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一日,既不是法定节假日,也不是哪位伟人的纪念日,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上班时的地铁站依旧堵得水泻不通,门口卖煎饼的大叔也没给人多加个鸡蛋,一切都稳如平常。
不过,这个普通到极点的日子,对于青龙航空的所有员工来说,却是最值得欢庆的日子。在经过十几天的产品试验后,公司两件新产品的逆天性能,让商飞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大吃一惊!
逐层上报之后,这件事甚至引起了商飞总部董事局的注意。主轴承和叶轮片对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艰难发展了数十年后,国内的同类产品依旧达不到设计要求,只能花巨资从国外进口。
所以这两件新产品的性能刚一上报公司高层后,便立即引发一场不小的震动。兹事体大,董事局立即抽调专家组成联合实验小组,千万生产部门对这两件新产品进行技术验证,以防出错。
而实验的结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是惊讶万分,产品的性能参数居然丝毫不落后于国外同类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惊讶过后,便是一阵狂喜和兴奋!如果新产品能够大批量的生产装配出来,不仅能有效降低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生产成本,更能有效摆脱外国公司在华夏的垄断地位,提升华夏的国防建设水平!
实验报告上交到董事局后,商飞高层人员也立即行动起来,一改往日国企拖沓缓慢的办事效率,各项决议措施,均雷厉风行的贯彻下来。
仅仅两天后,也就是四月二十一日当天,刚受到部门热烈表彰的谢强,便急匆匆的再次来到青龙航空。同时,他带来的还有价值五千万的巨额采购协议!
不仅如此,在谢强之后,商飞更是组成隆重的考察观摩团,在十几位航空发动机专家的带领下,来到青龙公司进行实地考察。
同时,商飞公司的高层,也派代表前来。名义上是正式签订合同,但背后的真正原因,却是向李杰传达了一个隐晦的信号——商飞公司有意收购青龙航空,如果李杰不情愿的话,只收购他手里两件新产品的生产专利也可以!
当然,商飞开出的价钱也是相当优厚,足够常人霍一辈子了!不过,李杰却没有半点犹豫,直截了当的拒绝了对方的提议!
杀鸡取卵,饮鸩止渴,这种明摆着的蠢事李杰自然不会去做。见李杰态度十分坚决,对方也就没再继续这方面的话题。
显然,李杰的态度也在商飞的意料之中,没有半点受挫的意思,对方很快便和李杰签订了正式合同,并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
与商飞的正式合作,不仅仅是给青龙航空带来了五千万的订单,更重要的是将公司的名声打了出去。
航空界的圈子,总共也就这么大,而作为目前华夏航空领头者的各家国企,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商飞签订采购合同后不久,青龙航空的大名便迅速在行业中传播开来。
一家小型私营企业,居然能生产出媲美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产品!这个重磅消息,立时便引起了多家航空企业的密切关注。
而后,青龙航空便迎来了多家企业的考察团队。成飞、沈飞、昌河、洪都、贵飞……这些响当当的军工大厂,也都不远万里从全国各地赶来,钻进李杰这个小工厂里详细考察。
不同于商飞仍处于建设发展阶段,这些为华夏服务了几十年的军工大厂,每一个都是体量庞大、资金雄厚的超大型企业,年产飞机都在数十架以上!一旦他们将新产品列入采购清单的话,那不管是数量还是资金,将远超商飞的采购规模。
最终,新产品的过硬质量征服了这些挑剔的军工技术专家,各家纷纷下达了数百万的试验性采购订单。相信在装机试验通过后,后续正式订单绝对会给李杰一个大大的惊喜!
一事通则百事通,拿下商飞订单后,青龙航空的生产线就没有停歇过,工人们也是三班倒的连轴转,开足马力生产着各家的采购订单。
青龙航空也从破产的泥沼中挣脱出来,开始大踏步的向前迈进!而作为公司最高领导者的李杰,却又再次清闲下来。
这也就成了公司的一大怪相,公司停摆时,李杰累的脚不沾地,每天都是和衣而睡,加班加点的忙碌。而真到公司忙起来时,他却又每天闲的蛋疼,具体事务由卫长民等人管理便够了,他完全不用再插手。
闲下来的李杰,在家里挑逗曹书侨未果,反而被掐的腰间满是淤青后,终于开始自己找事情做了起来。
在青龙航空发展进入正轨后,李杰便需要考虑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发动机轴承和叶轮片虽说属于高价值的重要部件,但其毕竟也只是个小零件而已,相对于利润更高的整装发动机,它俩所赚的钱根本是九年一毛,不值一提。
但以青龙航空目前的技术实力,想彻底消化从罗罗公司复制来的技术资料还为时尚早。不过,如果是单单制造其中的某些关键部件应该还是可以的。
航空发动机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涡轮等部件组成,而青龙航空目前生产的叶轮片便属于涡轮中的一部分。
虽说一口吃不成大胖子,但李杰还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一台完整的发动机来。因此,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就成了公司目前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在公司夜以继日的生产订单之时,李杰开始窝在家里从一大堆专业技术资料中翻找着所需要的生产技术。
罗罗公司的技术资料,全部是由英文撰写编辑的,加上那些晦涩难懂的技术名词,使得李杰每天都要在杀人和发疯之间做艰难的选择!
这种机密之事,李杰又不能拿去咨询外人,他只好每天抱着本牛津大辞典和成堆的航空专业书籍逐字翻译着。
不过,时间一长,李杰却得了一件意料之外的好处。每天沉浸在航空专业知识中,也让他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急速的提升,嘴里也开始时不时的蹦出点内行术语来。
就这样辛苦了半个月后,李杰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部分技术资料。顺带着,他也将复制来的信息翻译了一大半,倒方便了他以后的再次查找!
生产资料确定后,下一个问题便随之提上了议程。由于轴承和叶轮片的生产日期排的很紧,所以公司目前并没有多余的生产线来容纳新产品。所以李杰如果想要在不耽误订单生产的情况下来发展新产品,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产品,增添新的生产线!
将自己的想法和卫长民透露后,虽然后者担心公司根基不稳,害怕过快扩张会带来资金链的断裂,重蹈之前的覆辙。但在李杰承诺不动用公司账款,而是用他的私人资金收购后,卫长民点头同意了这个提议。
很快,一家附近的小型航空企业便被两人选中,对方的生意从成立以来就一直不温不火,没有丝毫的发展前景,老板也早有了卖厂套现的想法。
接触后,虽然对方的要价稍高,但急于扩张的李杰并没有多计较,付钱签合同,短短几天后,这家企业就成了青龙航空新的生产基地。
随后,生产线的扩充改造,人员的招聘也在卫长民的主持下有条不紊的进行。而李杰,则再次无事可做,闲的蛋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