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7400000013

第13章 豁达一点,为人处世不要太计较(6)

中国那句古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是非常起作用的。其实,我们每天遇到的矛盾,说穿了都是一些小而又小的小矛盾,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大可不必非要弄个是非分明、你死我活不成。小事本来都可以不当一回事,如果你对小事稍稍糊涂一些,或者对之根本就视而不见,即使你碰上了,但你如果能够用大度的心态宽容对待,以小事化了的办法处理它,那也就什么烦恼都不会有了。是是非非,对对错错,没人知道什么一定是对的或者错的,何必一定要捅破呢?

为人处世,遇事都要让人一步,此为高明之人。今日让人一步,即为日后进一步留下余地。待人接物抱以宽厚态度的人,为最聪明之人。因为给别人方便,就是日后给自己方便。糊涂处世,不蒙蔽自己的良心,不做薄情寡义之事,凡事都做到问心无愧,对人宽容为先,方显真正智慧。

以静观动,处世要学点糊涂学

人生是个万花筒,在变幻之中要用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防变化。但是,人有时候不如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种处世的艺术其实比聪明还要胜出一筹。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是聪明的表现,人贵在能集聪与愚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处且糊涂,随机应变。

老子大概是把糊涂处世的艺术上升至理论高度的第一人。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聪明又非聪明的境界。人依于道而行,将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即大智若愚。中国人向来对“智”与“愚”持辩证的观点,《列子·汤问》里愚公与智叟的故事,就是我们理解智愚的范本。庄子说:“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人只要知道自己的愚和惑,就不算是真愚、真惑。

是愚是惑,各人心里明白就宽慰了。

孔子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宁武子即宁俞,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他辅佐卫文公时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但到了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执政后,国家内乱,卫成公出奔陈国。宁俞则留在国内,一面仍是为国尽忠,但表面上却是一副糊里糊涂的样子,这是明哲保身的处世方法。因为身为国家重臣,不会保身怎能治国?后来,周天子出面,请诸侯霸主晋文公率师入卫,诛杀佞臣,重立卫成公,宁俞依然身居大夫之位。这是孔子对“愚”欣赏的典故,他很敬佩宁俞“邦无道则愚”的处世方法,认为一般人都可以像宁俞那么聪明,但很难像宁俞那样糊涂。在古代上层社会的政治倾轧中,糊涂是官场权力杂耍的基本功。

仅以三国时期为例,就有两场充满睿智精彩的表演,一是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刘备佯装糊涂得以脱身;二是曹、马争权时,司马懿佯病巧装糊涂,反杀曹爽。后人云:“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苏东坡聪明过人,却仕途坎坷,曾赋诗慨叹:“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为官可以愚,但为政须清明,不可混淆。

“难得糊涂”是糊涂学集大成者郑板桥先生的至理名言,他写道:“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做人过于聪明,无非想占点儿小便宜;遇事装糊涂,只不过吃点儿小亏。但“吃亏是福不是祸”,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歪打正着,“吃小亏占大便宜”。而有些人只想处处占便宜,不肯吃一点儿亏,总是斤斤计较,到后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郑板桥说过:“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儿,真是算尽自家耳!”由此看来,世上最可悲的人,正是古人所谓“贼是小人,智是君子”之人,是那些具有君子的智力却怀持小人之贼心的人。为人处世与其聪明狡诈,倒不如糊里糊涂却敦厚。

郑板桥以个性落拓不羁闻名于世,心地却十分淳朴善良。他曾给其堂弟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愚史平生漫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为美,未尝不啧啧称道。囊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以仁者爱人之心处世,必不肯事事与人过于认真,因而“难得糊涂”确实是郑板桥襟怀坦荡无私的真实写照,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毫无原则、稀里糊涂之人。

糊涂难,难在于人的私心太重,眼前只有名利,不免去斤斤计较。《列子》中有齐人攫金的故事,齐人被抓住时官吏问他:“市场上有这么多人,你怎敢抢金子?”齐人坦言陈词:“拿金子时,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可见,人性确有这种弱点,一旦迷恋私利,心中便别无他人,唯利是图,用现代人的话说是:掉进钱眼儿里去了!

聪明与糊涂是为人处世中必不可少的技巧和艺术,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太聪明的人学点儿“糊涂学”中的妙处,于己大有益处。古人云:“心底无私天地宽。”天地一宽,对一些琐碎小事就不会太认真,苦恼也不来了,怨恨更谈不上。得糊涂时且糊涂,是“糊涂学”的真谛,聪明人不妨试一试。

大智若愚,做个“糊涂”的聪明人

过去,“糊涂”是一个贬义词,人人都想当一个聪明人。但是在现今社会,大家都喜欢把自己装得“糊涂”一点儿、“傻”一点儿。其实,他们才是最聪明的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说的是看似聪明的人有时也会办蠢事;“大智若愚”“难得糊涂”,说的是真正的聪明人往往表面上愚拙,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沈从文一生温柔敦厚,却厌憎向邪恶屈膝的行为。他在“文革”时受到迫害,有人出于“好意”,向他建议说:“江青是你在青岛教书时的学生,只要写封信给她,就可以避免受害了。”但他坚决不干。沈从文返回北京,是在林彪事件发生之后。此时,江青不知出于何种动机,突然想起沈从文来了。她在与一位西方记者的谈话中,竟不止一次提到沈从文。她说,她年轻时最喜欢的教授就是沈从文。那时,沈从文每每对她说,应该每周写一篇文章云云。

从一些相关的人的暗示中,沈从文隐隐约约感到江青正试图借当年的师生关系与自己套近乎,但这自然不是江青大发怀旧之情。若从这期间江青正醉心于拉一批著名知识分子为自己捧场叫好的做法来看,似乎她正试图将沈从文作为一个筹码,纳入她精心设计的政治圈套。这在有些人看来,正是求之不得的晋身阶梯,而在沈从文,却有了栗栗危惧之感。

一天,一份通知送到沈从文家中,要他去出席一个国际诗歌朗诵会。起始,沈从文将此当做一次寻常的观看演出活动。可是,当他刚走进大厅时,就迎面来了一位服务员。仿佛等候已久似的,在确知他就是沈从文后,就领着他朝前面走去。当时,沈从文心里突然有了某种预感,起了一种警觉。他抬头望望大厅,所有的座位几乎都已坐满,只有最前面的两三排座位空着。沈从文心里明白,按惯例,这空着的座位是为何人所留,带自己到前面去实在事出蹊跷。于是,他放慢步伐,眼睛却左右搜寻。他终于在靠后找到了一个空座,便一声不响地坐下了。那位服务员见状,急忙劝他坐到前面去。他连忙装糊涂地说:“就这里好,看戏需要保持一点距离。”服务员再三劝说无效,只好无可奈何地离去了。

果然,不一会儿,以江青为首的一行人鱼贯而入,各自在前面相应的座位上落座了。这件略带戏剧性的事在沈从文身上发生,是不是按江青的指示做的一次有意安排?既要提供她与沈从文接触的机会,又要让人将这种接触看成一次十分自然的重逢?现在,自然是无从确证了。

当时的沈从文在不少人看来,确实表现得够“糊涂”的,那时,江青何等显赫,不少人唯恐没有机会巴结她。而她却向身处逆境的沈从文招手,他原本可以趁此机会,不说平步青云,至少可以摆脱困境嘛!然而,沈从文深知“祸福相依伏”的道理,于是以愚蠢、木讷的糊涂样,躲过了江青一劫。

透过沈从文的先生的“糊涂”,我们可以看出他超乎寻常的睿智、远见卓识,确实是大智若愚。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他当新泽西州州长时,曾接到华盛顿的电话,说他的一位朋友、新泽西州的议员去世了。威尔逊深为震动,立即取消了当天的一切约会。几分钟后,他接到了新泽西州的一位政治家的电话。

“州长。”那人结结巴巴地说,“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放置。”

“好吧。”威尔逊慢吞吞地说,“如果殡仪馆没什么意见,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

威尔逊当然不会不知道打电话的人所说的“位置”指什么,但他故作糊涂,弄得对方哭笑不得。

其实,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怎么使用。财富可以使人过得很好,也可能使人毁掉。耍小聪明往往是大糊涂,是招灾引祸的根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可以看到这种小聪明、大糊涂的事情。

比如在某招聘现场,某公司正对十余位求职者进行最后一轮面试。“你觉得自己有什么缺点?”主考官突然问一位求职者。“我工作过于投入,人家都说我是工作狂。”主考官笑了笑:“工作投入可是优点啊,你说说你的缺点吧。”求职者继续颇为自得地说:“我是个急性子,为人又好坚持原则,所以易得罪人。另外,我还……”考官“嘿”了声,脸色不悦,手一挥,终止了问话。这位求职者的结果不言而喻,有谁会喜欢一个自作聪明、玩滑头的人?

真正聪明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那主要是深藏不露,或者不到刀刃上、不到火候时不会轻易使用,而是貌似浑厚,让人家不眼红你。

顺其自然,做个“无心人”

人世间有些事情说来也怪,当你有意去做时,结果却“事与愿违”,而在你不经意的情况下却会出现“意外收获”。难怪人们时常发出“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叹,不少人也因“好心办了坏事”而惹出诸多烦恼。因此,做人处事还是“无心”为妙。

宋仁宗时代的名臣韩琦曾说过:“处事不可有心,有心则不自然,不自然则忧。”他在太原为官时就深有体会。太原当地风行弓箭之术,民间组织了箭术同好会。他在太原任职期间,并未加以禁止,也没有采取奖励措施,老百姓自动自发,乐在其中,对于地方的防卫,也有助益。可是,后任的宋祈却对此事别有用心,下令给这些练习弓箭之术的人,进行登记,编成部队,不用木弓,改用角弓。太原人本来因不太富有才用木弓,如今命令既下,大家只好卖牛买弓,终于引起了很大的骚乱。这就是想要加以利用的居心所致。

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容易,而做“无心人”却很难。因为,“无心人”并非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的那种袖手旁观的懒惰者,而是一种做人处事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能力和智慧的结晶,看似“无心”胜“有心”。要达到这种境界,良策有三:

1顺其自然莫强求

被称作“为人处世大全”的《菜根谭》有这样的名言:“如欲使对方有所行动,毋宁使对方自由去做,反而会照着你的想法行动。如果勉强对方行动,反而使对方更加顽固。”譬如,在家庭中,本来想鼓励孩子读书,但是由于用心良苦而显得急于求成,经常在孩子面前唠唠叨叨。这样,越是强迫孩子读书,孩子越发感到厌倦,反而丧失了读书的兴趣,结果“欲速则不达”。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去“急脉缓灸”,慢慢培养其读书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然,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还有附加条件。顺其自然,虽不能强求,但也不能缺乏引导。若辅以正确的引导,貌似放任不管,对方却能自己行动起来,加之不是你有意去勉强对方,所以对方不会感到被动,却不知不觉地照着你的意志在行动。

2大智若愚装糊涂

《老子》中说:“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这就警示人们,做人要宽宏大量,不要事事计较、处处当真,对于一些小事要装着糊涂,让人三分,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懂得做人之道。

同类推荐
  • 我们聊一聊

    我们聊一聊

    物质生活充裕的8090后一代正面对现实的残酷,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已经体会到内心的焦虑。严峻的就业形势、难以承受的生活成本,让他们陷入了就业还是考研,出国还是工作的困惑中;书本里的铅字无法立即变成活生生的社会经验,曾经的理想猛烈地撞击着未来的路。本书从几百封大学生的来信中,挑选中相对有代表性的困惑和焦虑,同时邀请15位成功人士一对一地回复,或犀利或和蔼,或清晰或睿智,共同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以及对青年们的无限期待。
  • 弯腰是一种智慧

    弯腰是一种智慧

    本书内容包括:《福来了莫张狂,祸来了莫慌乱》、《气愤中转不过弯来的结果是灼烧自己》、《不温不火地言辞,从容不迫地说话》等。
  • 佛说做事的道理

    佛说做事的道理

    在闹市的尘嚣下,芸芸众生中的你、我、他,辛苦地工作,辗转奔波,如同被鞭绳掌控的陀螺,疲于旋转。在片刻的闲暇时光里,你是否会思考——我们当以什么样的准则去做事,才能更完善地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得到圆满?人生在世,离不开做事。一个人做事的态度与作风,不仅彰显其人格,亦影响其未来的前途和发展。我们既然来到世上,就必须审慎考量做事的准则,才不会枉费此生。“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是对无尽时空里所包含的万事万物的大智大觉,佛是智慧的化身。我们要想让自己的内心有一个做事的准则,同时将事情做得圆满,学习一些佛理中的处世智慧,将大有裨益。
  • 脱口而出,妙语连珠

    脱口而出,妙语连珠

    《脱口而出,妙语连珠——令人终生难忘的即兴演说术》(英文名称 Magic of Impromptu Speaking: Create a Speech That Will Be Remembered for Years in Under 30 Seconds)是一本关于如何练习和准备即兴演说的小书。原书作者通过研究各种即兴演讲竞赛、政治辩论以及其它成功演讲者的演讲,又从表演、小品、心理 学等领域吸收观点,最终总结出详细而清楚的方法,能让读者在30秒之内准备一场即兴演讲。读者通过阅读此书,可以学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准备一场让听众回味深 远的即兴演讲技巧。
  •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是来自那空白深处。”一句质朴的名言,会瞬间触及人的灵魂深处;一个简短的哲理故事,会长久地影响人的一生。为使广大读者朋友更加深刻地领悟人生的哲理与真谛,编者精心汇编了这本《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本书汇集了古今中外几百个哲理故事,从彻悟人生、明白道理等方面切入,用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确到位的哲理点评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领悟、受益,更加充实、乐观、勤奋、勇敢地开创生活。
热门推荐
  • 旧时长安新雨凉

    旧时长安新雨凉

    讲述的是《史记》流传的爱恨情仇一部奇书,两代人的著述,三代人的努力传承这是一场博弈,不过是荣誉与荣誉的对碰,却最终不可调和,我只不过希望父亲书稿流传,名留青史,如果注定有人牺牲那么我愿意走上祭坛.....
  • 兽爱无边:大小姐驾到!

    兽爱无边:大小姐驾到!

    兽爱无边类;一个千金大小姐回国之后,吃完了一餐好的后发现自己迷失在了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家,第二天早上一起来发现自己被盗了!手机没电,充电器没带,只能拿着个行李箱在这个素不相识算虽然是母国的地方晃悠了一天一夜后才被好友找到。关于千金大小姐沐雨惜身上发生的种种事情,有搞笑也有苦笑,有亲情也有爱情风轻轻吹过——被风染绿的那些年华。每周二更新哦
  • 你不是我的归宿

    你不是我的归宿

    在克里斯塔·麦克尔的《玛丽莲·梦露和阿瑟·米勒》一书中,曾有这样的一个情节,梦露在结婚照上写下“希望·希望·希望”,而阿瑟则在婚戒上刻上“此刻即是永恒”,这个不经意的片段,生动的反映了女人和男人对婚姻的态度,对女人来说,婚姻是希望、是未来、是归宿,是余生的期待;而对男人来说,不过是这一个时间段感情的折射;因此他们的分道扬镳也并不意外。
  • 那些年的栀子花开

    那些年的栀子花开

    烽烟起,寻爱似浪淘沙:遇见她,如春映梨花。她的笑,转瞬即逝。遇见你,一件倾心。爱,到底是盛凌在荆棘上的花朵,还是隐藏在花朵中的荆棘?明明回头就可以看见你,为什么我还要这样傻?现在我回头了,你还爱我吗?
  • 废柴狂妃:医后来袭

    废柴狂妃:医后来袭

    -她本是尊贵嫡出侯府小姐,却因庶妹讨喜母亲已亡而沦落到父亲厌恶世人皆斥。-她本是与王爷定亲风光出嫁,却未料庶妹才是正妻。-她本是可以不争不抢安稳医生,却被庶妹挑断手筋毁掉容貌囚禁在密室。-爱慕一人换来的不过是狼狈!不争不抢换来的不过是死亡!-天生异象,废柴小姐重活一世,这一世,她用尽手段最终笑傲天下。-却不料,还是跌入了他温柔的怀里,无尽的沦陷。-到底,是陷阱,是阴谋,还是假象。
  • 金台集

    金台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行道地经

    修行道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本无命

    医本无命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冤冤相报是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预知命短问前身,老来富贵也真绕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地球男

    地球男

    命,为何?总有一天我必知!仙路一途,必定坎坷有朋友,有兄弟,我叶寒何惧!!!
  • 穿越之邪王绝宠

    穿越之邪王绝宠

    她,原本是32世纪的商业大咖!却因为父亲要她嫁给一个世界级别的组织老大,一个狠心,抛下了共同出生入死的朋友,华丽丽的穿越了!——她那个所谓的未婚夫,竟然不分青红皂白的杀了她!!!一朝穿越,她竟然穿越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朝代。他,大陆的公敌,是亿万年前的创世神之一。却因被陷害,六魄里的三魄附到了大陆一个小小王爷的体内!她对他无情十分“滚!”他却由着她胡闹“娘子乖!”她把一片真心付给他。他用天下作为聘礼,只为换得红颜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