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首都国际机场,站在一大帮中老年人里,李杰显得尤为突出。身边的同行交流人员,都是华夏各大军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至少都是总经理以上的级别。
其中的很多人,都与青龙航空也业务来往,除了直接购买涡轴-18外,更多的是从青龙航空那里采购关键零部件进行使用。
虽然多有业务来往,但接触的人都是双方底层的采购人员,加上李杰生性散漫,基本不参与公司的具体管理事务,所以双方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不曾打过照面。
接着这次出访俄罗斯的机会,李杰与这些以后要继续合作的军工企业老总们,好好交流了一番。虽然不可能立即成为朋友,但至少能混了脸熟,以后再见面了也好继续沟通。
除了这些军工企业的代表外,团队中更多则是军委的专家和谈判人员。毕竟这次前往俄罗斯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采购对方的航空发动机。
经过八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飞机缓缓降落在莫斯科。三月末的京城已经有了些许春意,气温也开始渐渐回暖,但莫斯科的气温依旧处在零度之下,刚一出舱门,李杰便禁不住打了个冷战。
“我靠!你什么时候换上的衣服!”看着自己身后不知何时裹上羽绒服的杨文,李杰惊奇道。
“快下飞机的时候呀!”从容的活动了下身体,杨文看着冻得哆哆嗦嗦的李杰,幸灾乐祸道:“你该不会没带厚衣服吧?”
“我靠!我哪儿知道这鬼地方这么冷呀!”哈着暖气,李杰伸手便往杨文怀里钻去,“把衣服借给我点!快冻死我了!”
“日,你个死基佬,离我远点!”
“没事,外国人开放,就是误会我俩了也不会说什么的!”
李杰冻的浑身起鸡皮疙瘩,那还顾得了那么多呀!扒开杨文的羽绒服就钻了进去,以李杰的力量,杨文根本就推不开他,只好被迫裹着对方走出了机场。
到了酒店后,不想再被李杰‘欺负’的杨文,自己掏钱去当地市场给李杰买了件羽绒服,这才平息了对方一出门就和自己抢衣服的局面。
休息一天后,代表团就在俄方人员的带领下,开始在俄罗斯各地的航空发动机设计和生产企业中展开交流活动。
“留里卡-土星”联合股份公司,即华夏大量进口使用的AL-31F发动机的设计公司,其前身是1946年3月成立的留里卡发动机设计局,第一任总设计师是前苏联大名鼎鼎的发动机设计专家А.М.留里卡。1982年,该设计局成为“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前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政府的主导下将其改革成为联合股份公司。
苏-11截击机和伊尔-22轰炸机的TR-1涡喷发动机,著名的米格-15、米格-17和伊尔-28前线轰炸机的VK-1涡喷发动机,苏-7战斗轰炸机和苏-9战斗截击机的AL-7F-1发动机,米格-25高速截击机的R15B-300发动机,图-144D超音速客机的RD36-51发动机等数十种各类型的航空发动机,都是由该设计局研发设计。
但留里卡-土星设计局最著名的产品依旧要数AL-21F和AL-31F航空发动机,前者在苏-17、苏-20战斗轰炸机、苏-24前线轰炸机和米格-23战斗机上得到采用。而后者则在苏-27、苏-33和苏-35上得到采用,并大量出口华夏、印度等国。
而说到留里卡-土星设计局,就不得不提俄罗斯另一个航空发动机生产企业,礼炮设计公司,两者可谓是俄罗斯发动机工业的两大巨头。
俄罗斯“礼炮”公司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早在1912年,俄罗斯历史上第一家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俄国格洛姆工厂在莫斯科成立,同年开始制造活塞式飞机发动机。这个工厂也就成为现在“礼炮”公司与“留里卡-土星”联合企业的前身。上世纪30年代,格洛姆工厂更名为“伏龙芝第24号工厂”。在总设计师A·M·米库林的领导下,伏龙芝第24号工厂为前苏联第一架重型轰炸机TB-3设计制造了发动机。这一时期雷诺工厂也有很大成果,М-100、М-103、М-105以及М-105PF发动机相继研制成功,后者成功应用于雅克-3战斗机上。
在前苏联时期,礼炮和土星两大设计局因为冷战的需要,很多技术都是相互借鉴,根本没有专利这一说法。所以很多发动机都是由两者共同完成的,如AL-7F-1和R15B-300发动机,甚至是目前最著名的AL-31F发动机,也是两者合作的产物。
而在苏联解体后,礼炮和土星两大公司因为之前的混乱管理,所以在发动机的知识产权拥有着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纠纷。双方均各持己见,认为发动机的技术应该归自己所有。知道后来在俄罗斯政府的调解压制下,双方才停止了争斗,对争议发动机进行各自独立的生产的研发改进。
除了礼炮和图形外,俄罗斯还有研发RD-33涡扇发动机的克里莫夫设计局、研发TV3-117涡轴发动机的伊索托夫设计局、研发D-30涡扇发动机的索洛维耶夫设计局、研发RD-36的涡喷发动机的科列索夫设计局等大小十几家航空发动机设计企业,但这些公司很多都已经失去了发动机的研发能力,纯粹是在吃前苏联时期的老本生活。
而随着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交恶,以及石油价格暴跌造成的经济下滑,俄罗斯目前的发动机产业陷入了全面停滞的状态。但目前俄罗斯国内从事航空发动机生产制造的企业多达33家,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本就竞争激烈的各家公司更是陷入残酷的内部争夺之中,进一步打压了俄罗斯发动机发展的步伐。
在参观俄罗斯各大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时,李杰能明显感觉到弥漫在整个行业中的死气。如同缓缓落下的夕阳一般,虽然依旧光芒闪耀,却意识暮气沉沉,失去了前进的蓬勃动力。
老旧的厂房、落后的机器设备、简陋的工艺流程,生产航空发动机如此精密的工厂,居然看起来和国内的私人小作坊差不多!
这已经不能用不拘小节来解释了,脱离了前苏联完整配套产业的俄罗斯,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的潮流,几十年间,依旧在原地踏步,难以继续前行。
不过,毕竟毛子继承了红色帝国最主要的遗产,就是光吃老本也要比华夏目前的技术要先进可靠。同时,这也是一中与美欧等国不一样的发动机设计思路。
依照在二战与纳粹德国的战争经验,苏联设计设认为一家作战飞机只有不到100小时的寿命,在时刻准备与美国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思维影响下,他们认为航空发动机没有必要需要长寿命和翻修期,因此,苏联以及俄罗斯的发动机普遍翻修和寿命要比美欧的短,耗油量也更大。
虽然在推力大、结构简单、维修便捷方面,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具有优势,但在如今这种世界局势下,这种设计思路已经落后过时,不适合潮流的发展。因此俄罗斯目前也正在向美欧学习,改正这种错误。发动机的改进型号的首翻期和总寿命已经比早期型号有所增加,但是因为基础设计问题,依然达不到美欧同类发动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