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太守明日来”,本是一旨嘲讽明朝松江太守赵豫的歌谣,意为这位太守办案“拖沓”,经常是得过且过,不肯深究,弄得人们心情怨怒,编了歌谣挖苦他。
赵豫做了太守,经常有人前来告状,其中不少纠纷不紧要,告状的人却气势汹汹,怒不可遏,拉开架式决心要打赢官司。开始,赵豫挺认真地审理,问过东家审西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经常争执木下。结果呢?时间一长,有时原告被告都觉得没了意思,那股火气一消,就再提不起精神打官司了,自己主动休兵罢战,或稍加调解就都各自散去。问了几次这种案子,赵豫就有了经验。
“老爷,邻居李某昨日偷了我家的几只母鸡,讨要不给,还恶语伤人,请老爷严加处置。”
“老爷,前几日小人在布商王某处买到一尺花布,后王某找上门来,说是当时喝醉了酒,算错了价钱,非要小人再给他若干钱,小人不肯,他就动手抄走小人家个什物抵偿。请老爷公断。”
“我们弟兄二人,因分家产而生纠纷,请老爷裁决。”
来告状的人经常不断,但像上面的这些无关紧要的案子有不少。每逢至此,赵豫就随意问问,也不拒绝,总是不慌不忙,和颜悦色地应付:“此事不甚紧要,本官公事繁忙,不及当下审理,你明日再来吧。”告状人有火发不出来,又不好催促,只好暂时回去。许多人火气一消,也懒得再告,自动撤诉,案子就不了了之。这样的事多了,许多人认为赵豫断案不认真,一味应付,总是敷衍说:“明日再来吧!”于是有人编了上面的歌谣讽刺他。
有人问到赵豫,他淡淡一笑,说:“许多人忿忿而来告状,不过是一时的气愤,往往事情并不大,不值得惊动官府,若让他回去过了一两日,怒气消退,反复思索,自觉无味。再若有人从旁解劝,也就无意再打官司。若有人来告状,即正襟危坐,升堂问断,岂不是小题大做?弄不好多方牵连,纠缠不休,难得公允。若当事人不服,更是得不偿失。我每遇此种案件,就故意拖延,看来敷衍,实是认真。”
另据史料记载,赵豫在松江做太守十五年,地方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独创的“明日再来”断案法则并非一无是处,而是有它的可取之处。
方圆规则:
想来人生于世,不可能事事称心件件如意。一旦遇到什么不虞之事,恼火之举,不妨学一学松江太守赵豫,来它个明天再说。这样,不但不会因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而且有利于冷静下来,将一时愤怒转化为思考的时间,仔细地权衡利弊,认真地看待得失,从而更好地审视自己把握事态。让人生少走弯路,让生命少一些无奈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