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5400000018

第18章 走,再进新藏(3)

与我聊天的小伙子叫田爵刚,四川资阳人,他所在的单位是四川中交三工局特种桥梁有限公司,也就是这座在建大桥的施工单位。他说,刚到这里工作时,是和老婆一同来的。初到此,见如此美景,心情特别高兴,真的感到这里就是世外桃源。他在这里已干了三四年了。来这里一年后,他老婆受不了生活的单调,回家了。田爵刚说,在这里,白天干活还不觉得怎么难受,一到晚上就像到了地狱,到处漆黑一团,既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真的是不知道干啥子才好。

我说,那你们可以打牌啊。他说,那不行,我们单位有规定,在这里不许打牌。我问为啥呢,现在难道还有单位管职工打牌的吗,在我的印象中,全国人民都打牌,连军人警营都不例外。他说,在这儿工作挣钱不容易,大家挣点钱都是要养家的,打牌输了钱还不是要给公司找麻烦,所以我们这里不许打牌。

我心想,这公司还真不错,连职工的这点都想到了,难得。

田爵刚说,在这里工作,身体好是最重要的,如果生病了或是厉害的病,那将是很麻烦的。他给我们讲了初进墨脱的一件事,听后让我难过了半天。他说,刚进来不久时,有一工友病了,看样子病得还很重。那时嘎隆山隧道还没修,病人得抬到波密才有医院。但翻大雪山是抬不了的,于是请了一个藏民把他背过雪山去。说着,苦笑了一声问我,你知道花多少钱人家才背吗?我难以回答。他说,7万啊,7万元人家才同意背。不过话又说回来,那大雪山背个将死的人翻过去,也是要命的活计啊!

结果呢?结果怎么样?燕子着急地问。

死了,死在雪山上了,背上雪山后就发现人已死了,田爵刚摇摇头说。

听完他的故事,我们都叹了口气。

进他们的工棚一看,总共几个平方米的棚子,竟住了四个人,其中一个还是田爵刚的哥哥。

眼看着建桥筑路的工人兄弟的艰苦,再想想花天酒地的贪官,真的不知说啥才好,他们不是为人民谋幸福,而是一切为了自身的利益,顶着人民公仆这顶听起来还挺漂亮的帽子,干着搜刮人民的丑事,与劳动人民一比,顿觉愤慨。

离开工棚不久,路上停了几辆车,一看,原来是一藏民的车坏了,后面几辆都是跑墨脱的藏民开的越野车。几个藏族司机围着那车来回转,一个叫多吉的司机是后面车上的,他比谁都忙,跑上跑下帮人家修车。藏族司机都讲义气,修不好也不把自己的车开走,都停在那。其实后面的车能绕着开过去,但他们就是堵在那儿不走,把后面我们几辆自驾车全挡住了。只听多吉车上的游客说,这里能开过去嘛,我们也是花了钱坐你的车的,你不能老这么停在这儿啊!你做好人我们也不该遭罪啊!多吉笑笑一句话不说,但还是不走。等了一个多小时,他也不急,死活不好意思丢下同伴。我心里笑道,你又修不好,表示一下就得了嘛,干嘛那么认真啊。

这时,一辆警车哇哇地叫着开来了,警察下车与多吉他们说了一会,不过,我也听不懂他们说啥。那警察也站在车边看他们修车,这时,后面来了一个穿着整齐、官员模样的人,头很大,很富态,我一看便想起了一个小品里的台词。他走到那坏车前比划了几下,那警察便叫多吉把车开走了。后听游客说,那是发改委的官员,京城来的。我们也沾了一下官员的光,上路了。到了县里看到广场拉的大横幅才知道,还真的是那回事。话说回来,那么大的官走上那么艰险的路,真的是不容易哦,许多年青人梦想着去墨脱都还只是嘴上说说而不见行动呢。

多吉也是有意思,还非得官员给他个台阶下,否则看他那样子得陪着那坏车共存亡呢。刚走没多远,多吉又停下了,看来多吉是个话痨,他与对面来的一辆货车的司机又聊上了,半晌不走。咱尊重藏民兄弟,也不好过分催促。燕子性急,实在不想再等,于是冲着对方那开货车的司机喊道: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啦!哈哈,那司机倒没有多吉这么有聊瘾,他对着我们不好意思地笑笑,开走了。

经过10个小时的行车,行程117公里,傍晚才到了墨脱县城。住进圣地宾馆,到隔壁饭店吃饭。菜还不错,不过,单是四条二两左右的鲫鱼熬的一盆汤就收了148元,还是挺贵的。我以为这里菜特贵,次日一早便去“了解民情”。菜场里菜价和内地基本相似,但鱼和猪肉较贵,鱼二三十元一斤,肉二十多一斤。便宜的是竹笋,在内地,哪怕是南方产区,带壳的也得十几元一斤,剥去壳后恐怕要合几十元一斤了,而墨脱的竹笋把壳全剥光了才五元一斤。

都说墨脱地形似莲花,一早我也去看了,只有失望,觉得上了所有驴友的当。惭愧得很,我没看出来。忽想起陈渠珍百年前到此所说的一段话,禁不住窃笑一番,哈,他也和我一样看不出嘛。他在《艽野尘梦》中写道:“传说,其地遍地莲花,气候温煦,树木扶疏,山水明秀,奇花异草,芬芳四溢。活佛高居莲花中。莲花大可容人。白昼花开,人坐其上。夜间花合,入寝其中。地下泥土,捻来即是糌粑。枝头垂露,饮之皆成醇呛。人能诚心前去,无不立地成佛……此波密人故神其说,以售其行劫之术耳。八年前,波密曾造此语,哄动工布,于是入野人山朝拜活佛者相望于道。有广携资财,举家前往者。有抛弃父母妻孥,只身前往者。有扶老携幼,牵牛羊前往者。甫入波密境,即被波番拦劫一空。”

原来如此!莲花说原是古时波密人放出的话,引人入套的。不知道驴友们是怎么看出来此地像莲花的。

还有传说说是墨脱的门巴族有人会下蛊,更有朋友和网友说,到那里别乱吃人家的东西或喝水,我不信,于是找到当地一藏族人打听。他叫平措扎西,公务员,家在拉萨,前年考上公务员后被分到墨脱一个乡工作。由于交通不便,一年难得出墨脱几次,在乡里啥事都干,也说不清到底分管的是什么。他说,他工作的乡很远,在83K下车后还得搭摩的走一个小时,然后步行还要两三个小时,他邀请我们到他工作的乡去看看,我们不好意思地谢绝了,我们没那么多的时间。问到下蛊一事,他说,此事真的有,并且他都知道哪家会那事,并告诉我们那些人家有什么特征,呵呵,我们不会去那乡下,也没记住那些人家的特征。只知道了他们是眼红别人富有或长得漂亮或帅,把人家毒死后可把那些死者的运气、相貌转过来云云。平措还告诉我们,墨脱盛产兰花,这里的兰花极美,有的品种一株可以开几种颜色的花。可惜的是,第二天我走遍县城都没买到,只能抱憾而归。

墨脱现代化的广场十分壮观,街道倒不长,似乎只有几十栋房子组成,那么点小县城居然也有出租车,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车肯定不会是自己开进去的。在莲花广场,我专门向在广场值勤的警察询问那辆20年前开进墨脱的东风牌卡车。得到的回答是:那车早烂了,扔掉了。我对他们说,太遗憾了,那车记载着你们县的一段历史,怎么能扔掉呢!

咱们太不注意保护文物,不管什么东西想拆就拆,想毁就毁,再珍贵再古老,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或方便,利用公权大拆特拆,没人能保护得了。中国的城市大多都有值得一说的历史与故事,自从1982年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至今,共有一百多个城市已获得这项桂冠。现在,他们中的部分已不满足于单纯守卫祖上的零星遗产,而是动辄投进几十亿几百亿再建古迹,力求重现千年的恢宏历史,回到明代、宋代,回到春秋甚至于回到上古。古城重建的动机很少是为了文物保护,大部分是为了搞旅游、搞地产开发,赚得到钱还好,赚不到钱说不定哪天需要再发展又得拆了呢。大量的钱投进去以后收不回来,债务留给下届政府,最后真正承担后果的,还是老百姓。

与过去相比,墨脱县城可以说是从原始一步跨进了现代。百年前是啥样?《艽野尘梦》中说:“其地皆重山,少平原。人尤太古,无政府,无宗教,无文字;构木为巢,上覆树皮,以蔽风雨。截巨竹留节,以为釜甑,一端实稻米为饭,一端实野虫为肴,泥封两端,洒水烘熟。饭熟倾出,以手搏食。编竹藤为衣,以障身,非恃为御寒也。民野朴,安居乐俗,不通庆市。遍地皆崇山峻岭,道路鲜通。番人来往,则攀藤附葛,超腾上下,捷若猿猴。遇悬崖绝壁,亦结藤梯登,不绕越。亦无市庄。但每年生番、熟番至交界大山上交易一次。熟番以在工布所换之铜、铁、磁、瓦器皿,易其茸、麝、莲、桂。其记帐法,用符号,取巨竹剖开,刺符号于其中,缝刺毕,各执其一,逾年算帐,则取简合之。”

且不说百年前的情形,就是几年前,这里的所有物资都由背夫从林芝、波密背来,走一个单趟得三四天,每公斤物资要加多少钱可想而知。

现在,波密到墨脱的公路虽然还没通车,但已发挥了作用,断断续续能把东西运进去,人民的生活正在大大改善中,东西越来越便宜,房子也越来越好。等公路能够常年通车时将会更好吧。只是祈愿在墨脱将来的发展中,千万要保护好这世界上难得完美的自然生态。

拉萨城中的阿正

在墨脱住了一晚便开车回波密。说实在的,我一般只在乎路上的风景以及行路的过程,再说句轻狂的话,谁要说哪里不好走或险得没法走,我立马就想去走一走。现在,川藏线、新藏线都将全线硬化路面,再过一年去走的话,开轿车就行,没什么险路了,这次去,虽不好走,但那也几乎全是因为修路。

回到波密没再停留,直接向通麦天险开去。

路经前年我与大卫遭遇泥石流处,险些认不出了,左侧江边还是有原来的冲垮的缺口,缺口下面依然是被江水淘空的路基,而路比前年宽了,宽,就意味着可供选择的路面多,就不会滑下深渊。停下车,叫燕子用手机拍了那处泥石流路给大卫发过去看。如今,令人胆寒的通麦天险已成过去,如今的那段14公里的险路大多已是宽畅的沥青路。不知道罹难在通麦天险的亡灵会怎么想,是觉得自己不该早来还是为现在的旅人感到欣慰。

过了天险,路很漂亮,开车既省心又快捷,但也没有了征服的快感。一直到拉萨,一路几乎连个坑都没有了。

十多年前,赶在青藏铁路动工前去了趟西藏。那时西藏游人不多,我到那儿后也和许多人一样,处处感到新奇。拉萨街头有许多卖珠宝首饰的,尤以大昭寺一带的八廓街为最,那里有着成百上千的摊位。

初到拉萨,以为这远在天边似的地方不会像内地一样处处假货,再加上一些小首饰纪念品确实也便宜,为了送朋友,买了一大包背了回来。礼轻情义重嘛,再说,我可是从天边一样远的西藏背回来的,相信大家也喜欢,不会去计较价格的。其实我也知道,那些摊主大多是内地人,所卖的东西也大多是内地生产的。尽管如此,许多人还是大包小包地买,我懂他们的心情,我也是有过那段经历的嘛。

去过几次西藏了,现在我已不会再瞎买那些东西,反正我身边的朋友大多有了我历次带回去的小玩意儿。这次去,就是想买点真的或好的石头,所以,得找一个懂行的人或当地人,在拉萨,没熟人带去是很难买到好东西的,除非你是所谓的专家。

临行前,芦苇将在西藏混了好几年的阿正介绍给了我和燕子,并叫他给予关照。阿正是个好孩子,我们还在路上时他就多次来电话询问行程,并说已给我们订好了客栈。原以为他也就是受人之托,实际上我还真的想错了。

我们一到拉萨,阿正就跑到车边,又是问候,又是拿行李,忙得不停脚。我们的行李特别多,两个女孩带的东西之多、箱子之大,初见时就把我吓了一跳,阿正把大部行李一次次拖到客栈,又扛到搂上房间,忙活半天。

看得出,阿正已在高原待的时日不短,高原的阳光把他晒得黝黑,一头长发几乎披肩,瘦小的个头、带点白话腔的国语,一看就知道是广东人。

阿正是那客栈的长客。那小店与现在的一些青年旅行社相似,很有意思。客栈在城关区的一条小巷里,比较安静。进门的客厅天井里还种了花草和树,从天井洒下的阳光照在人身上和花草上,很温馨,很惬意。旅社里养了几只小猫,阿正说那是年轻的店主收养的流浪猫。那客栈还时不时由大家AA制买来羊,大家围坐在一起烤全羊,既热闹又能广交驴友,谈旅途见闻,结伴出行,还能消除大家的孤独感。

阿正在这很熟,走在拉萨街上都不断有人会和他打个招呼。坐在客栈的客厅里,几个年轻的女游客围在他身边要他帮着买东西,茶几上还摆着他要出售的各种手链、佛珠等,女孩儿们大多各自手里拿着链子等东西在把玩、选看,阿正也不厌其烦地向她们介绍着。我带了几本我过去出版的散文集送阿正,并给他写了几个字留念。结果一旁的女孩儿们都要,我见她们与阿正很熟,也不好驳她们面子,于是到车上把带来的十来本书全拿过来送她们了。我不是什么名人,在那儿,也像名人一样被人围着给人签名、合影留念,被大家围着也没办法啦,只好无耻一番吧。再一想,可能是年轻人见我一头白发,已是爷爷辈了,还自己开着车再二再三地跑西藏,出于尊敬吧。说来也怪,很多人都喜欢叫我带他们进藏,但惭愧的是,我实在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金钱,只能尽力而为。这次从西藏新疆回江西后,南昌一伙朋友的朋友,说明年一定要我带他们去,并说还要买新车去。呵呵,传说中的常爷,盛名之下啊!

这人与人的关系很怪,有很多人在一起工作多年都可以不打交道,甚至于多年视而不见,但有的人一见面你就觉得可爱、可亲、可信任,阿正就是属于后者。他虽漂在拉萨,基本可以说是流浪在西藏,没有单位没有保障,更没有三金、医保啥的,就是靠卖点饰品和帮人联系旅游团,有时也亲自带人出游、带人买东西以及摆地摊挣点钱生存。我问过他:“你就住在这一个客栈能有几个人找你呢?”他说:“主要是熟人介绍和在微博上看到我的信息来找我的,反正就是这样混吧。”说完,他把一女孩手上拿着的一串金刚子要过来送给我,那女孩有点不想放手,他说,“那是我送给常爷的,等下再给你穿一串,这串不能给你。”

我知道他在那儿混得不容易,但也盛情难却,只好收下了。旁边,三个广东女孩儿拿出她们买的绿松石给我看,说是阿正带她们去买的。我接过一看,还真的不错,我收藏了些石头,但这么好看的绿松石还真不多,虽然现在的绿松石都是湖北产的,但也有很多质地好的、美的,这东西不能只论产地。看来阿正在这方面也是行家,买的东西很地道,价格也还公平。因次日小不点和杨柳要去布达拉宫,我和燕子都去过,就不去了,于是约好,次日阿正再带我和燕子去买绿松石。他很忙,正聊着呢,有人找他去八廓街买东西了。

同类推荐
  • 神圣与世俗

    神圣与世俗

    本书之“东南佛国”主要是指浙江区域,主要探讨浙江佛教文化旅游。在对“文化旅游”概念作理论分析并在充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本书上篇从资源、现状、潜力、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对浙江宗教文化旅游作了作了综合的分析,下篇则是对省内各地宗教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入发掘、价值分析以及保护开发建议等。
  • 伦敦郊外漫笔

    伦敦郊外漫笔

    本书无疑是关于19世纪末伦敦周边自然环境的最经典读物之一,无论是花朵在风中起舞还是鲑鱼在水中谨慎前行,理查德·杰弗里斯都能用最为动人的笔触对他眼下 最为细枝末节的事物进行最为精致的描绘。诗人托马斯因此而赞叹:“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作家能够以如此这般和蔼可亲的手法来表述这种广博的知识,甚至连一个 对所述事物毫不了解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乐趣。”作者最终登上了去往布莱顿的火车,而对人本身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更是使本书富含哲思。当然,在一百多年之后 的今日,杰弗里斯对城市化无情扩张的警惕以及如何在城市周边重造自然生态,也许更具实际价值和意义。《伦敦郊外漫笔》中之所绘,亦正是今日人类之所失。
  • 遇见·新疆

    遇见·新疆

    这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旅程,短短12天,驱车狂奔4000公里。从喀什出发,途经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麦盖提、和田、于田、且末、若羌、库尔勒、天山公路、胜利达坂最后到达乌鲁木齐。路线经过精心策划却又漫不经心地与古丝绸南路暗暗相合。这一路,雪山、高原、草地、湖泊、戈壁、沙漠,还有无数散落期间的大城小镇,作者用优美的文笔和数百幅极具震撼力的摄影作品展现了西域的万种风情,大漠的壮丽苍茫。
  • 张家界民族风情游

    张家界民族风情游

    张家界似桶内石林,四面绝壁,中间则是千奇百怪的峰林,峰峦拔地而起,层层幽谷叠翠,峭壁千仞,姿态万千。峰高林密,又盛产猕猴桃等野果,为野生动物繁殖栖息提供了良好条件。 本书向游人讲述美色的、美食的、神秘的、浪漫的、风情的现代张家界。
  • 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

    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

    本书是著名作家李杭育先生在美国探亲并旅游期间,将其独特的体验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其个性化的写作和真实故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美国的直接认知和感想,《李杭育旅美日记:美国这头公牛》记录了普通中国移民及美国年轻人如何应对工作和生活压力、如何处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如何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同时截取美国城市及旅途生活中一个个有趣的场景,呈现了一个作家眼中奇特又通俗的美国故事。
热门推荐
  • 人类星外根据地:太空站(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人类星外根据地:太空站(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太空是宇宙存在的形式,对人类而言既是探索的对象,也是未来通向其他星球的通道,更是空间诸多能力的集中地。根据百度百科定义:“太空”是由无极元和能量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物质的,存在时空概念并存在于宇宙内部的一个有限的,有着开始和结束的整体事件。
  • 青少年最喜爱的感恩故事

    青少年最喜爱的感恩故事

    本书精心编选了精彩的感恩故事,有对亲人的感恩,有对朋友的感恩,有对老师的感恩,也有对生活的感恩。一篇篇风格各异的美文,将带领青少年读者走进不同人的视野之中,通过阅读他们的记忆,分享他们的故事,了解“感恩”这一美德的深刻内涵,得到人生的启示。
  • 杭州西湖治理史研究

    杭州西湖治理史研究

    本书是浙江省社科联2008重点课题“西湖治理史及其生态学评价”成果的一部分,围绕着西湖治理这一中心,重点阐述了历次对西湖治理的具体经过,及其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并对每次治理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评述。
  • 洗髓经

    洗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薄荷未凉

    薄荷未凉

    薄荷微凉,岁月微凉。然而后来有了你,我才发现,薄荷未凉,岁月也已不再微凉。【这是一个互相治愈的故事,万千世界,还好有你。】
  • 梦,易寒

    梦,易寒

    我穿过无数的街角与小巷,在那座石桥上,终于望见你的足迹。不知你的魂在何处,走遍人生路,只为最终与你相遇......
  • 龙女逆仙

    龙女逆仙

    她是西海龙宫唯一的公主,是万年不遇的炎龙后代,能口喷天火;她是天帝指定的儿媳,天君的君后,化形当日就得到洪荒十器,一时风光无两。却一朝堕入情网,龙宫易主,父王被剥皮抽筋,自己沦落到市井乞讨……且看她如何再杀入天宫,为父王正名,将三界搅个天翻地覆!
  • 最强神脉

    最强神脉

    血脉觉醒,可拥有脉从,脉从如影随形,拥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力量。修炼血脉,便是炼脉士,血脉强大之人,能够身躯不灭、灵魂不朽。少年误食异果,觉醒名为“百变粘土”的低等脉从,为救挚爱,保卫家族,他将何去何从?一身血脉能够融炼种种天材地宝,一元重水、赤阳星核、九阴圣火、太虚龙气、混沌之力……通通炼化!最强神脉!
  • 新唐

    新唐

    天宝九年,华清池歌舞霓裳,安禄山厉兵秣马,大唐盛世即将化作一团璀璨的烟花,开放包容的华夏文明即将滑向保守内敛的深渊。一个少年,来到了长安,发誓夺回他失去的一切……从江湖到庙堂;从沙漠到海洋;赫赫武功,锦绣文章,再造一个雄浑壮丽的大唐!
  • 神医邪僧

    神医邪僧

    把现代的一些科技当做是某个神兽的终极进化,与阎罗王称兄道弟,梦想是佳丽过万,神医小和尚南明玉辰倚小卖老,调戏尼姑玩弄杀手,四年级以下的看见他都要喊声大哥,看玉辰如何纵横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