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下山
这几天佛家里很忙,因为要结成同盟的缘故,七个仅存的宗门在进行迁移,嵩山少林寺里僧人众多,算是七宗里人数最多的一个了。
在山中的地下室里朱清仍过着清淡的生活,不问世事,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得罪了不少人,多数人都知道了朱清的存在,不少僧侣看不惯他的作风,向方丈提出了意见,毕竟在整个嵩山上朱清这样不干活光吃饭的人还是独一份。
但是方丈也管不了他,因为他说的有道理。他说我来这里就是为了锻炼体质的,况且我还救了你女徒弟一命,我只是吃你几口饭,用一下你们几十年没动过的器械,这不过分吧。
听到这样的答复方丈当然无话可说,荷桑是佛家天赋最好的弟子,在一次出去化缘中不小心走散了,方丈可是心疼了好些天,朱清的实力方丈见识过,没有他的存在荷桑能不能活着回来还是两说,做人不能见利忘义,方丈最后只能拍了拍朱清的肩膀说你继续加油吧。
——
又是半个月过去了,为了突破体质朱清已经磨砺了三个月的时间了,皇天不负有心人,正说谓天道酬勤,朱清这几天里终于感觉瓶颈有些松动了。
这半个月来朱清不管是吃饭睡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荷桑也来看过朱清一两次但总是在门口悄悄注视着朱清的身影,良久才转身离开。
这天早晨,朱清穿着刚刚清洗过的衣服走到方丈的禅堂,站在门外能清晰地听到方丈诵经的声音,方丈正跪坐在供奉菩萨的桌前敲打着木鱼。推开门朱清躬身一礼,从朱清的方向能清楚地看到烛光在方丈身上洒下陈黄色的清辉,看着方丈微倾的后背,朱清不忍打断。
他轻轻将早已准备好的字条放下,双手合十又向菩萨行了一礼,现在或许在末世中还能坚持原本生活习惯的就只有方丈一个人了吧。
他留的字条是辞别信,他本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只是当面请辞更能表示他的尊重,但这样也好啊,他毕竟已经和方丈见了一面,这在他看来已经足够了。
风吹在他的脸颊,有些凉意,他还是穿着那件黑色风衣,因为他只有这一件衣服,他有些洁癖,所以洗的很勤快。
末世以后一年四季就连气温都没什么变化,末世开始时什么地区是什么温度,末世后这个地区就永远是这个温度,似乎莫名其妙的温度就被固定住了。
或许现在的“太阳”也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太阳了,投射在地面上的光好像永远都不会发生变化似的,人们已经认定了有一股神秘的能量在影响着地球的规律,只是这种能量还处于未知。
这些不是朱清应该考虑的问题,他不是学者,但地理位置高,所以比较冷,这点常识他还是了解的。
高山上出行就该用滑翔翼这种工具,可惜的是空中也有凶猛的异兽,这些飞禽吃起人来可不比地上的走兽差,发起疯来朱清也得避上三分,因为它们当中有些可是记仇的生物,一次杀不死,这一路都别想安生了。
嵩山的锻炼器材对他启发很大他决定尝试些新型的锻炼方法,比如说将双臂伸直,双手紧握在一起,转动360°直到手腕打到臀部,以此类推就是与这难度与相差不大的动作。
这一整套他一共编了三十一式,结合了前世锻炼的经验和嵩山当中的典籍,他认为已经完美无缺了,练好了的话普通人至少之后的三个瓶颈没有太大的问题。
是啊,不错的锻炼套路,可是就怕练完了也没多大用处,这种东西也就管用这一年吧。身体越强原能吸收越快,就越接近瓶颈,常人练成时或许就到第三个瓶颈了,那时瓶颈打破自然会轻松一些。可我呢练成这个只需要一年,真是讽刺啊,这种速度下去,我未来该怎么办,瓶颈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我就这么难!
他不想了,继续下山,继续锤树。
第二天到了山脚下,朱清伸了个懒腰,看着至山顶到山脚一排倒树整整齐齐,一股成就感就油然而生。
山下是个风景区,停着的汽车很多,地上干掉的的血液也很多,异兽们会迁移,一个地方吃饱了就换个地方,这里不少建筑物损坏,有些房子还被砸塌了,防盗门被蹂躏的分成了好几瓣。
山脚下零零散散的还有些七宗的弟子在打扫卫生,收拾着断壁残垣,看着朱清下来很惊奇,他们有听到山上树木崩倒的声音,但是没有过问,他们害怕是某种怪力异兽闯入这里,他们不想被杀死,所以没有上山查看,只祈愿师傅们早日发觉,然后除掉祸害。
但当他们发现山中的树木停止倾倒时,赫然发现从山中下来了个男人,那个男人有些娃娃脸,只是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看上去还挺有亲和力。
男人身穿黑衣,下来后便四处张望,不知要找些什么。
那个男人就是朱清,他知道远处有人在看他,但他并不在乎,在一家饭店门前找到了一辆保存较好的跑车,接着击碎车窗,打开车门,破开塑料外壳,捻起两根狭长的火线开始打火。
不多时,远处的七宗弟子们便面路惊容,看着跑车向远方飞驰而去。
朱清赶时间,末世的每一年里都会出现一只最强的异兽,为了打倒它们全世界都要鼓动起来,全方面做出备战,可现在是第一年,没人知道这个秘密,除了朱清和他告诉的北冥殇。
这些异兽被称之为“毁灭者”而第一次出现是在大不列颠的一个小岛上,朱清还记得在那之后的整整五年里大不列颠都几乎没有人生活,环境破坏的太过彻底,大地都变得千疮百孔,最终还是英国治理了这里,这毕竟是他们的国家,半年破坏掉的土地竟需要五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修复,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悲哀,也是最大的教训。
朱清要阻止这个事件的发生,他不想看到他多人死去,一两个人的死活他可以不在乎,可几千人、几万人呢?那可不是个小数目,人类的历史还要延续下去,这种灾难必须在萌芽时期掐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