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导致高热的常见病远离两大诱因,让孩子少发热孩子发热后首选物理降温为孩子选择最佳退热药物三招预防孩子发热为什么孩子比大人容易发热?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比成人的活跃得多,他们正处在生长期。发热本身只是一种症状,而非一种疾病,它是孩子身体对抗外来病菌侵袭出现的正常反应,是孩子即将生病的信号。只要体温不超过38.5℃,且精神活跃,食欲旺盛,哭闹不厉害,就无须特殊处理。如果孩子持续高热,一般要使用退热药物。
孩子为什么会发热
发热是孩子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让家长困惑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会发热?该不该给孩子吃退热药?孩子发热后如何护理?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家长往往很难从门诊医生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因为门诊医生给每一位患者的时间有限,在医生眼里这些都是基本问题,不必详细回答也没有时间详细回答。
人体在与病原微生物作战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毒素和化学因子,这些毒素和因子刺激人体,就会引起发热。一般来说,发热越厉害,说明人体和病原微生物的战斗越惨烈。
发热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和外来入侵的病原作战的结果,发热不是一个具体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合并发展的一个过程。发热越厉害,说明人体的反抗能力越强,但并不意味着疾病越严重。
3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不强,即使有严重的肺炎,也很少出现高热。常见的高热疾病就是幼儿急疹,这个疾病多发于69个月的婴儿,体温一般都在39℃以上,高烧3天。但孩子的精神一般很好,72小时退热后,颜面出现红色皮疹,23天皮疹消失,痊愈,几乎没有后遗症。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发热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病原菌对人体的破坏。大部分病原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37℃,温度升高后,病原菌的繁殖能力会明显降低。所以,如果孩子的体温不超过38.5℃,一般来说,不需要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物。
但是,高热也有其不好的一面,高热可能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引起系统功能的紊乱,导致重要器官的损伤。持续高热会使人体食入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增强、变快,加大了机体对氧气的消耗,加重人体内器官的负担。持续高热最终会使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增加了其他继发感染的危险。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尤其是5岁以下的孩子在发热时易发生惊厥,从而对大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小儿发热,尤其是高热时,应及时给予退热处理。发热的程度取决于人体的抵抗力、病原的数量及毒性。预防发热主要是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和减少病毒的数量,其中后者更具操作性。呼吸道入侵的病原,它们的主要入侵点就是鼻腔和嗓子。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进入呼吸道的机会。坚持清洗鼻腔可以有效预防病原在鼻腔中停留、黏附。多喝水可以有效减少嗓子里的病原菌的数量。
发热是孩子常见的症状,也是家长最担心的病症,对于发热,不同年龄的孩子的症状也不尽相同。3个月以下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由于发热机制发育不成熟,很少发热,即使有严重的感染,发热也不明显。对于新生儿,有一种发热我们称之为“脱水热”,是因为孩子喝水太少引起的,孩子会有明显的缺水症状,如口唇发干,前囟凹陷,多喝水就可以解决。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高烧,最好使用物理降温,解开衣服散热,或者用温水(35℃39℃)洗澡降温,最好不要使用酒精。610个月的婴儿,发热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幼儿急疹,孩子高烧39℃40℃,耳后淋巴结或者枕后淋巴结肿大(也就是在脑后可以摸到疙瘩),孩子精神好,不影响吃和玩。发热34天。主要降温方法是服用退热药物和物理降温。
1岁以上的孩子,正是脑神经发育的阶段,很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所以当孩子发热超过38.5℃的时候,一定要先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物,不要急于去医院,也不要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因为孩子的出汗功能发育还不成熟,越捂孩子,发热就越厉害。很多孩子的高热惊厥都是发生在去医院的途中或者就诊期间。如果孩子的大便比较干,除了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物以外,还可以使用开塞露来达到通便降温的效果,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来说尤其需要如此。
退热药物可以交替使用,以便减少单一药物使用的次数和副作用。高热伴有头疼、头晕、口臭或者恶心呕吐时,首先要考虑急性鼻窦炎,尤其是白细胞总数高于15,或者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高于85%,首先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抗菌素最少需要使用57天。高热伴有咳嗽,尤其是当孩子深呼吸就诱发剧烈咳嗽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肺炎。高热伴有脓血便、肚子疼,要考虑细菌性痢疾或者大肠杆菌感染。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家长要马上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1.3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热超过39℃;
2.体温超过39℃,伴有头疼、呕吐;
3.精神不好、烦躁、嗜睡;
4.出现皮疹或者出血点;
5.剧烈头疼,脖子发硬,频繁呕吐;
6.呼吸困难,或者前囟饱满突出;
7.高热惊厥。
温馨提示
3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热,最好使用物理降温。解开衣服散热,或者用温水(35℃39℃)洗澡降温,最好不要使用酒精。
610个月的婴儿发热,主要降温方法就是服用退烧药物和物理降温。
1岁以上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所以当孩子发热超过38.5℃的时候,一定要先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物,不要急于去医院,也不要把孩子包裹得太严实。退热药物应该交替使用以便减少单一药物使用的次数和副作用。如果孩子出现比较严重的情况,家长要马上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七种导致高热的常见病
如果孩子是普通感冒,高热很少会超过3天,如果超过3天,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有其他疾病。常见的高热时间持续较长的疾病有:急性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炎、疱疹性咽峡炎、幼儿急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如果高热4天,并且出现咳嗽,就要注意是不是转化为肺炎了。
1.急性鼻窦炎,是最常见的高热性疾病。急性鼻窦炎的最初症状不一定是鼻子堵和流鼻涕,而是头疼、呕吐、高烧,检查时会发现鼻窦部位有压疼。嗓子不一定有明显的红肿,24小时之后鼻子才出现症状,烧退后会出现咳嗽。鼻咽部集中了3组淋巴结,一般的细菌和病毒很难感染鼻窦。能够感染鼻窦的病原菌,要么毒性强,要么数量多,这就决定了战斗的激烈程度,战斗越激烈,体温就越高。
2.化脓性扁桃体炎,是由链球菌感染所致,扁桃体化脓,嗓子不一定疼,但是白细胞高,很容易诊断,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高热性疾病。
3.疱疹性咽炎,是由流感嗜血杆菌或者溶血链球菌感染的。主要症状是咽痛和高热,白细胞一般很高,使用抗菌素治疗的效果好。一般每年春节前后会有小范围的流行。
4.疱疹性咽峡炎,也是常见的高热性疾病,这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病症,有一定的流行性。主要症状是咽峡部有疱疹、疼痛,吃东西困难,化验检查白细胞不高,没有特效药物,病程57天。柯萨奇病毒容易导致心脏损伤。
5.幼儿急疹,是由幼儿急疹病毒感染导致的,多发于69个月的幼儿,突然高烧,没有其他症状,一般体温会在39℃40℃之间,退热后全身出现红色皮疹,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
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引起,全年均可病发。主要症状是高热、扁桃体肿大、化脓、颈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白细胞可能达到两三万,病情严重者可以造成肝脏和心脏不同程度的损伤。
7.中毒性痢疾,一般痢疾症状是肚子疼和拉肚子,而中毒性痢疾的主要症状是高热,精神差,面色发灰、发黄。病情严重者24小时内会出现中毒性休克,白细胞会很高。一般多发于夏秋两季。随着卫生条件的好转,现在发病越来越少。
温馨提示
如果孩子是普通感冒,高烧很少会超过3天。如果超过3天,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有其他疾病。常见的高热时间持续较长的疾病有:急性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炎、疱疹性咽峡炎、幼儿急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毒性痢疾等。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如果高热4天,并且出现咳嗽,就要注意是不是转化为肺炎了。
如果高热超过4天,没有明显咳嗽,但是眼睛红、口唇红、口唇干裂、身上出现皮疹,就要考虑是不是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远离两大诱因,让孩子少发热
孩子发热有两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其一是大便干,导致保护上呼吸道的主要免疫球蛋白A的分泌减少,使孩子免疫力降低,发生感染;其二是过敏体质,过敏体质孩子的鼻子特别敏感,很容易感染。
孩子会不会发热主要取决于人体和病原微生物的力量对比,人体主要的力量是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保护上呼吸道的抗体主要是免疫球蛋白A,也称为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它产生于肠道淋巴样组织和扁桃体中。大便干的时候,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就减少,敌我力量发生变化,所以大便干是感冒发热的主要诱因。如果孩子的大便干,就要用一些通便清火的中药或者肠道益生菌,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开塞露通便,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好。
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天然免疫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分为三种,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
免疫球蛋白A分血清型和分泌性两种,血清型免疫球蛋白A可以调节细胞吞噬作用。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是机体黏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覆盖在鼻、咽、气管、肠和膀胱黏膜的表面,它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是黏膜的重要屏障,对某些病毒、细菌和一般抗原具有抗体活性,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外来抗原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局部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后,无须中央免疫系统的参与,自身就可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分泌性抗体,即SigA。呼吸道分泌液中SigA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离不开人体的鼻腔分泌物,鼻子敏感是产生大量分泌物的最常见的原因,所以过敏体质的孩子容易感冒发热。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鼻子。发现孩子鼻子堵、流鼻涕,睡觉时翻滚明显,有口臭,就要及时给孩子使用治疗鼻炎的药物,减轻孩子鼻黏膜的水肿,让孩子的鼻涕流出来,减少感染。
另外,还要减少孩子生活环境中的过敏原。生活中,最常见的过敏原就是螨虫、霉菌和花粉。螨虫和霉菌都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长,螨虫排泄物的粉尘和霉菌的孢子还会悬浮在空气中,也会吸附在床单、枕头、地毯、窗帘上。
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家里最好使用床罩,不要使用毛毯及丝质床单;使用木制沙发或真皮沙发,不要使用布艺沙发;用木板或瓷砖作地板,不要使用地毯;窗帘可以改用百叶窗或卷帘,少用棉织窗帘;床上用品、沙发套、窗帘都要经常清洗,清洗的水温应在55℃以上,这样才能杀死螨虫;加快室内空气流通,或者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也可以抑制螨虫和霉菌的生长。
花粉颗粒非常细小,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在温暖干燥的气候下,花粉的播撒距离可达四百余公里。在花粉季节(每年的35月和11月),尽量将窗户关好,减少室内的花粉浓度。勿将衣服晾在屋外,因为花粉可能会吸附在衣服上,从而导致孩子的过敏反应,进屋以后可先用湿毛巾擦拭头发,或是洗头,因为头发有静电,也很容易吸附花粉。
温馨提示
大便干和过敏体质是孩子发热的两个诱因。大便干会导致保护上呼吸道的主要免疫球蛋白A的分泌减少,孩子免疫力下降。如果孩子的大便干,就要用一些通便清火的中药或者肠道益生菌,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开塞露通便。
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鼻子。发现孩子鼻子堵、流鼻涕,睡觉时翻滚明显,有口臭,就要及时给孩子使用治疗鼻炎的药物,减轻孩子鼻黏膜的水肿,让孩子的鼻涕流出来,减少感染。
孩子发热后首选物理降温
孩子发热后不要急于退热,因为发热只是一种症状,也是一个信号,表示身体出问题了,局部或者全身正在发生战争。战争的范围越小、激烈程度越轻,发热就越轻微。发热越高,就表示战斗越激烈,或者战斗的规模越大。发热是病情发展的风向标,观察它可以很好地了解病情的发展。
孩子的正常体温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短暂的体温波动,全身情况良好,又无明显症状,可以不认为是生病。
体温低于38℃属于低热,体温在38℃39℃之间属于中度发热,体温在39℃41℃之间属于高热。
低热对人体是一种保护,致病菌一般情况下最佳繁殖温度是37℃左右,超过37℃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也可以防止疾病的扩散。体温达到38.5℃以上最好使用退热药物,因为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容易引发高热惊厥。持续高热,人体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增加,会加重各个脏器的负担,容易造成重要脏器的功能失调,特别是心脑血管方面。超高热(41℃以上)可以导致脑细胞的损伤,体温超过42℃,就会导致脑细胞的坏死,甚至导致昏迷和死亡。脑炎、中暑导致的超高热都是紧急状态,需要积极处理。
如果孩子体温在38℃39℃之间,可以采取以下物理降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