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弘殷是何等的功臣?
后汉隐帝竟然说杀就杀!
不怕一众武将功臣寒心造反吗?
赵匡胤听了护圣营大兵的传话后,着实吃了一惊。
但他心里更多的是惊喜。
因为如此一来,父母就没有理由不随他一起离开汴京了!
杜夫人和赵弘殷,还有贺玉贞,得知赵家被诛九族的消息后,也是一脸的吃惊,显然没想到皇上竟然会因为赵匡胤杀了个十恶不赦的人,而要被诛九族。
只见赵弘殷一脸不信地抓住那个大兵的肩膀,大声问道:“你确定皇上要杀我,你确定?”
那大兵吓得愣了愣,却还是点头说:“赵都指挥使,这么大的事,我哪敢骗你?”
“不,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弘殷摇摇头,倒是冷静了不少,如此问道。
杜夫人和贺玉贞,还有赵匡胤也竖起了耳朵。
然后那大兵就讲了个大概。
原来并不是皇上要诛赵家九族,而是苏逢吉那个奸贼,上奏皇上说了赵匡胤杀他侄子苏凯一事,要求皇上必须诛赵家九族。
皇上并不答应,只打算问责赵匡胤,而且也不用问斩,只是发配边疆而已。
虽然那时发配边疆等于判处死刑,但总算有一线希望。
然而苏逢吉却不答应,拉着死了儿子,同仇敌忾的刘太府,还有一众党羽,一起下跪,求皇上一定要诛赵家九族。
不然他们就不来,或者以辞官作为威胁。
他们说什么,如果皇上要从轻处罚赵匡胤这种当街虐杀大臣子侄的恶人,他们实在是不放心自己的亲人,会不会受到同样的伤害。
由于,苏逢吉是后汉先帝册封的宰相执事,后汉初定,经过唐末,后梁,后唐,后晋之乱的天下,早已纷乱不堪,各种制度王法,都需要重新制定,而苏逢吉就是安排来做这个事的人。
只可惜后汉先帝错用了小人,这苏逢吉一直没把完善朝纲当成头等大事,一拖再拖,反而根据自己需要适当增加制度王法,用自己的人司职最重要的位置。
尤其是武将功劳大,如禁军都指挥使史弘肇,枢密使郭威,对苏逢吉这个靠耍嘴皮子,拍马屁上位的小人特别不感冒。
苏逢吉为了拉拢人心,说武将们认为他们文人没有战功,瞧不起他们文人,又说自古打天下易治天下难,他们文人才比他们武将了不起,使得朝中文官武将矛盾严重,谁看谁都不顺眼。
再加上他利用职务之便,建立自己的势力。
所以苏逢吉在朝中的党羽众多,后汉一直有得罪了苏家,就等于得罪了大半个朝廷的说法。
此时此刻,苏逢吉和刘太府,号召一众党羽,过半的朝廷官员,全部跪在这里,要求皇上必须答应,皇上也为难啊。
过半的官员集体辞官,那整个王朝还不瘫痪啊?
后来苏逢吉拿出他之前制定的,村里出现盗贼,要诛连整个村庄的王法说理。
他说,该王法已经实行,已经有几个村庄遭到灭村。
现在赵匡胤杀人,还那么残忍的连杀两名大臣之子,并把杀人当成玩乐的当众虐杀。
如此滔天大罪,不严惩,以后人人效仿,那一众大臣哪能安心为朝廷分忧?
此罪不诛连赵家九族,难以平民愤,难以震朝纲。
虽然赵弘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绝不可枉私!
汉隐帝见大家跪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而且天色已晚,他还想去临幸今天才选的处~子,享受那洞房花烛夜之美,便挥挥手答应下诏诛赵家九族。
昏君!
昏君啊!
竟然为了玩女人而不顾功臣性命,也难怪后汉是个短命王朝。
就算要玩女人,也可以说明日再议呀,一点天子之威都没有,还做什么皇帝?
赵匡胤听了那大兵所说,不由直骂皇上是昏君。
不过他心里也很高兴。
如此最好了,他更有理由劝父母一起离开了!
杜夫人和赵弘殷,还有贺玉贞则是一直叹着气,骂汉隐帝昏庸无道。
“不行,我得马上去宫中,质问皇上,为何要杀我,得把这事说清楚才行!”
赵弘殷越想越气,越想越想不通,不由起身如此说道。
“父亲,万万不可!”
赵匡胤则是赶紧拦住了他!
然后他又解释道:“父亲,现在整个天下虽然名义上是刘家的,但听这位军哥一说,显然汉主不过是苏家的傀儡罢了,你去找汉主质问,他肯放你,也无济于事。
就算你成功获得赦免,但父亲觉得苏逢吉会放过你吗?
你能逃得了一次,逃得了二次吗?
有那个小人从中作梗,你在朝中还有什么前途?
虽然这都是我的错,但依我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父亲还是随我一道逃走,找个地方颐养天年,才是最好的办法。”
那大兵闻言,也劝道:“赵公子言之有理,赵军主,杜夫人,你们不要再耽搁了,赶紧逃吧,呆会儿圣旨下来,你们可就逃不了了!”
贺玉贞也跟着劝他们走。
但赵弘殷和杜夫人还是有点犹豫不决。
主要是他们这些年,身逢乱世,一直都在奔波逃亡,实在不容易,现在总算安定下来,自然舍不得。
赵匡胤见状,索性对着父亲军人的胃口,豪言壮语起来:“父亲,大英雄志在四方,难道天下还没有我们安身之地?”
这话果然很受用。
赵弘殷随后就笑道:“好一句大英雄志在四方,好,我们大家都收拾行李,一起走吧!”
然后杜夫人叫管家拿钱赏了那个报信的大兵,便叫人收拾东西,举家老小,连带下人奴婢一共三十多口人,一同离开了赵府,离开了汴京。
事实证明赵弘殷果然在军中的关系甚广,一路上他们都没有遇上任何麻烦。
守城官兵和巡城官兵不仅没有拦他们的道,还一路为他们开路,帮助他们出城。
另外还有护圣营的不少官兵和一些旧识,也带人来帮助他们逃跑。
而且大家护送他们出城三十多里,都不愿意回城,有上千军士更是答应要跟随他们。
不过没等赵弘殷答应,赵匡胤就率先替他拒绝了!
因为一个强大的王国不是一天两天就发展起来的,就算有后世的技术,也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
他可不想在自己建立的王国还没有建立之前,就被人盯上,给灭杀在了萌芽状态。
赵弘殷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说,如果他带着军队离开,肯定会让苏逢吉冤枉说他谋反,汉主势必会派军队围剿他,他就真的死路一条了。
现在他就这样逃走,兴许汉主回想起来,还会免他们一死,放任他们逃走。
众将士明白了其中利害关系,本来想跪求赵弘殷答应的,也罢了,只是再三叮嘱他们一定要保重,便站在原地目送着赵家老小离开。
后来也确实如赵弘殷所料,在他被汉主问斩的消息传开后,一众武将,第二天就奏请汉主收回成命,免了赵弘殷一死。
汉主本来就没有杀赵弘殷的心,所以顺水推舟就答应了,免了他们全家一死。
苏逢吉看到武将们都这么要求,也无奈,只好明着作罢,暗地里再派人对付赵弘殷一家。
而虽然赵弘殷得已赦免,但如此开国功臣被迫逃亡家乡,还是让众将士寒了心,有了谋反之意。
枢密使郭威,本来就对先帝安排留守邺都,耿耿于怀,心有不满,现在又见功臣受此不公待遇,便最先动了谋反之心,开始以扩充军队替汉室平天下为由,暗中招兵买马,为起兵做好准备。
而历史,也因为赵匡胤虐杀苏凯,如他所愿望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后汉或将提前灭亡,又一场战乱,正在悄悄拉开序幕。
时势造英雄!
赵匡胤正好可以如自己所想,找个地方,利用战乱,别人无暇顾及他们,而悄悄运用现代科技,发展属于自己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