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李德裕曾经在浙江一带前后任职两次。那里有一座叫甘露寺的寺院,以其清净幽雅而闻名,许多人都慕名而去。
李德裕对佛经有着浓厚的兴趣,第一次任职期满的时候,他兴致盎然地到那里游览观光。接待他的是寺中的一个老僧,那位老僧谈锋很健,而且对经文释义颇为熟悉,李德裕和他谈得正是投机。难得遇到这样一位对经文有如此高深造诣的人,只要是和佛经有关的,无论什么问题,老僧都能对答如流,而且对那些俗世中的琐事不闻不问。不知不觉两个时辰过去,李德裕暗自高兴,觉得面前的这位老者谈吐不俗,学问高深,涵养深厚,对他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心中盘算着要以礼相送,表达自己的一番心意。
临别时,李德裕专程送给老僧一份礼物。虽然只是一柄手杖,却不是寻常之物,其质地是少有的筇竹。最奇特的是它的外形,竹竿呈四棱形,而且把手向上,这可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竹节的四面生出一芽极微小的竹箨,相应排成一列,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看上去很雅致,别有一番风味。这一次李德裕是真正忍痛割爱,那是他最喜欢的一件宝贝,若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老僧的仰慕之情,恐怕连皇上索要他都舍不得呢。
后来,李德裕又一次到浙江出任做官,回到阔别多年的地方,不禁感慨万千。经过甘露寺的时候,他想起了那位老僧,还有自己心爱的竹杖,于是决定在此驻留一段时间,去拜访老僧。
那个老僧闻讯,在一位小僧的搀扶下立即前来恭迎。小僧忙着让座倒茶,两人坐定相互寒暄几句过后,李德裕急不可待地询问当年自己赠送的手杖,老僧面带感激之情,饱含深情地说:“承蒙您看得起,我一直好好地珍藏着,就是现在腿脚不灵便,我也没舍得拿出来用!”随即命令身边的小僧说:“你去厢房把我存放在大匣子里的手杖取来。”
好多年没有看到自己嗜爱的宝物,李德裕心情激动,拭目以待,等着好好把玩一番。可是当看到摆在自己面前的手杖时,李德裕差点晕厥过去,一时目瞪口呆,心痛不已。原来那件浑然天成的手杖变得面目全非了。本来是四棱形的竹杖经过一番削磨,成了毫无特色的圆筒状。可能是现在的主人害怕手杖被虫蛀了,还特意在外面涂了厚厚的一层漆,以前的竹木质地也无处可寻。
这时李德裕才觉得自己原来看走了眼,老僧只不过是只懂得谈论佛经,死读经文,根本谈不上高深的知识涵养,那根竹杖的命运就是最好的说明。他既为自己的手杖痛苦和惋惜,又为自己受了老僧第一印象的迷惑而懊恼,怏怏不乐地离开了甘露寺。从此,他就再也没有去过那个地方,再也不想看到那个附庸风雅的老僧。
方圆规则:
人难免会犯错误,经常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须知,一个表面上看来彬彬有礼、夸夸其谈的人并非都是那样真有才学,更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只有那些内在充实,拥有丰富内涵的人才能让自己受到长久的称赞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