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6800000018

第18章 前代遗臣

(隋炀帝建东都、开运河、修长城,在此期间极尽奢华之能事。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隋文帝杨坚不仅为杨广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更为他留下了许多栋梁之才。高熲、苏威、杨素、贺若弼,当这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再次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隋炀帝和他领导下的大隋王朝能否迷途知返?)

隋炀帝杨广穷奢极欲,南巡西略,致力于凸显隋朝的大帝国气象以及自己的众国盟主形象。这样的做法有没有必要?实际上没有太大必要。在隋文帝杨坚时期隋朝已经将东亚文明的发展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吐谷浑、突厥、契丹这些少数民族的野心不可能消失,但至少因为有隋在,这样一个鼎足而立的局势是可以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所以面对隋炀帝杨广登基以来的一系列所作所为,隋文帝一朝留下的一批重臣再也坐不住了。笔者在此重点写高熲、杨素、贺若弼三个人。这几人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们允文允武,有经天纬地之才,杨广能有这样几位大臣继续辅佐,我们不禁要问,他能否迷途知返呢?

很可惜,没有。面对这几位前代遗臣,隋炀帝杨广不仅没有悔过自新,甚至亮起屠刀,痛下杀手。除了苏威之外,高熲、贺若弼皆被炀帝诛杀,而杨素则活活被炀帝逼死。与他们相比,苏威的结局要好很多,我们留到后面再说。不过当高熲、杨素、贺若弼这几位老臣将去之时,可以想见他们心中该是何等的心酸与痛苦!

首先来看高熲的结局。高熲堪称是整个隋朝最重要的宰相,他的能力是全天下人有目共睹的。当杨广谋取太子之位的时候,高熲因为反对隋文帝杨坚改立太子而被废为庶民。杨广登基以后,想起赋闲在家的高熲:“虽然当初他没有和我站在同一阵线,但毕竟也是一个有威望、有能力的人,我应当再次起用他。”于是,杨广再次邀请高熲出山,并拜为太常。其实高熲第二次出仕的心态是很值得揣摩的。当初高熲刚刚当上尚书左仆射的时候,他的母亲曾告诫他:“汝富贵已极,但有一斫头耳。尔宜慎之!”这句话把初登高位的高熲吓得不轻,一度使他处在极度的恐慌中,开皇末他触怒独孤皇后和隋文帝杨坚,恐怕他自己都觉得难逃一死了,但最终文帝网开一面,只是把他除名为民。这又让他感到非常的庆幸。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熲第二次出仕时的心态应该是比较轻松的,毕竟自己也是在鬼门关前走过的人了,老子杨坚都奈何不得他,更何况是儿子杨广呢?也许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一种心态,高熲身为人臣的责任感被激发得更加强烈,他渴望自己高贵的身份和卓越的能力能让他再在大隋宫廷中呼风唤雨,实现大隋更大的辉煌,所以针对隋炀帝杨广的一言一行,他几乎知无不言,处处都要评论一番。然而,高熲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由此成为了刀下之鬼。有三件比较重要的事把高熲一步步推上了断头台。

第一件,议乐。或许是出于享乐的目的,隋炀帝杨广下令在全天下招收周、齐两朝的乐官以及流传在民间的周乐、齐乐。杨广此举倒也未必是全错,这毕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承认,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但是高熲对此坚决反对,他对隋炀帝说:

此乐久废。今或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

高熲认为周齐两代乐都是废除很久的东西,现在如果把它们重新搬到台面上,会有一些无识之徒舍本逐末,专门去学习周乐齐乐,而把隋朝原有的忘记。这叫什么?统一文化战线嘛!但是我们要注意高熲的用词,他形容“弃本逐末”者都是“无识之徒”,试想隋炀帝就是一个非常仰慕不同地域文化的人,现在听到高熲甩出这样的言辞,他自然会联想到高爱卿说的“无识之徒”指的不就是我吗?我们不好猜测高熲究竟有没有这个意思,但是隋炀帝听了这些话心里是肯定高兴不起来的。《隋书·高熲传》记载:“帝不悦。”

第二件,议长城。隋炀帝下诏修长城,苏威先谏,炀帝不听。高熲对此日夜悬心,非常忧虑,他私底下跟太常丞李懿说:“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周天元”指的就是北周宣帝宇文赟,我们前面介绍过,周宣帝宇文赟是个昏出了名的昏君。高熲此语说得毫无矫饰,举宣帝误国之例,实际上就是在拿炀帝和宣帝作类比。再推一步讲,高熲是将炀帝的所作所为形容成了亡国之举,这在史家看来,是大义凛然之词,而在皇帝看来,又与造反何异!

第三件,议突厥。我们前面提到过,******继沙钵略可汗之后又先后经历了叶护可汗和都蓝可汗两代,后来隋朝政府扶持启民可汗重领******。隋炀帝继位后,经常巡幸突厥,每一次都规模宏大,场面壮观,《隋书·突厥传》载:

大业三年四月,炀帝幸榆林,启民及义成公主来朝行宫,前后献马三千匹。帝大悦,赐物万二千段。

《资治通鉴》也记载:

帝欲夸示突厥,令宇文恺为大帐,其下可坐数千人;甲寅,帝于城东御大帐,备仪卫,宴启民及其部落,作散乐。诸胡骇悦,争献牛羊驼马数千万头。帝赐启民帛二千万段,其下各有差。又赐启民路车乘马,鼓吹幡旗,赞拜不名,位在诸侯王上。

突厥的态度满足了隋炀帝骄傲、自大、爱慕虚荣的个性,所以炀帝经常和突厥方面来往,隋朝国内的诸多事宜,全都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毫不遮掩,双方亲密无间,恰如一国。这件事又引起了高熲的不满,且不论炀帝浩浩荡荡巡幸一趟西域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单论启民可汗对隋朝的了解就足以把他吓出一身汗。高熲私底下对太府卿何稠说:

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此为后患。

高熲的担心并非多余,继启民可汗之后的始毕可汗就跟隋朝撕破了脸,甚至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此为后话。高熲又找到观德王杨雄说:“近来朝廷殊无纲纪。”礼部尚书宇文弼则对高熲说:“天元之侈,以今方之,不亦甚乎?”此语再一次把隋炀帝和周宣帝牵扯到了一起。不久之后,高熲、宇文弼私底下议论的言辞被人报告给了隋炀帝,炀帝大怒,立刻下诏,处死高熲和宇文弼,罪名是——诽谤朝政。

笔者想,高熲走上断头台前,心中一定是百感交集。痛苦、心酸、失望……恐怕都会在他心理占据着一席之地吧。他抱着一颗轻松而又满怀热情的心来到隋朝宫廷,本以为可以像面对隋文帝杨坚那样面对现在的隋炀帝。他知道杨广做晋王时的所作所为,他没有批评那些行为,只是觉得文帝杨坚贸然废长立幼不太好而已。所以当他初见隋炀帝时,一定满怀着对未来的信心和憧憬,或许他曾经非常相信杨广一定会是个励精图治的明君,但当他发现迎接他的只有一把冰冷的屠刀时,他该是何等的失望!他印象中那个百姓和乐、人人自足的天下,只能随着时间的潮水搁浅在断头台上。我能体味到一个老臣的心境,那就像一个父亲看着自己的儿子误入歧途时的无助,我同情高熲,也为隋朝世风大变感到可惜。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其次再来看贺若弼的命运。贺若弼和韩擒虎都是隋朝名将,两人能征善战,但不同的是,贺若弼为人十分骄狂自大,胜负欲非常强,见不得其他人比他好。这对于一个步入社会的人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平陈之时,陈后主被擒,吓得胁肩累足、结舌杜口,趴在地上直磕头。陈后主好歹也是一国之君,对韩擒虎和贺若弼行这样的跪拜之礼的确有些丢面子,但是贺若弼轻蔑地说:“小国之君,当大国卿,拜,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贺若弼把这当作是理所应当的事,就算大家心里都是这样想的,但在公众场合说出来毕竟不好,而贺若弼全然不管这些,以一个战胜国主将的身份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姿势,足见其身上骄傲自大的性格。贺若弼在建康城外活捉萧摩诃,又击败任忠,陈朝两员最得力的战将都败在了他手里,但陈后主毕竟是韩擒虎活捉的,所以贺若弼对此仍然耿耿于怀,心中时常觉得不公平,于是经常跟韩擒虎争功,甚至到了拔剑相向的地步。隋文帝杨坚为了化解两人的矛盾,赶紧安抚贺若弼:

上驿召之,及见,迎劳曰:“克定三吴,公之功也。”命登御坐,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真食襄邑三千户,加以宝剑、宝带、金瓮、金盘各一,并稚尾扇、曲盖、杂彩二千段,女乐二部,又赐陈叔宝妹为妾。拜右领军大将军,寻转右武侯大将军。

弼时贵盛,位望隆重,其兄隆为武都郡公,弟东为万荣郡公,并刺史、列将。弼家珍玩不可胜记,婢妾曳绮罗者数百,时人荣之。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

贺若弼一边粉饰着自己的生活,一边觊觎着更高的官位。杨坚好不容易化解了他和韩擒虎的矛盾,谁曾想他和高熲、杨素的矛盾又被激发出来。高熲是尚书左仆射,杨素是尚书右仆射,皆为宰相一级的高官,但是贺若弼仍然只是将军,所以常常说一些诋毁二人的话,隋文帝杨坚终于忍无可忍,将贺若弼免官,后来要与突厥比箭,才又重新将他起用。贺若弼赶紧表忠心:“臣若赤诚奉国者,当一发破的。如其不然,发不中也。”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一发而中,保住了隋朝的尊严。但是贺若弼的性格没有因为一连串的免官波折而有所改变。杨广曾经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个人都是世之良将,他们之间相比,优劣如何?”贺若弼回答说:“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贺若弼认为这三个人都能征惯战,但是杨素缺少谋略,韩擒虎不能带兵,史万岁则缺少大将之风。杨广又问:“那么谁能算作大将呢?”贺若弼后撤一步,拜了一拜,说:“您所选择的人就是大将。”这个动作和回答很耐人寻味,什么叫“您所选择的人就是大将”?很明显,杨广问自己对杨素、韩擒虎、史万岁的看法,意思不就是把自己置于这三人之上,才让我去评价他们吗?贺若弼这样想着,心里乐开了花,然而这些言辞和他之前的种种表现却都被杨广记在了心里。

杨广继位后,北巡突厥,同样是因为炀帝巡行时所做的奢侈之事,贺若弼与高熲私下里议论纷纷,结果被人告发。不久,贺若弼便被炀帝下诏处死,时年六十四岁。从盛极一时到获罪被杀,短短数年而已。

高熲和贺若弼的死,仅仅是因为他们对隋炀帝杨广的奢侈颇有微词吗?很显然不会这么简单。笔者更愿意用一种近乎阴谋论的观点来解析高、贺二人的死。杨广处死高熲和贺若弼,是蓄谋已久而非一时之怒。在杨广看来,高熲本来就不是自己这一派的人,若不是杨素帮忙,自己的夺宗计划很可能因为高熲的几席话语而泡汤。虽然有独孤皇后为自己撑腰,但难保隋文帝杨坚会更愿意相信老臣之言。隋炀帝爱慕虚荣,好大喜功,这与高熲重视节俭、崇尚朴素格格不入,故必欲除之而后快,重新拜高熲为太常,让高熲失去了防备之心,就是除掉他的第一步。贺若弼也是如此。隋炀帝重视皇权的至高无上,特别喜欢耀武扬威、展示国力,贺若弼骄傲自大的性格自然会与炀帝产生冲突。在文帝一朝,贺若弼就已经因为自己性格上的弱点而被免官,更何况现在已经是处处危机四伏的炀帝朝。贺若弼的一言一行,都被杨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谓诽谤朝政,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与高熲和贺若弼相比,杨素的结局要很多,至少他得到了善终,没有倒在屠刀下。但是,杨素去世的时候,也没有带着安详与欣慰,而是充满了无奈与痛苦。在弥留之际的心态上,杨素与高熲、贺若弼大概是很相像的。杨素去世得比较早,大业二年(公元605年),杨素因功被拜司徒,封为楚公,食邑二千五百户,旋即就因病卒于任上,享年六十二岁。杨素有一个好朋友是隋朝大儒薛道衡,去世之前,杨素曾给友人寄送过不少自己创作的五言诗,笔者于下文摘录一首《赠薛播州》,以飨读者:

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

雁飞穷海寒,鹤唳霜皋净。

含毫心未传,闻音路犹夐。

惟有孤城月,徘徊独临映。

吊影余自怜,安知我疲病。

《隋书·杨素传》评此诗“词气宏拔,风韵秀上。”薛道衡也不禁感叹:“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岂若是乎!”杨素在此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飒飒秋风在诗人旧时曾游玩过的林间呼啸而过,落叶簌簌作响的声音总能刺激诗人的泪腺,洒下一串串思念。大雁南飞,飞向蒙着面纱的海尽头,白鹤悲鸣,秋日的山泽显得分外明净。明月照孤城,诗人独自徘徊,凝视着投射在青石板上的影子,想起了友人,内心怅然若失。在思念友人的同时,杨素更思念文帝统治下的大隋王朝,思念那个已经故去的、节俭的文帝杨坚。杨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强烈的“故国之思”?很显然,他在去世之前,一定还遭遇到了其他的事,从而让这样一位开国元勋会有如此叹惋之情。

这些事情,皆隋炀帝杨广所为。

《隋书·杨素传》记载:“素虽有建立之策,及平杨谅功,然特为帝所猜忌,外示殊礼,内情甚薄。”“内情”能“薄”到什么程度呢?杨素晚年病重的时候,杨广每天派御医去探视,用药调理。能得到如此关怀,杨素应该很满足了吧?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杨广派御医前往探视,实为笑里藏刀之举。有一次御医给杨素用完药,正准备离开。病榻上的杨素突然拉住他:“我已是大限将至之人,陛下日日派你来为我调病,我虽心存感激,却不知陛下为何如此。”御医看着迟暮之年的杨素,泪花在眼里打起了转,他悄悄趴在杨素的耳边讲:“您是我大隋开国功臣,但陛下令我每日探视您,实际上是要我帮他看您什么时候才会去世。陛下这是在监视您呐!”说完,御医长叹了一口气,转身出门去了,临跨出门的那一刻,又独自感叹了一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杨大人风度翩翩,神貌俊朗,有一身的本事,现如今却被陛下这样猜忌,怕是情况不妙啊!”随后就是一片死寂,空剩下一个垂垂老矣的杨素,独自愣在床上发呆。

那一天,杨素的弟弟杨约来看望哥哥,看到杨素闭目躺在榻上,榻旁是一碗冰冷的药。杨约摇了摇哥哥,问他:“这药都凉了,为什么不吃呢?我再叫下人们去煎一服……”杨约正要起身,杨素一把把他拉住,颤颤巍巍地讲道:“药不用吃了,我哪里还需要活得更久?”随后又是一片死寂,兄弟二人相顾无言,只有屋里的烛火在幽幽地跳动。

不几日,杨素病逝。

与其说杨素是病逝的,倒不如说是被炀帝逼死的!

这几个人的死,都与隋炀帝杨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不禁要问,杨广为什么要处死他们?仅仅是因为高熲议论纷纷、贺若弼目空一切吗?这些人的死,能反映出杨广执政的什么特点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看一下这几个人有什么特点。第一,从时间上看,高熲、杨素、贺若弼三人都是文帝朝的重臣,他们的主要政治生涯都在文帝朝度过,主要的政治功绩也都在文帝朝实现;其次,这三人都是隋朝开国功臣,平陈时高熲是总指挥,杨素是西路军的主将,贺若弼是东路军的先锋,为隋朝统一立下汗马功劳。所以这些人和杨坚的关系都比较近,也都是杨坚最信任的一批人;第三,这三个人都是威望甚高的人物。《隋书·高熲传》记载高熲去世后,“天下莫不伤惜,至今称冤不已。”高熲和杨素,一个是尚书左仆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贺若弼也做到右武侯大将军,都手握重权。这样一来,杨广处死他们的原因也就逐渐明朗了。杨广是个对权力有着无限渴求的人,他不会允许朝堂上有人能够有呼风唤雨之能,甚至不会允许有人占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更何况高熲、贺若弼并非他的亲信,高熲还曾反对过废长立幼。恐怕杨广也只是念在杨素有助其夺宗之功,才没有痛下杀手,但心理上的折磨怕是比肉体上的摧残更要令人痛苦吧。这几位功臣的死,正体现出杨广在执政期间与大臣之间的分歧,可见杨广登基后,力求排除异己,排除一切文帝朝遗留下的影响,从而建立起一个由自己完全统治的大隋帝国。在杨广眼里,他或许从未对高熲这些人对隋朝的贡献抱有哪怕一丝的感激,虽是一朝,却恍如两代,所以笔者才把高熲他们称为“前代遗臣”。杨广身上追名逐利、嗜权如命的特点也显露无遗。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几位功臣的离去,让大隋失去了左膀右臂,虽然纵观当时的朝堂,还有宇文述、苏威、裴矩这些人可用,但杨广的所作所为毕竟起到了杀鸡儆猴的反面作用,从此人人敢怒不敢言,言者皆有罪,加剧了隋炀帝的强权统治,为隋朝后来面对农民战争时倾覆得如此之快埋下了祸根。

同类推荐
  • 浮生卷之长恨

    浮生卷之长恨

    ··生逢乱世,恰逢对手,这一生多情也空余长恨·····虽想过千百种重设,但最终还是觉得长恨一生却也比从未遇见你更好一些······
  • 极品少爷的家丁生活

    极品少爷的家丁生活

    一位被赶出家门的少爷,被人杀害后。一个穿越而来的少年附身了在他身上,看他赚钱,得到美人的心。。。。。。
  • 重生异界之诸葛羽

    重生异界之诸葛羽

    这是哪?啊!头好痛!少爷,您醒啦?少爷?谁是少爷?我不是诸葛羽么?四周全是木质的,各种古代工具;桌子,椅子?这里是博物馆么?诸葛羽躺在床上想着……三足鼎立!我不会让你发生的!!!不一样的异界三国!!!
  • 换个角度读资治通鉴

    换个角度读资治通鉴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朝历代,英才辈出。如何发现利用这些人才为己所用,成就霸业;如何驾驭约束这些人才,使其团结在自己身边,免于成为自己的对手,这是统治者施政面对的严峻挑战。我国古代明君的识人用人之道,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最高智慧,对今天的各级管理者也能提供借鉴。
  • 君临天下:皇城

    君临天下:皇城

    这是一个阴沉狠辣的太子成长的故事,他坐拥万里江山,却享有无边孤独,他人生中只信奉一句话:这个世界不够心狠手辣蛇蝎心肠,怎么配征战沙场坐守江山如画。
热门推荐
  • 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本书是“奇效良方”系列丛书中的跌打损伤分册,是一本较为系统地总结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跌打损伤常见病的临床参考书。全书共有良方近300首,包括中药内服方、中药外用方、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综合疗法等。反映了近10年来中医临床治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内容翔实、易学易懂,适合中医临床、研究人员和中医院校学生学习参考,也可供广大患者及家属阅读。
  • 晨之寰宇

    晨之寰宇

    本是地球上平凡之人,却因意外重生到异界那里,他将面重重机遇和挑战,天身废柴?不!!绝不甘心!!…家人,朋友,一个都不想失去…不疯不成魔!!绝不低头!!他会承接所有苦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让蔑视他的人永沉睡!!
  • 遗星之城

    遗星之城

    这个故事,是以很久很久以后的未来为背景的,但这个未来,我们都不知道到底会不会来。女孩明明抛弃一切独身闯入陌生世界,谁知希望过后竟被冷酷现实背叛;少年浸入黑暗多年,保存的阳光微笑下有一颗千疮百孔的心。还有因为古代返祖血统而度过痛苦童年的男孩,为了追寻自己以为的幸福最终却毁于同伴之手;有着贪婪面孔的女人也偶尔有着恻隐之心,为不知名的孩子挡下战争无情的炮火。他们不只有一面,他们是双面人。但是,他们的微笑,他们的欢乐,他们的失落,他们的痛苦和背叛,都足以让每个人为之感叹。也许,那里,那个城市里,就有你。
  • 孩子这样教才对

    孩子这样教才对

    本书列举了80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77个教子经验,既分析了原因,又提出了解决方案,让读者远离教子误区。
  • 情深缘浅,浅爱深缠

    情深缘浅,浅爱深缠

    未婚夫放屁蹦出来一个避孕套,我才知道他要结婚的目的。因为不同意形婚,他下药让我跟一个陌生男人发生了关系,拍了照片要让我身败名裂。他逼死了我的父亲,害我家破人亡。直到我上了季墨林的床。我知道我跟季墨林之间的交易,开始于利益,止于荒唐。可我还是爱上了他我不知道的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局,他早早的选定了我,从最开始,都在他的全盘计划之内。唯一计划外的,是我早已破碎的真心......
  • 末世重生:我是嚣张女王

    末世重生:我是嚣张女王

    末世来袭,水若因男友意外背叛惨遭横死,死亡之际被神秘光晕漩涡吸取而重生。重生后的水若心怀万般仇恨和巨大疑惑,重新开启了末世生存之旅,凭着前世的记忆,遭遇,化身女煞,沿着复仇之路义无反顾的走了下去。可她万万没想到,复仇路上水若发现,自己的行为风格越发和前世男友相近,巨大的疑团和渐渐清晰的真相让水若陷入无边的痛苦之中。水若,竟然诡异地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不归之路!
  • 凌天战纪之葬道

    凌天战纪之葬道

    人发杀机,血溅十步;地发杀机,龙蛇起路;天发杀机,血海浮屠。远古龙汉之战,巫妖之争,早已泯灭在时间的长河中;上古众神大战的封神之战已经过去百多万年,如今天道不显,圣人不出,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末法的年代,所有的一切都将归于混沌。一个名叫林天的少年,看着天空发出坚定的誓言“天地不仁,大道可葬!”
  • 御龙三国

    御龙三国

    常山王国,一位身处三国乱世,却天生废材的少年,无意中得到高人相助,并得到了传送中的神兵利器和绝世武功秘诀,从此走上了纵横三国的天下争霸之路。乱世风云,带你换一个视角看三国,跟我们的主人公一起走上这条可歌可泣,热血悲壮,儿女情长的风雨江湖路。
  •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宠到底:神女归来

    一宠到底:神女归来

    她是九天之上的神女离洇,挥手间便可把天地覆灭;他是冷心无情的荒尊阚东篱,一句话便让天地颤抖几分。离洇被云游救回来的云淑和神族二长老等设计,而离洇的大护法力战众神耗费最后一丝神力把离洇封印在下界,而后战死……当失落的神女重睁眼眸踏上解除封印复仇之路,一切变得不同……阚东篱:宠你爱你是我最应该做好的事!离洇:愿执君之手,共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