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兴县秀才杜越,少时拜鹿善继为师。鹿老师很惊异他的人品、学品,给他另起个别名叫“君异”。
君异家境贫寒,布衣蔬食,靠教书维持生计。他教育学生说:“人一生应超脱庸俗,有正确的理想,要尊老慈幼,要在分辨义利两字上下功夫。”他这样教育学生,也这样约束自己,一些有名的学者也来拜他为师。
一次他的生日,有个学生知道了拿一匹细绢来拜寿。他婉言谢绝道:“这何必呢,我哪能用这样华贵的东西?这东西不能祝寿,只能折寿啊!虽说你尊师重道,这份情义我领了,但我已收了你应交的学费,你不必花另外的钱。临财勿苟得,我怎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额外的报酬。”
明朝天启年间,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因弹劾宦官魏忠贤专权而被逮捕入狱,君异倡议由同仁们集资为他们赎罪。同时他又冒天大的危险,将朝廷下令逮捕的魏学易、朱祖文两位反魏宗贤的志士藏在自家夹壁墙中,使之得以安全脱险。
清初,他迁居新安,与学生们一起到群众中移风易俗,新安风俗为之一变。
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朝第一次设置博学鸿词科,人臣荐举他参加殿试。他认为这是清朝笼络汉人,借口年老多病不去应试。因为他名气高,皇帝下旨授给他和博山同为内阁中书的头衔,不过他根本没把这个头衔当回事。
杜越一生侠肝义胆,乐观无忧,大学者王士帧称赞他像北宋哲学家邵雍,一生不皱眉头。他活了87岁,长寿而终。
方圆规则:
所谓修身,就是“克己”,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儒家文化的最高人生价值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而正心克己则是修身的起点。修身,作为目标,是人的完善,人格的自我体现;作为手段,是实现最高人生价值的道路和方法,是为齐家、治国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