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三十年前,文相大人因五净园之事,行了占天之术后,林风遥祖父施以纯阳之灵食,为其还寿,文相大人那时,便将自己这占天奇术,全数教与了林风遥祖父。
一来为报还寿之恩,二来望林风遥祖父学得此法,关键时刻可派上重用。
无奈林风遥祖父不好占卜之术,又疏于修炼,一直未能通晓此术,倒是林父,本就资质过人,辅以勤学苦练,今日,已拿的住五成法力。
但此术需求境界过高,林家虽贵为炼药境界,可毕竟非修仙之人,那“炼之力”也绝不可与那“仙之力”相提并论。
故自身能力不足以尽数驾驭,后林风遥父亲传此术于林风遥,不望其学成,但望他能领其精义即可。
所以林风遥对这占天之术,也并不陌生。
自古占卜精要,根本相同,均是借那紫薇星之力,将占卜之物的生前身后事,逐一显像出来,所以,这中能知多少,全取决于可借多少。
倘若是算命先生,掐指估摸出来的,定是连那紫薇星的影子都不摸不着。
若是修的长生,活过隔世的得道高人,可设戟仞祭坛求祈,假使肯把百年修行都献做出去,兴许能借到个一分半分,但最多也只得算个数月之内的运数,不到一年。
而这吉凶占卜,世上最高明者,要论那皇权钦天监内,千位台正法师,共为天子祭祈,即便如此揽九州之寿,耗尽朝中智者仙英道术,能借二分,已是罕迹,而借到这紫薇二分力,也刚刚够为那天子,预知后事三年生死,而且纵然可知之,仍无力回天。
但这千人齐占,后果十分严重,因为但凡要测命数,皆犯透泄天机之罪,献祭千人,每人必折阳寿二十年,且十年之内,不可再卜哪怕一卦。
与此同理,文相大人此占天之术,虽是更加高深,确也是更加危险,因其不仅要问星,更是要面星,既上天寻见那紫微星,借出天眼,俯瞰人间,尽观世态炎凉,四季春秋变化。
此举所需境界之高,尚且不提,单说走这一趟的胆气,便非常人所及。
三界轮序,若想上天,需先入地,肉身需留人世,不然一入地府,便被各路刑鬼烹之。
若是凡人想要活着回来,必定得是那修仙境界的体质,方才可以做到人魂分离,而后,要先下至阴曹地府,驭魂魄去见那十相阎王,求请冥间通天文碟,每换一碟,需交上阳寿一年,舍了十年寿命。
换得这十相文碟后,方要跳进冥河,逆流入天,这冥河尽头,便是鬼门关,无论何处生灵,过关,就得领受那万劫不复之罚,冤魂厉鬼,若滂沱大雨般落至其身,倘心念不净,邪气漏进体内,则鬼门关大闸立时闭合,过关之人也将顺着冥河,坠入千层地狱,再也出不得去。
闯出了地府,带得这文碟上天,方可见得紫微星真面,天界严规,凡人入天,乃万劫不复大孽,若借了天眼,更是要遭天谴,即刻受三火烧身,五雷轰顶之罚,所卜之事越险,所受之刑越苦。
据林风遥所知,以天星大人几十年“仙之力”修炼而成的占卜之术,最多只可上熬半个时辰,不过如此,也够他看得后世百年沧桑,关键在于,节点一到,必终了此术,否则魂飞魄散,再也回不了肉身。
而文相大人虽说乃是这占天之术的创始之祖,其“仙之力”更是堪称更古不遇,非其它修仙之人所能企及,然而即便如此,抗受那天打雷劈暴刑,最多也只能撑上一个时辰,虽不久,却不得小看这般时间,就这样,已是近神之造化,非封神之将,都是熬不过这时辰的。
若受足一个时辰的酷刑,搏到这临界一刻,文相可尽穿阳世,更进一步,洞悉那阴冥六府之数。但这过于凶险,倘若时刻差之毫厘,文相大人便命陨天间。无奈今日若想破溟风危难,此乃唯一解法,文相大人今日,定是起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穿了那阳世,开看地藏轮回,可这天诫之力,太过阙伤,已非文相大人所能控制。
不得已,这才将四子召齐,共辅此术。
而林风遥即便深知此中凶险,却是有心无力,一来体内空有真气修为,却不能使用分毫,二来,体内还只是学武之人的真气修为,尚未化成“炼之力”,所以与这修仙境界的“仙之力”相比,实有些微不足道。
此刻,四子落定,文相大人开始双目紧闭,以天诵术传音。
“天星,念离魂大咒,待我人魄分开后,展还魂心法,护我肉身,听我遣令。”
此离魂,还魂二法咒,世上除了文相大人,只有二子天星可悟之。
“是。”天星大人领了命,呈绛衣式,开始布这逆天双咒。
“天政,备紫麟玉,典鲸砂,龙蟠箍,与我带入冥间去。”
文相大人传令于天政大人。
这三件东西,非神器也非仙器,
而是鬼器,是地府判官最爱的用物。
喂于那些贪贿判官,或许能使上些帮助。
“是。”
只见天政大人双手并托,微抬而放,
于掌宫做界,幻出了三件鬼器镜像。
这鬼器,同阴灵食不同,阳世只可见其镜像,觉不到摸不着,只等到了阴曹地府,才可化作实物。
“天玄,列壁湘定魂阵,同我上天,力挡天雷地火,无我令,不得撤阵。”
天玄大人这壁湘定魂阵,乃护体圣法,此阵可翻覆斩龙金云,调天兵御敌,人间万刃,无可伤其之物,但此阵可抵得过那天降之罚多久,还未可知。
“是。”
天玄大人回罢,并未作何动作,只是口中唤念,
不会儿便从背后那竹笼之中,跳出了三十六粒炙炎丹,这丹通体火红,如生于炼炉中似,众烈丹如自行列阵一般,上下各十八粒,围做双环,顷刻一声闷响,炙炎丹同时炸爆,顿时云烟环绕,进而化为金云,飘至文相大人身边。
“天鹤,你守着那焚情烛坛,若不周之水涌出,当即断灭无情火,绝不可让一滴水火流出此殿。谨记。”
文相大人托嘱此话时,特意叮咛,可见此事之重。
“遵命。”
天鹤大人接此重任,拔出三星宝剑,时刻备着。
但林风遥却如内心扔进一炸雷,思绪翻滚起来。
“眼前这,便是那焚情烛和不周之水?”
他不敢相信听到的话,和自己的眼睛。
其实初见这燃于水中之火时,他便有所怀疑,此物即是传说中的焚情烛和不周之水,但因事行匆忙,又救父心切,未曾深究,不想真是如此,他知道,这两件神物,今生得见真容,不枉于人世活一遭。
话说那娲石共有三万六千五百块,既是补天之石,便要用玉液相连,而那不周山之水,细密如铅,一滴便有千斤之重,如不是极韧之物,肯定是挡不住那不周水坠力的。
女娲遍寻天地,仍找不出可用灵液,只得以自身鲜血化蜡,这才凝结了娲石,补齐天宫缺位。
而千年前同三鬼将大战,娲石擅下凡间,酿成大祸,被罚惩劈碎,洒于尘世,女娲心痛这娲石,虽有情有义,却终得如此下场,不禁落下了九十九滴眼泪,这眼泪,遇乌云化蜡,被后人称为焚情烛,
此烛可焚人世万物,烧尽所有,连江河湖海水,也被带进火焰之中挥燃。
此烛掉落凡间后,顿将那山川河流,变为一片火海,女娲知此大意之举,恐毁了整个人间,便偷偷开天间一角,放走了一流不周之水,洒向人间赤炼。
此水虽不可浇灭那焚情烛,但同其相生相克,焚情烛可在不周之水中缓默静燃,不周之水因这烛火托着,轻了许多,不会压穿这苍穹大地。
这样,二者阴阳平衡,免去了这场灭世浩劫。
但皆此种种,均为传说,无人曾见,无据可考,只是记于书中,传了千百年。
没想到在此地遇之,有些不胜惶恐。
但文相大人为何命天鹤大人守住此烛坛呢,莫非文相大人要动用这远古水火,强改天相?
林风遥不禁生此疑问,但还未等他来得及细思量,
见文相大人已驾鹤跃空,飞停于那四尊神像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