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600000015

第15章 “另类”帝王(1)

古代帝王的生活,其实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有很多牢不可破的规则,即使有,也未必有人来监督、教训。皇帝的乐趣不在于能够管理国事,而是无人能阻碍他的随心所欲,凡世人能够享受的,皇帝大多要尽其极致。他可以杀无罪之人,可以封无功之将;可以做不属于他做的事情,甚至是有身份的人不屑于做的事情;可以颠三倒四、忽发奇想、朝令夕改等等。也只有皇帝最能打破规则,把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让人感觉到他的“另类”。

其实,这个“另类”也有很多种,西汉武帝的另类是说他的雄才大略足以让他藐视天下所有的帝王,但他的晚年又犯了一些不可思议的错误,这使他的文治武功有了瑕疵,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耐人寻味的故事。

杨坚以他独有的才能登上了皇位,其间艰险不断。当上帝王后,又没能得到大多数帝王所有的后宫三千佳丽,只是因为他“惧内”。在国家的治理上,又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很多弊端,最让人惋惜的是,他选错了继承人,致使泱泱大隋数十年就土崩瓦解。

宋徽宗的皇帝做得对他自己来说,太舒服了,他可以不理朝政,可以不问天下,只是不愿舍弃他深爱的艺术。不可否认,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后世的认可,但他的政绩却实不敢让人恭维……

汉武帝可以看着母后处死自己的幸臣韩嫣而无动于衷。汉成帝有了张放却依然与赵氏姐妹纠缠不清。而汉哀帝刘欣却可以为了董贤置后宫佳丽三千于不顾,他们之间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是最美的同性恋情……

(第一节)汉武大帝

君临天下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景帝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王美人(美人是嫔妃的一种等级)。他出生时,他的父皇景帝刘启刚登基一个月,他给他的新生儿子起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彘”。彘,就是猪的意思。为什么会起这么一个名字呢?魏晋时班固撰的《汉武帝内传》说,一日,景帝在崇芳阁少憩,梦见一头红毛猪,醒来找卜者姚翁解梦,姚翁说此阁中将产生一位伟人,为汉家盛世之主。于是,景帝改崇芳阁为猗兰殿,吩咐武帝生母王娡搬进去住,遂生武帝。取名为“彘”。但凡有作为的人,总会留传下来一些不平常的故事来,或许刘彻的文治武略就源于此吧。

4岁那年,刘彘被封为胶东王。就在他刚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一桩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姻缘便落在了他的头上。促成这桩婚事的,是馆陶长公主。

馆陶长公主名叫刘嫖,是景帝的大姐,下嫁给堂邑侯陈午,陈午也是名门,他是陈婴的儿子。他们生有一女,叫陈娇。公主想把女儿许配给皇太子刘荣,以便将来女儿能出人头地。不曾想,刘荣的生母栗姬竟一口回绝了,原因很简单,馆陶长公主时常引荐一些美女给景帝,景帝有了新欢,自然就冷落了别的嫔妃。栗姬生性好妒,心中恨透了馆陶长公主,如今见她来求婚,就摆出一副皇太子生母的架子,断然回绝,以泄怨恨。栗姬心中好不痛快,岂不知如此之举惹下了大祸,她后来为此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

馆陶长公主碰了钉子,愤懑不已。虽然她的丈夫陈午只是个堂邑侯,且这侯爵还是祖父陈婴出生入死挣下的,陈午只是坐享其成而已。可她是当朝天子的姐姐,老母窦太后的掌上明珠。栗姬如此不给脸面的回绝,怎不惹她恼怒?她按捺下心中怒火,慢慢寻找机会报复。

给刘荣做妃子自然是不成了,馆陶长公主打算从亲王中物色一个,她看上了聪明伶俐的刘彘。便向刘彘的母亲求婚,王娡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这等大好姻缘做梦都不曾有,赶紧答应了下来。

定下他们的婚事后,两家人来来往往,刘彘和阿娇二人两小无猜,倒很合得来。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馆陶长公主把小刘彘抱在膝上,逗他说:“想要个媳妇吗?”刘彘嬉笑道:“想。”左右有侍女若干,馆陶长公主指着问刘彘,刘彘都说不喜欢。最后,馆陶长公主指着爱女问她:“阿娇好不好?”刘彘这才笑着说:“好!如果给我当媳妇,我就造座金屋给她住。”这便是“金屋藏娇”故事的由来。

就在这时候,后宫嫔妃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

导火索是薄皇后被废。薄皇后是靠了景帝的祖母薄太后而正位中宫的,景帝不喜欢祖母的这个娘家女。薄皇后无子无女,这原因可能在她本人,更有可能是景帝很少与她同床共枕。她的皇后位一开始就不稳。薄太后一死,景帝很快就废了她。那么皇后的宝座就成了皇宫中争斗的重点。谁将成为景帝的第二任皇后呢?

栗姬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最有希望的。她正得景帝之宠,更重要的,是她的儿子刘荣已被立为皇太子,母以子贵,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栗姬自以为皇后那顶凤冠非她莫属,心中那个得意啊。

她高兴得太早了。他的后辈们为她准备了一句话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馆陶长公主决计要报昔日拒婚之仇,见了景帝就百般诋毁栗姬。景帝绝非那种轻信谗言之君,馆陶长公主与栗姬的恩怨他也知晓,故对馆陶长公主的话只是姑妄听之而已。但问题是算计栗姬的并非馆陶长公主一人,那些自以为有问鼎实力的,还有妒忌栗姬的嫔妃,也都不忘寻机诽谤栗姬几句。众口铄金,不怕景帝不信。

事情很快有了转机。一次,景帝生病,栗姬在旁侍奉,景帝有些悲伤,对栗姬说,如果他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要栗姬善待诸皇子。栗姬心胸狭窄,且正恼恨到处败坏她的众嫔妃,又听景帝这么一说,当即就火了,据史书所说她是“出言不逊”。《汉武故事》中说她骂景帝“老狗”,估计也就是这个意思了。身为一国之君的景帝当然大怒。又联想起馆陶长公主和诸嫔妃之言,觉得栗姬确实不配做那母仪天下的皇后。

刘彘的母亲王娡一直在默默地注视着这场斗争,窥伺景帝不满于栗姬后,大为亢奋,她要再给栗姬致命一击。

王娡是一个聪明人,她不会亲自出面的。就暗中指使人挑唆典客去奏请册封栗姬为皇后。典客乃九卿之一,负责迎往送来、封爵授官等礼仪,皇宫内的恩恩怨怨,九卿他是最不会知道的。他或许有报国之心,只觉得皇后之位不宜久空,遂上疏奏请立栗姬为皇后。景帝正对栗姬大失所望,典客又偏偏在此时戳他痛处,不禁大怒,以“非所宜言”的罪名杀了典客。接着,又颁诏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实是可怜了这个典客,成为名副其实的牺牲品。

贬刘荣,便是断了栗姬的皇后梦。栗姬不仅功亏一篑,害了自己,且连累了儿子,遂愤恨而死。

刘荣一废,皇太子位空缺,又一场角逐的浪潮又掀起来了。

景帝共有14个儿子,除去刚被废黜的刘荣,还有13个竞争者。他们当中,要数刘彘最有实力。刘彘机敏过人,连景帝都为之惊奇。除自身的条件外,他还有未来的岳母馆陶长公主的鼎力相助。刘彘的生母王娡也竭力为他谋划,儿子的富贵自然就是她的富贵。

刘彘不被立为皇太子,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了。

前元七年(前150年)四月,景帝诏立王娡为皇后。12天后,又颁下一诏,立刘彘为皇太子,并给他改名“彻”。这年,刘彻7岁。

太子乃储君,身系着江山的安危,历代无不重视对太子的教育,景帝亦然,他任命忠厚老实的卫绾为太子太傅,教育刘彻。卫绾升任御史大夫后,景帝又任命儒士王臧为太子少傅。除了读书学习外,景帝还让刘彻参与一些军国大政,以便在实践中锻炼他的能力。

刘彻16岁那年,景帝病逝。刘彻当天即位。他的谥号为“武”,史称汉武帝。他从此开始了自己长达五十四年的政治生涯。

雄才大略

汉初实行的“无为而治”结出的硕果是经济的大繁荣,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中间还有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年仅十七岁的武帝得到的可不是一般的遗产。司马迁以无比激越的心情写道:京城和地方上的粮仓都装满了粟稻,国库的钱物用不了。各地方上缴的钱有几个亿,串钱的绳子都烂了,难以一一清点。太仓的粮食陈陈相因,仓满流到外面,腐烂了不能再吃……与汉初残破的景象相比,直如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时的人口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递增。根据对部分地区人口增长情况的统计,从汉初到武帝即位之初,全国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10%~12%,个别地区达到了20.5%—25.5%。

丰厚的遗产,雄厚的财力、物力、人力,使武帝有条件大展身手。

事情有好的一面,当然也会有坏的一面。汉初的“无为而治”也有一些严重的弊端。最主要的三大问题是七国之乱,豪强的横行和匈奴入寇。

乘汉初“无为而治”之机,诸侯王迅速扩充自身的实力。如吴王刘濞,招纳天下亡命之徒,即山取铜铸钱,煮海水为盐,大发横财。然后,豁免国中赋税,以收买人心。到景帝时,羽毛已丰的诸侯王终于按捺不住,刘濞联合楚、济南、胶西、胶东、淄川、赵6个诸侯王,树起反叛大旗,史称“吴楚七国之乱”。尽管叛乱很快被镇压,景帝又采取了一些限制、削弱诸侯王的措施,但是,中央政府仍不能有效地控制诸侯王的势力,解除他们的威胁。

这些豪强大族中,有富商大贾,也有大地主,还有一些游侠,他们都是汉初“无为而治”时发展起来的。大商人和大地主凭借雄厚的财力称雄乡里,游侠则凭他们的勇武纵横一方。他们富侔王侯,势倾郡县;没有官爵,却有王侯的威风。司马迁称他们为“素封”,文献上也谓之“豪强”、“豪族”、“豪党”。他们左右地方政治,阻碍政令的贯彻、执行。汉初,特别是景帝时,曾对他们进行过打击,但打击的力度却远远不够。

乘秦朝覆亡,中原战乱之机,大漠游牧部族匈奴人越过蒙恬修筑的长城,进入中原边界。刘邦称帝第二年,匈奴冒顿单于又领兵南下。次年,刘邦麾兵30余万北上,御驾亲征。结果,被匈奴大军围困于平城附近的白登山整整7天,才撤退。经过这次交锋,刘邦明白在当时情况下,难以用武力制服匈奴,就采用了刘敬的建议,与匈奴和亲,并送上大量的钱物。匈奴人、财、物全收,但寇略如故。刘邦以后诸帝,奉行“无为而治”,不但不敢轻启战端,且对匈奴更加忍让。这令匈奴气焰更加嚣张。

这三大问题若不能尽快解决,势必危及大汉江山。而正是这些问题的解决,令汉武帝的名字在历史上叫得那么响亮。

父祖留下的丰厚遗产,使武帝有条件大有作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又迫使武帝必须有所作为。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时势造英雄”。武帝能成为一代英主,主要是时代造就的。这个时代正呼唤英雄的出现。

独尊儒术

君临天下的汉武帝,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转变统治思想。从当时的情况看来最有实力的就是儒家的治国方略。

诸子百家中,有一整套治国理论的,仅法、儒两家而已;墨、道、阴阳、杂、兵、纵横、名、农诸家,仅在某些方面提出了某些主张。鉴于亡秦之教训,法家那一套已被否定。可供选择的,实际上也只有儒家。而且当时社会上儒学大兴,是当时最有影响的学派。

武朝时期的大臣丞相任上的是窦婴,太尉为田蚡,御史大夫是赵绾。窦、田都热衷儒学,赵绾乃名倾天下的儒学大师、鲁人申培的弟子。三公是清一色的儒者。九卿中,郎中令王臧也是申培的弟子;中尉张欧虽学过法家那一套,然其人忠厚,行事更像个儒者;太仆灌夫,一个快客般人物;太常许昌、大行令光,思想倾向失载。九卿可考者五人,一个儒家,一个行类儒者。三公九卿中,儒家者流占了绝对的优势。

两个优势加在一起,给儒学的崛起提供了很好的时机。

一场尊儒活动在王臧、赵绾的策划下,于建元元年(前140)拉开了帷幕。窦婴、田蚡予以积极支持。年过80的申培也被礼请到长安做顾问……

然而,武帝还有一位很有实权的奶奶窦氏,窦氏喜欢的还是在汉朝初年很盛行的黄老思想,即远古的黄帝和近世老子的思想,主要是“无为而治”,这是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的基本治国思想,这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促成了“文景之治”盛世景象的出现。但到了武帝时期,因为分封的诸侯王们对抗中央,所以迫切要求加强中央的权利来压制地方势力。这正是武帝和窦氏太皇太后的思想分歧。

武帝即位后便开始实行自己的政治方略:安排自己信任的人掌管朝中大权,如让舅舅田蚡做太尉,掌握军权。同时,许多的儒生也被重用。为了更多地选拔人才,武帝还下诏命令全国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当时叫做“贤良方正”。

但武帝此时还没有力量和窦氏较量,在他任命的重臣赵绾提出窦氏不应再干涉朝政时,惹恼了窦氏。窦氏逼迫武帝废除了刚刚实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自己任命的丞相和太尉也被迫罢免,有的大臣被逼死狱中。然后,由窦氏宠信的人接替了这些重要职位,听从窦氏的命令。这对武帝是一个打击,但武帝有年龄的优势,他没有消沉,而是养精蓄锐,等待着时机。

第五年(前135年)的五月,太皇太后寿终正寝,武帝亲掌国政。

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这位二十二岁的年轻皇帝不时陷入深思之中。最后,他决定按照先帝的做法,向那些有名望有德才的文人学士(当时叫“贤良方正”)一一请教。元光元年(前134)五月,一百多名文人学士应征到长安,接受武帝的策问。他们当中有一位来自广川(今河北景县)的儒生,名叫董仲舒,是研究《公羊传》的。他给武帝上了著名的《天人三策》,请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非常欣赏,很快诏准了。

元光元年这年,儒学登上了中国思想的统治舞台,直至清朝的大龙旗落下。历时共2000多年。

武帝也不是完全用儒学思想来治国,而是“阳儒阴法”,即表面上是儒学那一套,满口仁义道德,骨子里却是法家那一套,严刑峻法。法治在“独尊儒术”后明显地强化,一批新的律令制订、颁布,法网更密,执法者的几案上摆满了法律文书,连他们都不能遍睹。这批新的律令主要是针对官吏的,因为武帝明白:“明主治吏不治民。”一国之君难治一国之民,贤明的君主应把精力放在官吏的管理上,通过他们来间接地统治百姓。武帝一朝的立法活动,几乎都是针对官吏的。武帝一朝,杀了五个丞相,五个御史大夫,一个太常,三个少府,一个郎中令,二个卫尉,一个大鸿胪,一个大农令,共十九人。这仅仅是三公九卿中的大员,其他官吏被杀的就更多了。严刑峻法,使得酷吏辈出。《汉书·酷吏传》收录以杀戮立威的酷吏十四人,武帝一朝便占了九人;若再加上二个最有名的酷吏,一是张汤,一是杜周。则十六个酷吏中、有十一人出在武帝朝,占酷吏总数的69%。从这也看出当时改革的不易。

强化皇权

强化皇权的第一项措施,是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目标有二:一是诸侯王,二是豪强。

对于诸侯王,除了诛杀图谋不轨的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江都王刘建等人外,主要是颁布了一项新的法令:推恩令。

同类推荐
  • 老师推荐给学生的励志故事

    老师推荐给学生的励志故事

    有如下两个特点,值得你对它青睐有加。一、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每个人一生中大道理听过许多,但往往如过眼烟云,遗忘得很快。但是,用过故事反映的道理,却能让人刻骨铭心,感同身受。二、以独特的视角,零距离地进入学生朋友的内心,成为滋养学生朋友的一道精神食粮,使学生朋友在阅读的同时自然汲取营养,从中找到成功的支撑,唤醒读者与生俱来的积极思考的品质,将乐观、信念、热情、正直、勇气、决心等以一种鲜活的方式植入心田。
  • 什么样的女人命运最好

    什么样的女人命运最好

    有人说,感情给女人幸福,事业给女人勇气。感情和事业,是女人这一生两份最重要的履历表。女人不仅要做自己,还要做“好命”女人,交上两份优秀的履历表。女人,不要辜负与生俱来的天赋,不要隐藏自己的能力,勇敢地做主宰自己命运的女神。事业和金钱,能够消除女人对未来的怀疑和恐惧感,是影响女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也让女人在生活和精神上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所以,女人从现在开始拥有自己的事业、金钱和人脉,也就拥有了把握自己命运的力量。
  • 谋事先谋人

    谋事先谋人

    人人须谋事,事事须谋人。任何事情都是人为和人谋的结果。所以,琢磨事必先琢磨人,谋划事必先谋划人,人为事之本,事为人之谋,要想做成某件事,促成某件事,首先要把有权决断于此事的关键人物抓住,与其拉定关系,套好近乎,打通关节,这样,所谋之事方可迎刃而解。
  • 女人好心态,职场好状态

    女人好心态,职场好状态

    在职场中,你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你总会有遭遇心情低谷或人生瓶颈的时候,你总会面临人、事、物的一些变化……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支撑,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以一个最佳的状态去迎接每一个和职场有关的日子,只有这样,你才会成就平衡、圆满的人生,成为职场中真正的“精品”女人!
  •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3)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跟FBI学阅人术

    跟FBI学阅人术

    《跟FBI学阅人术》由蒋巍巍编著。美国联邦调查局(简称FBI)的特工人员在对犯罪主体的研究中总结出这样一句话:“在国际安全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人们首先要做到识别一个人,在对这个人持续的观察中要真正分辨出这个人的内心变化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的读懂他”。《跟FBI学阅人术:美国联邦特工识人密码》就是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出发,从人的肢体语言、性格特征等多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
  • 首席教官,别来无恙

    首席教官,别来无恙

    她大学报道第一天就迟到了,还要死不死刚好碰到了军训教官,更加作死的是她还调戏了!!!天啊!!大神,能不能不要缠着她啊!!片段一:某女:教官,我饿了的撒~某男:嗯,吃吧!某女:吃啥?某男:(妖孽一笑)为夫把自己给你某女:……片段二:
  • 傲娇帝尊:花样宠妻一万年

    傲娇帝尊:花样宠妻一万年

    暮夜,现代豪门之女,凛冽,清冷,强势,却在一场阴谋私爱中穿越重生。宇穹天澜,苍穹大陆主宰者,长相成谜,幻术无敌,轻轻抬手即是帅裂苍穹,自带上帝属性,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被吐槽后笑的一脸不以为然,还带点儿温柔和宠溺。前者努力学习异世生存法则,后者带着一脸“我的人!”的迷之骄傲,当生命垂危的一瞬间,造就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绝世装逼。
  • 惜时柴刀

    惜时柴刀

    认清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寻求强大的力量,一步一步努力进取,挣脱宿命,战胜邪魔,战胜自己!我获得的你可能知道,我付出的你定然不知!
  • 四牌楼

    四牌楼

    《诗经?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这首动人的情诗就诞生于几千年前的曲沃。在这块沃野千里,曲水蜿蜒、丰饶的土地上,不仅有唐叔虞的开国、晋文公的霸业,改天换地的三家分晋,更有那千千万万黎民百姓几千年的汗水和泪水。本书所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挣扎于人世间妈妈的悲惨故事、一个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
  • 三体4最后的长歌

    三体4最后的长歌

    当一切的航程接近终点,当二维的宇宙即将湮灭,让我们用颤抖的心灵,去聆听这最后的长歌(这是一部《三体》的同人续作)
  • 玄霸异世

    玄霸异世

    一个二十一世纪中医大学学生穿越到玄技盛行的大陆,是做个平庸的农民?还是横行大陆,成为强者?
  • 无限成神流

    无限成神流

    新人写书,不喜勿喷
  • 修仙生活日记

    修仙生活日记

    身为一个平凡的女修,在追寻大道的的路上需要克服的困难太多。天资、功法、人品、灵丹法宝一样都不能少。爱情、侥幸、妇人之仁、惰性贪婪一样都不能多。没有前者,修行太慢,被人欺凌,多了后者,就是修行的毒瘤,离死不远。漫漫修仙途,何日能成大道!
  • 镜中明月

    镜中明月

    仆人般的生活结束,修炼的时刻到来。奇怪的梦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生活变得异常可怕。明明答案近在眼前,却又那么遥远。我快坚持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