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尤其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联用多种降糖药或者是将降糖药与其他药物联用,以防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还有就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联用不同作用的降压药物治疗时,常易发生直立位低血压。
第二,应当在使用药物的同时尽量保护自己的胃肠道功能,尽量采用胃肠之外给药的途径。在应用那些有胃肠道刺激的药物的时候,应当尽量采用含服、肌肉注射或者是静脉注射,这样既能保证药物有效地吸收、较好的治疗效果,又能很好地保护胃肠道。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常出现胃肠功能减退、食欲降低和食量减少的情况,或者是有胃功能障碍等情况,口服用药时,吸收的效果较年轻人差,药效也不理想,不能像年轻人一样,达到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第三,应当注意用药的正确方法,对于影响药物治疗的因素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在用药之前,首先应当注意饮食对药物的影响。有一些药物应当空腹服用,进餐之后再服用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有一些则适合在就餐以后再服用,还有一些是要求在就餐的过程中同时服用。基本可以分为这几种情况:一是大多情况下在就餐之前半小时左右应用降糖药物,降糖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二是助消化的药物在进餐的时候服用疗效好;三是阿司匹林、消炎痛和含铁元素药对胃有刺激性,应当在饭后服用。肠溶片切勿嚼碎服用,否则容易发生胃刺激作用,降低药效;四是服用镇静安眠药物时不要喝茶或者是咖啡等,以防降低药物的疗效;五是服用麻黄碱、利舍平、颠茄和含重金属元素铁、钙、铝等药物的时候,避免以茶代水服药。
第四,要看清这“三用”,禁用,慎用和忌用。禁用就是指没有任何的可选择和商量的余地,绝对不能使用,如果一旦使用,病人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者是中毒事件,有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例如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就禁用青霉素类的药物,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禁用吗啡,因为吗啡有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病人使用之后可能会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慎用是指可以使用,但是在用药的时候务必要小心谨慎,在使用的过程中要细心地注意观察,如果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应该立即停止用药,在不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才可以继续使用。例如异烟肼可能会引起肝毒性反应,因此患有肝病的病人应慎用,并且定期复查肝功能。忌用:忌用是指不适宜使用或者是避免使用,也就是说最好不用。一般来说,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比较明确的,病人在使用这类药物之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是相当大的,以不使用为最好,但是由于个体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有些病人在完全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另外一些病人能够使用而且不会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如孕妇忌服七伤药片,感冒发烧者忌服补肾益脑片等。此外,在西药说明书中还有不宜使用、避免使用,其意义与忌用意思相近或相同。
最后一点,还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加强用药期间的监测。现在的药物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副作用,所以在服药之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谨遵医嘱。具体一是老年人应用洋地黄、地高辛类药物较易发生蓄积中毒。用药期间应注意胃肠道反应和检查心电图;二是老年男性病人应用阿托品、普鲁苯辛或颠茄治疗时,常易发生尿潴留,用药前确定有无前列腺肥大,需要时可尽量应用其他药物代替;三是利尿药治疗时常易发生低钾血,用药时应注意补钾。
除了合理用药之外,还要注意各特殊人群的安全用药,对于儿童、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对于老人应该注意哪些细节,才能做到安全有效地用药呢?
在儿童时期,小儿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等在不停地增高、增大,各脏器的重量与功能发育也在不断增长和趋于成熟。而在儿童期用药,所服用的药物就会参与以上的生长、发育和趋于成熟的过程,会对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甚至是极大的危害,例如新生儿由于肝功能发育不全,使用氯霉素时因肝脏的代谢水平低下而极易引起中毒,可能就会出现灰婴综合征,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俗称“四环素牙”)。所以,儿童用药必须谨慎,必须注意细节,尤其是对新生儿。
由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对产生疾病时的症状不能正确、完全地表达,以至于对疾病的诊断困难较大,为了防止用药失误,应当去医院诊治,家长切不可盲目用药。选药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的放矢:不要轻信广告药品,不要图新药和贵药。掌握用法和用量:给儿童用药,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掌握适当的用法和用量,不可为图疗效快而随意增加剂量,也不可因害怕不良反应而减少剂量。用药后要注意观察:儿童用药,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并据此决定继续用药或调整剂量或调换药品。出现不良反应时要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给儿童用药,除掌握前面讲的用药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不宜捏着孩子的鼻子给孩子强行灌药,许多儿童有病时由于害怕药的苦味,服药的依从性差,家长为了使孩子服下药,就捏住孩子的鼻子灌药。殊不知这样喂药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鼻子捏住后孩子就用嘴呼吸,加上孩子挣扎,灌进去的药会进入气管,刺激气管产生痉挛,会导致孩子窒息。给孩子灌药时,最好选用液体类药物,将生病的孩子仰卧或抱于怀中,头歪向一侧固定,轻捏住其下巴,然后用小勺前部紧贴孩子口角轻轻灌入,等咽下后再放开下巴;若为片剂,嘱孩子将药片放到舌根并立即喝水。
不宜让孩子加糖服药,很多药物都非常“难闻”,尤其是中药的气味往往非常苦涩,孩子们不愿喝,家长往往采取加糖水以矫正苦味的方法让孩子服药。但是因为糖不但能抑制某些退热药、苦味健胃药的作用,也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人体的吸收,所以不宜在药物之中加入糖类。另外,也不能将大人的药给小儿服用:由于我国目前多数药物没有供儿童使用的剂型,使不少儿童用药都偏于成人化,即用成人药来治疗儿童所患的疾病,如将成人药分开给儿童服用。这样的用药方法危害很大,如糖衣片掰开后失去了掩盖苦味的作用,肠溶片掰开后在胃中即可产生刺激性,控释片和缓释片掰开后失去了定量释放的作用等,不但降低了服药的依从性,而且可产生不良反应,也可能因剂量不准确造成中毒。
用药种类不宜过多,能用一种药尽量不再加另一种药,尤其是对于新生儿,以防发生不良反应或者是中毒。不擅自给儿童用药,尤其是维生素、抗菌药、退烧药、免疫球蛋白和滋补性中药。我们应当牢记“是药三分毒”,即使是给身体补充的维生素也不例外,如维生素A,小儿每日服5万~l0万单位,连续服6个月以上,或不满半岁的婴儿每日服1.85万单位,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即可引起慢性中毒,如果小儿一次服用30万单位以上就会引起急性中毒;再例如维生素D,小儿每日服2万单位,连续服用几周或者是几个月,就会导致中毒,表现为高钙血症、异位性钙化、纤维性骨炎等,所以即使是维生素也不可以给孩子滥用,以为多多益善。
除了儿童,孕妇也是用药的一个特殊人群。孕妇服用的大部分药物被机体吸收之后,可随血液流动通过胎盘,经脐带传送到达胎儿的体内,也可以经羊水被胎儿吞饮或从胎儿皮肤吸收后进入胎儿的体内,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生长。孕妇经常用药就会造成流产或死亡,或是影响胎儿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造成胎儿畸形或在出生后的发育过程中产生畸形,如四环素会沉积在牙齿和骨的钙质区内,引起胎儿的牙齿变色,牙釉质再生不良及抑制胎儿骨骼生长,链霉素可使胎儿听神经功能减退,地西泮可使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和凝血功能产生障碍,维生素A的大量应用可能会导致胎儿的骨骼发育异常,维生素D的大量应用可能会导致新生儿血钙过高、智力障碍、高血压等的发生,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反应停事件”更是触目惊心;尤其是在妇女妊娠的前3个月内,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胎及其附属物,然后发育成初具人形的胎儿(头特别大,眼、耳、鼻、口已可辨认,早期心脏形成,有搏动,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药物更容易影响胎儿的发育生长,易导致胎儿畸形,如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抗肿瘤药等。所以,在妊娠期,孕妇用药要特别谨慎,应最大限度地避免药物对胎儿的发育生长产生影响。
为了避免母体用药对胎儿的发育、健康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孕妇用药应当遵循下述基本原则:第一,用药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征,避免不必要、错误的用药。第二,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用药。第三,妇女在早孕期如果仅为解除一般性临床症状或病情很轻,允许推迟疾病的治疗,可以推迟至妊娠中、晚期再治疗。第四,参照孕妇用药的危害等级分类,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第五,新药与老药同样有效的情况下宜选择老药,因为新药大多没有经历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影响的充分验证,对新药的使用更需要谨慎再谨慎。第六,有些药物虽然可能对胎儿有影响,但是可以治疗危及孕妇健康或者生命的疾病,则应当在充分权衡之后再合理使用,并应当根据孕妇的病情随时调整药物的用量,并且一定要注意及时停药,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第七,使用药物之前必须要阅读药品说明书,仔细阅读【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这一项,对孕妇禁用的药物要做到坚决不用,对孕妇慎用的药要考虑再三,考虑充分,对于写明“尚不明确”的药能不用的话就最好不用。
另外,老年人用药也是用药安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人在进入老年期之后,身体的各系统与各组织、各器官呈进行性衰退,容易产生疾病,并且常常合并有多种疾病而需要使用多种药物同时进行治疗,但是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减退,决定了药物的体内过程与年轻人又有所不同,用药也应当与年轻人有所区别。
老年人因为生理功能的减退,对药物的反应与成年人相比较为敏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有相关的调查资料表明,超过60岁的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而且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合并用药的现象比较常见、比较普遍。根据统计,安徽省立医院老年病房中患病最多达9种器质性疾病,服药最多达到了15种,服药5种以上的占到了79.2%;老年人患病多为慢性病,用药时间比较长;老年人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非常大。而且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容易出现漏服、错误服用而导致用药不合理,也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因此,老年人必须要合理、安全用药。
那么,对于老年人用药应遵守哪些原则,注意哪些细节呢?首先,应当全面了解老年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以及目前的身体状况,根据这些具体的情况来具体选择药物。其次,不要过分依赖药物,避免盲目地用药,用药要少而精。再次,选用易于服用的剂型和长效药物,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最后,剂量要适当地较年轻人减少。
作为老人,一定要做到不滥用药物,例如维生素、抗菌药、滋补性中药等。而且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容易出现漏服、错服药物的情况,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其他的家庭成员应当对老人用药进行监督,并且还要注意观察老人服用药物的疗效和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停药,到医院就诊。
另外,还有这样一个问题,用药治病人们总是希望能够达到药到病除的神奇效果,因此“好药”也就成了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有的人认为进口药、新药就是好药,有的人认为价格昂贵的药才是好药,也有的人认为那些能够包治百病的药才是好药,于是就千方百计地寻找和使用所谓的“好药”,结果往往是历尽千辛万苦所寻得的“好药”不但没有治好病,反而是白白地浪费了不少的钱财,甚至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加重了病情或者是引起了过敏,对肝脏或肾脏等器官的损害等等,这可实在是得不偿失。那么,到底究竟什么样的药才算是真正的好药呢?
我们都知道,药物是用来防治人的疾病的,进入人体才能产生相应的作用,同时要由人体代谢和排泄,必然要和机体发生各种的反应。有利的反应能够防治疾病,这是病人和病人家属希望产生的,不利的反应则会导致不良反应,这是要避免的。因此,有效和安全是好药的必备条件,药品的有效、安全又与药品的质量、使用方便程度紧密相关,病人得到药品也与其价格相关。所以,那些有效的、安全的、质量好的、使用方便的、价格合适的药就是好药。一些名副其实的好药遴选为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非处方药,得到实践的充分论证,这样的药物才是真正有利于治疗疾病、恢复身体健康的好药。
家中常备药品的细节
家中常备一些药可以有效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恶化,但是家中常备药品的选择、储存等都有很多细节性的问题需要注意。药物不同于其他物品,必须做到正确用药,把握好每一个细节。
现在有很多家庭虽然都备有一些常用药品,但是看看吧,绝大部分家庭中的药品没有固定的位置,只是随随便便地存放在抽屉里、厨房里,只有少部分家庭配有专门的药箱。上海某药房曾对将近500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家庭有贮藏常用药品的习惯,而只有45%的家庭将药品集中存放在专门的小药箱内,55%的家庭只是将药品随便一放,散落在各处。不难看出,多数人不注重家庭常备药品的保管细节,缺乏药品保管相关知识,对随便存放药品的危害认识不够。药品随便存放,不但在急需使用的时候不易寻找,也会因为保管不妥而使药物受潮、变质、失效,而且会让家里的孩子误服、误用药品,发生不必要的危险。所以,家庭中的药品应有固定的存放地点,用药箱贮藏是最为适宜的。而且家庭药箱应放在避光、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