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为杭州西湖一景,堤上绿树荫萌,百鸟合鸣;堤下湖水荡潇小荷田田,景物宜人,秀色可餐。置身其间,只觉有千般韵味,有说不出的妙趣。
据史书记载,苏堤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修建,记录了他为民造福的端懿德行。苏东坡登第出仕,进入官场。但他的仕途极为坎坷,一生屡屡遭贬。好在他的胸襟旷达,于世事十分超脱,无论置身何方,并不消沉,仍竭诚尽力,努力争取有所作为。
苏东坡到杭州时,旱灾逞凶,瘟疫流行,百姓倍受煎熬,幸赖苏东坡上奏力陈,朝廷准予兔收当地租粮的三分之一。又赏赐苏东坡百名僧人度牒。度牒本是官府发给和尚的凭证,有了凭证可以免税。苏东坡用它换米赈灾,第二年又减价出售娠荒的米,采取种种措施,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深切关心着百姓疾苦的苏东坡又把眼光投向西湖,心中酝酿着一个大胆的计划,改造西湖,改造杭州,让百姓能得到更多一些实惠。杭州的兴盛应归功于唐代刺史李泌,他引西湖水作六井,代替原来又苦又咸的泉水。水质改善,人丁兴旺,城邑逐渐发展起来。白居易来杭州做太守,疏浚西湖,引人运河,再取水浇田,促进了农业发展。宋代时西湖被弃置无人问津,湖水干涸,淤积葑田达十几万丈,流经市区的运河得不到西湖的补充,过三年就要清理一次,为患不浅,六井几乎废弃。苏东坡指挥疏浚盐桥等河,用盐桥接收湖水,并修堰建闸,蓄排湖水。这样,百姓又能享受一些西湖的益处。
一天,苏东坡信步来到岸上,看着湖中的葑田,杂草丛生,觉得必须尽快疏浚,让湖水变清,重现西湖昔日风采。但年深日久,葑田宽阔,清出的巨量淤泥怎样处置呢?若运出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姑且不论,劳民伤财,又找什么地方能容纳它们呢?长长的湖岸绵延没有尽头,苏东坡环湖走了许久,还未能走到对岸。“好长的湖岸啊,何时才能走完。”想到这,一个念头突然闪过:何不在除去葑田时,将泥土堆积在湖中,修起一条连通南北的长堤,就可大大便利南来北往的人们,否则,绕湖往来,一天也不能到达。此外,除了葑田后还可以种植莲子,从中收取租税整修西湖,西湖就不至于淤塞了。
苏东坡这个绝妙的办法得到了众人支持。于是苏东坡将赈灾所剩余的钱粮清理集中,又上奏朝廷,领得一百件僧人的度牒,用它来募集民夫修堤。百姓踊跃,热情支持,大堤终于修筑成功。苏东坡又命人广种树木,长堤蜿蜒,绿柳成行,芙蓉盛开,景色如画,美不胜收。杭州人民感念苏东坡的恩德,将这条二十里长堤命名为“苏堤”,以示纪念。
方圆规则:
“顺不足喜,逆不足忧”。君子即使处于不利之境,也当寻求有所作为,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苏东坡不仅改善了当时杭州人民的生活环境,还为我们创造了颇具文化价值的旅游景点,真真可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