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无鱼”这句成语,主要取自《汉书》、《宋名臣言行录》里的“水过清则无鱼,人过察则无徒”。后段的意思就是指过于苛刻,容易失去人缘的意思。
此成语原本用在政治上,是对政治有感而发的一句话。在《宋名臣言行录》就有这样一则故事:
宋太宗时代,有人上奏说在汴河从事水运工作的人,私运官货到其他地方去卖,太宗听了问左右说:
“要将这些吸血鬼根绝,实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好像用东西硬塞老鼠洞一样地无济于事,所以只要揭发那些太过分的人就可以了。船上若有类似的情形,只要不妨碍到公务,就不必过分追究。总之,仍要考虑到官方物资的运载不会因此而遭停滞。”
在太宗一侧的宰相吕蒙也深表赞同:
“水若过清则鱼不留,追究若过严则人不靠。君子大抵看不惯小人所做的事,但若以宽大胸襟处理之,自然能使一切顺利发展。以前汉的曹参对于狱(司法)和市(经济)的管理非常慎重,但也认为法律之执行在善恶之间应有弹性,只要慎重从事,必然使恶人无所遁形。今天,就如圣上所说,是不应该大小事都故意挑毛病。”
不要过分吹毛求疵,凡事皆有商量余地,微末小节不妨姑且放过,乃是大部分中国人的看法。
《老子》一书中也有相同的看法。
“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烹煮小的鱼,不能随便翻动。翻动得太多,小鱼就全碎了。治理大国,和烹煮小鱼一样道理。要清静无为,不能政令繁苛。政令过于繁苛,老百姓不堪其忧,国家就要混乱了。
方圆规则:
总之,宋太宗、吕蒙的话和《老子》中的道理是相通的,都是认为不要太在乎一些琐细的杂事,而流于吹毛求疵。要保持温和与宽容的平衡。
另外,有一次宋太宗与吕蒙谈到政治时认为:“治国之道在于宽猛中取得平衡,过宽则政令不成,过猛则民不知措手足。”
虽然将这点直接套在现代生活上有点勉强,但仍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