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浩本身也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在与班上的同学一一拥抱离别一番后,便被李伟这个班主任给拉到办公室了去了。
到了办公室,里面还有着几位老师,全部都是看过秦浩在办公室考试的,一见到秦浩进来,一个个都跟秦浩打招呼,眼神不时的瞟过来,看一下到底什么事情。
“秦浩,你知道为什么叫你过来吗?”李伟笑意盈盈的说道。
看着这副模样秦浩知道肯定不会是什么坏事情,在想一想现在都中考过了,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找自己,联系之前的事情,心里就已经大概知道了。
“是因为征文的事情?”秦浩回道,就是那一篇已经征服了办公室老师的征文。
深入浅出的将道理用简单的名字描绘的《信条》。
“对,没错,这次征文比赛你获得了第一名,这次中考你能够加十分,并且江城一中已经打算特招你了,就算你这次中考只有零分也没有事。”
“当然了,以你的能力肯定没问题的。”李伟脸上堆积着笑容说道。
说道这个事情,李伟满面红光,这个事情可是可以增加自己的奖金,还能在自己的教学记录上添上浓重的一笔,也难怪他这么开心。
了解到事情的情况后,秦浩并没有多么的兴奋,只是中考加上十分而已,就算自己不被特招,考上江城一中也没有什么问题。
“恩,那老师还有什么事情没有?”秦浩问道。
“对了,你要记得买下周的华夏青年报,教育局的决定将你的这篇文章刊登上去。”
“行,那老师没什么事情我就先走了。”看着面上只是略微诧异了一会的秦浩,李伟的心情不好了。
跟秦浩本人比起来,自己刚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一跳三丈,再说说这次征文的评委要是知道秦浩的态度,可能也要好好考虑一番了,毕竟他们当初为了研究这篇文章可谓了大费心血,连发布奖项的时间都推迟了两日。
征文评比的时候,一众评委纷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手上一叠的作文。
一共五位评委,每一个的表情都是极其丰富的,大部分的时候,都是面部表情的快速看完一篇文章,有时则皱皱眉头,或者是在找到好看的文章的时候点点头,笑一下,在将之交给其他评委,每人给文章打一个分数出来。
众多评委的手里现在都已经没有多少篇文章了,大致上有着二三十篇的样子。
“看来这次征文,应该是黄石二中李俊明的了,他的那篇《羁绊》写的还是挺好的,以羁绊为引子来阐述了一番分享的意义,超过了初中生的水准,大致上已经到了高考的作文的水准了,还是很不错。”坐在左侧的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看着手上没有几篇的作文悠闲的说道。
“是啊,不过我觉得陈薇薇写的《你好,朋友!》蛮不错的,第一也有可能,明面上写的朋友之间的友情,而真正贯穿全篇的则是分享这件事情,很有想法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也有可能获得第一。”这一位出来说出自己支持的作品的是稍显年轻,大致上三十岁左右的周姓老师。
评委们打分是不能给其他评委所知道的,每一篇文章自己给与其相应的分数,但不能透露出来,所以这五位评委虽然是打分的,但根本不知道这次能够真正取得第一的到底是谁。
现在评比已经接近了尾声,每个评委都没有多少作品的时候,当两位老师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后,立刻就带动了气氛,紧接着其余两位老师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位支持着《羁绊》,还有一位支持《你好,朋友!》,两方正好是二比二平。
看来这次征文比赛的冠军就要从这两篇文章中选择出来啦,不过为了提前支持一下自己的作品,怎么能让两方先打平呢。
“王老师,你来说说看,你支持那篇文章。”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对着一直没有发言的王老师问道。
“是啊,你来说说,你觉得那篇文章是第一?”周老师同样问道,四位评委旋即纷纷看向这位王老师。
而正在认真看着文章王老师终于将文章看完,这篇文章说实话王老师自己都已经看了三遍,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体验,没错看得正是秦浩的征文《信条》。
开口道:“我觉得这次的第一,非《信条》莫属。”王老师毫不犹豫的说道,因为看过四次的他知道这篇文章看起来很简单,不过当去研究其中的每一个句子,就会发现这简直就是一部全面而周详讲述人类生活乃至社会管理准则嘛。
“信条?这是哪个学生的文章,根本没有看过啊。”
“对呀,这是你新批改的吗?王老师。”
王老师也没有多说,直接将文章递给了他们,毕竟要让他们自己看了才能真正的认可,也就会知道为什么冠军非《信条》莫属了。
很快几位老师挤在一起,看着这篇王老师大力推崇的文章,信条只有区区的八百多字而已,很快几位评委都看完了。
“虽然写的很干净,不过直接将这些基本常识罗列出来好像也不应该获得第一吧。”周姓的老师率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等等,好像这,是有什么不一样,在看一次。”几位老师在此簇拥在了一起看起了这篇文章。
当第二遍看完,好像知道了什么,里面的有东西一起分享,不仅仅只是一起分享;公平游戏也不是单指公平游戏而已;还有不打人好像也没有那么简单,似乎每一句都有着深意,几位评委都纷纷沉默了,将自己的笔记本拿来,每当对其中一句有所解读的时候就打算记录在上面。
“在看一遍。”中年评委说道。
没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纷纷赞同。
“再看一遍。”
一直持续了八次,几人才纷纷停息了下来,不过也大致将其中的意义的描述了出来。
“我看这一次的第一非《信条》莫属了。”周姓老师感慨道。
“没想到一学生竟然能写出这样富有哲理的一篇文章,这次的第一不是他还有谁能比的上。”王老师说道
好久了,不知道好久了都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篇足以使自己废寝忘食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