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正式进入冬季,东西伯利亚已经是严寒天气了,刚刚冰雪消融不到三个月的广袤大地,又重新回到冻结的状态。
东西伯利亚绝大部分地区是山地。由于远离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风又被山脉阻断,东西伯利亚便具有了最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点,这里冬季极端寒冷最低达-70°C,但夏季却很温暖最高达30°C,是世界上年温差最大的地方。东西伯利亚地区春秋两季非常短暂,严寒的冬季很快就变成温暖的夏季。
在横贯俄罗斯东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上,一辆专列正在疾驰。自从俄罗斯庞大的核武库被发现瘫痪之后,短短的半年之内,这已经是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第三次来到东西伯利亚视察工作了。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日渐式微,经济乏力,没有充足财力支持的军事力量也就每况愈下。但因为有着足以毁灭全世界的核武库,俄罗斯还是能够与美、中等核大国平起平坐。而现在,从可靠的克格勃特工那里汇总的情报来看,全世界的核武都陷入了瘫痪,人类遭这核武灭顶的危险是消弭了,但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量却也是不复存在了。
如今的东北亚,各方激烈角力,倘若俄罗斯不能大力发展东西伯利亚,谁能保证这块由沙俄先辈们武力夺取的四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不会再被他人用武力夺去?!
想到这里,亚历山大再次拿起东西伯利亚的人文地理资料,认真翻阅起来。
……
东西伯利亚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有九百万人,且分布极不平衡。苏联解体以来,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造成出生率降低、死亡率上升,人口停止了自然增长。失业率上升甚至还造成了人口的外流。
东西伯利亚是俄罗斯巨大的资源宝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燃料、水力、矿物和森林资源。
东西伯利亚的煤炭储量是美国总储量的一倍,且绝大部分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
东西伯利亚南部一带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田。
东西伯利亚还有着多种有色金属矿藏,其中铝、铜、金、锡、钨等矿产储量丰富。
东西伯利亚的水力资源也异常丰富,仅在安加拉河—叶尼塞河流域就集中了4800亿千瓦小时的潜在电能。大多数河流河谷深且陡峭,建设拦河坝的难度和淹没区的面积都相对较小,因此水力发电成本相当之低。
东西伯利亚57%的面积为森林覆盖,木材总储量超过280亿立方米。
东西伯利亚区内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蓄水量为2.3万立方公里,约占世界地表淡水总量的1/5。
......
然而就是这么一块放眼全球都很难发现第二处的聚宝之地,却因为俄罗斯捉襟见肘的财力,竟是一直都没有发展起来。时至今日,东西伯利亚都还没有像样的公路网络,甚至连铁路也只是集中在南部地区。对辽阔的北方来说,由于缺少道路,许多城镇只能与外界保持很少的航空联系。
亚历山大虽说一直奉行与中国互利友好的政策,但俄罗斯国内却有一种日渐强大的观点,认为重新崛起而且人口过剩的中国必然会占据人口迅速减少的东西伯利亚。西方媒体也在不时地煽风点火,说是居住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中国人正在迅速增加,并由此推测中国对俄罗斯的亚洲属地存有不良企图。
这东西伯利亚毕竟是沙俄先辈们用武力,从古时中国的版图上,一块块割取下来后并入俄国的。谁敢说中国人没有光复之心,伺机再把这宝地夺回去呢?
正在亚历山大陷入了深深焦虑的时候,日本首相石原却不请自来,日本不但主动放弃与俄罗斯争执多年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为“北方四岛”),还向亚历山大承诺大力投资东西伯利亚的交通基础设施,并无偿帮助俄罗斯企业勘探、开发东西伯利亚的丰富资源。石原还说,如果俄罗斯支持日本对朝鲜半岛的管理权,日本愿意在俄罗斯需要的时候,坚决地站在俄罗斯的身边,抵制中国人对东西伯利亚的“秘密渗透与扩张”。
俄罗斯确实需要一个帮手,来应对中国潜在的威胁!亚历山大这么想。日本二战期间惨败于苏联,二战之后,军力发展则一直受到限制。日本放弃对南千岛群岛的主权要求,一方面是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有求于俄罗斯,另一方面也一定是对俄罗斯心存忌惮。而只要俄罗斯做好平衡和控制,就应该可以把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变为东西伯利亚发展的助推剂!
亚历山大既然这么想了,也就迅速开始行动,他指令俄罗斯各部门对日本企业在东西伯利亚的投资大开绿灯,并提供一切可能的便利,务求以最快的速度建成完善的高速公路和铁路新干线网络,打通东西伯利亚持续发展的痛点。
石原在结束对俄访问后,针对与俄罗斯的“战略经济合作”,在日本本土和朝鲜半岛进行了广泛有力的宣传和激励,一时间,日本和朝鲜企业纷纷来到天寒地冻的东西伯利亚,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大建设。
亚历山大则密令驻扎在伯力(乌苏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东岸)的俄罗斯东部战区,以及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密切监视驻守在朝鲜半岛的日本军队的动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