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村已经许多年没有这样轰动过了,下午开完会,没到晚饭时分,全村人都传遍了,说村里要修路。村长拉到个大项目,准备大干一番。事情越传越邪乎,到最后,甚至传出村里要建影视城,请大明星来拍电影的程度。
晚饭时,王二嫂还问起这个事,是不是真的。
李丰尧哭笑不得,村里人就这样,没太多娱乐项目,只好自娱自乐。一件牛头不对马嘴的事情,都能聊的尽兴无比,至于实情到最后被扭曲失真到什么程度,这不重要,开心才重要。
反倒是方何眼前一亮,拍掌叫好道:“你们村长倒是好眼光,这里山明水透,若是把路修通,建个仿古影视城,绝对有前途。”
“真能建成吗?”
王二嫂眼睛开始冒光了,憧憬着影视城建成后,就能在村里看到好多的明星,顿时兴奋起来。
方何的话让李丰尧心里一震,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安乐村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背靠灵宝山这座灵山道场,建个仿古山城,绝对能吸引来无数游客。到时,上清观吸收的香火绝对可观。
而且,李丰尧有金手指,只要他能炼制出道兵,这就是最好的劳力,驱岳移山办不到,建一座区区山城,绝对不是问题。
李丰尧思维之快,瞬间把建设山城的种种过程预演一遍。建筑由道兵充当,山城所需的各种材料,就地取材可以解决大部份。算下来,成本并不太高,无非耗些时间罢了。
“只是道兵的来历怎么解释?”
突然一群没有身份证明的人出现,若没有合理的解释,李丰尧绝对会被请去喝茶。
道兵都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炼成,李丰尧发现自己想的太远了。先把修路事情解决,再谈建山城的事。即使启动这个项目,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做准备。时间还很充裕,总能想到妥善的解决办法。
方何与利珍在安乐村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利珍完全恢复后,两人跟村民买些土特产,便回了城里。
李丰尧返回灵宝山,继续宅在上清观当道士。
反倒是安乐村,开始热闹起来。元旦时,全村进行一次委员会选举,王保一举担任安乐村新任民兵队长,乐得他跑天天往上清观跑。
村委员新班子齐全后,村长开始动员所有村民,堪探道路,预算资金,联络其他相邻的山村,有钱出钱,没钱出力。
等到过年后,真让他弄到一笔启动资金。有了钱,一切事情都顺理成章。曹安民带着丰厚的礼物亲自到上清观,请李丰尧给算出黄道吉日,择日破土动工。
等到气候解冻,天气转暖,一台台的机械车辆开进村子,然后朝着村外的山梁开挖起来。
村民也都齐齐上阵,挑土担石,所开出来的石都垒到一边,碎石机粉碎之后,用来铺路基。
“可不得了啊,安乐村这次是发了!”
“可不是吗,年前曹大嗓门到我们村里,说要集资集人修一路通向山外的油路,我还以为他吹牛呢。”
附近来帮工的村民看着眼前翻天覆地的动静,开始议论纷纷。曹安民可是许诺过,主道修成后,要开几条岔道通向他们村里。到时候,不光安乐村方便,他们也跟着沾光。
如今道路才开始修建,他们已经跟着沾光了。村民们只能干些苦力活,而且到春忙时,他们就和种地。所以,村里还有一支常驻施工队,光是供应这些人的吃喝拉撒,就能挣不少钱。
据曹安民说,施工队的人还没有全来,这些只是打前锋的。等到春耕时,至少有两三百号人。
村里还请了专门的道路设计师,曹安民不懂这些,只得把李丰尧请下山。李丰尧与曹安民对照着各种山坡改造方案,与设计师一起进行微修。
这里是地下水脉,不能开挖,要绕过去;那里是祖先墓地,不能动,还得绕过去。石头山费工费钱,要绕到土石山。高山不易开凿,从另一座山梁搭座桥。
刚开始堪测地形时,觉得施工队一来就能把路修成。没想到开工之手,遇到这么多事。很多事先规划的路线,都要推倒重来,无形中加重了修路的资金负担。
年前跑下来的二十多万,不到半个月,就快花光了。曹安民急的满嘴水泡,天天往乡里跑,乡里不行就去镇里,镇里不行就往县里跑。
秦岭本就地形复杂,修一条通向深山处的道路,所耗资金根本不是普通乡镇能够承担了的。
无奈之余,曹安民开始在李丰尧身上打起主意,上清观十几代经营,要说没点家底,谁能相信。
李丰尧被他烦得不行,只得答应帮忙解决部份资金。
“唉!”
李丰尧坐在上清大天尊神像前,长吁短叹,唉声叹气。千防万防,还没有防住曹安民这个老狐狸。自己去哪弄钱呢,上清观确实有些家底,但都是一代代祖师爷传下来的,这是上清观的底蕴,怎么可能卖掉。
“道长在吗?”
“辟尘道长在吗?”
曹安民公鸭般的嗓门传进观里,李丰尧瞬间露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老狐狸又来催着自己弄钱了,本想不理会他。突然耳朵一抖,听到不止一个人的脚步声。
“老狐狸还带了帮手?”
“哈哈哈,这下有救了,道上快出来!有贵客来上清观上香了!”
听到不是来催钱,李丰尧脸上瞬间笑出花儿了。起身弹了弹道袍上的灰尘,走到道门口迎接香客。
“果然是灵山福地,不同凡响。刚一上山,就觉得浑身轻松自在,好像放下千斤重担。曹村长这是空守宝山而不知,守着这么一座灵山,哪还用四处化缘啊!”
曹安民苦笑着摇摇头,都知道灵宝山好,可外人不知其中内情。上清观可不是野庙,建国时就在宗教管理处有登记,灵宝山一应经营权、开发权、使用权都归属上清观。
别看庙小,却有真神。
十三代观主,根正苗红的八路军出身。虽然被十二代观主以两辆粮食拐到山上时,只是个小小班长,但架不住人家战友给力。
十四代观主,无垢道长就更不用提了,这是真正有道行的。前算三百年,后算两百年,捉妖降魔,神通广大。同样的出生富贵之家,朝中有人。
虽然还不知道李丰尧出家前的底细,但这位更狠。不吃不喝,在上清观打坐,一坐就是三五天。若说没点能耐,谁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