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儿一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上官贤开口说道:“母亲,父亲今天是真的有些醉酒了,别让他喝了。”嫣儿看着上官贤,他的脸上没有了那种如沐春风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严肃。
上官夫人笑了笑,说道:“你这孩子,你父亲今天高兴呢?”说着,看了看上官老爷,也是有些醉酒了,就叫道下人,将上官老爷扶回了房去。嫣儿看着这种情景也不知道干说什么,索性也就没说。
上官夫人看着气氛有些沉闷,说道:“嫣儿,我们吃,别管他。”他即指的是上官老爷。
嫣儿点了点头,笑笑,埋下了头夹了两口饭。
过了不久后,嫣儿她们吃完了,三人在亭子里闲聊了一会儿后,上官夫人便说困了,自己回房睡了,只留下了上官贤和嫣儿两人。
上官夫人走后,上官贤静静的看着月亮,嫣儿就静静的看着上官贤,觉得月光打在上官贤的脸上,是那么的神秘,好像上官贤全身都在发光。
“嫣儿,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上官贤看向嫣儿,笑道。
嫣儿对着上官贤笑笑,静静的说道:“没有,只不过上官大哥让我想起了一句诗句。”
“哦?”上官贤说道,转过头去没有再看嫣儿,问道:“大哥到是很好奇。”
嫣儿听着上官贤说话,站了起来,说道:“上官大哥,你要是真想知道的话,那就借嫣儿一支箫便可。”
上官贤听了,笑道:“那我倒真要好好听听嫣儿的曲子了。”说着,站起了身去拿箫去了。
嫣儿看着今晚的月亮,格外的圆。在心里祈祷着,希望待会儿自己事情的结局也能向今晚的月亮一样。嫣儿站起来,闭上了眼睛,双手对着月亮祈祷了起来。
“嫣儿,怎么拜月亮有助于箫声动耳?”上官贤拿回箫来,看见正在拜月亮的嫣儿,不忍的调侃几句,接着说道:“那上官大哥,以后也试试。”
嫣儿转过头来,接过了上官贤的箫,噘着嘴说道:“上官大哥是越来越爱调侃人了。”嫣儿接过箫,先轻轻靠在了嘴上,缓缓的吐了口气,竹箫便发出了‘呼呼’的声音,嫣儿试了试音准。
上官贤看着,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不错。”
嫣儿笑笑,说道:“那上官师傅待会儿可要多多指点喔。”嫣儿便吹了起来,箫声悠扬,绵长,嫣儿娴熟的控制的自己气息的谈吐,配上了灵活交错的指法,渐渐地,吹出来那曲曲子,那首红衣交给嫣儿的曲子“青楼斜影疏,良人如初顾。纤手如玉脂,淡妆胜罗敷。引君入香堂,言词论今古。君心城切切,妾意情楚楚。盟定三生约,共谱月下曲。岂料鸳鸯棒,分飞相思苦。纵有抱柱信,不能容世俗。君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不能同世生,但求同归土。”嫣儿背对着上官贤,一曲终了,才敢去看上官贤。
上官贤听着嫣儿的曲子,曲调缓急有度,意境有情有景。满目尽是佳人,红衣的一颦一笑,他俩的初识,相遇,相知皆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上次听见这首曲子之前,眼前佳人不是如此,此曲是上官贤交给红衣的。上官贤听着嫣儿的曲子,眼前满满的皆是另一位佳人,他和红衣的故事,只不过世事无常,故事到现在也还未结束。一曲结束,不知曲终是否人会散了?
“嫣儿此曲入景三分,可谓用心。”上官贤笑道,看着嫣儿。
“多谢上官大哥赞赏?”嫣儿红着脸,缓缓抬头看向了上官贤,接着问向了上官贤。“嫣儿不知这上官大哥的景中可否有些什么?”嫣儿吞吞吐吐的问道。
上官贤听着嫣儿的话语,脸上收起了笑意,半霎,上官贤说道:“嫣儿,大哥看到了河海山川,万物俱在。”
嫣儿看着上官贤,脸上的笑容有些凝结,想了想,笑了笑,对着上官贤,自己开起了玩笑,说道:“啊?”嫣儿有些尴尬,说道:“上官大哥景中只有山川河海吗?没有其他,比如古楼,良人……”
“嫣儿,我眼中只有四季之景而已。”上官贤别过了头去,未看向嫣儿说道。
“仅此而已吗?”嫣儿心中有些失落,这首曲子自己在府中已经练习一月有余,再怎么不济,凭上官贤熟识音律之感,怎会听不出此曲涵义,嫣儿看着背对自己的上官贤,心中有些不甘,问道:“可上官大哥此曲……”
“嫣儿,夜已经深了,我送你回房休息吧。”上官贤打断了嫣儿将要说道话。
嫣儿心中一沉,走回了自己的房间,一路无语。
翌日清晨,上官夫人亲自送嫣儿出了上官府,管家送嫣儿回了柳府。而嫣儿迟迟未见上官贤。
“嫣儿,看什么呢?”上官夫人说道,看着在府外的嫣儿心不在焉,还一直往府内看。
嫣儿回过了神,看了看上官夫人,说道:“没什么。”嫣儿回头看了看马车,说道:“那伯母我先上马车了。”
“等等。”上官夫人说道,接着拿过了身边丫鬟胭脂手上之物。上官夫人交给嫣儿,说道:“这里面竹箫呀,是贤儿托我给你的,还说什么向你赔罪了,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争吵啊?”
嫣儿接过了那竹箫,里面应有一个木匣子,外面是一段淡青色绸布包裹。看向了上官夫人笑笑说道,“伯母多心了,嫣儿先在此谢过上官大哥了。”嫣儿说道,微微行了一礼,接着问道:“伯母,嫣儿冒昧,不知上官大哥他?”
“贤儿今日有事,一大早便出了府门了。”上官夫人语气平和说道。
嫣儿点了点头,带上了竹箫,拜别了上官夫人,便上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