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老头靠在一把竹椅上听秦腔,他是金州的土著,自小就喜欢听陈仁义的《辕门斩子》、肖玉玲的《玉堂春》。先前老伴健在时,他即便想听,也是把声音放小一个人听,不敢惊动妻子。因为妻子喜欢京剧,她对这种一会儿激越悲壮一会儿哭哭啼啼的戏曲有一种天生的排斥。自从妻子驾鹤西去,偌大一个院子就剩下他这个秦腔迷,自然是音量有多大就放多大。苏玥叫了几声爸,老先生都没有听见,直到看见陈否极坐在他旁边的木凳上,才吃惊地回过神来,“不是三十来吗?我记错日子了?”苏玥把声音调小,笑着说,“市区最近贼多,我们过来把些要紧的放在这里。”老先生对于孩子对他的信任感到十分欣慰,“你说对了,市区看起来花花绿绿的,中看不中用,还是城西这地儿好,车少人少也安全。”
老先生问陈否极,“听玥玥说你们初三去华州,时间紧不紧,让我说假期那么短,你们明天就去,多在老家里呆几天。你们每年去一天、住一宿、第三天又折回来,尽跑了路,时间全花在路上,你和亲家母多说几句话的时间都没有。我看你们就明天回去,别管我,我一个人可以,隔壁的老周也是一个人,今年他儿子不回来,我们俩搭伙过年也很好。”陈否极说,哪能行,大过年的丢下你老一个人,别人把我们就骂死了。苏玥说,我爸这是糊涂了,过年就是要团聚,我们怎么能丢下你不管呢!老先生不这样认为,“否极年年陪着我过年,从来没有在除夕晚上陪过他母亲,我们团圆了,亲家母没团圆啊。所以,你听我劝,今年就回华州过个年吧!”
苏玥显然不同意,唵,我说老爸,你今天这是咋了,如果你女儿今天不来呢,你总不会这样说吧?否极还有他妹妹在家里,也算是团圆啊!“
老先生说,玥玥啊,你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有些事情也该醒醒了。否极打和你结婚后,什么时候回老家陪他母亲过过一个完整的年,否极的妹妹虽然在亲家母身边,可毕竟是个姑娘啊,乡下有乡下的讲究,一次两次不回去,没人说,可是你年年不回恐怕人家要戳脊梁骨哩!
苏玥不说了,看了一眼陈否极,看他是什么意见。陈否极眉头紧皱,似有万般苦楚,”那这样吧,我们后天过来陪爸爸过除夕,初一我们就回华州?“
苏玥还是不高兴,要去你一个人去,要住那么久,你家的那土炕会把我熏死的。
老先生不高兴了,他从竹椅上站起来,我说玥玥啊,你和你妈一模一样,唉,你这个孩子遇上否极是你的福分,像你这个样子,如果遇上别人,早都就.......老先生气呼呼地走出门,去看院子里的花草。
”你这是制造矛盾,我和否极好好的,都怪你!“苏玥不依不饶,去厨房洗菜做饭。
陈否极知道老丈人一直喜欢他这个女婿,一方面,他作为一个丈夫,处处都让着苏玥,一方面,他作为一个女婿,甚至承担着儿子的义务,另外,他对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敬业以及为人处世的严谨,更让老先生似乎找到了他年轻时的身影,所有这些,都让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对待亲生女儿和女婿时,多时都偏向他这个女婿。老人的话很有道理,可是当道理遭遇现实时,私利会占据领导席位。自从岳母早早去世后,苏玥作为一个独生女,就成为老先生的唯一精神寄托。所以多少年来,陈否极都放弃了在三十晚上陪母亲过年的机会,和苏玥陪老丈人过年。作为儿子,他何尝不想在三十晚上陪着自己的母亲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呢?可是,母亲也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农家妇女,每每看见儿子要流露这种自责和内疚时,她总是笑着说,儿子,咱们是乡下人,没有那么多讲究,苏玥自小跟你丈人在一起生活,你让她丢下她爸,心里会多难受。咱们给你什么都帮不上,人家是城里人,你得依靠他们啊,月霞在我跟前就很好,甭想那么多了,何况你们每年都回来,邻居家都很羡慕,没有人说不好的。
吃饭时,老先生一语不发,表情很严肃。苏玥也佯装若无其事,硬撑着一副僵硬的笑脸。
陈否极笑着说,爸,你看今年我和苏玥把过年的菜啊什么的都准备好了,如果一改变,去了华州,回来不知道要坏掉多少东西,所以.......
”否极,你别说了,三十晚上你们也别来了,让我一个人清清静静的过个年!“老先生打断了陈否极的话,筷子一放,饭也不吃了。
”爸,你别生气,我们听你的还不行!“苏玥低下了倔强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