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走出宣政殿时,已是失魂落魄。
他走在宣政殿门外的石阶上,像是没有了魂魄一般,高一脚底一脚。他的侧身后,跟着一名二十来岁的御林军士兵。这名士兵是唐明皇帝派来专门送李太白出宫的。
李太白走在台阶上,几度差点摔倒,都是这名士兵扶住了他。士兵见李太白失魂落魄,安慰道:“李大人应该为自己重获自由而感到高兴才是,实在不必如此悲伤。”
“哈哈……哈哈……”李太白惨笑了两声,“什么天下,什么苍生?罢了,罢了……”
“其实李大人入宫这几年一直在受其他大人们排挤,兄弟们全都是看在眼里的。只不过,我们御林军只负责皇宫里的安全,其它事也不便插嘴过问。”
李太白并没有说话,他依然缓缓的向前走着。
“朝堂之上人心复杂,到处杀机四伏。在晚辈看来,李大人能够活着走出宫门,已经算是一种幸运。想来若不是陛下极力维护的话,恐怕李大人早已被那奸人害得身首异处。”
“陛下是个好皇帝,可惜一个好的皇帝还是改变不了天下人心!”
“李大人无需气畾,我相信世人一定都会醒悟过来。”
“也对,等到天下大乱,所有人全都身居水深火热之时,自然便会明白一切。”
“李大人为何断定天下一定会乱?”
“已经快了,很快了!”
“请李大人放心,如果真有祸乱,晚辈一定会替李大人亲手手刃朝堂之上这**诈小人!”
“如此,李太白就先谢过将军了。”
“李大人慢走!”
半个时辰以前,唐明皇帝又一次维护了李太白。
可是这一次,因为李太白已经对朝廷已是心灰意冷,一心求死,唐明皇帝只能保住他的性命,然后放他出宫。
众臣一再的陷害着李太白,李太白本打算求个一死了之,可就在这时,唐明皇帝说道:“这个李太白呢,是朕,下令让他到太子身边辅佐太子理政。前不久,城中虽有谣言,说这个李太白与安禄山二人正在合谋杀害于太子。可是这李太白、安禄山杀了太子对他二人有什么好处啊?再者,这个李太白刚才说自己保护太子不利,请求朕赐其死罪,这合理吗?太子西去长安,李太白与之随行途中遇见了刺客,李太白确有护驾之责。没有保护好太子,让太子遭到了毒手,他李太白确实难辞其咎。可此次受命护送太子之人是这个安禄山而并非李太白。真正追究起来,保护太子不利之责应该是这个安禄山。当然了,保护太子之事李太白自是责无旁贷。因此,朕决定,罢除李太白翰林大学士之职,贬为恕民,即刻谴送出宫。”
由于江怀喜已经被削去了职务,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即便众臣们本有很多的话想说也只好藏在了肚子里面。
李太白也知道,唐明皇帝一番苦心,也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一条小命,于是深深拜谢。
李太白被贬出宫,朝堂之上突然安静下来。因为大家此时心里都很欢快。虽然没有如愿的将李太白弄死,但毕竟已经算得上是已经除掉了这个眼中钉。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大家都很满意。
而唐明皇帝却怜惜于这个得之不易的才子,久久不得畅怀。
唐明皇帝看着李太白走出宣政殿的背影感慨片刻,道:“太子遇害一事,朕一定会亲自彻查。对了,刑部侍郎之职吏部可有推荐人选?”
“回禀陛下,”吏部上书宋演侧身站了出来,“中郎王锦或可当此大任。”
“王锦?”
“王锦一直在刑部当着负手,已经快三年了。”宋演解释道。
“这个王锦是否就是侦破丁家惨案之人?”
“正是!”
“嗯,”唐明皇帝点了点头,“即有办案本领,又能熟得上手,就是他吧!眼下太子遇害一案必须尽快查清楚,也正需要一个他这样了解刑部之人来当此大任。”
“是!”
“还有,告诉这王锦,让他上任之后,即刻入宫见朕。”
“是!”
杨国忠听到唐明皇帝提拔王锦,心里又开始盘算着如何将王锦给笼络过来。
就在这时,高力士轻轻靠近唐明皇帝,弯腰低声细语说道:“陛下,该去看望贵妃娘娘了!”
唐明皇帝一听到高力士的提醒,不由一惊,点头道:“没什么事,就,退朝吧!”
“退朝……”
此时杨贵妃中毒已深,唐明皇帝每天都会去看望她一次。对于杨玉环的病情,所有御医已经是束手无策。没有那一个御医知道她得的是什么病,甚至有御医不得不认为她是中了邪。只有李林甫和赵丽妃才知道她是中了毒。
李太白出宫之后,他有些无助的走在大街上,不知何去何从。所有的理想和包袱瞬间变成了泡影,这种痛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起的。即便捡回了一条小命,但失去远大包袱的他似乎尤感生不如死。他目光呆滞的看着前方,走着,走着……
李太白此时一脸沧桑,发丝凌乱,完全不是以往那一位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李太白此时的样子,要是给他一根拐杖,那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乞丐。
李太白走着走着,他的正对面忽然迎上两人走来。其中一人喊道:“李大人。”
李太白缓缓仰起目光,这才看出眼前之人原来是贺季章。贺季章身侧站着一位二十多岁的男子,此人穿着打扮像是他的随从。
“哦,是贺老先生。”
李太白神情淡定,话音里面也似乎软绵绵的没有力气。若是换作平日,李太白见到了贺季章,肯定是很兴奋的。
“听说李大人受伤了,不知伤势如何?”
“我受这么一点小伤倒是不碍事,”李太白感慨万千,“只可惜没能救得了太子殿下。对了,我现在已经被陛下贬为庶民,不在是什么大人了。”
“这事老夫全都已经听说了。老夫以为,此事你已经尽了全力,就不用太过于自责了。这话说起来,是如今,你不但身负重伤,还险些丧命,可皆是老夫之过。若非老夫擅自主张向皇上举鉴,皇上便不会下旨诏你入宫。那便不会引发这么多事端来,还险些几度害得你李太白人头落地,老夫实在是……”
贺季章听到李太白最近这一连串的事,本来是打算过来替他收尸的,没想到李太白居然又逃过了一劫。贺季章此时对李太白说的话,如同致歉一般。
“这又怎么能怪贺老先生?记得当年我们三人同赴翠兰湖,便是希望能够得到皇上的赏识。若不是遇到了贺老先生,只怕我李太白到现在也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想法告知皇上!”
“哦?你真不后悔?”
“我后悔什么?晚辈永远都会感激贺老前辈对晚辈的赏识之情和举鉴之恩。”
“这些倒只是小事。老夫担心的是,你此番被贬出宫,会影响你这大唐诗仙之美名啊!只怕世人日后肯定会传说你李太白连官都不会做,才入宫短短几年便又被贬回乡,如此,岂不是在你这诗仙大名之上添加了污点?”
“哈哈哈哈……”李太白突然大笑起来,“贺老前辈又不是第一天才认识我李太白,我才不管他人如何评价于我。要是整日在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那岂不是天天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路?”
“那是,老夫就喜欢像你这般性情豁达之人!正好老夫府上还有一坛美酒,怎么样,太白老弟可否赏脸一同畅饮几杯?”
“美酒甚好,千杯不罪!贺老先生请!”
“请!”
这天夜里,贺季章与李太白聊了很多。他二人同是喜酒和爱诗之人,两人一边饮酒一边畅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他二人今夜谈论的既不是朝廷也不是天下苍生,他们谈论的仅仅只是美酒和诗。
经过一也畅谈,贺季章、李太白决定一结酒中仙人,不日便离开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