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退学
杨宁静静的坐在沙发上,听这杨父杨母的话。
这件事在是她预料之内的,上辈子也是,破五杨宁要和奶奶回乡,在这前一天杨父杨平安和杨母刘娟就告诉杨宁家里经济紧张,供养不起她上学。
杨宁面色平淡,没有特别的反应,杨奶奶听了却不愿意了“不行,宁宁学习好,乡里的老师都说咱宁宁是个好苗子。”
“妈,咱乡里的学校能有几个学生,在那成绩排的再好,到城里也不见得能排上号。”刘娟咧着嘴笑了笑,对婆婆的无知她觉得好笑。
就乡里那破地方的学校,一年能考几个学生出来,别笑死人了。
“哼,别跟我说这些,我说不行就不行。”杨奶奶冷着脸。
“妈,您看我们也不想宁宁退学。”杨平安看母亲不高兴“实在是家里条件不行。”
“爸、妈,杨青和杨万里是不是和我一样退学。”杨宁打断父亲,淡淡的开口问。
“这……”没料到杨宁这么会,这下杨平安也不知道这么回答了。
刘娟看丈夫这样就不说话了,怕事坏,悄悄的瞪了一眼。“宁宁,我和你爸这么想的。”刘娟笑的一脸慈爱“等你退学了,就把你接到我们身边,再给你找个工作,这样你也能天天见着我和你爸了。”
大女儿对亲情的渴望,她最了解了。她开始也料到这是杨奶奶不同意,所以早准备好从杨宁这下手,只要杨宁同意,杨奶奶肯定也没啥说的。
杨宁在心里嗤笑,说真的,她这个母亲可真了解她。上辈子就这么草草的两句话,就让她放弃了上学的机会,心甘情愿的来城里打工,养活这一家子人。
“爸妈,别的不说了。”杨宁不想浪费时间和他们说了“杨青和杨万里退学,我就退,他们工作我工作,你们看咋样。”
“那这么行。”刘娟条件反射的喝斥反对,说完看大家都看着她,心里咯噔一下。
杨宁嘲讽的看刘娟一眼,再看了看杨青和杨万里“为啥不行,难道杨青和杨万里在城里学习特别好。”
就她知道的,杨青学习一般,凑合能说的过去。而杨万里,整体除了闹事啥也不会,学习成绩更是一团糟。
杨青受不得杨宁那一脸的讽刺“姐,我这成绩在城里是排不上号,城里学生多,和乡里情况不一样。在乡里数得上,拔尖的到城里都不咋样。”意思也是告诉杨宁,你在乡里学习看着再好,到城里还不如我呢。
“爸妈,既然这样,那就等我考完试再说吧。”杨宁就等着杨青说这些话呢“我们仨谁考上谁上,考不上你们给找个工作去打工。”
“不行。”杨母刘娟想也不想的就反对,杨青那先不说,杨万里是肯定考不上要复读的。
杨宁挑眉“为啥不行?”杨宁说着话,眼睛瞟了眼一旁没说话的杨万里,嘴一角微微一勾,似乎在讽刺杨万里。
“就这么说定了,考不上的去上班。”还不等刘娟在说话,杨万里跳起来说话,说完人也走了。
杨万里心里本来就难受,再看杨宁那讽刺的表情,这下心里又气又火,还有点说不清的难受。那股子难受劲压的他都喘不上气,只想从这里逃离。
从杨万里出去那一刻,客厅里的气氛诡异的安静。
杨母刘娟恨着眼等着杨宁,杨宁低着头根本就不看她,让刘娟有气也撒不出来。杨奶奶从杨宁说话那时候,就一双眼冷冷的盯着杨平安。杨平安在母亲冰冷的眼神下,心虚的也不敢动。只有杨青左看看,右看看,眼珠子不停的转。
“宁宁打生下来你们没管过几天就扔给我,一跟就是15年。”杨奶奶被淡淡的开口“除了送到我身边的时候你们给了5块钱,这些年你们一分钱也没拿过是不是。”杨奶奶眼神犀利的对着儿子个儿媳妇“宁宁上学一直是我拿的钱,你们啥时候给过一份,我不说是给你们脸。”杨奶奶顿了顿“我一直想着你们困难,身边还有青青和万里要养活,也不跟你们计较,可看看你们做的这叫啥事。”杨奶奶拍拍桌子“你们也别说了,既然孩子你们没养过,孩子上学的事也轮不到你们说话。”
“奶,你别生气。”杨宁手放在杨奶奶背上,轻轻的帮她顺气。
杨奶奶顺了顺气“宁宁要是考上高中了,我供;考不上就复读一年,还是我供,不用你们操心。”说完话杨奶奶来着杨宁站起来“明个我和宁宁就回去,你们要是谁再敢跟孩子提这事就给我试试。”杨奶奶看着一眼儿媳妇,刘娟吓的赶忙低下头。
进了屋,杨奶坐在床上,咬着牙气的直拍床。
“奶,你别生气。”杨宁搂着生气的老人“你要是气坏了身子就真的没人疼我了。”
杨奶奶眼睛一热,强忍者不让眼泪出来“宁宁,你好好学习,给奶争口气。”
“奶,你放心,我指定一次就能考上。”杨宁撒娇的往杨奶奶怀里靠了靠。
杨奶奶叹了口气,摸着孙女头发“你也别生你爸妈的气,你爸妈这边的日子过的却是紧巴。”杨奶奶虽然生儿子的气,可是也不希望孙女和儿子因为这事离心了。
“奶,你放心吧,我不生他们的气。”因为早看透他们什么人了,现在压根不在乎,所以更没必要生气了。
“唉。”杨奶奶叹了口气,躺下来。
杨奶奶也是个命苦的,年轻的时候早早死了丈夫,带着儿子不愿意改嫁,咬着牙把儿子抚养长大,然后送到部队当兵。要说儿子也是争气,在部队打拼提了上去,儿媳妇跟着随了军,要说村里谁家不羡慕高看一眼。
当年媳妇头胎生了个丫头,老人心里失望也没说什么,伺候完媳妇月子就让媳妇回到部队。没半年儿子传信媳妇又怀孕,托人把孙女给老人送了回来。老人心里念着儿媳妇这一胎是个孙子,把孙女送回来照顾老人也没觉得什么。
当年,杨宁被送回来的时候,老人看着5个月大的孙女,还是那么一掉点,细胳膊细腿的,哭声猫叫一般小,一看就是没被好好照顾的,老人心里发酸,心里气儿子儿媳心狠。念着儿媳妇又怀孕,老人啥也没说。
后来再传信刘娟生了双胞胎,乡里乡村听了都羡慕。老人带着杨宁过去伺候月子,村里人都以为杨老太太这下可能要在部队住下了,谁知道两个月后,老人带着大孙女又回来了。
那时候杨奶奶原来也是想留部队上照顾孩子的,刘娟心里不乐意,老人也看出来了。杨奶奶一辈子要强,不愿看媳妇脸色过日子,于是等媳妇月子满了,就准备着回老家。谁知道走了时候,儿子扭扭捏捏的跟自己说了一堆的话,意思就是三个孩子带不了,让老太太带着杨宁回农村。
杨奶奶那时候就对儿子有些心寒,可是儿媳妇刚生产,又是双胞胎。杨奶奶也看知道儿媳对大孙女不喜,杨奶奶心疼孩子,也没说什么。走的时候也带着杨宁走了。
孩子一养就是15年,儿子那边不闻不问的。这些年儿子给家里写过信,从没打过电报。今年儿子给家里打了电报,杨奶奶听带信的人说儿子给家里打电报的时候还纳闷,心里还怕是出来什么事,后来听说是让杨奶奶带着杨宁去城里过年,杨奶奶心里欢喜。
杨奶奶也觉得毕竟是骨肉亲情,这么都十几年不见了,眼看孩子都大了,为人父母的也知道念想了。
打到这杨奶奶就看出儿子儿媳对杨宁虽然态度不热,也没做啥出格的事,老人以为这都是离开太长时间了,慢慢就知道亲了。谁知道今天这一出,杨奶奶才看出来了。这哪是想孩子了,就是打幌子骗孩子老城里,不让孩子上学罢了。
杨奶奶一边心疼杨宁,一边生儿子的气。
第二天一早,杨宁起来发现奶奶还在睡就感觉不对了。老人年龄大了,少觉,平时一大早就起来了,在城里谁啥事,杨奶奶都会出去在大院溜达溜达。今个这时候奶奶还在床上躺着,杨奶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果然一摸,杨奶**很烫,这是发烧了。
今天要送杨宁和杨奶奶去火车站,杨平安早上没回部队在家呆着。
杨宁赶紧叫了杨平安,把老人送到医院。
医生诊断老人年龄大了,晚上休息不好,又心情郁结才导致发烧,叮嘱杨平安要让老人平时保持心情舒畅,年龄大了,少操些心。
杨平安听了医生的话,母亲这病是被气的,心里发虚。
刘娟心里也虚,看到一边不说话对杨宁,心里感到不舒服“宁宁,你奶就是被你气的。”
杨宁没理刘娟,就看着医生“大夫,除了这些我奶身体有没有别的不好,你看要不要给我奶做别的检查。”上辈子奶奶看着身子硬朗,可不知怎么就突然去了。
“怎么说话呢你”看杨宁不理自己,刘娟觉得在外人面前伤了面子“你把你奶气到医院就算了,现在又诅咒你奶不好。”
“妈,我奶为啥生气你不知道?”杨宁冷冷的看着刘娟“要不是你和我爸不让我上学,我奶能生气。”
“你这死丫头怎么说话呢。”事情被杨宁挑明了,刘娟骚红了脸“我和你爸什么时候不让你上学,我们说的是你考不上高中给你找个工作”
杨宁知道刘娟这是给自己找台阶,可是她偏不随了她的意“你啥事说的,你昨天明明说不让我考高中,让杨青和杨万里上。”说这些杨宁觉得还不够“打我出生我就跟着我奶,你们没养过我,也没给过我奶钱,连我上学都是我奶供的,你们问也不问我奶一句,就定死了不让我上学,我奶才生气呢。”
刘娟没见过这么没眼色孩子“谁说我们没给我你奶钱,钱都是打你奶折子上的,你知道。”
“我奶没折子,我奶的钱都缝在衣服里面的兜里。”杨宁今天铁了心下刘娟的面子。
旁边站着医生和几个护士也明白了怎么回事,看着杨平安和刘娟的眼光都充满了鄙视。
“行了,别说了,就你话多。”刘娟还想说什么,被杨平安制止了。
刚才刘娟和杨宁的对话已经杨平安臊抬不起头了,再说下去,杨平安真没脸了。
“哼……”自己丈夫发了话,刘娟也不敢再说什么,狠狠的瞪了杨宁一眼,人转到一边去了。
杨宁这边占了上峰,懒得再计较“陈大夫,我奶平时身子可好了,不能生个气就昏迷发烧吧,您看看是不是做做其他检查。”
医生姓陈,40多岁,刚才刘娟和杨宁对话,陈医生也明白了几分,又看着杨宁对老人这么关心,说话语气温和几分“该做的检查都做了,你奶奶身体好着呢,以后注意保持心情,饮食清淡为主,其他没什么大碍。”
杨宁点点头,心也安下不少,扬着脸笑着对医生说“谢谢陈大夫。”
陈医生看杨宁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又这么懂事,再看她那对父母,也跟着心疼杨宁“好孩子,好好学习,将来上个好大学给你奶争口气。”
杨宁郑重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