为世间赘尤之物,死不为幽冥浮荡之鬼,乃西晋王衍辈一出,以身为懒散之物,百不经心,放荡于礼法之外,一无所忌,以浮谈玄语为得圣之清,以灭理废教为得道之本,以浪游于山水之间为高人,以卸杯于糟曲之林为达士,人废职业,家尚无虚,不止亡晋。又开天下后世登临题咏之祸,长惰慢放肆之风,以至于今,追原乱本,盖开衅于庄、列,而基恶于巢、由。有世道之责者,宜知所戒矣。

【译文】

自古以来,圣贤们孜孜汲汲,忧心忡忡,辛勤劳苦,只是以济世安民为己任,以检身约已为首务,从有知到盖棺,不停努力,尚有未能完满的性分内之事,尚有不了的内心愿望。不只是孔子、孟子,即使是佛、老、墨翟、申不害、韩非,也有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使活着时不至成为世间赘疣之物,死了以后不至成为阴间游荡之鬼。自从西晋王衍之辈出现,认为身体是懒散之物,做任何事都漫不经心,放荡于礼法之外,毫无忌惮,以为浮浅玄语就是得到了圣人清高的品德,以为灭理废教就是得到了道的根本,以为浪游于山水之间就是高人,以为无节制地狂欢就是放达之士。使人人荒废职业,家家崇尚虚无。这种风气,不仅使晋朝灭亡了,又开启了天下后世登临题咏的祸害,滋长了惰慢放肆的风气,直到如今。追究混乱的根本,祸端开始于庄子、列子,最早基于巢父与许由。对世道负有责任的人,应该知道有所戒惧。

六六

微子抱祭器归周,为宗祀也。有宋之封,但使先王血食,则数十世之神灵,有托我可也,箕子可也,但属子姓者一人,亦可也。若曰事异姓,以苟富贵而避之嫌,则浅之乎!其为识也,惟是箕子,可为夷齐,而洪范之陈,朝鲜之封,是亦不可已乎,曰:“系累之臣,释囚访道,待以不臣之礼,而使作宾,固圣人之所不忍负也。此亦达节之一事,不可为后世宗臣借口。”

【译文】

殷纣王的哥哥微子,在殷纣灭亡之后,抱着祖庙的祭器归顺了周武王,是为了祖宗有人祭祀。微子被封到宋地,使殷的已逝的君主有人祭祀,那么数十世的神灵就有了托身之地。这样做,微子可以,箕子也可以,凡是同姓的,任何人都可以。如果说微子事奉异姓是为了贪图富贵,避免嫌疑,这样的见识就太浅薄了。唯有箕子,本来可以像伯夷、叔齐那样逃避深山,但他写了《洪范》一篇,向周武王陈述天地之大法,被封到朝鲜,是不是也有不可已之隐衷呢?回答说:被拘囚的异国臣子被释放后,国君向他询问治国之道,不用对待臣下的礼节来对待,而作为宾客以礼相待,因此,作为圣人不忍心辜负这种善心美意,所以会有像箕子那样的做法。这也是通达事理的表现,但不应该成为后世同宗大臣归服他朝的借口。

六七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当局之君子,不如旁观之众人者,有心有我之故也。

【译文】

没有私心的人公道,心中无我的人明。身当其事的人没有旁观的众人清明,这是由于有私心有我的缘故。

六八

君子豪杰,战兢惕励,当大事勇往直前,小人豪杰,放纵恣睢,摒一命横行直撞。

【译文】

君子豪杰,平日战战兢兢,夕惕夕励,遇到大事的时候则勇往直前;小人豪杰放纵恣肆,拼着一条命横冲直撞。

六九

老子犹龙,不是尊美之辞。盖变化莫测,渊深不露之谓也。

【译文】

所谓老子像龙一样并不是尊美之辞,大概是说变化莫测,深藏不露。

七○

乐要知内,外圣贤之乐在心,故顺逆穷通,随处皆泰,众人之乐在物,故山溪花鸟遇境才生。

【译文】

快乐要知内知外。圣人的快乐发自内心,所以不管顺利不顺利、困穷、通达,都能泰然处之;普通人的快乐在于外物,所以,山溪花鸟享受用品也就随之而生。

七一

可恨读的是古人书,做的是俗人事。

【译文】

可恨我们读的是古人的书,做的是庸俗事。

七二

同类推荐
  • 在北大听演讲

    在北大听演讲

    北京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无数文人学者、国家政要、商界巨子都把能来北大演讲作为一种荣幸。他们相信,在北大里会有他们的知音和听众……
  • 长成一棵树

    长成一棵树

    本书指导青少年如何学会自尊与自爱。内容包括:知耻与自尊——了解自我,认识自尊培养与调适——尊重自己,健康成长尊重与宽容——尊重他人,获取幸福感受与体验——直面自己,理解自爱等。
  • 名人成功启示录:每天一个小故事

    名人成功启示录:每天一个小故事

    古今中外的名人,不管是引领社会潮流的思想巨擘,是运筹帷幄的政治领袖,亦或是富甲天下的商业巨头,再或者是点亮人心的艺术巨匠……他们几乎都拥有豪情的壮志、坦荡的心胸、崇高的理想,阅读他们便会在无形中斩断荆棘环绕,搬开前进的障碍。
  • 温暖心灵的友情故事(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

    温暖心灵的友情故事(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

    成长,是大自然最寻常的奇迹,比如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太树。成长,也是人生最朴素的过程,我们都要从孩童长成大人。每一个好故事,都会给孩子们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温暖心灵的友情故事》由李超主编,精选了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翁在交友、为人、处事中的种种表现,会给我们启示、让我们深思,让我们懂得去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友情就像是一粒种子,珍惜了,就会在你的心里萌芽、抽叶、开花,直至结果,而那绽放时的清香也将伴你一生一世。《温暖心灵的友情故事》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青少年最佳的课外知识读物。
  • 成熟力

    成熟力

    一个人走向成熟是困难的,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甚至历尽沧桑却并不能确保一个人的心理成熟。本书告诉你成熟的意义,怎样让自我变得成熟等内容,具体包括:认识自我就是一种成熟、成熟的人能主宰自己的心灵、成熟的人懂得放下等。
热门推荐
  • 绝代废材倾天下

    绝代废材倾天下

    一个杀手被自己的亲人背叛,然后穿越重生到了古代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呢?
  • 冷小小姐与冷小少爷

    冷小小姐与冷小少爷

    从小跟在小叔身后,撒娇、卖萌。这一天六岁的冷朝月受电视剧的影响,在小叔旁边眨着萌眼问道“小叔,为什么电视里的两个人在吃嘴巴?”“……”一阵无语,不知如何解释。她十二岁时,又问道“小叔,啪啪啪是什么,打脸吗?”“……”又一阵无语,越学越坏。之后……
  • 沉默之河

    沉默之河

    有没有一种永恒存在?如果有,永恒之图景是什么?能否通达永恒?现世有灵气,虚空有炼河。以意识之本源通达炼河,便是修行。如可知世界皆是虚妄,炼河即是永恒。如炼河皆是虚妄,虚空即是永恒。
  • 三界纵横录

    三界纵横录

    千载飞渡入黄泉,一夕浮沉堕人间!这是一个人,魔,妖三界争霸的世界。魔道肆虐,人族衰落。山野小子叶羽拾得天外灵石,一步步崛起与人间,纵横于三界。
  • 在星空下为你点亮守候

    在星空下为你点亮守候

    女主苏羽焉自幼失去父母,长大后被人欺凌,因此想不开。跳楼时被警察救下,遇到了男主王俊凯。
  • 超级柜员

    超级柜员

    异能的真相是什么?生命的真相是什么?世界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图书管理员爱因斯坦能提出相对论?为什么达芬奇会成为人类史上少见的全才?当异能爱上科技,会产生怎样的结晶?当无限升级遇上心想事成,会诞生怎样的奇才?一个善良的银行小职员觉醒异能,为自己选择最精彩的人生。本书平行世界文,与现实世界高度相似。该不同处自然不同,请勿较真。
  • 名流天后:十年等待,予你星光

    名流天后:十年等待,予你星光

    十年,对你们来说有多长?莫可以不知道,或许很长,或许很短。她耗费十年只为了一个真相,一份荣耀。她的一生有多辉煌,就有多少悲苦埋藏在背后。她从来没有想过去做主角,却因为莫时寒的一念让她做了他人生中的主角“莫可以,只要你愿意,我愿意倾尽所有。”“莫时寒,或许......我从来都没有对你抱有希望。”
  • 封魔一血之魔魄

    封魔一血之魔魄

    这是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人魔的故事。元徒,魔徒,正义,邪恶金木水火土风雷光暗九种元素血毒尸腐厄欲冥影魅九种魔元一群少年,唯一元体想看血吗……封魔系列之一:血之魔魄!“给我……血……”
  • 星空夜影之星际遨游

    星空夜影之星际遨游

    晶源星、深渊彗星、军嘉殖民地、麦尔斯空间站、凌云星、鲢鱼星、歌姬号、蓝雾海、花海星、厄难、落日....!一个少年游走在宇宙的各个角落,提升武装力量,盗取科技技术,见识奇特的生命形态,结识各类朋友,游历在大千宇宙之中,呈现出一个不同以往的宇宙世界!纳米科技。脑量子波、智能芯片、生物科技、基因科技、碳基生命体、硅机生命体、本命娃娃、星际生命体、神经末端技术、极限精神超控技术、机械战斗、第七脑域开发、上帝禁区、生化改造技术、最终生命形态。踏足一个个奇异的世界,什么才是最强的科技,什么又是自己追寻的最终力量!自...己...真..正..的..归..s宿..又...在...什...么...地...方.?
  • 星空的眷恋

    星空的眷恋

    我曾经追述历史直到远古,倘若往昔之光不照向未来,内心将永无安宁。其实这只是一个关于星空、远方、自由的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