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5900000025

第25章 夹在大国间的小女人(2)

赛珍珠在回忆录中说她在六岁之前一点儿也没感觉到她与周围的小伙伴有什么不同,她与他们一样说一口带着江淮口音的中国话,与他们一起在自家住处后面的草地上跑来跑去,放风筝、捉蜻蜓、逮蚂蚱,那时或许是死人的事发生得太多太平常了(她自己的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就曾都先后死于痢疾、霍乱和疟疾),那时三天两头都有的葬礼,成了她幼年一度非常喜欢去看的热闹,每看到葬礼上人们在烧纸、杀牲、叫魂等,她总是因觉得稀奇而倍感兴奋,那些离她家处住不远的坟地在她的眼里一点也不恐怖,有时她还与小伙伴们一起跑到那坟地里,爬上那些高高的坟头,再从上面滑下来—将那些坟头当着滑梯。是后来发生在一个葬礼上的一件事情,让她才不再热衷于去参加那些奇奇怪怪的葬礼。那次她听到有人说,那些死去的孩子的眼睛,会被那些住在教堂里的洋人挖去做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片。她觉得他们是在瞎说,忍不住上前大声说:“没有这样的事!不是这样的!”没想到就她这么一句话,先是让在场的人惊得都目瞪口呆,然后是一个老太婆竟号啕大哭起来,说她快要死了,因为自己听懂了洋鬼子的话—在她想来,“洋鬼子”的话只有鬼能听懂,自己既已听懂了,说明自己已是鬼,至少是快变成鬼了,也就快要死了。她觉得这老太婆实在好笑,因为自己说的本来就是中国话嘛,于是回家将此事当作笑话告诉了做传教士的父母,但是父母听了都没有笑,只有她的中国奶妈倒笑了笑,不过从此以后,她每次出门,她的中国奶妈都会用一块布将她那一头金黄的头发包起来,她问为什么,奶妈说:“是人都只会长黑发,黄头发不像人长的!”从此她隐隐约约觉得自己似乎真的与周围的小伙伴有些不同。自己为什么会与周围的人不同?自己是从哪儿来的?爸爸一天到晚在外面干什么……从此以后她的头脑中不时冒出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她开始对于周围的人和事充满强烈好奇,她开始不厌其烦地问东问西,以至于母亲被她问得烦了,规定她每一个问题的间隔必须一刻钟以上。这使得她每问过一个问题后,就盯着墙上的钟,等着一刻钟一过她就会立即问下一个问题。

正是通过母亲对她这些奇奇怪怪问题的解答,她知道了自己的父母是美国人,是因为传教而来到中国的,自己在美国还有一个家,那是一座属于他们的木屋,屋前有清清的溪流、绿绿的草地,草地上有羊儿静静地吃草,还有许多的美丽的花儿,在阳光下静静的开着……然而对于她来说,这一切遥远而模糊;相比之下,眼前的一切才是真实的,也是美好而亲切的:

我们望着稻田和农家的茅草屋顶,远处的小塔和山脚下的竹子似乎长在了一起。但是呈现在我们眼中的是另外的东西……成片的竹林像青纱一样随风舞动,运河的水在低矮的青山脚下静静地流淌,蜿蜒曲折,波光粼粼。茅草屋顶将小村庄染成棕褐色,打谷场上连枷慢腾腾地敲击着刚刚收获的稻子,连枷声时断时续,让人昏昏欲睡。湛蓝的天空下是金色的稻田,稻子收割后,成群结队的白鹅忙着寻找散落的谷粒。真是甜美的秋收景象!

对于眼前和周围的一切,她也充满了好奇,那些小山上都有些什么?那山上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小塔?那塔下又有什么?这些问题每每都由被她称为王阿妈的中国奶妈告诉她答案。王阿妈的讲述让她初步领略了中国古代的文学名著《白蛇传》《三国演义》的魅力,因为那《白蛇传》的主人公白素贞曾居住在镇江金山的一个山洞中,她与许仙结为夫妻后也曾在镇江的五条街开过药店,她为了救出丈夫曾经水漫金山,那个将白素贞镇在塔下的法海就是镇江金山寺的和尚……还有《三国演义》的主人公刘、关、张之一的刘备,他曾来东吴的甘露寺招亲,那甘露寺就在镇江江边的北固山上;另外,王阿妈的讲述也让赛珍珠初步领略了人间的苦难,因为王阿妈还常常跟她讲自己曾经九死一生的传奇、颠沛流离的经历和欲哭无泪的体验。其实,给赛珍珠讲这些的王阿妈只是一个文盲,她原本是扬州一个家境殷实的小商人的女儿,是太平天国让她家破人亡流落到了镇江,被赛珍珠的母亲留下做了赛珍珠的奶妈兼家里的女佣,只是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文盲女人,竟成了一位世界级伟大作家的文学启蒙老师—如同那大字不识的阿长,竟成了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鲁迅最早的文学启蒙老师一样。后人在评论赛珍珠之所以能成为一位成功的浪漫主义作家时,很主要原因是她“感触到苦难的、不被人察觉的现实;她的作品那么深入人心,是因为她的笔端经常暗自露出痛苦和忧伤而丝毫不显矫揉造作”。或许她文学中这种“痛苦而忧伤”的底子正是这位苦命的中国女人给她最初打下的吧!

当然,一个文盲对一个作家的文学启蒙,说到底其作用和意识毕竟都是十分有限的。赛珍珠的父亲赛兆祥“觉得她应该学习书面的文言文,以对抗她跟朋友和王阿妈之间所讲的生活的流行语”,于是她有了另一位真正的启蒙老师—不仅是文学的,更是文化的、思想的。

这位老师竟然与中国的圣人同姓,这让赛珍珠首先就觉得很神奇,于是赛珍珠称他孔先生,且每次这样称呼他时似乎有一种别样的神圣感。在赛珍珠的记忆里,孔先生是一位“高高瘦瘦、非常庄重、非常威严,穿着长袍,梳着一根黑亮的辫子”的中年人,有着非常高的学养,虽出身世家,却和王阿妈一样,也因为战乱而四处流落,其间幸运地受赛兆祥之聘而做了赛珍珠整整三年的家庭教师。在三年的时间里,这位孔先生不但让赛珍珠知道了孔夫子,而且每天下午都会用他纯正的北京话给赛珍珠讲“四书”“五经”,朗读《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等,不知不觉间,这位孔先生在赛珍珠幼小的心灵中便悄悄埋下了一颗读书种子,就等着将来有一天生根发芽了。而今天,这位孔先生又会让我们不禁想起三味书屋中的那位寿镜吾先生。

赛珍珠的这位孔先生的确与鲁迅三味书屋中的那位寿镜吾先生何其相像呵!他们当年又是何其幸运和奢侈呵!因为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作个不太恰当的比喻,那王阿妈与阿长,实在相当于特级教师,而孔先生和寿镜吾则是大学教授,而他们竟然同时参与了一个本来就是文学神童的文学启蒙,那文学神童日后能不成为文学大师吗?

虽然在教了赛珍珠三年后,那个孤独的孔先生不幸感染霍乱而去世了,但是赛珍珠早已养成了静心读书的好习惯:“我一个人安静地坐在那里,读我的小说,要么在哭泣,要么在做梦,我的心已早在千里之外。”更难能可贵的是,孔先生本来就不是一般的私塾先生,而是个“有判断力、有自知之明、对人体贴入微”的有人情味的老师,他为赛珍珠打下了开明的、探索性的、不受美国教会管辖的思想基础,即以中国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价值判断和思维方式,换句话或许也可以说:至此,赛珍珠已基本上成了一个“中国人”。

然而她毕竟不是中国人,在中国人的眼里,她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洋人”。而在赛珍珠生活的那个时代里,中国人对于“洋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政府可谓是既怕又恨,民众可谓是爱恨交织,这从民众在战乱中打出的口号不是“反清灭洋”就是“扶清灭洋”就可以看出。那时,杀洋人,尤其是杀传教士、基督徒就是一种“爱国”,据说义和团运动期间,有一次竟一下子杀掉3000名基督教徒。即使到了清廷覆亡民国建立后,中国社会中还是会动不动就爆发“杀洋人”的事件,至于她做传教士的父亲在传教时被民众打得遍体鳞伤更是司空见惯。而这一切又让赛珍珠因此而对中国社会有了别样的体验和深入的观察,这也如同鲁迅当年因为“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而对世态炎凉以至整个社会有了别样的体察一样,而这一切也注定对于他们日后的文学事业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18岁那年,赛珍珠回美国读大学,其间她总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总是在人群中倍感孤独,她的这种感觉如鱼儿离开了水,瓜儿离开了秧,因为此时的她已是一位长着西方人的面孔、却拥有中国灵魂的“镇江的女儿”,总之已是一个“中国人”。

1914年夏天,赛珍珠大学毕业后本已有机会在美国工作,但是当她得知远在中国的母亲病重时,她毅然返回了中国,返回了镇江,到母校崇实女中(今天镇江二中)做了一名教师。她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学校背后的不远处就是教会医院,赛珍珠这样就可以一面工作一面侍奉病重的母亲,时间长达一年多。赛珍珠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美国女孩,她这样的举动绝不只是与中国“百善孝为先”的文化传统的一次巧合,足以再次说明她身上已明显涵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了。

我大学毕业后便理所当然地离开了镇江,而就在此时,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我的故乡被划归了南京市管辖。我接受“统配”回故乡做了几年乡村教师后,南京这座多灾多难而有始终不失大度的城市终于给了我一只还算不错的饭碗,我曾经的梦想和现实的疲惫这才有了存放的一隅。有一段时间里,我竟然在南京的最高学府南京大学谋得了一个为二三十名来自各国的留学生讲授中文的谋生机会,并且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我有了一种错觉,觉得自己也似乎成了这所名校的主人之一了,课间和业余很喜欢在校园内漫步,尽情呼吸着其中充满着文化因子的清新空气。就是在这样的漫步中,有一日我竟然发现自己上课的那栋教学楼的对面,那座上课时一不小心就可从窗口俯视到的小楼,其门旁竟然嵌着一块花岗石的小牌子,上面刻着“赛珍珠故居”几个清晰的汉字。此时我真的是好一阵兴奋,为自己竟然又一次无意中踩到了赛珍珠的人生的节点上。

如果说赛珍珠是在镇江基本成了一个“中国人”,那么她成为一位真正的“作家”则是在南京。

在南京,赛珍珠不但写出了她的处女作《放逐》,而且完成了她一生最重要的杰作《大地》,使得她成为了一位世界级的伟大作家。

《大地》讲述了一个叫王龙的贫苦农民,因为家乡发生饥荒,不得不到城里谋生的故事。故事本身并不算复杂,但是赛珍珠则借此不但展开了一幅当时中国从农村到城市的平民生活风情画,而且暴露了中国社会的种种残酷现实和深刻矛盾,并试图揭示其产生的复杂根源。

赛珍珠能写出《大地》,首先得感谢她的丈夫约翰洛辛布克,这倒不是因为布克是一位文学导师或文学伴侣,相反这位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的农学博士,对于文学缺乏兴趣。然而他在康奈尔大学时有一位同窗,此时正引领着中国文学的新潮流,他在《新青年》上不断发表有着文学改良和文学革命的文章,俨然成了当时中国的文学教父,他就是胡适。正是因为胡适与自己的丈夫是曾经的同窗,赛珍珠对于胡适的种种言论格外关注;正是胡适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系列文章,不但让赛珍珠“在近代中国发现了一股新生的力量”,而且使得她猛然间发现自己孩提时曾被孔先生反对偷偷读过的那些故事书,不再是不被人们重视的“小说家言”了,相反已成了一种时尚,全社会都在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这一切给了赛珍珠创作的鼓舞。赛珍珠另一个要感谢她丈夫的原因是,实际上正是他为《大地》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布克是一位农业传教士,赛珍珠与他新婚后不久就去了安徽的宿州传教,正是在那里赛珍珠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大地》中的许多人物都可以在宿州找到原型,其中的许多故事也都是在那里时的所见所闻。

赛珍珠是在1919年9月来到南京的。她和丈夫布克双双受聘于新成立不久的金陵大学,布克在农学院任教,赛珍珠则在外文系任教,住在学校安排的位于校园最西边围墙根下的一座小楼内。这是一座西式小洋楼,至今还屹立在南京大学(当年的金陵大学)的校园内,两层,砖混结构,坡屋顶,屋顶有老虎窗;大门入口处有门廊,有四根西方古典风格的圆柱支撑;我在那里兼课时曾多次关注过它,总觉得其坐西朝东的朝向或许正暗合了赛珍珠这位西方人对东方中国的态度吧!我当然也多次走进它,每次走进去,似乎总能听到阁楼上有噼噼啪啪的打字声传出。

赛珍珠是从1922年夏天开始创作的,她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十分清楚地记得八月的一个下午,我突然说道,‘今天我要开始写作了。我终于为此做好了准备。’”从此以后,这座小楼二楼上面的阁楼里,每到下午都会传出噼噼啪啪的打字声。不久以后,赛珍珠就写出了《放逐》《也说中国》《中国之美》等作品,并发表于《大西洋月刊》和《论坛》等报刊;有时,她一部作品写完后并不急着发表,而是将它放进书桌的抽屉,对于这样的作品,写作本身似乎既是一种过程也是她的目的,如她以自己母亲为人物原型创作的小说《异邦客》;当然,这一阶段她创作的最杰出的作品还是《大地》。

赛珍珠自己说她更乐意用中文而非英语讲话和思考,她在创作时也是先用中文构思,只是在下笔时才在头脑中自己将构思好的东西“翻译”成英文写下来。她这种独特的写作方法被评论家称之为“用中国思维写作英文”,这实际上也便注定了她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并非“美国文学”,而是更加接近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中国文学”。《大地》更是这样的一部作品。然而也正是它,日后在为赛珍珠赢得巨大荣誉的同时,也给她带来了无尽的指责,因为中国文学中从来就没有《大地》这样的作品。它写得太直接了,直接得让人瞠目;它写得太细致了,细致得让人咋舌;它写得太生动了,生动得让人汗颜。

的确,没有人像赛珍珠这样,能将饥荒写得这样直接!“他们一家几乎都饿得站不起来了。如今断断续续的睡觉暂时代替了对食物的需求。他们吃晒干的玉米棒子,吃剥下的树皮。村里到处都是寂静,人们没有干活的力气,都待在自己的家里等待死神的降临。”“一群呼喊着的人们涌向前去,像虎啸般怒吼。他听见这种声音在街上不断高涨……人们挤得密不透风,整个人群像一个人似的往前移动。”这是王龙来到城市里,自己被挤在一群抢劫城中富户的暴民中的情景。要知道,中国是一个多农民起义的国度,但也是一个讲究“食不正不食”的国度,像这样的描写,中国作家不是不忍写就是不屑写,他们的笔下讲究温柔敦厚;而赛珍珠在自己的笔下却如摄像机一般将这一切一一录下。

同类推荐
  • 雨声不断

    雨声不断

    《雨声不断》散发出一股清肃的正气,饱含着世道人心里的坚硬与柔软、沉重与轻盈、虚伪与真实,语言老道而实在,不矫饰、不夸耀。于寻常处见光亮,从日常里书抒性灵,笔触细腻。内心丰富。《雨声不断》分为真实生活、往事如烟两辑,主要收录了悬崖上的舞蹈、凝望、那人、光头、倚窗而立、面对石头、我身体的伤疤、夜的体验等作品。
  • 欧阳修诗词选

    欧阳修诗词选

    这套丛书继承发扬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十六年来出版普及读物的优良传统,也集结了多方面的正反经验:名家撰作,深入浅出,知识性与可读性并重,固然是其基本特点;而文化传统与现代特色的结合,更是她新的关注。《欧阳修诗词文选评》分六个部分,具体介绍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生平事迹,选录、注解和评述了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文中的传世名作,可以说是我们今天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最新最好的普及读本。
  • 真的假的谁玩谁

    真的假的谁玩谁

    本丛书集合了国内顶尖故事创作高手的精彩作品,多为当代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题材(如传奇故事、市井逸闻、乡土风情、致富理财、婚恋嫁娶等)为主,内容积极健康,语言通俗生动、机智风趣,有较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阅读亲和感,特别适合农民朋友阅读和讲述传播。本书为丛书之《真的假的谁玩谁》分册。
  • 床尾的兰花

    床尾的兰花

    诗无定法,是写诗写到一定时候,忽然的了脱。了脱形式,如山巅的树,不在乎山风的方向,了脱内容,如大海的潮汐,不在乎岸边浊水。我崇尚自然、自由、自主的快乐写作,用诗的锹镐一天天一点点地挖掘内心的诗意。感而后思,动而后发,以真作我,以情动人。
  • 网络时代生活智慧短文妙语

    网络时代生活智慧短文妙语

    本书精选当代生活短文妙语,主要内容涉及:伦理与智慧、为人处事方法、正能量话题、男士与女士、搞笑的小段子、赞美与祝福、人间真情、蓝色幽默、真心交友、美德孝道等。
热门推荐
  • 炮灰军医:师兄救命!

    炮灰军医:师兄救命!

    佟雪笙是一名军医,在一场战争中,意外丧生。然而,上天又给了她一次生命,穿越到了一个半岁大的婴儿上。原以为穿越过来的,应该都是浑身都是外挂的,至少她六岁以前一直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六岁以后。。。莫名坠崖的是她,莫名中毒的也是她,莫名被冤枉的是她,莫名被抢男人的也是她。佟雪笙算是明白了,她的人生是比恶毒女配更惨的存在,那就是小说前线上的炮灰,被牺牲的路人甲!不过好在她有师兄在手,即使是炮灰,也是狂拽炫酷吊炸天的炮灰!某师兄邪魅且低沉的声音突然响起,“嗯?被抢男人?今日我才知道。我原来是备胎啊...”佟雪笙:“...相公,我知错了。”某师兄一把搂过自己的娘子,深情道,“那就用你的一生去弥补吧。。”
  • 妖妃驾到,彼岸情缘

    妖妃驾到,彼岸情缘

    “啊……你既然要杀我。”她拿着匕首刺向他的胸膛。写妖精樱珞为报弑父之仇而接近皇帝君夜殛而展开一系列的虐心的爱恋的故事。
  • 女配完美逆袭:大神,偶来了

    女配完美逆袭:大神,偶来了

    唉,老天你怎么能这么对我呢?虽然我长得美,又有才华……你也不能因为嫉妒我,而让我去做女配啊!哎哎,男主大大你的女主这那边。男主脱文我已经够方了,那边的男神大人又是怎么回事?一言不合就开车,好糟心啊!
  • 白纸黑字写了多少过去

    白纸黑字写了多少过去

    主人公令狐离雪的日常生活,与小伙伴沐晴羽和夏若曦一起经历的有趣事情,令狐离雪的喜、怒、哀、乐的生活经历。
  • 史蒂夫回忆之路

    史蒂夫回忆之路

    在一个方块构建的大陆上,一个名叫的人史蒂夫开始了他的寻忆之旅。
  • 初尝三国之乱世猛将

    初尝三国之乱世猛将

    每及三国,总有世人怨叹,为何?英才凋落,人杰消逝。可以说一部三国演义毁掉了太多的人:雅量恢廓的周瑜,意气风发的孙策,英敢类父的曹昂,还有白马银枪赵子龙,西凉锦虎马孟起等等,且看如孙策未死,周瑜未亡,曹昂得生,天下又会什么样的的天下;水煮三国,但愿可行!本书纯属虚构,严重架空,时代人物混杂,慎重!PS:第一次写,若有错,请大家谅解!
  • 独家宠婚:老公,你儿子踢我

    独家宠婚:老公,你儿子踢我

    “老公,他们都说你腹黑。”某女望着自己老公无辜的说。“哦,腹黑?我怎么不知道?走,我们床上去研究研究。”某男哄骗着说。“老公,她们说你高冷。”某天,某女又说。某男眸色转深,勾唇一笑。“老婆,难道昨晚你还没有感受到老公我的热情?”“老公,你姓秦,为什么不叫禽/兽?”某女扶着酸软的小腰,咬牙切齿的问。某男沉思了一会儿,遂将某女圈进怀里。暧昧低语。“既然老婆都这么说了,那我不做点禽/兽的事,未免对不起我这个姓。”某女无语,摊上这么个老公,她还能说点啥?
  • 天兵教官

    天兵教官

    大学生新生的军训结束了,新生们和教官都能迎来一场假期。作为教官的何固疆,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摆脱军人生活,没想到在家乡的深山里,发现了一支外国部队,从此他便开始了新的征途.......
  • 五代惊蛰

    五代惊蛰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晋王李存勖恢复唐后,却陷入声色犬马之中,最终因兵变而死。东川节度使孟知祥在蜀国企图光复中原,潜心经营川蜀十年,建国称帝旋即暴毙。其子孟昶与中原王朝攻伐数十年。前蜀废后高氏企图光复蜀国,利用花蕊夫人迷惑孟昶,但最终两人因爱生情,不料却被俘亡国,双双成了大宋的俘虏。在大宋,花蕊夫人也无端地卷入了赵氏皇族的皇位争夺中。可最终还是逃脱不掉红颜薄命古今同的宿命,与孟昶双双殒命。复仇、复国、治国、灭国,五代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的黑暗。乱世中的爱恨情仇展现出久违而别样的五代十国的历史画卷。
  • 暴动王妃:腹黑王爷腐女妻

    暴动王妃:腹黑王爷腐女妻

    成为资深腐女的某只不小心穿越到了断层时空。成为了冰山美男风澈寒王的王妃。嗯!原本想逃跑的,但是!美男诶!不扑到怎么好呢?某日夜,某女成功吃掉美男。虚心的看着美男:“你你你干嘛老跟着我!”“本王跟着本王的王妃岂有不对之理?”“我和你不熟!”“吃完了就想走?”窝窝窝怎么摊上了这样的美男啊!窝要的是暖男!不是腹黑强攻啦!我才是上面那个好吗?!————————————轻松爆笑温馨文,这里筱妃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