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经常侵扰中原,首当其冲的燕国深受其苦。某一年山戎大举南下,劫掠燕国城邑,燕庄王无力抵御,于是求救于齐。
齐桓公是当时天下霸主,倡导“尊王攘夷”的政策。由于号称“尊周”,所以尽管燕国过去不服从齐国,但燕王是周朝功臣召公的后代,不能坐视其灭亡。更因为“攘夷”的关系,齐桓公自然必须兴起仁义之师,前去救援燕国。
齐军抵达燕国,立即就击退了山戎;为了永绝后患,齐桓公更乘胜追击,深入北荒,远征孤竹国,将这些外族彻底赶离中原边境。
凯旋之后,齐桓公将新征服的广大土地并入燕国,使燕国的国土一下子增加五百里,几乎扩大了一倍。燕庄公大为感激,隆重招待齐国君臣。
过了半个月,齐桓公班师返回齐国。为了表示感激,燕庄公特地派太子留守国都,自己亲送齐军出境,陪桓公南归。由于忘了留意时日和路程,燕庄公不知不觉竟离开了燕国,送进了齐境五十里之内。
当时的礼法规定:除非是向周天子送行,否则诸侯相送,不得离开本国之界。齐桓公为了不使燕庄公违背礼法,便主动将这五十里的土地奉送给燕国;并再次励勉庄公,复修先祖召公之政,永世朝贡周天子不绝。
方圆规则:
桓公真是大方,一送就是五十里的国土!
这五十里地说明了“老大”真不好当!一般来说,要当好“老大”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力能服人,主要是武力、财力和领导者的能力;二是德能号众,德包括了体谅、包容、宽厚、谦让等人格特质以及美好的理想等。若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则不太可能当“老大”,即使当了也会当得很辛苦,而且气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