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95900000223

第223章 这东西叫土豆

笑了笑,赵国华道说道:“等回了城,我会和你们细说的。”

于是大家不再问,只是带着队伍一边走一边看袋子,向城里走去。

顺通车行的管事刘光彩坐在马车上,看着车子一边走着的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穿黑蓝色军服的官军,不由得暗自惊讶。

心说:“我的妈呀,原来找自己运货的这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就是这支队伍的头,想不到他才这么年轻就统领了这么多的人马,真是人不可貌相啊,怪不得在福州的时候海防游击郑之龙和他两个兄弟会来送行。人家这是门当户对啊。不,是旗鼓相当才对。”

想到这,他又仔细看了这支军队的士兵,发现队伍里基本没有老弱病残的,清一色都是二三十岁的壮汉,身体健壮,四肢有力,每个人穿的都是布鞋,走起路来“夸夸”作响,而且除了走路的声音,没有说话的声音,队伍整齐,肃静,显着一股无形的杀气。

“好兵。真是好兵,恐怕当年的戚家军就是这样的吧。”刘光彩心里暗自赞叹着。

进了麻城县,赵国华指挥着士兵们把麻袋扛到一间空房子里。

看着这些精壮的士兵,刘光彩心说:“总算到了,但愿这位将军不会扣我们的运费,如果他实在要扣的话,自己一个小老百姓,也就认了,俗话说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谁叫人家是将军呢。”

不一会就搬完了。赵国华问道:“刘管事,你们是要银子还是银票?”

想了想,刘光彩说道:“三百两银子,其余的用银票吧。”

“好。我马上拿来给你。”赵国华说着,就走进了一间有士兵站在门两边的房子里。

很快,他就出来了,身边跟了一个人,赵国华把三百连银子交到刘光彩手中,又把一叠银票递到刘光彩手里,说道:“刘管事你数数。”

刘光彩数了数银票,发现多出了两张一百两的。又数了两遍,还是一样的结果

“将军。您数多了两张一百两的。”刘光彩说道

笑着看着他,赵国华说道:“我没数错,你们一路上尽心尽力,我很满意,这二百两是赏你们的。”

“感谢将军!感谢将军!”刘光彩说着,跪倒在地,对着赵国华磕起头来。

赵国华把他拉了起来,笑着道:“刘管事,我做事的原则就是,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你对得起我,我就对得起你,你们做事认真负责,这点银子是你们该得的。”

听了这话,刘光彩心里热乎乎的,他感激的说道:“这位将军,小人祝你多打胜仗,公候万代。”

“好好好,那就借你吉言了。”说完,赵国华哈哈大笑起来。

走出了几步,刘光彩又折了回来,躬身道:“小人斗胆敢问将军的尊姓大名和贵部的名称。”

“这是我们的都督赵国华,我军名称是大明忠义护国军。”赵国华身边的吕清笑着道。

“都督赵国华!大明忠义护国军!都督赵国华!大明忠义护国军!”刘光彩连着念了两遍,这才躬身长长一揖,然后转身走了。

拉回了番薯等农作物,赵国华便开始考虑种植的事了,现在是崇祯十年十二月,必须赶快把地整理出来,到了三四月份才可以下地种植。

考虑到新的作物百姓一下子不会接受,而且产量自己也拿不准,毕竟这不是几百年后的番薯马铃薯和玉米。因此他决定先搞一万亩地出来做试验,待明年有了产量,出了效益,推广起来就容易多了。

考虑好了,赵国华就开始找地方种植了。水肥充足的田土种一部分,贫瘠的田土种一部分,山区的旱地种一部分。这样,便于摸清各种田土的产量。

“都督,我们来看那新奇的粮种了。”刘希尧、马守应等一大班人呼啦啦的涌了进来。

见大家涌进来,赵国华知道他们是要看番薯等农作物,于是便领着他们出了房间,来到了堆放番薯等农作物的房子里,每样打开了一袋,从口袋里拿出了番薯、马铃薯和玉米让大家看。

“这是什么东西?我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程冲拿着个番薯说道,边说边翻来覆去的仔细看。

刘希尧拿着玉米,大睁着眼睛看了好一会,也看不出这是什么东西,便问道:“都督,这东西是什么?”

“这东西叫玉米。”赵国华说道

贺一龙拿着个马铃薯说道:“这东西说圆不圆,说方又不方,叫什么名字?”

笑了笑,赵国华道:“这东西叫土豆,因为长的有点像马脖子里挂着的铃铛,所以又叫马铃薯。”

“都督,那个大个的又叫什么?”马守应指着程冲手里的番薯问道。

赵国华道:“那叫番薯,又叫地瓜。”

“番薯、马铃薯、玉米,这三样作物,我活到四十来岁了,才第一次见过,不知都督是怎么知道它们的?”贺一龙说道。

笑着看了看他,赵国华说道:“我在海外生活了二十来年,这些东西早就见惯了,也吃得多了。”

“都督在海外生活了二十来年?是真的吗?”马守应不相信的问道。

赵国华知道,又得上道具了,于是说道:“我知道你们不相信,好吧我就让你们看看我在海外生活时留下的图片吧。你们在这里等一下。”说完他就回了旁边的都督府,从床下拿出了那些照片,招唤大家进来看。

“这城市,这道路,这房子,真是太美了,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地方……”吕清感叹道

贺一龙说道:“咱老贺如果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享福都来不及,还造个屁的反。”

“是呀,你看这些男女老幼,笑的那个甜。我刘希尧这辈子还没有这么笑过呢。”刘希尧羡慕的说道。

王虎不解的问道:“都督,你在这样的神仙一样的地方生活,为何还要回来呢”

叹了口气,赵国华说道:“我是个孤儿,自幼就由师傅带到了海外,那里的生活虽然富足而安定,但是那里终非我的故国,偶然从一个去到那里的洋夷说了大明现在的惨状,所以我就和师傅师弟回来了,到了大明,师傅和师弟先后病死了,现在就只剩下我了。”

“原来如此。”陈大山说道。

吕清笑着问道“都督,既然你知道这些东西,那么也知道他们的产量吧,不知这些东西产量如何?”

想了一下,赵国华问道:“吕参谋长,你读过的书多,你知道不知道大明的粮食产量大概是多少?”

回忆了一阵,吕清说道:“记得我看过一些资料,大明代的耕作水平,生产经验比宋元更为丰富,粮食亩产也比宋元有所提高。1、北方的粮食亩产,据《河间志》卷三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夏麦秋粟合起来还是2石。亩产2石汉量(小亩/小石)3.2石,比元代的3.036石增产5.4%,南方的粮食亩产,南方稻麦两熟田的稻谷亩产,亩产稻谷2石,折合今市制为亩产288斤。稻麦两熟田,常田的稻谷产量就应当是亩产2石,麦亩产2石,合起来是亩产”

(亩产稻谷4石,折合今市制亩产577斤。)

听了吕清说的数字,换算了一下,赵国华说道:“这些东西在海外的亩产量极大,番薯亩产在四十石……”

“多少?四十石?”听了这数字,贺一龙吃惊的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的问道。

其他人听了这个数字也是目瞪口呆的看赵国华,看他是否说错了。

“对。就是四十石,我没说错。”赵国华笑着道。

“天哪,这产量,太他娘的吓人了。”贺一龙喃喃道。

赵国华说道:“在大明没有那么好的水肥条件,但是,二十石是应该有的。

拿起一个马铃薯来,赵国华又说道:“这东西的产量虽然没有番薯那么多,但是亩产也可以达到三十石,在大明可以达到十二石是没问题的。”说到这里,他拿起一个玉米棒子来又说道:“这个东西的产量虽然没有番薯和马铃薯那么多,但是也可以达到亩产五石,而且此物可以在任何地方生长,只要长的出草来,这东西就可以长。”

“都督,这些作物口味如何?”马守应问道。大家也在等赵国华回答。毕竟一种作物如果只是产量高而口味差,那么吃的人也是不多的,既不好吃也不好卖,种出来就没意思了。

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大家,赵国华说道:“这些东西口味还不错,既可以做菜吃,也可以当粮食,而且牛马猪羊鸡鹅都喜欢吃,牲畜吃了还长膘。”

“太好了,既然这三种东西如此好,我们就多种一些。这样,来年人和牲畜都不愁吃了”贺一龙高兴的笑着道。

“对,是要多种一些,我家里那几个小子吃的老子都怕了,等种出了番薯,老子每天让他们每人早上吃一盆番薯,晚上吃一盆马铃薯撑死他们。”刘希尧笑着说道。

同类推荐
  • 唐锋

    唐锋

    大唐的刀锋,斩向一切与大唐为敌之人!现代军人,在大唐继续自己未完的军旅生涯;一个男人的成长与拼搏,掀起这个时代壮阔波澜中的一朵惊涛!真的战士,为战而生,为战而亡;军人的信条,就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这里有男人最想认作一辈子兄弟的汉子,也有女人梦寐以求的纯爷们儿!
  • 大秦龙骑兵

    大秦龙骑兵

    杨拓穿越到了战国末期,以为熟读历史的自己可以混得风生水起。但作为一个秦国的龙骑兵,他发现自己根本不会骑龙这种高端活。面对着魏武卒那厚厚的装甲,他发现砍不动啊;面对赵国那布满了防护罩的城市。攻城器械还发明个蛋啊……不过为了能够升官发财娶老婆,还是得努力抱住中二病始皇帝的大腿。
  • 地狱决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地狱决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本套丛书主要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战史卷”,包括起源背景、序幕爆发、全面展开、相持转折、最后结局等内容;第二部分为“战场卷”,包括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太平洋战场、非洲战场等内容;第三部分为“战役卷”,包括空战、海战、陆战;第四部为“战将卷”,包括领袖、元帅、将领、英雄、元凶、悍将、枭雄、傀儡、间谍等内容;第五部为“战事卷”,包括盟国秘密和纳粹阴谋。
  • 未央梦之落日余辉

    未央梦之落日余辉

    这是承接《未央梦》的故事,讲述的是汉宣帝刘询成为手握权力的实权皇帝后到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但这本书是小说,并不是历史真实,讲述了一个来自民间的睿智皇帝的后半生的故事,赵广汉之死,外戚的崛起,解忧公主的回归,在大汉帝国最强盛的后半段时间的故事。容我慢慢写。
  • 西汉之江山美色

    西汉之江山美色

    西汉末年,皇权旁落,外戚专政,豪门权贵田连阡陌,骄奢淫逸;下层贫民却无立锥之地,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王莽代汉立新后,更变本加厉,一道道虐民诏令伴随天灾不断地向民众头上压去。不堪忍受的劳苦大众纷纷揭竿而起,中原大地迎来了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锦绣山河在战火中支离破碎。小人物李云站在时代的浪潮上,是随波逐流?还是奋起抗争?
热门推荐
  • 鹿晗之甜甜的冰淇淋

    鹿晗之甜甜的冰淇淋

    几年后的相遇,使他们更加珍惜,真希望一直这样下去,永远不分离。我永远守护你,不管你还爱不爱我!
  • 天英录

    天英录

    天降奇书露于野,一代英才处其间。囊括古今天下事,乱象丛生尽安然。
  • 史前地球

    史前地球

    一次科学实验,让他们意外的穿越到了超古埃及。比现实生活科技强百倍的超古埃及,飞跃文明的存在,会让他们发生什么,一切尽在史前地球。(鸣谢捕梦者的《生化王朝》借用了其等级制和文明等级制,鸣谢腾讯网游枪神纪,借用了人物。希望大家支持
  • 云岩河的歌

    云岩河的歌

    本书的作者是一群曾经到陕北插队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他们以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讲述了40多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插队生活,向人们再现了“文革”时期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的真实一幕。
  • 简·爱

    简·爱

    本书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及代表作。小说真实地再现了小人物简·爱三十年的坎坷遭遇和勇敢追求,细腻地叙述了女主人公艰难的生存状态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反对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赞扬了妇女独立自主、自尊自强的精神,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作品还充分表现了作者的主观理想,抒发了个人热烈的感情,在情节的构建、人物的刻画、心理的揭示和景物的描绘方面,都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 位面学徒

    位面学徒

    或许,科学,就是人类用于观察世界的另一双眼睛。美妙的事物,美妙的景色,或者,存在心目中的,那个美妙的她或者他——就是因为睁开了眼,才引入了心灵深处。或许,在某些人眼中,秋日的红枫,春草的绿芽,和硫酸铜的璀璨,都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之中的习以为常——而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这些美景,或许只需要某一次不经意间的偶遇,就会触动他们身心之中的某一部分,让他们流连忘返——人走了,心仍在。PS.这是第三版简介了……原因是我不确定我书中的结尾是否是我写第二版的时候想到的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邪王的绝色宠妃

    邪王的绝色宠妃

    她本是华夏国最年轻的上校,却因能力太高被国家害死。她,是宰相府远在边塞的嫡女。本是草包的她,却一直在韬光养晦再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已然是一个霸气,直爽的宰相千金。皇宫里的阴谋阳谋,战场上的重重惊险,江湖又是一番血雨腥风,这还怎么让她睡觉。她,风轻云淡,清冷腹黑,想着笑看风云乱,谁知进了风云中。迷雾笼罩的双眼,轻轻勾起的嘴角,看似亲和温煦,实则拒人千里,秉承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生活着,导致更多的人来犯,她可不好欺负,既然来了就虐吧。
  • 不是说陪我吗

    不是说陪我吗

    关于高一女生付周周的青春蜕变,教你如何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 八方物语

    八方物语

    一个少年追寻自我的历程。所谓力量,所谓情感,所谓得失,都是成长中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