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在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则称为鬼节,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
有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小天所处的朝代自然不例外,而且龙凤两村有一条贯穿的河流,虽然现在两村偶有竞争但当年也能算是一家人,所以放灯均在此河,且大多数都是未成年之子女前来,大人们则在一起聚集闲聊,增进一下同族感情。也算是此地一个特殊的习俗了。
又一次放假归来的小天白天随家人祭祀,到晚上在与天母打过招呼以后便联通周围几户人家一起来到河畔,周围已是有很多人孩子在,熟人都聚在一起,有些热闹,可能这一天对孩子们来说只是一个可以玩闹的时候。
这时前面却是一帮人聚在一起,当前的正是龙炎和打扮成男子装扮的龙笑笑,龙炎在与周围人等交谈,龙笑笑却是在四处搜寻,待看到小天后朝龙炎打了个眼色。
“诸位且继续,我碰到一个朋友过去与他交谈几句。”
“炎少爷慢走。”周围人说道。
龙炎二人来到已经支开邻里小孩的小天身边。
龙笑笑却是直接上来要揪小天耳朵。小天一个闪身躲开了。
“你不是说有什么好事儿要找我出来么?怎么这么长时间都没看到你,躲到哪里去了?我还以为你要耍我呢,看我怎么收拾你。”
“小姐误会了,此时正好,你且看那边。”小天指了指一个乌漆墨黑的亭子。
“那里有什么好玩的?黑漆漆的。”龙笑笑却是不信。
“且跟我来。”说着小天冲龙炎打了个招呼,前边带路。
“姐,既来之则安之,这一段时间小天的表现你还不看在眼里啊,他怎会欺瞒于你。”
“哼,看你们表现。”说着跟上了前面小天的步伐。
“唉。”龙炎无奈的叹了口气,其实这姐姐智商才能不比自己差,但咋就这么刁蛮任性呢。当然这话他是不敢当着龙笑笑说的。想着也是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