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3800000041

第41章 中国卷·明朝时期(5)

无锡城东面有一座东林书院,是宋朝杨时讲学的地方。1604年,顾宪成和高攀龙、钱一本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在这里讲学。当时一些对世道看不惯、和当局合不来的所谓“抱道忤时”、退处林野的士大夫,纷纷闻风而来,归附于他们。这些不得志的士大夫在讲学之余,在东林书院嘲讽时政,臧否人物,自负气节,和当权派相对抗。他们的言论得到了那些社会上对现实不满的地主、官僚、知识分子和商人的支持,朝中和他们持有相同观点的官僚士大夫也与之遥相呼应。东林书院无形中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反对派由于便把他们称为“东林党”。

明朝到了万历年间,各方面的矛盾变得更加激烈,社会危机逐渐加深。东林党人目睹政治的腐朽,要求改革弊政,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他们在位时,敢于弹劾执政大臣,抨击贪婪奸诈的太监,乃至上书皇帝,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弊病。削籍闲居时,则通过“清议”的方式发表政治主张,议论朝政得失。著名东林党人顾宪成认为士大夫应该关心朝廷,心系天下民生。他在讲学时经常说:“在朝为官,志不在君父;在地方为官,志不在民生;闲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这些都是君子所不能做的。”这些话被传诵一时,顾宪成及其同党被誉为“清节姱修”、“士林标准”。

东林党在万历年间不受重用,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和光宗在不到两个月内相继病死后,其命运才开始有了转机。光宗临终之时,杨涟以一个小小的给事中受命。光宗死后,杨涟、左光斗等一批东林党人又合谋从乾清宫逐走李选侍,拥立熹宗朱由校即位,自此东林党人开始受到重用。天启初年,内阁、都察院、吏部、兵部、礼部等要职都由东林党人所把持。东林权势,盛极一时。

但是,当政之后的东林党人并没有什么建树,他们毕竟只是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地主阶级中的一个政治集团,他们没有提出一个救世良方。他们只是忙于“搜举遗佚,布之庶位”,起用大批前朝受贬的党人;再则是排斥异己,打击宿敌齐、楚、浙诸党。并且,这些被誉为正人君子的东林党人孤傲自拔,不能容人,凡是不合自己口味的都视之为异党,加以排斥。这一做法不但没有壮大东林党自己的势力,反而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迫使那些原本并不对立的官员投靠正在发迹的魏忠贤。

魏忠贤目不识丁,本不能当秉笔太监,因与客氏(熹宗奶妈)有暧昧关系,才获得了这一重要职位。当上秉笔太监后,就利用王体乾和李永贞两个识字的太监为他效劳。他生性猜忌、残忍、阴险、毒辣,和客氏狼狈为奸,宫中没有人敢和他作对。王体乾虽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位在魏忠贤之上,也得服服帖帖地听从他使唤。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掌管东厂,加上有客氏作内援,地位日益显赫。

由于朝中两大派官僚争斗的激烈和客氏的不断挑唆,熹宗渐渐由信用东林党人变为宠信宦官近侍。魏忠贤这班阉人得到皇帝的信任后乘机从中弄权,勾结外廷官僚,操纵朝中一切大权,于是,宦官专权的局面再度出现。与东林党作对的各派官员便纷纷投靠到魏忠贤门下,形成一股强大的邪恶势力,人们称它为“阉党”。阉官得势,首辅、东林党人叶向高于天启四年(1624)被贬,辞官。内阁中的其他东林党人全部遭到罢黜。阉党顾秉谦升任首辅,控制着整个内阁。魏忠贤又和锦衣卫都督田尔耕勾结,利用东厂和锦衣卫这两个特务机构钳制百官,镇压异己。其党羽在内宫有王体乾、李永贞等30余人为左右拥护,在外廷有崔呈秀等五个出谋划策的文臣,号称“五虎”;田尔耕等五个负责捕杀、镇压异党的武臣,称为“五彪”。此外,还有所谓“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大小爪牙。当时,从朝廷内阁六部到四方总督、巡抚,全部变成了魏阉死党。

魏忠贤经常外出炫耀威风。每次出门,他身坐装饰华丽的车子,羽盖、旌旗皆用青蓝,驾车的四匹马像风一般奔驰。那些身着锦衣玉带、脚蹬长筒皮靴、佩着利刃的卫士,夹护左右飞驰,加上随从的厨子、优伶(唱戏的)、车夫,总数高达万人。所到之处,“士大夫遮道拜伏”,一些逢迎拍马的官员甚至呼他为“九千岁”。朝中无论大小事务,必须派人到魏忠贤面前请示,经他认可后才能办理。熹宗虽然近在咫尺,却无人请裁,可谓是“朝廷上下,只知有魏阉,不知有皇帝”。

魏忠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弟侄亲朋,人人平步青云,官高禄厚。他的侄子魏良卿、魏良栋,侄孙魏鹏翼都被封爵,而后又分别拜官。而此时的魏良栋、魏鹏翼还只是乳臭未干、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

阉党的胡作非为,引起了正直官员的极度愤慨。于是,便有东林党人为伸张正义而对他们进行揭发与斗争。天启四年,副都御史杨涟上书痛斥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其中有:自行拟旨,擅权乱政;斥逐直臣,重用私党;亲属滥加恩荫;利用东厂,陷害忠良;生活糜烂腐化、穷奢极侈等等。极涟大胆地揭发了魏忠贤的恶状,刺痛其要害。魏忠贤这时着了慌,向熹宗哭诉,客氏从旁为他辩解,王体乾等也极力为他辩护。愚笨的熹宗竟听信不疑,不但没治魏忠贤的罪,反而下旨痛责杨涟。但是,朝中魏大中、黄尊素、袁化中、周宗建等70多个官员还是冒死上疏,交章弹劾。由于熹宗的昏庸和阉党权势滔天,魏忠贤竟逍遥法外,毫发无损,而为首揭发魏阉的杨涟、左光斗却于这年十月全部被罢官。

魏忠贤遭受这次弹劾后,对东林党人恨之入骨,决心要赶尽杀绝。其党羽也想借机报复,以泄旧恨。阉党崔呈秀等就在魏忠贤面前煽动说:“东林将害公。”怂恿他镇压异党官员。他们阴谋编造黑名单,有所谓《点将录》、《天鉴录》、《同志录》等,把不依附于魏忠贤的官员全部列入,统称之为东林党人,献给魏忠贤,对他们罗织罪名,逐一施行残酷的打击迫害。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兴起大狱,首先逮捕东林党著名领袖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六人,诬以受贿,交给锦衣卫拷打追赃。锦衣卫都督田尔耕对这六人每五天就进行一次拷打逼供,杨涟等五人都被折磨死于狱中,顾大章自杀。

在强大的统治集团剿杀下,东林党遭到重大打击。直到崇祯皇帝即位后魏忠贤被处死才有所抬头。后来,东林党的残余势力一直与权臣斗争,一直持续到南明的灭亡,前后达40余年。

后金的建立

改革派领袖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从此便摆脱了束缚与限制,渐渐懈怠于政事。他不亲自祭祀天地、宗庙,并且不上朝接见大臣,不批示大臣的奏章,也从不参加经筵讲席。每天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

万历十一年(1583年),即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努尔哈赤起兵,先是统一了建州三卫,而后夺取了长白山三部的统治权,逐渐统一了建州女真部落。

努尔哈赤(1559—1626年)

北宋时期,女真完颜等部曾建立金朝,从东北攻入黄河流域,另一些仍然留居于东北。明代初年,这些留居东北的部落分为海西、建州、东海三大部。三部中,东海部仍然处于氏族社会,以射猎为生,逐水草而居。建州和海西两部已经逐渐进入奴隶制社会,以畜牧业与农耕为主。

女真建州部,明朝时期主要居住在长白山北部、牡丹江流域一带。永乐年间,他们受到居住在长白山东北的东海部迫害,逐渐南迁,定居于今天的辽宁新宾县一带。此后,女真建州部逐渐加强了同汉、蒙、朝鲜等族的贸易往来。开始学习汉族的农业生产和炼铁技术,改进了农牧业,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明王朝统一中国后,在东北设官置县,设立卫所。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在辽阳设立定辽都卫,四年之后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永乐年间,设置了建州三卫,分别叫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采取一种民族自治的统治形式,封部落的酋长为卫所的指挥使,管理地方事务。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就是最早被封为建州左卫的指挥使。

1559年,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的赫图阿拉城,努尔哈赤降生,他的父亲塔克世当时是建州左卫指挥。

1583年二月,因建州女真诸部中的阿台部屡次侵扰明朝边境,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兵攻打阿台驻地古勒寨。阿台的妻子是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孙女。听说古勒寨被围,觉昌安与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赶来,本想劝说阿台投降,但是明军在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的带领下,用计打开城门,冲了进来,混战中,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被误杀。努尔哈赤听到这个噩耗,悲痛欲绝,便去责问明朝的官吏;为了安抚努尔哈赤,明朝派遣使者向他谢罪,送回了努尔哈赤祖父和父亲的尸体,还赏赐了万两白银,任命努尔哈赤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并赐“龙虎将军”封号。

此时的努尔哈赤势单力薄,无法与明军抗衡,便率领了仅仅100人去攻打尼堪外兰的图伦城。尼堪外兰战败,弃城逃跑。努尔哈赤从此声威大震,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9年,海西女真各部全被努尔哈赤兼并。

知识链接

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清代满族的一种集军事、社会为一体的组织形式。由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于1601年创立。他将女真壮丁以300人为一牛录,5牛录为一甲喇,5甲喇为一旗,作为编制。最初只有黄、白、红、蓝4旗;后来又增编了镶黄、镶红、镶蓝、镶白4旗,共计八旗。规定只要是满族成员:“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在太平时候就要安心耕猎,只要遇到战争就要去出征。由于这一制度的确立,满族的势力变得日益强大起来。到了皇太极时期,又将降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编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等到清朝入关以后,八旗的生产职能就逐渐地减少下来。后来发展为一个专业军事组织,与绿营兵共同构成清政府统治全国的工具。等到清朝中叶以后,八旗的军事职能也日趋削弱。清朝灭亡以后,八旗制度也随之瓦解。

此后,努尔哈赤采用征讨、安抚并用的策略,以抚为主,到公元1625年,终于统一女真各部。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努尔哈赤还建立和完善了政治、军事制度。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称汗建国,建元天命,国号“金”(或“大金”),史称后金。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告天地,宣布不承认与明朝的藩属关系,起兵反明。此后,与明朝展开了长达20多年的战争。

袁崇焕与宁远大捷

明代中后期,经过神宗、光宗、熹宗几朝的更替,朝政已混乱不堪,以至于奸佞掌权、阉党乱政,魏忠贤擅乱朝纲。幸有大将熊廷弼镇守辽东,苦心经营,勉强维持了局势。不久,熊廷弼被诬陷致死,辽东防务也旋即废弛。

1621年,后金努尔哈赤率兵攻陷沈阳,继而又攻破辽阳,一举攻克辽东70多座城池。公元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并开始加强对明朝的攻势,决心入主中原。此时的大明王朝已命悬一线。就在这个危急时刻,大明王朝出现了历史上又一位英雄人物,他便是袁崇焕。

袁崇焕生于1584年,祖籍广东东莞,后迁居广西藤县。明万历年间,中进士第,初为福建邵武知县。他心系辽疆,关心国家安危,毅然投笔从戎。

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到京城来述职,在和朋友们谈论时发表了一些对辽东军事非常中肯的意见,引起了御史侯恂的注意。侯恂便将他举荐给朝廷,袁崇焕遂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主管防务事宜。

袁崇焕调任兵部主事不久,便赶上了王化贞大败而归。一时之间,朝廷惊慌失措,京城流言四起,人心惶惶。袁崇焕悄悄地骑了一匹马,孤身一人出山海关考察军情。不久他回到北京,向上司详细报告了山海关外的形势,朝廷调任袁崇焕为兵备佥事。

袁崇焕到达山海关后,起初为辽东经略王在晋的下属,在关内办事,当时王在晋意在防守山海关。袁崇焕认为,若是要保住山海关,就应当将防线北移,在宁远筑城驻守。朝廷大臣大都极力反对,认为宁远城太远,难以防守。但他们鼠目寸光,若是以山海关为国界,就好像以北京的城墙为国界一样,外围失去了屏障,山海关一旦被重兵攻破,后果将不堪设想。

经过袁崇焕与孙承宗数年的苦心经营,明朝的边防力量大大增强,明军开始主动出击,陆续收复了一些失地,并将防线向北推进了数百里。面对已经取得的战果,袁崇焕的宏伟计划开始逐渐实现,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袁崇焕也因此而平步青云,先升为兵备副使,再升为右参政,深得主帅孙承宗器重。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十四日,后金兵渡过辽河。努尔哈赤亲率13万大军,号称20万,进军山海关。右屯守将周守廉逃跑,松山等处守将左辅也烧毁粮仓和房舍,随后逃跑。宁远城守军还不到两万人,即便如此,袁崇焕仍坚定地率兵抵抗。他派大将满桂、左辅、朱梅、祖大寿分别镇守四门,在城上配置西洋大炮30门。同时做好了八大守城准备:制定兵略,凭城固守;激励士气,画地分守;修台护铳,布设大炮;坚壁清野,严防奸细;兵民联防,送食运弹;整肃军纪,以静待动;重金赏勇,鼓励士气;防止逃兵,预先布置。

正月二十三日,后金军攻到宁远城郊5里处,截断山海关大路,安营布阵,并在垅勃匕扎设统帅大营。在发起总攻之前,努尔哈赤将俘虏的汉人释放回宁远城,传旨劝降,但遭到袁崇焕的强烈拒绝。而且袁崇焕还下令向城北后金军大营接连发射西洋大炮,一炮歼敌数百人。努尔哈赤见袁崇焕不投降,还发炮轰击,便决定次日攻城。

正月二十四日,后金大军重点攻击城西南角,步、骑兵相互协调,蜂拥进攻,万矢齐射城上。袁崇焕下命开射西洋大炮,发矢石,飞火球,投药罐,后金兵仍如饿狼一般,奋勇前进,冒死不退,以盾牌和板车掩护士兵凿挖城墙,掘开两丈见方的大洞。袁崇焕则亲自指挥担土搬石填补,后来又用铁索捆着掺满油和火药的木球砸至城下,火烧敌战车。从早晨战到傍晚,后金军攻城不破,只得鸣金收兵。

正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再次率军攻城,双方激战一天,后金军再次遭受明军炮火的重创。

正月二十六日,后金军再次强攻,在深沟高垒、矢石炮火面前,仍然伤亡惨重。精于骑射的八旗兵束手无策,被迫撤军。袁崇焕抓住战机,乘胜出城追敌30余里,杀敌万人,取得宁远大捷。

皇太极即位

宁远大捷,后金军败退而回。努尔哈赤在攻城时也受了炮伤,只得躺在车中。他对诸贝勒说:“我从25岁开始起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已经有四十三个年头了,唯独攻不克宁远一座孤城。”抑郁中的努尔哈赤背上又生了毒疮,伤病交加,数月后死于沈阳西面40里的鸡堡。

晚年的努尔哈赤,在汗位继承的问题上非常烦恼,他没有指定继承人。以至于死后尸骨未寒,汗位之争就开始激烈的竞争了。

同类推荐
  • 大秦帝国之幻神山

    大秦帝国之幻神山

    为了夺取皇位背叛自己亲哥哥,为了江山社稷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为了复活自己的弟弟,放弃江山,走向神界最神秘的地方——幻神山,寻找那神秘的冰山雪莲,复活自己的亲弟弟,为了自己家的江山社稷放手一搏!自己和弟弟几世的恩怨都是神族操控的,你会有什么感想?——作者每天坚持更新一章,希望支持我的人继续支持我。作者QQ3090035896
  • 新瓦岗

    新瓦岗

    新瓦岗四猛:罗士信,来护儿,新文礼,王伯当四绝:罗春,尚师徒,侯君集,程咬金十三杰: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赐,罗成,杨林,魏文通,梁师泰,秦用,杨义臣,秦琼【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四猛四绝和十三杰人选,这是甜城心中的选择,希望大家能喜欢,《新瓦岗》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隋唐英雄传!
  • 明初放逐

    明初放逐

    沈越火场救人,却被命运放逐到大明初年。神秘宝物现世,引发腥风血雨,而这与希腊传说盗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之间又有怎样的秘密?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壮哉,我大明江山;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悲呼,我铁血同胞。恨生不逢时,愿寄心陋书,放逐于明初荒年,为我大明志气万世延绵,挺直民族之脊梁!大丈夫不当五鼎食,便当五鼎烹,看沈越在明初掀起怎样的滔天骇浪!(本书交流群:433418845)
  • 霸王寻游记

    霸王寻游记

    邱云生长在兵荒马乱年代,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他加入军中,开始了他的战场生涯,从此,他的生命与死亡只有一格之遥,他最终能否实现安家立国的愿望呢?
  • 军歌

    军歌

    哨子响了,尖厉的喧叫把静寂的暗夜撕个粉碎。战俘们诈尸般地从铺上爬起,屁股碰着屁股,脑瓜顶着脑瓜,手忙脚乱地穿衣服、靸鞋子。六号大屋没有灯,可并不黑,南墙电网的长明灯和岗楼上的探照灯,穿过装着铁栅的门窗,把柔黄的光和雪白的光铮铮有声地抛人了屋里。铁栅门“哗啦”打个大开,战俘们挨在地铺跟前,脸冲铁门笔直立好,仿佛两排枯树桩。六十军五八六旅一。九三团炮营营长孟新泽立在最头里,探照灯的灯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热门推荐
  • 刺客信条:清

    刺客信条:清

    以在这时代在背负的恶名,用剑刃代替救赎那些灵魂被侵蚀黑透的人,但刃尖从不抵向无辜之人。遵循刺客之道,诺下道义信条。清政府从兴直衰的结局已被注定,但曾有不少人试图用双手改变历史,最终改变的终究是自己的命运。这里所写的是晚清时期几位来自中国刺客的传奇一生,文章角度以第一人称开写暂时停更
  • 异世幸福小日子

    异世幸福小日子

    这是一个“平凡的”小姑娘遇到一个小霸王,然后一起种田的故事。
  • 重生之锦绣福缘

    重生之锦绣福缘

    女儿们死亡的消息传来,颜卉便口吐鲜血而亡。她想若再一次选择,她选和离!老天爷听到她的祈求,送她回到那年初上京城的时候,这次她选择和离,领着女儿过平淡幸福的生活。
  • 梁山好汉那些不可不说的轶事

    梁山好汉那些不可不说的轶事

    大爆料!大爆料!郑屠和鲁达打架全因小三插足;梁山被招安内有隐情;好汉们为了早日脱离光混行列,个个征婚求佳偶,但凡路途遥远,来回车票可报……
  • 一宠倾城:每天必须宠一宠

    一宠倾城:每天必须宠一宠

    ‘’你放开我‘’张苏雅说道。‘’是不是要亲亲了。‘’高远非狡诈的回答。‘’你不毒舌不好过吗?‘’张苏雅气愤地吼着。‘’宝宝千万别生气啊?我可爱你了,你一生气,我会心疼的。‘’高远非不怀好意的说着。把她柔弱的身体推倒在床上。
  • 我的土豪时代

    我的土豪时代

    一个杀手重生在二零零八年地震前的汶川,上辈子过的苦逼的他决定这辈子一定要土豪一回。这一年,土豆还没大火,忘语还是新人,永恒之火还没写出《儒道至圣》.....作为土豪的顾惜,顺理成章的将他们拉到了自己旗下。这一年,《江南Style》还没火遍全球,《我的歌声里》还没被翻唱,就连《爱情买卖》都还没有独霸广场舞......作为土豪的顾惜,再次顺理成章的将它们写了出来。这一年,没有《甄嬛传》,没有《老男孩》,没有《来自星星的你》,更加没有拥有万千NC粉的长腿欧巴......作为土豪的顾惜,又一次顺理成章的将它们拍了出来。“这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时代,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顾惜。”——时代周刊。
  • 乱的盛世

    乱的盛世

    汉高祖刘邦三皇子刘如意,集万千宠爱,万千嫉恨于一身。母妃的困境和吕后的残忍,让他在年少之时,就开始变得冷酷,果断。。。盛世的开端,隐藏着疾风骤雨,易储失败,让他深陷危机。绝境之中,他和虞姬之女虞悦相遇。隔着国仇家恨,却又命运相似的两个人,将何去何从?这乱的盛世的风雨,又该如何平息?当柃琴弦动,一切会渐渐揭晓。
  • 爆宠邪妻:傲娇教授难伺候

    爆宠邪妻:傲娇教授难伺候

    当迷糊的高三学生遇上傲娇的天才教授,当灰溜溜的守财奴遇上家财万贯的霸道继承人,当以邪恶扫荡江湖的蓝小邪遇上以高冷风靡全城的秦书墨之后、、、是这样的:“秦教授!等我一下!”她带着诡异的笑容喊住了正在跑步的他。还未等他反应过来,她就飞快的绕着他在地上画了一个圈,指着他的鼻尖,得瑟道:“画地为圈,祝尓长眠!”随之溜之大吉。美妙之夜悄然降临~他压着她娇羞的身躯,吻着她的耳根轻声的道:“让我在你身上留下圈,此后的每夜都不眠。”
  •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民国名士中就有这么一批人,也许金戈铁马,也许沉浸研究,也许埋头著述,但他们心底最温柔的地方,始终为一个人保留。侠骨柔情的男人是最男人的男人,为爱而生的女人是最女人的女人。这样的男人和女人碰到一起,会抛开外界的纷扰,在乱世中逍遥,他们纵心随性,碰出的爱情之火,比烟花还要绚烂。这样的爱情,因为懂得而深刻,因为舍得而长久。本书专门抽取其中最为动人的名士爱情故事,以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出来。故事真实而生动,将我们之前所了解的逸事碎片连接起来,还原一个个真性情的才子佳人。
  • 相约江湖

    相约江湖

    有人身骑白马闯三关,有人改换素衣回中原。有人身居闹市无人问,有人远在深山客常来。有人冲冠一怒为红颜,有人命运捉弄不由己。有人锦衣玉食叹孤单,有人身无一物醉逍遥。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刀有剑。有兵有马。有富有贫。有善有恶。走过山几座水几重,春去秋来又寒冬之中,你会看到英雄看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