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后的养育过程中,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无论是喂奶,还是换尿布、洗澡,妈妈都会轻声地与他说话、逗笑。逐渐地孩子与母亲产生了感情依恋。婴儿只要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会高兴,感到安全和满足。
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看到,当小儿哭闹时,只要他最亲爱的妈妈一叫他,他很快就会停止哭声,转头去找他的妈妈。可见,婴儿是多么喜欢听到妈妈的声音啊因此,妈妈应多和孩子说话、唱歌、逗笑,使婴儿情绪愉快,产生和发展健康的依恋,促进他心理的正常发育。同时促进婴儿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为语言的表达打下基础。
即使是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也能听懂母亲的话语。因此,母亲在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的时候,应该耐心地与孩子说话。
那些宛如潺潺流水的柔情细语,能在婴儿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母亲与孩子对话,要注意能使孩子愉快、兴奋、感兴趣。孩子只要能感到一种生活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的气氛,就会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
母子对话,切记不可使用儿语。要用清楚准确的短语,给孩子以良好的刺激。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教育,对孩子以后的语言发展,会有很大益处的。母子对话并不是说教。给孩子读小人书,讲故事,也会起到作用。
总之,母子对话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思维发展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因此,每位年轻的母亲都不能忽视这一点,要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抚摸孩子的手
有句俗话是“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话早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大脑的不同区域掌管着人体的不同部位,换句话说,人体的不同部位都在大脑中占有或大或小的位置。而手在大脑中所占的范围比人体的其他部位都要多。既然小小的一双手要大脑中那么多的领域来支配,那么,运动手掌与十指也必然会使大脑的神经受到刺激,得到锻炼。这就是手巧与心灵息息相关的生理基础。所以,抱孩子的时候,要多多地抚摸他的手,舒展他的手,牵拉他的手,把握他的手,亲亲他的手,用脸去慰贴他的手。另外,做父母的应多和孩子做一些抚摸小手的游戏,像“斗斗飞”、“拉大锯”、“挠一挠”等等。
多摸摸孩子的头
头皮距离大脑最近,常摸摸它,不仅可解决“皮肤饥饿”,还有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孩子受到什么惊吓,或是受到点什么委屈,摸摸他的头,会使他很快镇静下来。
多贴贴孩子的脸
亲亲孩子的脸,也有助于给他一个好情绪和好兴致。脸部的神经最发达,多爱抚他的脸,让他眉宇舒展,表情开朗,会心微笑,天长日久会带给孩子一张坚毅、漂亮的脸。
抚摸孩子的肩膀
孩子做出点让大人高兴的事,或是做出让他自己感到得意的事时,别忘了拍拍他的肩膀、拍拍他的屁股,以示赞赏与鼓励。以肌肤相亲的方式赞赏孩子、鼓励孩子,往往比浮泛的语言还来得有力,更容易滋润孩子的心田。
父亲也要多抱抱孩子
父爱是母爱所不能替代的,坚强宽广的父爱与温柔细腻的母爱给孩子的感受完全不同。所以父亲也应尽早成为抚爱孩子的角色,和孩子一起游戏,引导孩子爬行和走路,帮助孩子洗澡、换尿布。父亲还应多抱抱孩子,孩子在父亲健壮的胸脯上,那种感觉肯定是十分惬意的。
与婴儿衆密接触
婴儿刚出生的前几周里,非常柔弱。有些年轻的父母不敢抱起孩子,怕伤着孩子。但是必须很快适应,并知道怎样把孩子抱得很舒服。如果不会抱孩子,那么也无法给孩子喂奶或洗澡。
婴儿喜欢被抱起的时候很稳当,紧紧地包在什么东西里面,如衣服或是襁褓,这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如果移动孩子,一定要尽量慢一些、平衡一些、轻柔一些。要面带微笑对着孩子的脸和眼睛,用爱抚和安详的口吻与孩子讲话。研究证明,孩子需要这样的生理接触。例如把早产儿放在有软绒毛的床上,会使婴儿有一种被触摸的感觉,因此体重增加较快。婴儿在下列做法中会感受到极大的安慰:例如抱起、拥抱、抚摸、与成人皮肤的接触等。如果与孩子一起裸体躺在床上,效果更好,这时孩子可以接触到你的身体、体味和体温,并且能够听到你的心跳。
抱起孩子时,将一只手插入到孩子的颈后,支持起孩子的脑袋。将另一只手放在孩子的背和臀部,撑起下半身。按照这样的方法抱好孩子,可以方便地改变抱孩子的姿势。注意抱孩子时,一定要轻柔、平稳。
在放下孩子时,一定要保证支撑好孩子的头部。如果不这样做,孩子的头部就会向后仰,孩子就会有一种要摔下去的感觉。孩子的身体痉挛,四肢张开,表现出受到惊吓。另一方法是把孩子包在襁褓中,孩子的脑袋得到襁褓的支撑,把孩子轻轻放在小床里以后,再把襁褓解开。
抱孩子,孩子感到高兴,大人也感到畅快。于是有些父母很愿在抱孩子时和孩子逗乐,不是强烈地摇晃孩子,就是将孩子高高抛起,逗得孩子咯咯大笑。但是,这样做是十分危险的,有时甚至会引发孩子脑部的疾病。
抱着孩子,哼着小曲,哄孩子入睡,这样的做法并不好。因为这会增加入睡的难度。不抱不睡,不哄不睡,久而久之,大人孩子都会感到很苦。还是想法养成孩子按时自己躺下睡觉的好习惯为好。饭后,孩子当有一点轻松的活动,这时也不要抱着他。
解读婴儿茱达“密码”
婴儿在学会说话以前还没有足够的沟通、表达能力,无法顺利传递信息,这让新妈妈在喜悦之佘,多了几分担忧。好在孩子有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变化,只要能破译这些身体密码,就能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给孩子最好的呵护。
妈妈最怕婴儿饿着,但过量喂食显然也不是好事。怎样才能判断婴儿已经吃饱了呢?其实很简单。当婴儿把奶头或奶瓶推开,将头转一边,并且一副四肢松弛的模样,多半就已经吃饱了,妈妈就不要再勉强人家吃东西了。
喂食一段时间以后,婴儿的小脸再次转向妈妈,小手抓住妈妈不放。用手指一碰他的面颊或嘴角,他便马上张开小嘴做出急急忙忙寻找食物的样子,嘴里还做着吸吮的动作,这就说明孩子又饿了。赶紧给婴儿喂吃的吧不到1岁大的婴儿,在嘈杂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干扰,但苦于口不能言,只好用尖叫、大哭大闹表达自己的烦恼。大人可以带孩子去安静的地方散步,或是给点好吃好玩的东西让孩子安静下来。同时,大人也要做个好榜样,再怎么烦恼和生气也不要在家里大声说话或是喧哗吵闹,婴儿的学习能力可是惊人的哦当孩子感觉舒适、安全的时候,就会露出笑容,同时他还会满目发光,兴奋而卖力地舞动他的小手和小脚。这就表示他很开心。这是妈妈最愿意看到的表情,也是最容易读懂的表情。这个时候,妈妈也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容,要充满爱心的回应孩子。
有时玩着玩着,婴儿的眼光变得懒散,不像刚开始那么灵活而有神了,对于外界的反应也不再专注,还时不时的打哈欠,头转到一边不太理睬妈妈,这就表示他困了。这时,就不要再逗孩子玩耍了。只要给他创造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睡眠环境就好。
孩子瘪起小嘴,好像受了委屈,这很可能是要开哭的先兆。孩子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要求,至于是肚子饿了要吃奶,或尿布湿了要人换,或寂寞了要人逗,就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喽。
判断出孩子大便的时机,对父母减少工作量可谓至关重要。如果看到孩子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而且目光发呆,这是明显的内急反应,得赶紧带他大便了。不然就得等着收拾孩子的排泄物了在每次小便之前,婴儿通常会出现咧嘴或是上唇紧含下唇的表情。当婴儿出现这种表情的时候,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是把把小便,或是检查他的纸尿裤是不是应该换了。
婴儿一哭,妈妈就着慌了:是饿了、冷了、病了,还是尿布湿了?如果排除了这些原因,就可以乐观的看待这个问题了,哭泣可能对他的身体有好处。尤其当婴儿的哭声抑扬顿挫,响亮且有节奏感时,更是不必担忧。因为适当的哭泣是婴儿锻炼肺活量、声带和肌肉关节的重要方式,而泪水所含的杀菌物质还有预防眼病的作用。
大多数婴儿在吃饱穿暖而且还没有睡意的时候,会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比方说吮手指、吐气泡什么的。这时的孩子更愿意独自玩耍,不愿意别人打扰。所以,妈妈就不要去打扰宝宝了。
当婴儿处于长牙期时,跟以往不一样的动作就是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塞进嘴巴,乱咬乱啃,不给就大闹,直到牙长齐之后才会停止。的确,长牙那种又痒又痛的感觉真的很难忍受。婴儿抓什么咬什么,是逃避痛苦的一种方式。千万不要将玻璃制品或锋利的东西放在婴儿的身边。可以给婴儿吃一些饼干,这些食品可以帮助孩子长牙,而且也很安全。
婴儿的笑脸是了解其营养状态的晴雨表。从婴儿的发育进程看,一般在出生后23个月便可以在父母的逗引下露出微笑了。但有些婴儿笑得很少,小脸严肃,表情呆板,这多半是体内缺铁所造成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最好要注意给婴儿补铁。
健康的婴儿眼睛总是明亮有神、转动自如的。若发现孩子最近眼神黯然呆滞、无光少神,那很可能是身体不适的征兆,这时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用茱情引导婴儿
父母要注意利用自己的表情正确地引导婴儿,使婴儿能根据父母对其表达的感情和态度,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婴儿做对的事情父母应以满意的微笑给予鼓励和赞扬。如45个月的婴儿,父母开始训练他把尿。如果婴儿服从父母把尿的动作,顺利地解完小便,父母就应该高兴地对婴儿说“真乖”,并亲亲他的小脸蛋。婴儿看到父母愉快的表情,听到亲切的赞扬,享受到一个甜甜的亲吻,知道父母喜欢他这样做,以后就会形成条件反身寸,养成把尿的习惯。又如婴儿把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父母以愉快的表情说声:“谢谢”。看到父母的笑脸,婴儿会明白父母喜欢自己这样做。以后再次出现这样的行为,父母仍旧是这样的态度,就会使婴儿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
当婴儿做出某些不好的事情时要严肃制止。有些父母总觉得婴儿太小,不管婴儿干什么,父母都不生气,釆取放任的态度。这样会使婴儿不分是非。时间长了,就变得任性,不听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此当婴儿无意识地做出某些不适当的事情或某些危险的举动时,父母要用严肃的表情和语言进行制止和教导。如婴儿看到发亮的灯泡要去摸时,父母要严肃地告诉婴儿:“不能拿,危险。”婴儿并不懂得什么是危险,但看到父母严肃认真的表情,也会明白这个东西是不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