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有个历史学家,叫斯科特·帕金森,他得出一个定律:“事情增加是为了填满完成工作所剩的多余时间。”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工作效率低,是因为我们给了这个工作太多的时间。
帕金森描述了一位老太太寄明信片给她侄女的过程:花一个小时找那张明信片,花一个小时找眼镜,花半个小时查地址,花一个半小时写明信片,用20分钟考虑寄信时要不要带伞……就这样,一个人只需3分钟就能干完的事情,却让另一个人花了一整天才干完,并且犹豫不决、疲惫不堪。
帕金森得出结论:“做一份工作所需要的资源,与工作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一件事情膨胀出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与完成这件事情花的时间成正比。”换句话说,给自己很多时间做一件事,不一定能改善工作品质。时间越多反而越容易使人懒散,缺乏动力,效率低。一个学生平均成绩一直较低,家长只好让他修学分最少的功课。儿童心理学家却建议这个学生多修一些课。结果出乎大家意料,这个学生在多修课程后,所有功课的成绩不降反升。事实上,这个学生要做的就是如何打起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这就是制度与纪律存在的道理。定量、定额,追求单位时间的效率,工作生产量化到个人,成为公司、企业管理的法则。
换一个角度讲,很多人和那位寄明信片的老太太一样,没有意识到自己为完成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是一种“浪费”。许多人在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只是单纯为完成一件事情而去做这件事情,结果做事的效率就大大降低了。是这些人很悠闲吗?不是,他们可能相当忙碌,忙碌着做这件事延生出来的种种事情。时间长了,这样的事发生的多了,就成为一个工作的惯性,成为一个人的工作习惯,就养成了一种思维的懒散、麻痹,沉溺于其中而不自知,与此形成对比的人,把工作安排得很有规律。这部分人就成为众人仰慕的“享受生活的人”。请学会统筹兼顾,时时反馈自己的行为,别陷进时间的陷阱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