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部队渡过长江后,一方面收纳流民,壮大声势;一方面攻城略地,占据了广大的地盘,势力直抵黄河。
最早起兵的陈胜、吴广等人,这时都已被秦军各个击破,两人又先后被部下所杀。
由于陈胜起事后自称为王,号召天下抗秦,群雄响应,因此俨然成为诸路义军的领袖。听说陈胜败死,抗秦大业遭受严重挫折,项梁便召集诸将,商讨未来的计划。
有一个名叫范增的人,已经七十岁了,眼光深远,而且精通谋略。他前往面见项梁,进言说:
“陈胜的失败是理所当然的。秦始皇消灭六国,对楚国的迫害最为惨重,尤其当初楚怀王被骗到秦国,客死异邦,楚国人民至今还深深同情他。由于楚人对秦的仇恨最深,因此流传着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喻楚国人心不死,就算人数稀少,也一定能消灭秦朝。”
范增继续说:
“可是陈胜起事于楚地,不立楚王后代,反而自立为王。因此天下人都认为陈胜的起义乃为一己之私,所以人心不附,势力不稳,败亡只是迟早的事。而您自江东举兵以后,许多楚国人前往归附,这就是因为您的先人世世代代为楚国名将,因此希望您能领导义军打败秦朝,为楚国复仇。若您能拥立楚王后裔,以‘为楚报仇’的大义名分昭告天下,则天下人必定云集相从,争先前来投效。”
项梁听从范增的建议,命人四处寻找楚国王室后裔。后来找到了一位楚怀王的孙子,正在民间为人牧羊。项梁于是迎楚怀王之孙为王,以从民望。
在“楚王”这面名正言顺的“旗帜”下,项梁师出有名,越来越多的人赶来效命,势力也就一天天地壮大了。
方圆规则:
范增对中国人的人情与民族性格的了解可说非常地深刻,中国人喜欢讲“师出有名”,因此他建议项梁以“为楚报仇”的名义昭告天下,以争取楚国人民的支持。
由此可见,即使动机不正,但只要“师出有名”,就可让行为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