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14500000109

第109章 关于先生的一则感言——人生知己

先生是我们学校的教授,四十多岁,钻研历史多年,学识渊博,前段时间我去拜访,却是有颇多收获。

先生也算是我的老师,但因为我走的理工,而先生讲课也只是讲讲“历史书上的历史”,基本上都是按照着书本上的内容来讲的,像我这种“愤青”自然听的索然无味,因此我与先生的交往倒是比较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按理说,我应该也是没什么理由去拜访先生的。

而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先生的一次讲课。

那一次,先生讲的是秦皇。

先生运用生动的言语,罗列各种文献综述,简明扼要地为我们讲述了秦始皇的一生。

先生讲了秦始皇的功绩。

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对内,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华夏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君权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誉为千古一帝。

同时先生也讲了秦始皇的斑斑劣迹。

苛政猛于虎,天下苦秦久矣,虎狼之秦,焚书坑儒,孟姜女哭长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劳民伤财修建皇陵,秦王朝二世而亡.....

先生讲的很浅,却有很多人听,因为这是学校里很出名的一位教授,是学问大家,他们很信服。

而我在那时却是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先生的讲课实际是在照本宣科,误人子弟。

我虽走的理工,但是也钻研历史、国学,在两者造诣虽算不得深,但也是下了功夫的。

而因为受爷爷的影响,从小我就是始皇迷,对于秦朝这一段历史也算是相当的了解。

因此,在评价始皇帝时。我的观点与先生有了分歧,当然,这在始皇帝的功绩是一致,不一致的还是在于评价始皇帝的劣迹上。

在我看来,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历史,总会产生一种错觉,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光辉灿烂,无数伟大的皇帝、学问大家铸就了属于这个民族的荣耀,却不知道真实的历史和书上说的其实并不一样。

就好比先生说到秦始皇就会说起焚书坑儒,说起孟姜女哭倒长城,说起苛政猛于虎,说起天下苦秦久矣说起虎狼之秦,说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却不知道秦始皇杀的不过是骗人的方士,他为其长子扶苏挑选的老师,是儒学大师淳于越。

长城是华夏古代最先进的军事防御设施和交通讯息网,抵御了异族多少年?护佑了多少不懂感恩皇恩的愚民?

孟姜女的故事,则是那些意图谋朝篡位的六国贵族们跟那些自命不凡、想要恢复周朝分封的愚儒一起编造的故事而已,而因为当时在秦国的那些愚民中还有不少心中企盼回归故国的叛逆分子,所以这故事才是流传甚广,以至于直至今日仍旧未能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秦朝的二世而亡,则也并不是传说中的什么“苛政猛于虎”,而更应该是落后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对太过先进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反噬。”

毕竟那时分封制、宗法制已经深入民心,天下大一统思想根本套不牢那些愚民的人心,但秦皇在位的几十年里,却凭借一己之力让大一统思想完全扎根于民心之中,其伟大之处不言自明。

其实若是始皇帝不死,这种来自旧制度的反噬会被极大的延后,甚至是彻底消失,但是始皇帝死了,所以秦朝二世而亡。

还有秦朝的暴政。

常有历史学者、老师,说秦皇如何如何的暴政,刑法如何如何的严酷,然后两面判决历史人物的文科法来了,可你们又有没有想过,在始皇帝那个时代暴政难道不是最佳的选择吗?

秦朝盛世,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内有六国贵族意图谋反,外有刁民怀念旧国企图作乱,还有诸多愚不可及的儒生大肆宣扬恢复分封制,始皇帝若不实行雷霆手段,还不是诸国重分,乱战不止?

至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也并不是历史书上所说的农民。这两货不过是两个利用农民不熟悉秦朝律法,哄骗法盲们起义的‘军官’而已。

尤其是陈胜,在史记《陈涉列传》里,有多处内容都能证明,其实他本就是陈城豪杰,对于起义的事情早已预谋已久...

而实际上,我们研究秦朝,最主要的参考之一就是司马迁的《史记》。

当然司马迁本人的节操肯定是毋庸置疑的,能忍受那样的痛苦而写下《史记》一书,这份操守在当今的网文界怕是根本找不出几个。

但是流传至今的《史记》却早就不是司马迁写的《史记》了。汉朝的时候,《史记》就被十几个学者修改过,这是有据可查的,他们除了大量删除了对汉王朝不利的叙述之外,还极大的污蔑贬低嬴姓,贬低秦朝.....

汉武帝没有封杀《史记》,除了在乎面子以及当时的《史记》已经广为流传外,可能就是因为这么一层原因。

当然,这也是有据可查的。为了提高汉朝的正统性,汉朝的确是大规模篡改和删减了先秦的古籍....

这里面那些儒家之人自然是功不可没,毕竟,对于秉持法家之道的秦始皇,他们可是恨之入骨。

所以,对于始皇帝的这些“劣迹”,我通常都是持“绝对不信”的态度的。

当然,我并没有打扰先生讲课,而是下课后自己去拜访他的。

我是抱着探讨《史记》是否经过篡改这一借口与先生开始闲聊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先生对于秦始皇劣迹的评价,所以我们的话题很快就来到了秦始皇这个人之上。

开始是我在说,先生在听。我讲了秦始皇的种种功绩,又为秦始皇的种种劣迹做出了辩解。

而先生也一直很认真的听我说话,当听我说完后,对我笑着点了点头,对我说道:“你这么说也没错,秦始皇的确是一个空前伟大的皇帝,他注重法家思想,依法治国。建立大一统时代,后世两千来年后世鲜有人能及。”

可说到这里先生却是有了一个转折,笑着看了看我,接着道:“但是治理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只依靠法度的,你知道中国的古代一直崇尚的是哪一种指导思想吗?”

我想也没想直接道:“外儒内法。”

先生点了点头,接着道:“秦始皇依法治国的方针没错,但是他却没有做到将思想和国政相结合,而到了后来的汉朝,汉武帝做到了。”

听到先生将汉武帝与秦始皇相提并论,我心中也是有些火,却是耐住了性子与先生接着聊了起来,强调了秦始皇的功绩,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我并对比了欧洲,说明了秦始皇的出现改变了华夏的历史进程。

因为在秦朝之前,实际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是全面领先东方文明的,但在秦朝之后,华夏利用先进的政治体制和大一统的庞大体量却是完爆了四分五裂的西方,一度强大到让我国的GDP占到全世界的一半。

可见当时的华夏是有多么的牛逼,这种牛逼不光是华夏人,就连西方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即使在许多一向看不起东方的欧美大国中也是有数量相当之庞大的始皇迷。

但在欧洲的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产生了比封建中央集权更先进的资本主义之后,西方文明开始了吊打东方文明.....

而整整两千年,华夏都在沿用秦始皇所设计的统治模式,一直在秦始皇筑建的房屋上修修补补,即便到了满清,都丝毫看不到任何改变的迹象。

由此可见,一个制度的更替是有多么的不容易,更说明了秦始皇以一己之力推动了中央集权制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并且,华夏的制度在这两千年中几乎没有突破不说,实际上汉朝开始的外儒内法的指导思想,相比秦始皇的“依法治国”,更是一种倒退。现在我们不就是“依法治国”吗?难道我们如今的政治体系比之古代都不如?

怎么可能!

实际上汉武帝根本没有能够与秦始皇比肩的能力!

如果当年秦始皇不是死的太早的话,资本主义说不定会先诞生在华夏,那么如今引领世界文明的,也就不会是西方了。

先生与我闲聊了到这里,也是来了兴致,他并没有反驳我的观点,甚至,他还又对我点了点头,笑道:“你一个学理工的能够关注这些的确已经很不错了。没错,按照你这个思路去想,由依法治国到外儒内法外政治上的确可以算作是倒退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今社会的“依法治国”与曾经的秦国之间的差距?”

“如今的社会,不仅有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沉淀,更是有无数外来文化的冲击,文化可以说是得到了空前的大解放。而因为受儒家的影响,所以中国自成了一套属于华夏的道德准则,在这种准则的约束、影响之下,人们很自然的遵从法律,而法治社会才得以成型。”

“而秦朝那时呢?六国一统,民心散乱,秦皇信奉法家,虽也采纳多家的思想,但是儒家信奉的却是孔子,他们想的自然是恢复分封,然后以礼乐制来治理,秦始皇又怎么可能放纵他们去教化天下?”

“而未经教化的百姓,又如何懂得何为家国大义?如何能够明辨是非?加上那时秦国之外又是危机四伏,战争不断,修建长城,百姓们又如何能够没有怨言?而在这种情况之下,依法治国如何能够掌控大局?”

“依法治国固然是条明路,但只要思想未得到统一,这个“法”就只是一个牢笼,人们更多的也只是畏惧秦始皇,而根本就不会认同其颁布的“法”,而连“法”都不认同,那么又何谈法治?”

“我们这里又再说汉武帝。的确,从依法治国到外儒内法在政治发展之上,的确算是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一种退步。但是这种退步是在政治发展上的,如果把这个过程放在思想发展上,这又算的上是一种进步了。”

“一个国家要想统一思想是很难的,不仅要装神弄鬼,更要经过各种鼓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到来虽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但却巩固了人们对于国家的归属感,让国之概念深入人心,并且得以保留,形成了如今中国独有的家国情怀。”

听到这里,我也是明白了许多,笑道:“先生这么说我就懂了,不过我想如果没有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局面,并在其有生之年里让得大一统思想在人民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恐怕这儒家的思想也是没有多少作用。毕竟,儒家最初还是想恢复分封、礼乐的。”

先生对我笑着点了点头,接着对我道:“如果你研读儒家的经典,你就会发现儒家的主张其实也有很多矛盾的地方。而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他的主张却也并非全是正确的,更不要提其他一些愚儒所提的观点了。儒学,在中国流传两千多年,里面有精华,可以让人细细研读,但也有不少的毒瘤,束缚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的思想。”

我赞同的点了点头,的确,儒学的确有可取之处,它形成了我们如今所生活的这个社会上的一种道德体系,没了这种道德标准,整个世界都要乱套。而同样的,儒学也有不可取之处,这些儒学的毒瘤,毒害了华夏两千多年,让的华夏的思想文化在这两千年里再没出现过当年秦朝时百家争鸣的情景。

我看看时间,过了一个多小时了,我觉得差不多该走了。

于是,我问道:“先生,我最后想问您一个问题。有国家的存在,就有不同的文化和冲突,无论怎么融合、共和,在野心家的推动下,最终也是要走向战争这一条路的。而既然国家的存在就会有战争、就会被毁灭,那么您说,国家又是为何而存在?”

先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为了统治者的利益。”

他徐徐说道:“远古之初,这世间本没有国。而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开始鼓吹鬼神,然后,这个世界有了国家。”

“而国家存在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形成最难摧毁的等级制度。上层不断剥削下层,形成金字塔状的利益链条,然后再用荣誉、爱国、忠义等好词好句对其加以修饰,让的人们甘心被剥削,甘心成为这链条中的一环。”

“而战争,不过只是统治者们为了达到他们各自的利益所进行的一场博弈而已。如果你对这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我可以推荐你一本书,叫做《论国家起源》,马克思与恩格斯所著,细细研读,你应该会有不小的收获。”

我没想到先生居然说的如此直白,想来如果我刚开始就问这个问题的话,先生怕是会跟我长篇大论讲一大堆的书面语吧。

我为先生此刻的“坦诚”有些激动,更因为与先生见解相同而有些激动,于是,又是一番长谈。

我们聊了许多,从秦始皇讲到了商纣,又讲到了隋炀帝,李世明,赵匡胤,朱元璋……然后又扯到了华夏的文学史,世界的哲学发展史……

同时我们也讲到了许多的文学典籍,比如《封建君主专治社会的本质》、《论国家起源》、《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以及有关一些客观性哲学辩论的偏门文学作品(先生对于哲学也是造诣颇深)。

而随着与先生的深谈,我也是为先生的渊博的学识所折服,我所知晓的,先生几乎都已了然,讲了半天,却是发现自己所掌握的那些知识几乎没有先生不知道的。

而先生与我这一聊,也是来了兴致,跟我讲了许多他在历史这一门学问上的见解,与许多比较偏门的历史隐秘。

我一听才发现,原来先生也是始皇迷,他跟我说,他年轻时候就是因为崇拜秦始皇才开始钻研历史的。他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他也像我这般,偶尔将那些“书本历史”给颠覆,为学生们讲一些“实际情况”,但是时间一长,他也就再没这种心思了。

(这想必大家都懂,在社会压力下,尤其还是做老师这一行的,有些东西说的太深入那就是邪教思想了,是要被拉进去教育的。而且随着先生的年龄的增长,他对于这些也是看得越来越淡,自然也就没有可能再像年轻时那样讲课了。)

先生还与我聊及了他这二三十年来钻研历史这门学问的心得,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读不透”。

他笑着对我说:“我参加工作二十多年,钻研这门学问也有二十多年,却是始终未能将其钻研透。”

“我时常在想,想象这个偌大的宇宙中是否还存在着一颗与地球类似的星球。”

“他们的历史与文明是如何沉淀下来的?他们的文明与地球的文明相碰撞又会诞生怎样的历史?而后人又会怎样将其记录?地球上人类的出现会不会就是因为与其类似情况?生命的起源、历史的起点与终点究竟又在哪里?”

我也笑了笑,说道:“历史永远是后人写前人,我们永远处于一团迷雾之中,很难真正看到其本来面目,越是久远越是如此,有时候,就是以那些古籍文献加以对照,你都有可能被蒙蔽双眼,毕竟,古籍文献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先生赞同地对我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历史永远是后代的人写前代的史。每一个文明古迹的发掘,都可能会引起一场文学、哲学、乃至史书的改写。”

“我告诉你一个隐秘,这是不关注历史的人所不知晓的。就在512汶川地震之后,在汶川,被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陵墓,一个不亚于三星堆的陵墓,至今没有被公开。你想想,如果这个文明古迹被公开,那么又该有多少的史书需要改写?”

“而真实的历史,究竟是越改越符合实际还是越改越偏离轨道?而我们又该如何得知?”

我陷入了沉思,却并没有询问先生如何得知这消息的,先生不是那种无的放矢之人,肯定是有确实的消息才可能这样跟我说。

后来,我又与先生闲聊了一会儿才是终于离开了。我们一共聊了大概三个小时,我受益匪浅,我这个时候也明白了究竟什么才是史学的大家,的确不是我这种半吊子可以比拟的啊!

同时,我也为遇到先生这样的一个人而庆幸。学问不分年龄,观点与关对错。与先生见解相仿让我欣喜莫名,我平时闷在心里不能说或者不想说的,能与先生一起探讨,一起闲聊,竟是生出几分“相见恨晚”的情怀。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知己吧,虽然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学问的钻研程度不同,但志趣相投,能够把酒言欢,能畅聊无所忌,实在是难得。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平凡的人,他们不显山不露水,就像先生一般,看不出丝毫的出奇之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懂,相反,他们懂得很多,只是他们不想说或者不能说,所以带给你一种他们很平庸的感觉。

人生的意义在于学与成长,前人们的告诫指点会让我们少走许多的弯路,所以,我们应该保持谦卑之心,对周围那些老一辈的人多留一丝的敬畏。

同类推荐
  • 疾风少年

    疾风少年

    哪曲旋律触动谁的心弦、哪段传说燃起谁的热血~
  • 遁世仙语

    遁世仙语

    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子干出来不普通的事,有点傻,有点呆,在一片幻界大陆上和自己战斗,和世界战斗,他的眼里,没有世界的顶点,只有自己和生死兄弟走过的一条路,善与恶的挣扎,没有尽头的尔虞我诈,权利的支配和人性的哀伤,到底会让沈天流入何方?
  • 蒙鸿

    蒙鸿

    少年修真,大道三千,手中背负父亲神器,引来八方强者追杀!
  • 邪魅归来

    邪魅归来

    他为了自己的女神而奋斗,欠下了一屁股的高利贷,逃亡任命时不幸遭到了天雷所劈,卷进了念战大陆在卷雄风。。。。。。。。。
  • 异时空之婆罗修

    异时空之婆罗修

    “文峰,快看那两只山雀,多可爱呀!”指着远处两只站在树枝上的小麻雀,李玉洁很是天真的跑了过去,受到惊吓的麻雀,在一阵惊叫声中,起身飞开了。而李玉洁则跟随着飞离的麻雀越跑越远,娇弱的身影慢慢的消失在了迷雾之中,原本眼神温柔的看着李玉洁的唐文峰,在她消失之后,开始心慌起来,歇斯底里的喊着李玉洁的名字,可是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喊得累了,累得哭了,他像一个失去了心爱的玩具孩子一样伤心哭着。从小便无父母的唐文峰,自行一段艰难。可正当幸福慢慢靠近之时,更大的不幸却也随之降临。为了自己心中所爱,怒发杀伐,却再也换不回那美好的时光,身死莫大于心衰,只愿生死相随。然,却因此穿越,从而揭开了一段生世之谜。新作求评,求荐,求收藏,求点击金鱼在此拜谢。。。
热门推荐
  • 口技

    口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一位badgirl队员

    exo:一位badgirl队员

    徐若佳接收到boss的任务,来到博容华学院,和鹿晗。吴世勋交友,不幸假戏真做,徐若家彻底喜欢上了鹿晗...直到7个月后任务终止,徐若佳被迫离开鹿晗........而另一边的晨情和吴世勋也只能被迫离开对方........究竟团结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 帝道鸿途

    帝道鸿途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鸿界仙门林立,百家称雄,吾当立天,监管天地,赦封群臣,统御诸天。
  • 血泣纪元

    血泣纪元

    风云动,十方俱灭。万古前,苍生浩劫。今朝旧梦重现,谁人狂澜力挽?
  •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 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 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 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 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 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一世繁华之倾尽天下

    一世繁华之倾尽天下

    “这天大地大,好女子多不胜数,为何你偏偏就缠着我不放?”“因为我只想许你一世繁华。”“谁稀罕你的繁华,谁又知道你到底有什么居心。”“我也不知道为何天天就只想缠着你,大概是一种病吧。你说的也对,这天下间好女子的确多不胜数,但是只有你一人,倾尽了我的天下。”
  • 双生恋之赤焰炙瑾

    双生恋之赤焰炙瑾

    她辜负他的情意,只为那区区几面的男子,他真心以待,却承受她的背叛之痛,他疯狂愤怒无法挽留那个心有所属的女子,哪怕万劫不复,哪怕隐忍待发,他也要将她困于身侧。
  • 致青春:蝉泣

    致青春:蝉泣

    讲得是男主人公佳乐与女主人公小凡一路的爱情与坎坷,故事多变,前后呼应。描写两人从高中时期的相爱一直到大学时期的离别,再到若干年后的相遇。其中又穿插着他们身边人物的爱情纠葛...就像女主人公小凡所说的,他们的爱情就像是经过多次蜕变的的蝉一样,只有经历过多次的苦痛才能走到最后的幸福...
  • 春日灞亭同苗员外寄

    春日灞亭同苗员外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道少女之心底的软弱

    霸道少女之心底的软弱

    别人眼中的霸道少女,却为何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哭泣,到底是谁戳中了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暗恋霸道少女的乖乖男会不会抓住这次机会,走进霸道少女的心中?一别十二年,性格大变的两个人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