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3800000018

第18章 海外侧目的中国新移民潮(2)

二、中国新移民的理想国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对接受访问的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进行了调查,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海外投资是为了移民。而在其中,这些中国富人群体第一大向往移民目的地是美国,占了40%;其次的移民目的地是加拿大,占37%;选择移民新加坡的人也占了14%,选择整个欧洲作为移民目的地的富豪只有11%。

北美洲、大洋洲是中国富翁移民的理想国。更准确地说是:知识精英的技术移民首选美国,富人们投资移民则会首选加拿大。

对技术移民来说,多半是先去留学后找到工作,或者是需要有工作邀请和雇主申请或担保,而从工作和事业发展机会来说,美国无疑远比加拿大要更加具有空间。

对投资移民来说,不是去找工作,而且还被要求为接纳国创造就业机会。从这一角度来说,加拿大的投资移民绿卡显然要比美国门槛更低,更为容易申请。因此,从投资移民角度来说,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吸引力并不亚于美国。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同文同种、地理接近,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也是中国富豪青睐的目的地。中国内地个人境外投资资产有相当部分集中在香港。

而在接受调查的富豪,最常提到的移民理由是为子女的教育,其次是希望有更好的医疗服务,以及担心中国的污染。

在招商银行发布的《2011私人财富报告》,则列出富豪通过投资移民离开中国的主要动机:子女教育、保护私有资产、准备退休、躲避计划生育、降低发展海外业务的门槛(包括商务免签证的方便等),以及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其中子女教育和躲避计划生育、保护私有资产和财富安全、新生活环境与方式是最主要的三大原因。

华人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而挤独木桥的高考制度与缺乏人性、滞后而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体制,成为了促进移民的重要原因。因此,就跟内地“双非孕妇”不惜巨资去香港产子一样,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未来,越来越多的富豪正在为了子女的教育移民。

保护私有资产和财富安全,则是因为政府难以得到制约、缺乏边际的权力范围,法治不彰和潜规则支配游戏规则,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企业家早期原罪问题等,这使得许多富豪缺乏安全感。因此,移民取得海外身份,不一定是真正移民,还可能返回中国。只是可能将个人资产以及子女、配偶都转移到了国外。尽管有些国家有着“移民监”,但并不是没有规避办法。例如申请成功加拿大的投资移民,可以通过加拿大的公司再返派自己回来。也包括先让家庭成员移民入籍,那么与其一同居住,亦被视为与身处加拿大无异。

第三个重要原因是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感等。国外不但有更好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社会福利,而且也有许多华人聚集、不需要适应另外文化和语言的城市,例如新加坡和温哥华。而转型时期的中国,不只是环境污染严重,甚至食品安全和监管都成为了问题。特别考虑这些因素的人,一般是真正想移民海外。对于上百万的技术移民,更好的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是其留学深造、海外工作以及移民的最主要原因。不可否认,美国等国家有着更舒适的生活、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科研支持、更好的商业环境,以及更好的收入。只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30年前,就开始有大量的中国人偷渡到美国、欧洲以及当时的英属香港。能够合法渠道移民美国,哪怕只是去留学和工作一段时间又回到国内,在20年前的中国都能获得相对较好的生活,并受人羡慕。如今随着“地球更平”,中国知识精英移民美国的热潮依然方兴未艾。

根据笔者在2010年到2011年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其他专家所做的合作研究,中国移民(大部分是技术移民)之所以选择移民美国,超过九成的人认为职业发展和求学是最重要的原因。能够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发挥才能有更好的基础也得到超过八成的移民认可。选择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才希望回来。同时,不到三成的人认为回国后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不到两成的人认为回国能有更好的子女教育。显然,子女教育与成长,也被他们着重考虑,只不过不是首要移民因素。

在美国有关的一项调查中,中国移民创业者49%都选择在加利福利亚州定居和创业,原因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包括硅谷都分布这个地区。这些移民创业的行业,接近八成也主要是在知识服务产业和计算机、软件等IT产业。

三、日益庞大的海外华人资源库

由于没有世界统一的统计,海外华人总数有多少,一直没有公认的结论。中国新闻社发布的《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估计,截至2007年,海外华人总数大约为4800万。总体来说,全球大约有5000万海外华人,并且总数保持着迅速增加的趋势,目前每年仅仅中国大陆移民海外的人都超过40万,出去的留学生则超过30万。

但是,华人移民的历史已有几百年,也有新侨和老侨、土生和移民之分。海外出生的华人大多集中在东南亚,这些华人不但大多数已经归化当地,而且相当大部分是第三代以后的移民。在非洲、俄罗斯、拉丁美洲,华人大多数都是以劳务移民的形式出去。本土出生通过技术移民、投资移民与留学移民出去的中国人才,大多数都集中在发达国家,多数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环太平洋地区,其次是西欧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的海外华人群体有两大特征:一是接近超过一半的人起码具有本科学历,并从事专业或管理方面的工作;二是超过一半是在中国(包括大陆、台湾、香港)出生。简单地说,这些新移民多是新时期通过技术、投资移民以及留学流失的中国人才,我国人才回归计划需要争取的海外华裔高级人才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国家,其中超过一半待在美国。例如至今已有8名华裔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但是,这8名华裔无一例外全都是在美国工作期间获奖。

20世纪70年代以前,华侨华人中的第一代,多从事传统的手工业和服务业,被形象地称为“三把刀”:菜刀、剪刀、理发刀。另外,老华人喜欢自我封闭成一个圈子,不大干涉政治,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多数老华人华侨是在自发移民、劳工移民的基础之上。

在新时期,移民政策为人才战争服务,新华人华侨基本上是通过留学和技术移民的方式来到海外。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使就业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扩大,华人开始大量进入科技、工程、商贸、法律、文化、教育、医学、金融、经济、政治和军事等行业,主要从事技术性或管理性的工作。海外华侨华人从事的主要职业也从“三刀”发展到“三师”(工程师、医师、会计师)等技术性或管理性工作,如今还出现了向“三家”(科学家、企业家、发明家)发展的大趋势,包括进入政治领域的海外华人都有所增加。

在创业领域,跟老华人华侨也明显不同,新华人多集中在高科技、新经济。在美国高科技产业中心硅谷,20世纪80年代华人参与创立的企业大约为9%,20世纪90年代达到13%。在2005年度根据营业额评选出的硅谷150大上市公司,名单当中就有18家华裔企业。例如华裔参与创建的北美著名高科技企业有:杨致远创建的全球最大网络公司雅虎、黄仁勋创建的全球最大显卡芯片厂NVIDIA、孙大卫和杜纪川创立的全球最大内存模块制造企业金士顿。硅谷是世界高科技产业的中心,而来自中国的高科技人才则在硅谷扮演重要角色。

在高技能人才和专业人才领域,据美国“全国科学理事会”统计,美国目前本土有220万个外国出生的科学或工程学位获得者,其中16%约35.2万人来自印度;11%约24.2万人来自中国。

但如果统计这些外国出生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就有22%来自中国大陆,4%来自中国台湾,来自印度的只有14%。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全国大约35%的科学与工程博士来自外国出生,这意味着华裔高端人才总数相当惊人。

美国不仅是中国人才流失的第一接纳国,海外华裔人才也大半集中在美国。截至2009年,美国有8名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华裔,有5位是原籍中国的移民,美国国家科学院与工程院有超过60名的华裔院士,还有无数不在院士之列的华裔科学家。在政治领域,奥巴马政府里已有两位华裔部长:商务部长骆家辉(前任驻华大使)和能源部长朱棣文,另外还有白宫内阁秘书卢沛宁、白宫公共联络主任陈远美、国安部法律总顾问方富宇、联邦众议员吴振伟等众多华裔政府高官。

就普通移民来说,在25岁以上的美籍华人当中,本科学历占25.9%,硕士或以上学历占25.7%,接受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超过51%(全美平均为27%)。从职业分布来看,52%的华裔从事管理及其他专业性工作(全美平均为34.1%)。在商业领域,截至2002年,300多万的华人一共创建了大约28.6万家华裔企业(这一标准是华裔拥有51%以上股份或利益的股份公司)。

散布全球的5000万海外华人,还有许多人已经成长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工程师、高级管理人才,掌握着接近3万亿美元资金,无论技术实力还是资金实力都全球罕见。2007年,根据亚洲地区前1000家上市华商企业2006年的公司年报,除大陆企业外其他华商企业总资产约为2.4万亿美元,年度总营业额接近8000亿美元。而200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净值还只大约1.5万亿美元。《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则推算:2008年世界华商总资产约为2.5万亿美元,比2007年减少了1.2万亿美元,但规模依然举世罕见。

一场特殊的战争

●王辉耀

争夺世界顶尖人才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歇过。引进人才就等于是直接引进技术和资本,并且成本远比直接引进技术和资本低得多。爱因斯坦是20世纪全球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当他移民美国的时候,法国科学家朗之万就说:“这是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当代物理学之父迁到了美国,现在美国成为世界物理学的中心了。”

1952年11月9日,以色列第一任总统魏茨曼逝世的时候,以色列驻美国大使还曾向爱因斯坦转达了以色列总理古里安的信函,正式提请他为以色列共和国第二任总统的候选人。这就是人才的价值。

从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本规律来说,全球的高层次人才总会流向那些能为人才提供高收入与高发展平台的国家,无论流入对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形式是移民还是居留,方向是人才的流入还是回流,提供高收入或提供做出成就机遇的是政府还是企业,又或者高收入是因为人均收入高还是因为政府重视提供了特殊的待遇。另外,移民不同于只持工作签证的流动,全球签证的方便、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的机遇以及相对公正的社会、受到尊重的个人权益等等,对移民都是很重要的吸引力。因此,移民还会流向那些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适宜居住的国家和地区,在那里,政府廉洁而富有效率、社会安定且法治完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较好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趋于扁平,人才流动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整体来说,无论是移民还是职业签证、留学签证,都呈现如下特点:

(1)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大量向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失。在2000年,经合组织国家接收的每10名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就有6名来自发展中国家。在安哥拉、布隆迪、肯尼亚、毛里求斯、莫桑比克、塞拉利昂、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发展中国家,33%?55%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去了经合组织国家。海地、斐济的比例超过60%,加纳达到83%[1]。以数量而论,则中国和印度[1]2006年联合国秘书长报告,《国际移徙与发展》。

是过去20年主要的人才流失国。

(2)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向最发达国家美国流失人才,同时却从其他国家中得到了补充。例如德国每7个本土毕业的博士就有1人会前往美国寻找工作,根据德国基金会统计,43%在海外工作的德国科研人员还并不打算返回德国。当然,英、法、加等发达国家能从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补充更大量的人才。因此,整体上依然是人才净流入国。

(3)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国家流失人才,同时还有相当部分的人才从发达国家回流到新兴国家,回流的人才主要是从这些国家出去的留学人员和族裔人才。以20世纪的日本、韩国、爱尔兰,21世纪的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由于经济持续的增长、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开始吸引大批海外留学人才与族裔人才回流,并且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才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4)发达国家有相当数量的科技人才流向发展中国家,但基本上是短期流入。由于科学研究的全球性、企业的海外扩张以及政府对外的科学技术援助,相当数量的科技人才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但基本上是短期流入和短期工作,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人才流入发达国家的相当比例倾向于永久性单向流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才流入与流失

“人才流失”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时被提出的,当时人们发现:上书美国罗斯福总统建议原子弹研发的爱因斯坦原是德国科学家,在美国建立第一座受控核反应堆以及“曼哈顿工程”主要领导者之一恩里科·费米原来是意大利的科学家。类似的例子还有美国的“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电子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以及主管“阿波罗工程”的冯·布劳恩,无一例外来自欧洲。

后来,人们发现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更为严重。2007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结论就指出:人才流失严重,是阻碍非洲国家发展并影响其顺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主要障碍之一[1]。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就曾撰文抨击说:不发达国家从屈指可数的财政收入中挤出巨资投入人才培养,但所培养的人才最终却去为强国服务,这“阻碍了贫困国家的发展,削弱了这些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而这些人才对这些国家摆脱不发达状况又是必不可少的”[2]。

同类推荐
  • 敌人 朋友 还是伙伴

    敌人 朋友 还是伙伴

    20世纪即将过去。回顾这百年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除了俄国—苏联外,当属美国和日本。预计在下世纪,对中国安全和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仍将是美日这两个国家。美日是头号和二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要实现跨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保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并扩大对外开放,为此就必须同这两个国家打交道,而且还要打好交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主题,求和平、图发展是世界潮流,是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需要,是一切进步力量的崇高事业。中国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应当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
  • 大学生村官的使命与创业

    大学生村官的使命与创业

    本书包括:大学生村官的使命,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理性认识,创业项目的选择与项目计划书的编写,创业资金的筹集,创业企业的组织形式与创业团队组建,创业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以及企业文化建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重视角,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整体结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本书为2013年6月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后的最新版团章。团十七大一致同意在团章中对共青团的奋斗目标进行调整和充实,对现阶段共青团基本任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团的建设基本要求的内容进行充实。大会认为,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团的工作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团章部分条文作适当修改十分必要。”
热门推荐
  • 火爆小医女:天下第一绝宠

    火爆小医女:天下第一绝宠

    一朝重生,她从天之骄女,沦为未婚先孕、败坏门庭的炮灰嫡女。幸好自带空间神器,又得神镜相助,还有两个萌萌哒的可爱宝宝相爱相随,从此,炮灰女踏上逆袭之路,绽放绝世风华,人人敬仰,万兽臣服,倾尽世间男子,重登那巅峰之上……【女强,宠文,1V1,双处】推荐九月的完结文:《神医下堂妃》、《弃妇重生豪门:千金崛起》、《惊世弃后:神医小萌宝》,微博请关注:云起-龙九月。
  • 沉思与凝望(理论评论卷)

    沉思与凝望(理论评论卷)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文学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建设新中国的旺盛热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取得新的历史性进步,创作队伍更加壮大,创作活力更加旺盛,当代文学在记录时代发展、见证历史巨变、弘扬民族精神,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我们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赋予每一位作家艺术家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呼唤着更多的好作品问世。
  • 千古豪情帝王梦

    千古豪情帝王梦

    【穿越文】风沙起,黄沙漫地;浪势起,滔天席地;权势有何?不如你为我一笑。这精彩,因我而起,这变化莫测的风云事,还须看我!
  • 放手吧

    放手吧

    你要搞清楚是你喜欢对方,不是对方喜欢你。你既然主动了,就算受了天大的委屈,也应该是你预料中的事。怪不了任何人,有勇气追求喜欢,也要有勇气接受眼泪,结果要自己承担。谁叫你有本事喜欢人,家没本事让人家喜欢你呢!
  • 羽九灵

    羽九灵

    她不过是21世纪一个小员工而已,一觉醒来莫名穿越,穿越什么的让她碰上她也就不说什么了,居然跟某位刚刚过世的王爷长相一样,长相一样什么的也就不说了,她竟鬼迷心窍的冒充了,还有什么什么的也就不说了(字数到了)等等!牢房什么的是想干甚……“嘁~一个牢房想难倒本姑奶奶,做梦去吧。”某女拍着手洋洋得意地说道。某男无声的飘过来,声音没有半点波澜:“可若是没有本座给你开门,你出的来吗……”某女立马一副谄媚笑:“说的是说的是,您老辛苦了,小的给您扇扇风。”另一男幽幽的飘过来,好看的笑容尽显妖孽:“即使是他救了你,你也要搞清楚,爷才是男一,这些待遇只有爷才能享受。”“……”她能说,她不想要这个人做男一吗……
  • 英雄联盟之绝世无双

    英雄联盟之绝世无双

    曾经他遗憾出局!现在为了兄弟他白翔又回来了!目标?除了击败如日中天的韩国,坐上那至高无上的巅峰王座之外,还能有别的?
  • 败色

    败色

    黄昏已故,也许是遗憾和年轻捆绑在一起,有时候无法分辨是谁在想念。在另外一个空间,看不穿字斟句酌。光年太远,爱要紧张嚣张。故事里终有爱,无论有什么艰难曲折。
  • 萧萧风雨声

    萧萧风雨声

    有玩过龙之谷的故友么普雷立镇,魔法山脊神圣天堂她眼里的微光像世界的灯塔
  • 改变80后女生的30堂人生课

    改变80后女生的30堂人生课

    本书剖析了80后女生面临的众多问题,为80后女生安排了解决这些问题的30堂课,包括“告别天真,成为一名知性熟女”;“留住美丽,让时光驻留在25岁”;“女人可以不美丽,但不能不智慧”;“80后女生的好人缘”;“80后女生做人做事,恰到好处”等。
  • 众人传

    众人传

    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作品类型来选择。一个少年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旅程。这一路上遇到很多惊险刺激的遭遇,但是同时也结交同患难的好友,他和他的朋友在一起经历了重重困难后,更加体会到了友情,亲情,信任,以及诺言的重要。他们在一起经历欢笑和困难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个自的过去和未来。本书钟的人物虽然不能飞,不能变身,但是我想后面的故事是会吸引各位读者的。谢谢!随时交流,随时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