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按照一般常情,任何人都不会把过去的经历轻易地从记忆中抹去。就某些方面来讲,人们有时会有印象很深的一些事情,甚至会终生不忘。但是,要知道,记忆中的怨恨会越积越深,随时随地都可能反作用于自己。因此,为了避免招致别人的怨恨,尽量少得罪人,一个人行事需小心在意。《老子》中据此提出了“报怨以德”的思想。孔子也曾提出类似的话来教育弟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其含义均是叫人处事时心胸要豁达,以君子般的坦然姿态应付一切。
《老子》中对如何不与别人发生冲突也作了阐述。有一次,有一个人去拜访老子。到了老子家中,看到室内凌乱不堪,心中感到吃惊,于是,他大声咒骂了一通扬长而去。翌日,又回来向老子致歉。老子淡然地说:“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其实对我来讲,这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如果昨天你说我是马的话我也会承认的。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认为,一定有他的根据,假如我顶撞回去,他一定会骂得更厉害。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缘故。”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在现实生活中,当双方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对于别人的批评,除了虚心接受之外,还要养成毫不在意的功夫。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心胸豁达、有涵养,不要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而且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喜欢论人短长,在背后说三道四,如果听到有人这样谈论自己,完全不必理睬这种人。只要自己能自由自在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又何必在意别人说些什么呢?
方圆规则:
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群中,有人的地方自然会有矛盾,有了分歧该怎么办?很多人都喜欢争吵,非论个是非曲直不可。其实这种做法不明智,吵架又伤和气又伤感情,不值。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推而广之,人和也万事兴。人际交往中切不可太认死理,有时装装糊涂于人于己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