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就这样被何敬洙迎近了建州城,汇合了周邺给自己准备的空壳队伍后,李煜就光明正大的住进了建州城中的原富沙王府。
孟坚知道李煜来了,赶忙过来拜见。作为老熟人,李煜也宽慰了他几句,就与他说好了第二日赶路的事。孟坚也是一口的答应,留下周邺写给李煜的一封信后便回去了。
打开周邺的信,开头都是些问好,以及赞誉李煜功绩的话。也说了他自己这一年来坐稳了百胜节度使的位置之后,促使辖下的虔州地区与中天八国之间展开了大量的经济合作往来的活动。并且按李煜建议过的,利用虔州作为李煜在中天八国建立的工商业体系与南唐之间经济联系往来的桥梁,使的虔州变得繁荣了不少。
李煜暗自点头,周邺这个人确实是一个有才能的老成持重之人,自己只是给了他一些似是而非的建议,他就能把事情做的有摸有样了。将来有机会将他调入朝廷中枢,必定也是一个能办事的人。
不过周邺信中下面的话,却让李煜看了后,皱起眉头。那就是如李煜曾经预料到的那般,朝廷中的某些人,也发觉到了虔州现在的中心枢纽的作用。就想到虔州去捞好处,或者更有人想通过虔州把手伸到自己中天八国或者闽地来呢。
想想原来历史上的南唐朝中五鬼的党羽,在攻闽的过程中,烧杀抢掠,确实捞了个盆满钵满的。但是这也造成了闽地百姓对南唐的仇恨心理,最终导致了泉州留从效的率众独立,以及吴越攻占了福州。
可以说在原轨迹的南唐灭闽过程中,南唐朝廷是费钱费人,最后收获的却是连连闹民乱,需要不断派兵镇压的四分五裂的闽地。直到最后南唐被北宋所灭,花在闽地用来灭火的钱银,简直不可胜数。
国家虽然陪了,但是那几个祸国殃民的人却发了。现在历史由于穿越后的李煜的介入,发生了改变。原来领兵出征的查文徽、魏岑、边镐等宋齐丘的爪牙和党羽们就没有了发战争财的机会,很多人都没有了孝敬,所以向周邺伸手倒也是一条路来的。
再说朝中人都知道,这几年,因为周邺的老爹周本故世,周邺也被朝中的有心之人打压的快要混不下去了。哪知周邺这家伙突然又走了狗屎运,立下了连番平乱成功的功劳,还顶替了贾浩那个废物做了百胜节度使了。一个个都认为现在自己向周邺透露一点要做他靠山的意思,周邺为了保住自己这次得来不易的位置,还不该向自己这个靠山好好孝敬一番么。
所以周邺提到了有几个朝中重臣或者皇室子弟已经向他伸手了,开口便说要黄金白银几万两,说是用来帮周邺打点朝廷上下的意思。
李煜狠狠的将小手在桌子上一拍,心道真是岂有此理。
好一会儿后,李煜才冷静下来,想想又不由得笑了。自己当然从一开始就知道,将来将要面对的是一些什么样的困难局面。
如果自己穿越后的身份是盛唐时的皇子,又或者是宋朝时的,那么只需要做好亲贤臣远小人,像赵普说的半部论语就可治天下了。
正因为自己所在的是一个人心不古的乱世,要想按照自己的想法一路走过去,受到的必然是**外外无数的攻击。对于这些自己本就做好了面对的心里准备的。
至于现在自己一时心中被激起的气闷心情,想来一是因为南方能有现在这样的一个局面都是自己和一众同僚、手下文臣武将和大量的士兵浴血奋战的结果,自己潜意识里绝不想被无关的人破坏掉。二来也因为自己近来谋划行事比较顺利,突然被人暗中算计心中就比较不忿了,自己的个人城府有待加深啊。
想定后,李煜便找来纸笔给周邺写了一封信,大意就是让周邺放宽心,在朝中自有自己去给他周旋,量那些恶言小人也翻不起大浪。并让周邺继续实行以民为本的治理地方的方针,还有也不要懈怠军事,说不定什么时候,周邺就又有机会为南唐开疆拓土了呢。
在叫过亲卫让给周邺送信去后,李煜便去参加了在何敬洙的节度使府举办的宴会。作为在建州城中爵位最高,身份最为显贵的李煜,是必须参加的。李煜也算是跟南唐军的各级将官见了一个面,接受了众人的拜见,至于众人心中是否真的认可自己这个定南郡王,李煜就不知道了。估计他们这些人想的是,自己一个年幼的皇族子弟,身在南方也就是一个象征意义吧。
第二日,全军开拔,南唐一开始南下的三万大军中还活着并且能够正常行军的约两万余人,全部都被招回金陵受赏。这也是皇帝陛下少有的恩宠,建州城就交给后续的增援部队防卫了。
李煜这下又成了两万军队的核心,核心最深处李煜仍然由那五百特种部队保护着。这五百人是在建州城中那张遇贤为了报答当年定南郡王李煜的不杀之恩,而特别赠送给李煜的护卫军。
李煜也显示出了高于常人的胸怀,完全接受了这支队伍的保护。外界的人这才恍然知晓,原来这两人之间还有这样的一层渊源的。
至于张遇贤自然只能带着自己的一千禁卫军走在唐军的外围了,话说那些唐军的将校们可不认为自己有保护他义务。况且这已经不是在闽地张遇贤的地盘了,也不用对他特别的客气,南唐的大头兵们都这么想着。
定下的接下去的路线是由建州往正北走,只要横穿过信州、歙州、宣州三州之地,就到达南唐的政治中心西京金陵了(东京是扬州)。这也是走陆路到达金陵的最短的路线了。
出征经年,心中盼归的出征将士们,没有给李煜想一览沿途风光的时间,算是用急行军的速度在一直往金陵赶。这可苦了李煜了,虽说李煜现在坐的是自己改进过马车,给底盘加装了自己设计的弹簧钢之后,要比现下的普通马车抗颠簸性能强了好多,但是长途不断跋涉下李煜也大叫吃不消。
在半个月后的一天早上,李煜终于看到了阔别了一年的金陵城的巍巍城墙。
以前一直都呆在金陵城中,李煜还不觉得什么。只是出去之后有了对比,才知道这金陵城的雄伟壮阔。就城墙都有五丈高,只把自己在南汉和闽地到过的所有城池都给比了下去。就算是福州城的城墙李煜估摸着也只有四丈余高罢了。难怪在历史上兵尽粮绝的南唐军面对着赵匡胤的大军围攻还能够守城近一年才被攻破。
还有城市的规模金陵也是李煜现在见到过的最大的,光人口就有四五十万。想想南唐全国也只有人口五百万而已,在金陵就聚集了十分之一的人口。在洛阳与长安都在连绵的战火中没落后,金陵可能算是当时全中国聚集人口最多的一个城市了吧。这还是多亏了烈祖皇帝这么些年来实行的休养生息的政策的功劳,使金陵成为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地方,可以发展经济和人口。
更有各地过来的大批的有识之士,加入了南唐的朝廷。烈祖也是广纳各方的贤能,并根据能力予以任用,如常梦锡、韩熙载、江文蔚等既有才能,为人又正直的大臣们都是从各地投奔到南唐烈祖麾下的。
心中正感叹着,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上烈祖皇帝虽然一生都很英明有才能,可只是最后走了一个昏招就把自己的性命给断送了。好在这回有自己穿过来,把那个献丹的道士给提前解决了,才没有烈祖皇帝的吞丹早逝。自己的昏庸太子爹也没能过早的登上皇位,没能和他任用的那些奸佞朝臣一起无法无天的败坏南唐的统治基础,让国家败坏到原来的李煜日后登基也无法收拾的状态。
想着曹操,曹操就到了。在李煜的马车刚刚驶过金陵城南的中华门的时候,就听见马车外一个尖利的声音叫道:陛下有旨,宣定南郡王李丛嘉立即进宫觐见。
李煜听到声音后,把头伸出马车外一看,原来是王绍颜这个大太监亲自来传旨了,看来自己皇祖父这是要急着见自己了。
王绍颜似乎也是知道李煜的车架所在,整支队伍中,马车最拉风的就属李煜的座驾了,比平常的马车都高大了不少。以至于王绍颜一眼就认定了,这马车与众不同的出处必是那个现在处处透出神秘感的新晋小郡王了。
王绍颜投过目光过来,也是看到了李煜。李煜令马车在王绍颜身边停下,笑着对这个内侍大总管道:从嘉本来就是要去拜见皇祖父的,现在还麻烦王公公亲自跑一趟,从嘉心里有点过意不去啊。说完不待王绍颜回答,转身从车厢里取出一个小包裹,递给王绍颜。
王绍颜随手接过笑道:郡王这是要害奴才呢,陛下一向就痛恨身边的内侍收受贿赂,早几年还因为这件事处死过几个宫中的管事。
李煜故意装出急切之情道:从嘉何敢违反祖父的意志,更不会来坑公公的,这些乃是从嘉外出的时候,带回的一些当地土特产罢了。不值几个钱,纯是一番心意而已。
王绍颜哈哈笑道:这才是陛下口中夸赞的聪明绝顶的郡王啊,郡王的心意老奴舔脸收下了,郡王这就随老奴入宫如何?陛下可是真的等急了,陛下这几天都在念叨着郡王呢。
李煜表现出一副纯真样的挠头道:好吧,请容从嘉与几位同路的大人告个别。
王绍颜微微点头道:郡王自便,老奴在这里等着,只是时间不要太长就好。
李煜道:从嘉醒得。
话说队伍因为王绍颜的出现,也停了下来,这是在金陵城中,让这么好两万人的队伍停滞在大路上,就使这一带的交通瘫痪了,幸好有早有准备的金陵城中各衙门的捕快及帮闲们维持着秩序,避免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可能对大军产生的冲击。
看着李煜转身去与其他人告别的背影,掂量了一下手中用牛皮纸包扎好的包裹,王绍颜不禁的点头,心道这孩子难怪讨皇帝的喜欢,他还真有一颗玲珑剔透的心呢。
李煜尽简的与何敬洙孟坚等人打了一个招呼。其实如果不是皇帝召见,李煜自己也是要离开队伍的。因为大军是要开到城中早已准备好的军营中歇息,等待朝廷选好了良辰吉日,皇帝陛下还要检阅大军,搞一个献捷仪式什么的。李煜自己当然是要回太子府歇息的了,虽然自己现在已经贵为郡王,但是还没有到能够开府自立的年纪,也只能先啃一啃自己太子老爹的老了。
没有瞒着何敬洙他们,只说皇帝召见不得不先行一步了。除了一脸懵逼的许文稹搞不清什么状况外,何敬洙和孟坚两个人都能够理解。这位小郡王的圣眷之浓,怕是在皇族中也是少有的。
告别了何敬洙他们,李丛嘉又叫过林仁肇,让他带着五百兄弟,先回城郊的共济会中安顿好。当然这件事自会有王管家安排妥当的,自己也不用太烦神就是了。
然后李煜身边只跟着刘茂忠带领的十名贴身护卫,与等候着的王绍颜一起往皇城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