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世间一切,皆有因果报偿。有些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阴谋与心机,是一早便酝酿好了的。事情初初显露端倪的时候,便已无法收拾。
八月十五,中秋月圆。月到中秋偏皎洁,正是团圆的好时候。
御花园里,月色溶溶。在御花园靠里的位置有一处凉亭,临水而建,下面是荷花清池。许多臣子携带家眷已到,大家互相举杯,甚为惬意。
皇兄此时正坐在正中央,享受这万人景仰。素手玉簪的琴师在拱桥上漱月鸣筝,美姬斟酒,歌舞升平。一派吉祥团圆的景象。舞姬翩然起舞,一位蒙面纱红衣女子在粉衣舞姬列队中,甚是夺目。
皇兄定睛一瞧,不禁大为惊诧若有所思,嘴里默默的念道:“倾国……”
众臣皆向皇上敬酒,该到相国荀易向皇兄敬酒了,皇兄此时的心已在那红衣女子身上用去了大半,见荀易敬酒,忙回过神来,用戏谑的眼光审视着他:
“荀公子此次南征,为我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真是辛苦非凡。”
荀易盯着不远处起舞的红色身影,额手低头,嘴角却带着邪魅的笑,缓缓地说道:“臣不敢。只是微臣有一心愿,愿陛下能为臣赐一门婚事。臣心仪的姑娘便是那起舞的红衣姑娘!”
荀易说罢,皇兄已换了脸色,众臣也皆不敢出言。席间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一个是威严尊贵的王,一个是深不可测的相国,此时他们四目相对,两人脸上都带着若有似无的笑,却都露出杀气。王与相多年不和,早已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也不敢触碰的秘密。
谁能知,十年前——
那时年少衣裳薄,策马少年正风流。王与相国是总角之好。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打马走过山河,齐心清除乱臣贼子,失意时仗剑在酒肆深夜买醉,他们指点天下,说好共谋大事,他助他成就帝业。
那日他们一同漫步于帝都的十里街,最为繁华处,牡丹楼的门前,一红衣女子身姿婀娜,眼中却带着迷离的哀伤,兀自舞着,台下的人皆拍手叫好,她却有一丝淡淡的哀怨。许是那夜星光太耀眼,月色太美好,一舞竟摄住了王的心魂。
她是当年艳惊星水城牡丹楼的花魁,花倾国。
王对她起了怜惜之心,用金钱和权力赎了她。
倾国卖艺不卖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颦一笑之间,王兀自陶醉流连。
她前半生辗转流离,身世飘摇,半路入红尘;她温婉大方,知书达理;她伶俐可爱,惹人怜惜。
红颜易寻,知己难求。
王说:“倾国,等我。我必迎娶你,做我的王后。”
红衣姑娘纤弱的身姿,落入王宽广缠绵的胸怀。
王要娶一位青楼女子为后,一时间,百官不约而同地反对,何况近日云金两国还起了祸端。他们在正殿前长跪不起逼王收回成名,奈何王心意已定,无果。他们去恳求百官之首的相国荀易,希望他能看在与王多年的情谊上,劝王收回成命。然而相国那段时间却闭门不出,和王极有默契的在自己府内充耳不闻,不见任何人,甚是潇洒惬意,百官也无可奈何。
眼看婚期将至,百官暗自心焦,王仍是天天去寻那花倾国。
直至有一天,王如往常一样,下了朝便去花倾国处。那是一个春日,阳光暖暖的,桃花开的正好,王摘了一只桃花,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就到了。
院里原本开好的花,落了一地,孤寂的空枝静静地颤抖,仿佛在告知着这里刚刚的腥风血雨。与这繁花似锦的春日,极不应景。
宫人与侍仆,横七竖八的躺在院里。
王的心“咯噔”了一下。
他冲进倾国的卧房,花倾国嘴角含血躺在地上,王手里拿的桃花一下子落在了地上。
“是谁!”王失去了平日的淡定与沉着,紧紧的抱着怀里的女子,声音颤抖地说道。
“为我……报仇……”女子气若游丝。随即她的手变得冰冷,无力地垂了下去。
王心如刀绞,攥紧了拳,发出一声低沉的怒吼。
院子里,花瓣静静地飘落,营造出一种死寂的气氛。
寰宇里,尽是悲哀。
相见争如不见时,不过数月的相遇,却是一生的悔恨和念想。
从此阴阳两不知,生与死,缘是最远的距离。
“倾国,我一定手刃那个害你的人。”王抱着怀里悄无声息的女子,剑眉聚拢,面色阴沉。
然而一抬眼,正看到荀易平日里常佩戴的玉珏,安静地躺在离倾国不远的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