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公孙龙善于辩论,而且逻辑清晰,得到了很多人的敬佩。他最著名的理论就是“白马非马论”。
一次,他前去赵国拜访平原君时,遇到了孔子的后代孔穿。孔穿对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甚为不屑,他一直都想改变公孙龙的看法。现在见到了公孙龙,立刻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便向他问道:“您的大名如雷贯耳,我一直仰慕你的学问和德行,对您的雄辩之术叹服不已。我想拜您为师,学习辩论的技巧,不知您愿不愿意接受我这个弟子?”
公孙龙刚要回答,孔穿又补充道:“不过,我还有一个请求。除了您的‘白马非马论’,其他的在我眼中无可挑剔。这一点我觉得不对,是不合乎逻辑的。要是您愿意放弃这个说法,我对您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将心甘情愿做您的弟子!”
公孙龙听后,哈哈地笑了:“你这哪里是拜师学艺啊!分明是对我说教!要我放弃我的理论嘛!”
孔穿一时无语。公孙龙接着说:“我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名气,就是因为我的这个理论,你要我放弃不是明摆着要贬低我吗?”
孔穿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但还不死心,仍然想劝服公孙龙:“白马是白色的马,归根结底还是马,您怎么能说它不是马呢?”
公孙龙笑着说:“我听说过一件关于孔子的事。楚王有一次带着随从外出打猎,突然看见前面有一只鹿,不禁喜形于色,拉弓搭箭,朝它射去。可是他不仅没有射到猎物,竟然还把弓给弄丢了。随从立即沿路搜寻,但就是找不到。”
“楚王后来大度地说:‘不用找了,就算被人捡去了,也落到我们楚人手中。又何必再找呢?’孔子知道这件事后,说:‘可见楚王还没有做到仁至义尽。为什么要分得这样严格呢?他应该说丢的弓也会被人拾去,加上这个楚字实在是煞风景!’”
公孙龙讲完这个故事后说:“按照孔子的逻辑,应该把楚人和人区分开,也就是楚人和人是截然不同的。你维护孔子的观点,却不赞同我的理论,你这又是什么用意呢?”孔穿越听越觉得有道理,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方圆规则:
事实胜于雄辩,雄辩胜于说教。公孙龙不用枯燥的单纯说教,而是用一个轻松比喻,以孔穿的祖先孔子和楚王的典故来同他提出的问题作比较,使其自相矛盾,不攻而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