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潮在绕过那片绿洲继续前行,突然一日,停止了风沙的肆掠,头顶一片艳阳高照,他高兴的走着,在沙漠的边缘内心高兴的炫耀着自己的坚持,也有感于自己一路走来的坚守。突然在不远处他看见了几座用土著成的城堡,他加快了交不走上上去,眼前的这些城堡看似好想一做帝王之陵,在沙漠之中行走了这么久,第一次看见有人类的足迹,他算便选中了一座陵墓陵墓走了进去。
西夏陵又称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王陵位于宁夏,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占地面积58余平方公里,核心区20.9平方公里,分布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纵长方形的独立建筑群体,规模同明十三陵相当。吸收自秦汉以来,唐宋皇陵之所长,又受佛教建筑影响,构成中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他将祖父李继迁、父亲李德明迁葬于贺兰山东麓,其中李继迁葬于裕陵,李德明葬于嘉陵。此后,在西夏国存续期间,除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和末主李晛之外,每一任皇帝都记载了明确的陵名,但没有记载埋葬的具体位置。
1227年,西夏为蒙古所灭,西夏末主李晛投降,不久后被杀害,葬处不详,西夏灭亡。此后,西夏王陵被蒙古军队严重破坏。1938年,德国飞行员乌尔夫·迪特·格拉夫·楚·卡斯特将他在中国航拍到的相片整理成《中国飞行》一书,其中在银川拍摄的照片中出现了西夏王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一度认为西夏王陵是一片唐墓。1972年,中国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正式作出挖掘西夏王陵的决定。已经确定7号陵的墓主人为西夏仁宗李仁孝,182号墓主人的身份为梁国正献王嵬名安惠,其余墓主人的身份的确切证据尚在发掘之中。
狂潮走进去的恰好是李仁孝的陵墓,里面呈现的一切让他大为惊叹,陪葬品多的数不胜数,琳琅满目的珠宝让他欣喜若狂。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夏崇宗之子。母曹贤妃。大德五年(1139年)夏崇宗李乾顺去世,李仁孝即位,时年十六岁。仁宗继位之后,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并指定罔氏为皇后。
在位期间结好金国,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重视礼乐,修乐书《新律》;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乾佑元年(1170年),得金之助,处死权相任得敬,粉碎其分国阴谋。可能因为任得敬的专权跋扈,令仁孝对武官不太信任,政策多数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废弛,战斗力减弱,晚夏战争屡战屡败,国家于仁宗末年开始走下坡。但总的来说,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因此仁孝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文化臻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乾佑二十四年(1193年),李仁孝驾崩,享年七十岁,谥号圣德皇帝,庙号仁宗,葬于寿陵。
暂且不说这西夏及其皇帝的故事,狂潮在这座陵墓中走了一大圈,对于珠宝他虽然喜欢,但是这么多的东西他也带不走,他心想要选择自己喜爱的东西,于是在诸多宝贝当中他唯独看中了一把宝剑,这把宝剑足足长约50厘米,剑鞘全身为金铜打造而成,拔出宝剑,剑刃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他高兴的看着手中的宝剑,有留下的剑,想必也有剑谱,他在这座暂时属于自己的空间又开始了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