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结束三天之后,第一项会议计划开始实施——在隔壁集市上盖房子。
不过盖房子之前产生了分期,徐东海的父母感觉盖三间两层半的房子已经很好了,现在两层半的建筑在农村还是很稀有非常上档次的。这个建筑面积正好可以把之前购买的宅基地充分利用还能有个小院。
徐东海自然不同意父母这个还有点住在农村居家过日子的方法,他希望把附近那几块还没有建筑的空地全买下来,然后建造一个大型超市建筑,上下总共分五层。
第一层开超市,买蔬菜日用品,以及一些小孩子喜欢的零食和家电什么的,第二层买一些中等以上的衣服,三层饭店,四层五层以后在计划,总之徐东海计划的不是一个超市,而是一个小型的商场。
这样的计划自然让徐东海的父母心里没底,可是徐东海心里有底啊。作为过来人,他太清楚以后农村人腰包鼓起来之后,那和自己腰包根本不成正比的消费理念。
在城市中你看到一个开宝马的,那他肯定有开宝马的实力,或者有需要宝马去做的事情。农村人不一样,农村人春节回家花销那是格外的大方。
从一开始的吃穿大手大脚,到后面购买家电大手大脚,最后连买小汽车都大手大脚。
其实现在农村人大部分都是一家人在外面打工,住在家里的时间也就春节前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有些东西根本没必要买,因为房子家里一年都用不到,年底回来很多东西都坏了。
但回来过年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图个喜庆,劳累一年回来挣点面子,所以那花钱根本眼睛都不眨,比城市中土豪花钱都爽快。所以哪怕商场一年都没生意,只要年底这些农民兄弟爽快一把,就够商场一年吃喝不愁的了。
可这样已计划超市的面积就大了去了,五层的建筑在现在的农村绝对成了标志性的建筑。第一层的建筑面积至少三千平开外。所以看着徐东海打手一划拉这么大一块地的面积,他父母两个人现在看着都直愣眼,更别说建造好之后的样子了。
但徐东海十分坚持枪战这个先机,不然一步步的来,等那些城市中的商人发现农村市场的强大消费能力,根本就没有徐家什么事情了。所以宁愿自己弄农场的事情先缓一缓,徐东海也要砸重金把这个商场一步弄到位。
说句不好听的,要是以后他的先知先觉没有了,弄的其他生意也都破败了,单单这个伫立在农村的小商场,就够他们全家养老的了。所以不管父母怎么反对徐东海就坚持这么来。
“你一下子划拉那么大地方,里面还有好几户人家呢。”
“把他们房子买下来让他们搬家。”
“这么大地方我们的钱也不够啊?”
“我的分成前几个月还是很稳的,钱肯定会管够的。”
“那么大的地方上面给审批吗?”
“都是宅基用地有什么不能审批的?老爸老妈,你们就听我一次。你们也不想想,我和人家合作卖个计划案就能赚一百万,这样的大事情上,要不是有点把握会这么冒险吗?”
…………………………………………………
徐东海苦口浦新的劝着,没办法很多审批手续找人走关系都需要自己老爸和老妈来,去和张小龙谈判他用希尔顿酒店衬托下还行。在农村乡镇,他这个年轻面孔,就算开着坦克去谈也是麻烦不断。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个观点在农村可是有普遍认知的。再说这么大的投资,谁和你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年轻打哈哈。到时候徐东海难道拉着对方去银行看他存款数额?
最后在徐东海坚决的坚持之下,他父母才勉强答应下来。不过徐东海的父母也有自己的计较,在他们看来这么大一片地方盖上房子,就算最后生意亏了,卖房子也能卖多少钱,应该亏不了多少。
小超市直接变成了小商场,一些原本的计划自然要改一改。随便找个包工头盖个小楼的事情显然不行,必须要找个建筑公司才行,还各种审批的手续必须要跑一跑。这可不是自家的农家小院想怎么折腾怎么折腾。
“如良啊,一年到头也没见你来家里坐坐,是不是看不起你三哥啊?”县城徐东海三叔徐如山的家里,将近四十岁的徐如山把徐东海父子引进了屋里半开玩笑的说道。
“三哥说哪里话,怎么会呢。”徐东海父亲徐如良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
作为县里面一中中学的副校长,徐如山家里自然不缺少登门的客人,同村人能沾点亲戚的逢年过节也会来看看。不过徐东海家有点例外,除了过年徐如山回家过节,徐如良和他有所亲近之外。
平常时候徐如良没有登过徐如山家的家门,就连徐东海上高中的事情,徐如山主动说话也被徐东海的父母给推辞了。作为老实巴交的农村人,有这么一家亲戚虽然出了五服但也是很长面子的事情,可总是因为关系好去打扰人家,显然不是徐东海父母的秉性。
“这就是东海吧,听说你高考成绩不错,在你们镇中学排第一,报了哪所大学?”徐如山虽然刚到四十岁,但因为教学以及经历了那个穷苦的年代,所以神态显得有些苍老,不过精神却十分健硕。
“志愿填的复旦。”徐东海挠了挠头。
前世和自己这个三叔并没有太多交际,主要是他的性格和父母十分相似。你地位再高哪怕做了天皇老子,你对我客气,我对你也客气,大家还是亲戚。你要是冷漠,我也不会上杆子巴结你。
而徐如山这个三叔,虽然在徐东海印象中一直很和善,但想到父母因为自己的事情去求人,徐东海就感觉心里别扭。所以宁愿去了城市做打工族,也不想让自己三叔看看能不能安排下去学校做个老师。
“这样的高分,上复旦已经保险了。其实清华北大也可以挣一挣的,或者我们本省的科技大也不错。怎么想着去复旦了?”作为一中的副校长徐如山对于一些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自然有着精准的把控力。
“想去大城市看看,感觉复旦不错就报了。”徐东海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老头子,东海成绩好报哪个学校都一样,复旦我看就挺好,你怎么还说教上了?”不等徐如山说话,徐东海的三婶端着果盘从厨房来到了客厅。
徐东海的三婶也是一个文化人,是当年为数不多的大专生,现在在县财政局做公务员是个副主任。这也是徐如良父子进来来徐如山家里的原因之一。毕竟朝里有人好做官,有这个做财政的三婶帮衬下很多事情要好办的多。
相比于三叔的老态,三婶要年轻一些,加上这几年条件好了起来,三婶注意保养,所以依然可以看到她年轻漂亮的样子。不过对于自己这个三婶徐东海印象不深。
因为每年春节回家过年祭祖的时候,都是三叔徐如山和他儿子一起,很少见三婶回去。所以同村人有传出说三婶是城里人身体娇贵,下来农村过春节不习惯的风凉话。
不过现在看到这个没什么印象的三婶进厨房忙忙碌碌的弄水果,还一脸笑容的招待自己父子。徐东海对自己三婶的印象还是蛮不错的。
“教了一辈子人忍不住就多说了两句,算了志愿也都已经填好了,就不说这些废话了。今天如良就别走了,反正暑假也没什么事情,留下来咱老哥俩喝两杯。我可知道你能喝,当初结婚的时候,你把东海他姥爷家一桌子陪客的人都喝趴下了,今天可不要留着量啊?”徐如山半开玩笑的说道,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一下子轻松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