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角色人物简介:姑射四子,他们四人在整个故事的八部系列里面,至始至终都很活跃,乃是十分关键,十分核心的人物。
在这整整八部系列里面,为了拯救人类,为了拯救这个世界里的万物生灵,他们替天行道,呕心沥血!
虽然,他们也曾犯过不少错误,出现不少失误,虽然,他们也曾对人类失却信心,对大道产生疑问。
但最终,他们终于超越了自我,冲破了身为人类的他们,自身人性之内那最黑暗最邪恶的角落,所产生出的对他们形成诱惑,形成阻碍和封锁的黑暗一面,悟得至高道法,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真人”!
此时,他们悟出一句话: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足够黑暗,那么,除了抱怨,你还应该做的,就是燃烧自己,带来光明!
又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后,最终,他们引导大禹的后人成为一代圣君,辅助他打败邪魔歪道的进攻,统一天下,与天界重新缔结同盟,一起擎起了这即将倾覆的一片天地。
四子也因此功德圆满,上升天界,成为天界大神,继续护佑天地正道,继续守护我们这个世界里的万物生灵。)
碧涛万顷的茫茫北海之中,有一片距离北方大陆五千里之遥的北海大荒之地。在这片大荒之地的正中间,有一座高耸入云的仙山,它就是姑射仙山。
这座绝世孤立的姑射仙山,远远望去,只见它高俊挺拔,巍峨雄奇,犹如一位高洁的隐士般,挺立于碧涛万顷的茫茫北海之中。
山上绿树林立,花草满地,鸟兽成群,山顶峰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
这山顶峰覆盖着的一层厚厚的积雪,自远处望去,犹如一个白璧玉环一样套于山尖之上,煞是好看!让人看后,心灵深处便会陡然生出一种崇敬向往之情。
这里四周围被碧波万顷的茫茫北海环绕拥抱,山脚之下到处绿树葱葱,百兽徜徉,百鸟踯躅,鸟音婉转。半空中,白云漂浮,仙气缭绕,忽明忽暗,让人置身其内,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好一处海市蜃楼!
好一处凡间仙境!
此地孤悬于北海之中,方圆只有百里,姑射仙山连绵蜿蜒,东南西三面另又长出三座小峰,与其遥相呼应。
四座山峰,如四根突兀的神柱,东西南北四面托住这北海大荒之野的一方碧空。
碧波万顷的北海海面上,被太阳蒸发而生成的水汽,随风飘荡,一部分便飘到了那高耸入云的姑射仙山。然后,被大山阻挡住去路,水汽于是便顺着山势一直向上爬升。当水汽爬升到它的山腰处时,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凝结,便变成洁白如雪的云朵。
那些生自于山腰处,洁白如雪的云朵,在飘过山腰后,顺着山势往下流转。而后又缓慢地悠然地,旋浮游走于四座山峰所围出来的一块平坦之地上。
白云旋浮游走漂浮的这一块平坦之地,方圆大约几十里,清泉叮咚,草木茂盛,生物繁多,云缭雾绕,鸟声委婉。
这一块平坦之地,每日里白云飘飘,云飞雾绕。身处其内,让人不由得感到心旷神怡,感觉如在画中,活脱脱一处人间仙境,一处世外桃源。
在姑射仙山的峰顶之上,又鬼斧神工地生出两块巨石,中间相聚不过十丈,挺立在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上。
巨石下方白云缭绕,四周奇松怪石林立,百鸟纷飞,群鹤争鸣,仙机四溢。
而那鬼斧神工地生出两块巨石之上,竟然还屹立着一座琼楼玉宇一般的宫殿!
只见它婷婷而立,横跨于两块巨石之上,真犹如天造地设一般,让人看后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
洁白如雪的海上祥云,薄如蝉翼的仙山紫气,被高耸入云的姑射山峰阻挡后,便飘飘渺渺地钻入琼楼之下,然后从那两块巨石分立而成的巨缝里一泄而出,犹如天河滔滔,奔流而下,直冲向山下的那潭深涧之上。
洁白如雪的白云,飘飘渺渺地与琼楼擦身而过,那挺立于巨石之上的亭台楼阁,浮隐浮现,就如在云海之上穿行一般,真是仙机四溢,俊秀无比。
如果有人此时往亭台楼阁上面看,一定会发现,那里的天台之上紫气缭绕,仙气游走,灵光四射。
再看灵光发出之处,原来正端坐着四位修行的世外高人。
只见此时,他们掌心相抵,双目微闭,冥神静气,分明是在运功导气,修炼法术。
他们是谁?他们又怎会在此人间仙境悟法参道?
原来,他们不是别人,正是上古传说中的姑射四子。
正在此人间仙境悟法参道的这姑射四子,皆是世外高人,他们分别是王倪、善卷、许由和肩吾。
上古传说中的这姑射四子,他们个个都是绝世而立,个个都是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四人皆醉心于道术,痴迷于无为,对人间琐事,皆是呲之以鼻,不屑一顾。
据说,那时帝尧年迈,对于治理万民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便极力想把他的帝位传给姑射四子之一的许由,好让他自己能够省出时间,去体味那闲云野鹤的云游生活。
这姑射四子之一的许由,乃上古时代一位高洁飘逸之士,他字道开,号武仲,尧时他只是一介平民。
帝尧知道他贤能,屡次想把自己的帝位传给他,许由却一直坚辞不受。而且为了躲避帝尧,他竟偷偷逃进箕山之中,自耕自食,优哉游哉。
尧帝无奈,见他既然不肯受他的帝位,便又想着让他出来做自己的九卿,以帮助他扶天助民。可是,许由仍然不肯接受,说什么都不肯出山。
而帝尧也十分固执,始终坚持授予他官职,一直不肯放弃,似乎下定决心,非得请许由出来帮助他管理天下不可。
许由见帝尧如此固执,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便在帝尧再一次过来逼迫他出山接受官职时,对帝尧说道:
“太阳出来了,还依然拿着火把照路,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还兀自地给地里的庄稼浇水,这难道不是非常的愚蠢吗?
如今的天下,你已经治理的很好了。
既然如今的天下,已经被你治理的很好了,我还出来代替你治理,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是为了能得到一个好名声吗?
鼹鼠再渴,一河的水,它也只需要喝个满腹而已;猫头鹰再困,满山的林子,它也只能睡一个树枝!
对你所说的什么帝位,什么治理天下,我实在是毫无兴趣!
你用不着我,我也帮不了你,就请你赶快从我这里走开吧!”
帝尧听他这么说,便极不情愿、极不甘心地离开了。
当他离去后,许由对帝尧所说的这些世俗之言,感到污浊无比,为了不被这些世俗浊言弄脏了他自己,便赶紧跑去颍水河边,用那颍河里清澈的河水,好好洗了洗他的耳朵。
同样的事情,一样的高洁之士,并且也是在人类的远古时代,在远离华夏大地万里之外的西方,也发生了!
那是发生在古希腊的城邦之国里,而且跟许由与帝尧之间所发生的,几乎是同样的情形!
在这个中国故事大约再往后两千年,那时,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刚刚征服了欧亚大陆,正是他志得意满的时候。
那时,他来到刚刚被自己征服的希腊半岛各处视察,带领着随从,去各个被他所征服的希腊城邦国家,大肆炫耀他的丰功伟绩。
当他耀武扬威地在其中一个城邦巡视时,与一位躺在城市广场里,正在晒太阳的著名古希腊圣哲不期而遇。
这位圣哲,就是犬儒主义哲学的鼻祖,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
当亚历山大大帝听说,眼前这位名闻天下的哲学家第欧根尼,在被他征服的这个国家里,竟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每日里就住在一个木桶里,三餐不继,衣不遮体,活得十分贫苦。
这位战功卓著的伟大帝王,这位亚里士多德的高徒,听到这里,他深以为耻,觉得实在无法接受!
他心里很想帮助一下眼前的这位圣哲,于是便走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第欧根尼面前,高声说道:
“朕即天下之王,亚历山大!”
那位古希腊圣哲第欧根尼闻听,便睁开眼睛看了看他,然后说道:
“某乃狗崽子一个,第欧根尼!”
亚历山大大帝听后继续说道:
“IsthereanythingIcandoforyou,Diogenes?”
(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第欧根尼!)
第欧根尼老先生,听到天下之王的亚历山大如此一问后,想也没想,便张口回答了他一句被后世传颂千古的话:
“yes,Standtooneside。you`reblockingthesunlight。”
(是的,请站到一边去,别挡住了我的阳光!)
这位古希腊雄才伟略的年轻君主,这位古希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王,听后便微微一愣,静默了一会儿后,他的回答也同样不凡,也一样被传颂千古:
“IfIwerenotAlexander,IshouldbeDiogenes。”
(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的话,我就是第欧根尼!)
这一王一哲的对话,真是睿智无比,火星四射!简单的几句话,却照亮了那之后的几千年人类时空,成为后世的千古美谈。
圣哲第欧根尼的回答,体现出人类对人性尊严的守护,对自由心灵的珍爱。
在第欧根尼看来,相对于他在阳光下自由沉思的乐趣,亚历山大大帝的那赫赫战功,不值一提,无足轻重!
这跟帝尧和许由的对话一样,同样地体现了一位大贤大哲对自由思想的珍爱,对自由灵魂的追求,以及对权势和名位的轻视。
话题跑得有点太离谱了。
话说,许由担心被帝尧的一番世俗之言弄脏了自己,便赶紧跑到颍水河边,洗了一洗他的耳朵。
洗完后,他觉得帝尧肯定不会就此死心,肯定还会再来烦他,人世纷乱嘈杂,他觉得实在无法再这样隐居下去。
于是,他便与另外三位师兄弟远渡北海,在北海大荒之野的姑射山上,远离纷乱嘈杂的俗世,隐居了下来。
在这北海姑射仙山上,他们四人每日里呼吸吐纳,修研道术,好不快哉。
就这样,他们每日里呼吸吐纳,修研道术,乐在其中,从不间断,其内心之痴迷,凡人又岂能体会。
随着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他们的道法修为也日日精进,逐渐臻于化境。逐渐地,他们的道法之深,已经能够令意念上天入地,不滞于物。
山川河流,青天白云,万物生灵,神妖魔怪,乃至无形无影之物,都已经能够被他们看得真切无比,这也就表示,他们的天眼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