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所以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被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占得满满的。事实上,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孩子是否有兴趣呢?家长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学得非常辛苦、吃力,产生厌学心理,结果得不偿失。
孩子好比树苗,有的像松柏,有的像杨柳,有的像榕树等等各不相同,不论是什么树苗,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材”。所以父母不必花费心思非要把孩子养成“松柏”,说不定他更容易长成“杨柳”呢?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事。
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动手操作,搞一些小制作。而家长认为这与学习无关,就加以阻止,限制他们。其实,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动脑,他们会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和书籍,这也是学习的过程,而且这样的学习会让孩子自觉、开心。家长不但不应该阻止他们做,还要根据孩子的这个兴趣特点,为他们提供有关的书籍,创造机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和比赛。
2.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
有的孩子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有很多孩子没有经历过,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又不能不写,于是他们只好这本作文书抄抄,那本作文书抄抄,马虎写几句来应付,成了真正“作”出来的作文。但像上文提到的小孩,他喜欢动手操作,如果家长支持他做,并为他提供有关书籍,让他去学习、进步。而一旦涉及到动手操作的作文,他就会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较具体、真实,有血有肉,他会把自己的制作过程,把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时怎样想办法克服等等都具体地写出来。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有益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与学习联系起来。
总之,家长应该注意把孩子原有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将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以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
3.准确判断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帮助解决
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非常复杂,如上学被老师批评了,读错了字遭同学的讥笑,想看电视却被迫写作业等等。这些原因在孩子内心逐渐累积后,他们就会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父母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喜欢学习。不管他的理由多么可笑,父母也不可责骂或取笑。当孩子把不喜欢读书的理由都说出来之后,孩子自己就会发现他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被老师批评了,被讥笑,想看电视等与读书学习有关的环境。父母了解他的问题所在,就要为他解决。例如,可以和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播放时,先让孩子把电视看完再去学习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障碍,恢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4.倾听并和孩子谈论学习生活
新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们回到家会兴致勃勃地向父母讲述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5.使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
孩子学习做功课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一张自己的书桌是必不可少的。把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就会使孩子对经常在书桌上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
书桌要整洁,抽屉里要备有做各门功课所需的工具,这样当他需要时,立刻就能找到,不会因为缺少某件工具而中断作业,心生烦躁;书桌美观舒适,孩子一有时间就会坐到这里开始他的学习活动;让孩子自己布置书桌,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布置书桌,会让他有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
6.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过高,他们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孩子端坐在书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父母就感到欣慰,因而总是催促孩子“坐好——开始学习”。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危险:无视孩子的心理特点,任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会使孩子把学习和游戏对立起来,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切莫目光短浅,舍本逐末,不能忘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
7.鼓励孩子获得成功,提高子女的成功感
成功是使孩子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孩子一旦获得成功,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每个孩子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家长应该全面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去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觉得能够做到,他就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当他体现到成功的乐趣时,就会有兴趣,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孩子就不断取得进步。孩子树立目标,建立方向,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家长要耐心引导,具体帮助,使孩子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学会拼音和常用汉字后,可让他们给外地的亲戚写封短信,并请求远方的亲人抽空给孩子回信,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实际效用,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8.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增强子女的求知欲
孩子是学习的当事人,被迫学习,被迫考试,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生厌是可以理解的。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换一种方法,不是经常让孩子去解答问题,而是采取让孩子创造问题的学习方法。这不仅会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而且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孩子会考虑什么地方是要点,父母也可以在指导孩子学习时以此为中心。另外,孩子一般会对自己理解非常充分或自觉得意的地方提出问题,这对父母来说,就很容易掌握孩子在哪些方面比较擅长,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如果坚持这种学习方法,孩子就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准确地抓住学习的要求和问题所在。此外,这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满足孩子的自尊心,学习自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9.让孩子做老师,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做老师去教父母,试着交换一下教和被教的地位,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场,会提高其学习的欲望,同时,为了使双方明白,自己必须深入地学习并抓住学习内容的要点,这对于其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10.开展竞赛
“竞争”是支配人类行动的一个重要动力。比起一个人努力,不如和对手竞争能更大地发挥自身的潜力。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让孩子和同班同学一起学习,一起写作业,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孩子也可以暗中找一个比自己成绩略高的同学作为对象,暗下决心,争取逐步赶上和超过他。
11.把学习计划公之于众
利用心理学戒烟的一种方法是,向家人或朋友公开宣布:“我要戒烟了!”这样做,会起到一个强迫约束效果。当你忍不住想抽时,马上就会想到:“是否会被别人笑话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没出息了。”因此就能坚持到底:“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实行自己的计划。”制定读计划也是同一个道理.不要只自己暗下决心,而是应该向家人或朋友公开宣布:“我要如何如何用功了。”这样,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12.利用“报酬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在做功课时,有想睡觉、看电视、吃零食等的诱惑时,就可反用此法。自己设定在达到某个目标或阶段后,以奖赏的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是说只有达到规定的程度之后才可做自己期盼的事情。如此一来,你可能为了及早得到奖赏而专心致志地学习,并尽可能缩短学习时间以求得满足。像这样快乐的记忆比被迫强记更牢靠、更持久。
13.和孩子讨论他的将来,可激发他读书的意愿
每个孩子都会有对未来的憧憬。做父母的,不妨让孩子充分发表他们对将来的希望,不管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让孩子了解,为了自己的将来,目前辛苦读书是必要的,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14.了解子女的学习能力
切记千万不能依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强加给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目标的制定还要因人而异,即使制定训练目标后也应不断调整,使之始终处于理想的模式。
15.培养子女善用余暇时间的习惯
在余暇时间中,孩子觉得没有压力,情绪可以得到舒缓,家长更容易通过观察评估孩子的真正学习能力。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做一些有益的事,不知不觉地形成对学习的兴趣。
16.家长必须加强自己的求知欲
孩子善于模仿与其亲近的人,通常这个对象是父母,因此家长不仅要重视言教,身教的配合也是相当重要。求知欲强的家长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17.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与孩子学习兴趣的关系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经常在家中被打、骂、拿他们和班上的优秀学生比,经常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他的不满等,这样做法只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信心,没有兴趣,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定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改变的。当孩子比以前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时,家长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意识到他是在慢慢改变。家长要学会拿孩子的现在和以前比,而不要和其他同学比,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长还要在行为上做到对孩子的优秀行为及时强化,不良的行为适当惩罚。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时,千万不要给预定的奖励。当孩子在家里有了改变的时候,家长可以和老师联系或沟通,让老师在学校或班里给予鼓励和表扬,及时强化他们的好行为。
18.要让孩子有危机感,要有压力
对于每个孩子和家长来说,要想塑造自觉的人生,这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想得清清楚楚的问题。学习动力的形成,最好不是灌输,要形成自觉,要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分析得来。要让孩子对自己成长生活的小环境和大环境有正确清晰的认知,有危机感。关于大环境,而今大家的一句口头禅就是“现在是竞争社会”。要让孩子明白,这个激烈竞争的大环境,是应当热烈响应,并积极参与其中的——要让孩子真心向往竞争。要提醒的是,要让孩子有危机感,要有压力,要让他们对好的生活的向往不停留在白日梦的阶段,这就要让他们知道不好的前途有多么糟糕,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正走在这好与不好的边缘;但是这危机感又要适度,不能不让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有护佑,这护佑当然不是权势和金钱,不是父母的代替,而是父母与他一起的努力,一起的奔跑前进,是交流和鼓舞带来的信心。解决了学习动力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富有成效的学习习惯,也就是培育起一个日常积极、自觉的学习状态。
动手兴趣
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张家麟先生曾说:“要教养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就是指从小培养孩子动手做事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他们的这些话都说明兴趣的重要性。孩子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是愉快的体验,学习就会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孩子动手操作也是这样,必须让孩子从兴趣开始。
一、结合孩子年龄特点,提供能引起孩子兴趣的丰富材料
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孩子都能运用多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家长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是丰富的,能引起孩子兴趣的。就像孩子看到玩具就想玩一样,孩子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就会产生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的动手愿望。
一位家长就这样介绍自己的经验:当我的孩子学习数量、多少、分合的概念时,我为孩子提供一盒电动小鱼,一只钓鱼竿。孩子看着这些五颜六色的小鱼,便兴奋得手舞足蹈。我告诉他游戏规则和操作办法,孩子便迫不及待的“钓起鱼”来。小鱼被钓走了几条,“池塘”里还有几条等等他会有清晰的概念。就这样,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孩子学会了数的分合。
二、创设情景,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愿望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愿望。创设情景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兴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运用故事创设情景。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下孩子手操作的兴趣很浓,他们把自己也融入动画之中和动画中的人物一起成长、发展。故事语言生动,情节性强,能感染听者,激发兴趣。
果果的爸爸在给她讲《影子是从哪里来》时,是这样设计情景进行引导的。“森林之王老虎过两天就要过生日了,这可把森林里的小动物给忙坏了。它们有的到商店里选礼物,有的自己在家里给虎大王做礼物。小兔子、小猴子、小熊它们三个合伙做了一个大蛋糕,准备过几天送给虎大王。小狐狸也想给虎大王祝寿,可是它没有礼物,怎么办呢?小狐狸眼珠一转,它要去偷小兔子家的蛋糕。在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小狐狸悄悄来到小兔子家,先趴到窗上观察小兔子、小猴子、小熊是不是睡着了。说来也巧,正在这时,小猴子急着去上厕所,一睁眼,发现了墙上的狐狸的黑影(果果爸爸边叙述,边用手电筒照着墙上的狐狸头饰,果果不自觉地就跟着望去),当狐狸来到厨房的时候,小动物拿着工具把它赶跑了。小狐狸到现在也不知道它被发现的原因,果果你能用手电筒指出来吗?”
这样的情景,这样的启发,孩子们动手操作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三、因人而异,因才施教
因为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作用于环境的方式也不同。因而也就决定了孩子在原有经验上的差异性。尊重孩子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在一次《我心中的奥运》活动中,蒋老师先将班上孩子的情况分成三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动手能力一般的,动手能力弱的。分好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让不同的孩子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从设计奥运场馆,到剪、帖、画、涂色,全是一人制作。动手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和动手能力一般的孩子结成伙伴,分工合作。谁会画就画一画,谁会设计就设计……这样每个孩子都有事干,每个孩子都在制作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每个孩子又都在不同的目标下完成了任务,获得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