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便是常山赵云赵子龙!
一想到此人,刘辩马上就按耐不住,坐立不安。
这就好像是知道了一个地方有宝玉,但是担心落在别人手中一样。
袁天罡看刘辩答非所问,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忍不住问:“主公有事?”
刘辩说:“没有。”心却早已飞到真定去了。
袁天罡很疑惑,又问:“主公忧何事?”
刘辩没办法了,只得说:“刚刚先生说到公孙瓒,不知公孙瓒手下有什么名将?”
袁天罡说:“严纲、田楷,都算是当世豪杰。但是公孙伯珪自恃勇武,居功骄矜,恐怕不久就有大祸了。”
刘辩有点庆幸地想,看来赵云还没有出山啊。没有出山就好,那我就有机会了。
这么一想,心也渐渐安定下来。
刘辩是知道华夏历史上,刘虞是被公孙瓒杀死的,公孙瓒又是被袁绍击败自杀的。
但是现在袁绍不知在哪里混呢。
于是刘辩又问:“先生觉得刘虞这个人如何呢?”
袁天罡捋着胡子说:“刘伯安这人不错,忠厚恭俭,对汉室是很忠诚的。在幽州能够布施仁德,使百姓安居乐业,口碑不错。但他不习兵事,行军打仗,恐怕不是公孙伯珪敌手。”
刘辩点头道:“两人交恶,幽州必然内乱。与其让其他人来幽州夺食,不如我们早下手为强。”
袁天罡也点头道:“主公此话甚是!闻说公孙瓒已在渤海,刘虞在蓟县。此次路过蓟县,主公交好刘虞。待两人纷争起,刘虞惧公孙瓒兵威,必向主公求援,那么主公领兵东进,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入主蓟县,那么取幽州之地如探囊取物!”
刘辩哈哈一笑:“先生大才,先生大才!就按照先生所说的办,哈!”
自顾自得意了一通,刘辩又笑着道:“先生,为什么不建议我们在冀州夺一地立足呢?冀州人口众多,堪称天下第一大州,要是在此立足,也可以少拼搏好几年啊。”
袁天罡忙劝道:“主公,此法不可。如果我等在冀州夺地,就没有明确的理由,地方也不会接受我们。我们势单力薄之际,很难立定脚跟。况且授人以柄,说我等不遵王命,意欲不轨,有心人就会利用这个机会攻击我们,占领冀州。现在的冀州,多少人在虎视眈眈呢!”
刘辩撇一撇嘴:“看来我们还是要到辽东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了。”
袁天罡一拱手:“天下纷争将起,主公蛰伏辽东,以待天机,确为上策。”
刘辩想了一下说:“冬季即将来临,北地风雪来得早,路上又要穿过胡族聚居地,不知能不能在入冬大雪前赶到襄平。”
袁天罡略带凝重道:“我所虑并非天气,而是人祸。按行程看,我们走的是前朝故道,时间是紧了点,但是并非不够。我担心的是,穿过辽西、辽东属国等地,胡人从中作梗,恐有纷争。”
刘辩想了想,要经过的地方多个民族杂居,风俗不一,而且人人好斗,要真个火拼起来,自己这边肯定吃大亏了。
不过,刘辩还是安慰了一下袁天罡:“我听说真定有一位英雄,智勇双全,如能得此人相助,我们的安全就有保障了。”
袁天罡奇道:“真定哪位英雄?我怎没听说过?”
刘辩笑而不语,心中却是想,子龙啊子龙,可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呀。
天色将晚时候,廉波他们回来了。二十多匹马,高大雄峻,精神健硕,确是胡地良种。
众人也是累了,吃饭歇息不提。
次日早早起来,继续赶路北上。
真定离元氏说远也不远,八十里地左右。
刘辩此时已换了马来骑,坐车实在是有点吃不消,幸好前身还有点骑术。
刘辩问路边行人:“老丈,请问可认得此地一位叫赵云赵子龙的英雄?”
那老者望着刘辩,笑眯眯地说:“赵子龙啊?认得,我们郡里大人物,大英雄!”
刘辩强压着心中的热切:“赵英雄家住何处?他人可在家中?”
老者回头往东边一指:“子龙家在赵家堡,此地过去七八里路。人在不在家就难说了。”
有戏啊,看来赵云还没有去投靠公孙瓒。
“多谢老丈!”刘辩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然后带领众人往东而去。
身后,那老者望着刘辩的背影,叹道:“强龙入海,猛虎下山,乱世要到啦!”
赵家堡是村名,也是堡名。整个乡堡修建有一条一里多长,高两丈多的围墙。背靠一座陡峭山峰,堡前一条两丈宽的河流,堡。环境清雅,却又险要异常。
不过似乎此地颇为平静,堡里没见什么布置有防卫,只在堡前的护桥上站着两名守卫。
刘辩一行目标太大,还没有到堡前,两个堡丁就上前来了。
刘辩朝他们一拱手:“两位大哥怎么称呼?”
两个守卫一瘦一胖,胖那个道:“我叫赵七,他叫丁四。”
原来这堡里也不止赵氏一姓。
刘辩又朝两人作礼道:“赵七哥,丁四哥,我们来这里是寻人的。不知赵云赵子龙是否住这堡内?”
看到刘辩说话客气,那叫赵七也回着礼道:“赵大哥一早出去访友,至今还没有回来。”
刘辩心里喜着呢,笑吟吟地问:“敢问赵七哥,赵英雄去哪里访友了呢?”
赵七道:“赵大哥出门前没有说,他朋友多,我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刘辩又问:“那赵七哥可知赵英雄什么时候回来?”
赵七道:“这可难说啦,说不定今晚回来,说不定要三五天才能回来,迟些的,有时要半个月才回来。”
刘辩无计了,心说只要你赵大武神没有飞到别人的碗里去,那我还是有机会的。
不过他还想趁机了解点赵云的情况,于是问:“前几年黄巾贼兵大乱天下,百姓流离失所,乡间十室九空,但我看赵家堡周边一片祥和,百姓安居乐业,莫非此地并没有收到黄巾贼兵扰乱?”
赵七道:“怎么没有呢?亏得那时有赵大哥在。黄巾贼四起之时,常山国也有贼兵作乱,不过没有其他地方那么多。赵大哥找到国相,领了三千兵,很快就把这些贼兵灭了。后来又在东南方力拒黄巾贼,保得乡郡平安。”
刘辩心道,赵子龙果然是忠义怀恩之人,这么关心乡邻百姓平安,难怪历史上乡邻父老会委托他带郡兵投奔公孙瓒。
既然赵云不在,刘辩也不久留,辞别了赵七等,返回真定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