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射四子的师父无尸子大师,看到自己的四个徒儿道法大有精进,一时得意,便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他便又接着说道:“逢此大难将至,世事危难,天地将倾之时,寄生于本世之万物生灵,一草一木,皆临覆灭之患,俱有亡种之危!
若想逃此劫难,必须有大圣大贤之人,出来振臂一呼,齐聚天下万民,同声喝气,同气连枝,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必须有无畏无惧之人,出来奋力一搏,大公无私,为民舍命,扶大厦之即倒,擎天地之将倾。
所谓,危难时刻英雄起,敢为万民擎天地!
万物生灵,乃天地之根基,大难临头的关键时刻,神魔仙怪皆不可多赖,尔等切记!
一切在人,不在仙!万事求己,莫问天!
唯一能够仰赖者,唯一能够依仗者,惟有他们自身而已!
今后,是生是死,是继续延续,还是就此覆亡,全赖他们自身,尔等切记!
虽然如此,不过人类已立世数万载,人类内心的,本性之中的一些十分可贵、十分优秀的品质已经模糊,甚至有的已经完全泯灭!
如今人性漫怠,人心散乱,人们相互敌视,相互隔阂。而且,他们还人为地分出了无数种族,无数国家,分散在这世间各处。
现今各族的人们之间,鸡犬之声相闻,然而民至老死亦不相往来。人们早已经忘记,他们系出同源,本是一家!
如今的他们,真似一盘散沙!
更莫说,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他们就可以相互仇视,相互攻伐,必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
如此下去,待那人头妖兽看准时机,而向本世发起全力攻击,掀起滔天浩劫,毁天灭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犹如一盘散沙的他们,又怎能担当大任?
在此宙宇遭逢即将到来的这场惊天浩劫,这场天覆地灭大难之前,本世的万物生灵,特别是人类族群,必须同心同德,必须万众一心。
若果真能够如此,面临那妖孽的惊天法力攻击之际,人类或可众志成城,奋力一搏,从而逃出生天。
否则,必在劫难逃!
由是,我命尔等速速离此仙山圣地,入世去扶助万物生灵,解此万古未逢之惊天劫难。”
四子在听自己的师父无尸子所说之言时,一直在频频点头,表示非常得赞同。
但当听到师父无尸子命他们立刻离开仙居,重入人世,去扶民助天之后,他们各自心中都有些惊讶,不由得微微一愣。
王倪于是连忙拱手施礼,向师父无尸子问道:
“请师尊明示!既然民心不古,人心难驯,而且当今之世又纷乱至如此,我等当何以收聚人心?又当如何助世?如何解危救难?”
无尸子听问,点点头,然后回答道:“善哉尔问!当今之世,天下之民为数众多,且各归各族,异心异志,民心离散,相互攻歼,相互仇怨,实在是难以治之。
而若救此世,却又必须团结各族人民,积聚天下民心,使之能够万众一心,守望相助。如此,遭逢即将到来的这场惊天浩劫之时,他们或能拼力一搏,擎此天地,力挽狂澜!
然而,人心难驯,民意难测!欲要团结各族人民,积聚天下民心,非大贤大圣者,万难做到!
纵观当今之世,豪杰无数,勇士众多。
但以我来看,其中多数皆是一些鼠目寸光,有勇无谋,不堪大任之辈!而尚能稍具圣贤之资,大公无私,诚心爱民者,当今之世,唯有那击退黄河水患之夏伯。
夏伯受帝舜之命,治理黄河水患,前后耗时十三载,过家门而不入。他经天纬地,扶民助天,守护万物生灵,其至仁至诚之心,舍己爱民之行,感天动地!
无论天上还是天下,也无论凡民还是天神,莫不对他的为人钦佩之至,仰慕不已。
待尔等入世后,当再对其试探省查一番。若彼时发现其实有圣贤之资,实有仁君之才,尔等便当鼎力襄助,使其参透人性,扬善避恶,万众归心,一统天下,统御四方,化育万民。
若果真能够如此,将是本世生灵之幸,将为本世万民之福!
尔等姑射四子,为民柄命,奔走呼号,扶民助天,造福后世,必建立殊绝之功!后世千秋万代,定将铭记尔等之名,此亦未尝可知!”
四子虽皆已看破红尘,皆为得悟大道的高洁之士,但此时的他们四人,刚刚大难得脱,闻听师父之言后又知道,人世即将遭逢大难大患、灭顶之灾,听得师父无尸子大师此言,他们心中也皆感精神振奋,脸上随即浮现出微微的一笑。
然后,四子又听他们的师父无尸子大师继续说道:
“适才,那人头妖兽被我以五千年功力催动之天元神功,再加上尔等四人体内之法力,将那人头妖兽一击而退。
以尔等所言,我猜那人头妖兽所受之伤,必定伤势甚重!
任那人头妖兽法力再怎么高深莫测,不花两百年的时间蛰伏疗伤,也休想回复原样!两百年内,料那妖兽也再难兴风作浪,危害本世的生灵。
两百年之后,一旦那人头妖兽法力恢复,为师料想,此间世界若无大的起色,必定难逃那妖物之魔掌!
在此之前,尔等务必择取具备至诚至仁圣贤之材者,鼎力扶助之,令其结天下之民,聚天下之心,掌天下之政!
勿使此方世界,万众一心,守望相助。
如此,即使那人头妖兽法力恢复,掀起惊天浩劫,人类尚能拼力一搏,擎此天地,力挽狂澜!
尔等四子,素来清高孤傲,厌烦俗世。此次为师命尔等入世,实为无奈,望尔等今后好自为之!
扶危助难,替天行道,乃我辈之天职!入世之后,无论遇到何等艰难,尔等当谨记此理。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识其师,不贵其资,虽智大迷!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大道氾兮,其可左右!尔等切记!切记!”
情势紧急,无尸子大师把他悟得的无上道法,一股脑地传授给他的四个徒儿,姑射四子在下面静听铭记,道法立时又精进不少。
无尸子大师说法完毕,便自英招神驹之上飘然而下,把它留给了他的四个徒儿驱使。
“夏伯身在涂山!我观涂山方圆百里之内,戾气甚重,似有斗战之患!夏伯宅心仁厚,对阴谋诡计之人毫无防备,如今性命堪虞,尔等速速前去搭救。
此后,为师我将飞升天外,去搜寻探查那妖物的行踪,以期为尔等救世寻得先机。如遇危难,需为师指点,太虚幻境当可相见。
大道浩荡,正气长存!
浩然天地,恒佑善人!
为师去也!望尔等四子,谨守正道,勿坠魔道,好自为之!”
向自己的这四个徒儿交代完这最后一番话,神人无尸子便一个纵身,乘上高空涌动流转的云气,大袖一挥,飘飘然而去。
没有人会想得到,包括仙山四子在内,神人无尸子大师临别前,赠与他这四个徒儿的这一番话,不久之后,当整个世界被魔道侵蚀,变得正邪难分,善恶难明的时候,它便成为天下正道对付魔道的一句符咒!一句箴言!
每当魔道横行,正道危急之时,正道人士皆会一边高声吟咏此句,一边向魔道发起一轮又一轮不屈的攻击!
而天下所有邪魔歪道,每当听到神人无尸子大师的这句箴言,便如万箭穿心一般难以忍受,立刻逃之夭夭,遁之无踪。
就像如今的佛教徒,一遇到危急就口念“阿弥陀佛”一样,从那时起,神人无尸子大师的这句话,便成为天下正道人士的符咒和箴言。
无论是平常的时候,还是忧患的时候,人们都会频频念出此语,以驱灾辟邪,守护本心,并令自己谨守正道,勿坠魔道。
四子听说师父无尸子要飞升天外,他们知道,他这一去祸福难料,凶吉未知,四子皆忧心留恋,那从未在师父面前流露出来过的师徒情,此时开始在内心慢慢流淌。
他们眼望着自己师父渐渐远去,那鹤发仙眉飘逸洒脱,在神人无尸子大师的身后迎风轻荡,让人看后会以为,就连它们也有了灵机一般。
四子高拱双手,眼含热泪,他们知道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与师父再见,也不知还能不能再见,于是高声嘱咐师父珍重,目送着师父无尸子远行,直至他离去无踪。
既然他们的师尊有命,四子自不再多言。事不宜迟,迟则生变,四子于是纷纷飞身跃起,升至半空,然后一起跨上师父留给他们的英招神驹,又回头望了一望他们的仙修之处,便直朝中土世界涂山方向而去。
得道神人无尸子大师,自此以后便飞升天外,独自一人去探查,那隐藏于太初玄冥幻境邪恶力量的本源。
他意欲去摸清它的底细,识破它的阴谋,以协助他的四个徒儿救助本世的万物生灵,为他们尽量争取时间,以作好未来它必将发起的进攻的准备。
没想到,经过一番曲折艰险以后,神人无尸子大师竟然真的就发现了那妖兽的底细,识破了那股黑暗邪恶力量正在预谋的一个惊天阴谋。
最后,他以自我牺牲的方式,把被那妖兽打入玄冥魔域的元始天尊救出,让他去帮助四子拯救这一方天地,而他却从此永世不得超生!
然而,神人不死,希望不灭!此后,陷入玄冥魔域的神人无尸子大师,不屈不挠,在那里继续与那妖兽斗法,过程真是惊险刺激无比。
这些都是后话,将留待以后再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