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啧啧出声的木子,黄三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杨容却是笑嘻嘻的抱住了她的胳膊。
“中午请你吃饭好了吧!”
“什么身份?什么理由?”
“见你姐夫!”
“噢……姐夫!”
这一上午,木子和杨容手拉着手笑眯眯的到处逛,黄三同学手里拎着大包小包,任劳任怨的当着背夫。
木子没什么需要买的,逛了许久也没买多少,杨容却是买了很多。
没办法,她大小姐手里有钱。
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小村子,因为那些银杏树,跟随县城大哥的脚步成为了旅游胜地,也成了外人眼中的居住天堂,世外桃源,原本不算高的地价,这两年已经翻了好几翻。
为了保护这个非常有特色的小村子,杜绝各种不良交易,政府专门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管控措施,这些措施也被大家戏称为“只许出不许进”。
这意思很好理解,村里的人可以外迁,但是外面的人禁止内迁。
也正是因为这些落到实处的有利措施,在“银杏村”美名远扬的状况下很好的保护了这个村子,要不然,这村子的地价还不知道会上涨到什么程度,这银杏村也早就乱了。
当然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说政府有严格的管控,但是村子里的各种内部交易还是很常见的。
为了小村子的长远发展,在不破坏总体格局的情况下,政府也不会多加干涉。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杨容家有两棵年纪不小的银杏树,因为并不在自家宅院旁边,游客来了也和她家没什么关系,所以之前就已经内部交易给了另外一户开农家乐的人家。
上了年份的银杏树没办法用金钱来衡量,但是众人名头多的是,买卖也好租借也好,不管如何交易,自始至终都没有破坏那些挂牌树一分一毫。
这样的事情很多,那些手里有果树,但是在经济上起不了多大作用的,早就趁着能抬上价的时候交易出去了。
还有那些已经外迁的人家,回迁已经不可能,自家手里拥有的银杏树也派不上多大用场,交易给别人还能大赚一笔。
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把银杏村这个名字落到实处,村政府年前在县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征地,就为了把那些空地全都种上银杏树。
当然了,前提是自愿。
此次征地,价格是按照新城区征地时的价格来算的,整体还要更高一些,如果地里已经种植了银杏树,每一棵树的价格都是额外单独估算。
政府给的价格高,征了地的人还能申请到城里的安置房名额,所以成功的打动了很多人。
杨容家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他们家位于村边的两棵树已经内部交易出去了,宅子旁边也没有什么值得一赏的景,游客来了和他们没多大关系,只能干看着别人赚钱。
杨容爸爸是独子,但杨容有三个姑姑,当年分田到户的时候他们家可是分了不少田地。
放在二十年前,那可是妥妥的大户,想当初杨容妈妈嫁给她爸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她的好命。
只是,时代变化实在太快了,城里发展快,工作很好找,来钱也快,在田地里苦死累活一整年,还不如到城里做两个月短工。
一来二去,外出的人越来越多,在家里种田的就剩下那些老人了。
这回碰上政府征地,那些一心往外发展的人家,全都噼里啪啦的往外使劲呢。
经过家庭协商,杨容爸妈把家里的地全都征给了村政府,直接一次性进账五十几万。
新城区那边不是正在建安置房么,卖了田地的杨家夫妻俩已经顺利的申请到了名额,准备在那里给儿子买一套房,这段时间正忙着看房子呢。
家里就一儿一女,虽然手心手背没办法持平,对女儿也不可能像对儿子那般一出手就是一套房,但是手头上宽裕的时候,零花钱多给一些也是正常。
所以,杨容姑娘买得很疯狂。
——
这段时间,村政府的征地措施搞得很热闹,卖了田卖了地的人家不止杨容一家,准备到城里买房的也不止一家。
村里原本有八十六户人家,木子之前在小学那边看了一下告示,田地没有被征收的只余三十几家了。
旁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木子不大清楚,张家那边的情况却听杨容说过一些。
张家历来人丁兴亡,本就是这个村子排名第一的大家族,张家人的田地更是占了村子里的一大半。
她爹张耀祖亲兄弟堂兄弟众多,家里的田地更是第一批被征收的,顺利申请到购房名额后就成功的在县城买了房。
年前征地,数量庞大的张家人做出了一个很好的领头作用,齐齐在城里买房的消息还在村里被热议过很长一段时间。
分田到户时张耀祖一家也分到了两棵银杏树,兄弟几个成家立业后再次分家,那两棵树归了老大。
老大家生育了一儿两女,这做为传家宝的银杏树自然就归了儿子张华。
木子的大堂哥张华是个很会来事的人,县政府负责银杏村征地项目那人是他高中同学,项目一开始他就已经率领一大家子人走在了前沿,连那两棵挂牌树也已经估了价,然后第一时间转给了政府。
说起来,张耀租兄弟几个这几年发展的都还不错,打工也好自己做生意也好,老早就已经进了城,此次征地也算是顺应了本意。
现在的张家,除了那间已经上了年纪的老房子,除了老房子里的已经上了年纪的张耀祖他老娘,家里什么也不剩了,就连宅基地旁边的菜地里都已经被村政府种上了银杏树。
这只是一个缩影,那些被征收了田地的人家,大多都是这样的情况。
已经没田没地了,留在村里吃什么?
手里攥着大把的钱,又能够以实惠的价格在城里买到房子,还能顺利在城里落户,再不趁机搬出去又不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