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馆不是在门下省吗?你去弘文馆读书为啥要去东宫?“张安问坐在旁边的程处默。
“皇后安排的!把这么多人都拉去崇教殿陪太子读书,不知道皇后咋想的?“程处默一脸不爽的回答道。
“皇后把一群王爷、国公家的长子集中一起陪太子读书,让大家联络一下感情、混个同窗之谊,而且教书还都是弘文馆名士,这么难得的机会砸到头上你还不好好把握?我估计现在不一定有多少人恨自己早生了两年而错过机遇呢!你要是敢有啥不好的表现传到婶婶耳朵里,我估计婶婶会请出家法抽你!“
“道理不用你说,我就是讨厌读书而已,而且太子今年才十岁,跟一群小屁孩在一起读书,想想都难受!”对于这两理由张安无话可说。
“景风门到了,我去军器监了,祝你在崇教殿玩的高兴!“张安跳下马车朝程处默挥挥手。
程处默去东宫上学给张安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蹭他的豪华马车,从怀德坊到军器监中间十多里路以后不用骑马了。唐朝官员上班基本都是骑马和坐车,大官坐车、小官骑马,轿子这东西只有非常尊贵的人或者七八十岁以上的老寿星才坐,而且现在也不叫轿子,叫肩舆,比明清时代的轿子简单的多。张安自己的简陋马车里塞了一套新式桌椅和一个装满乱七八糟东西的小木箱子,把东西搬进自己房间后张安打发车夫自己赶马车回去,自己准备下午还蹭程处默的马车回家。
桌椅不用说,那一箱子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用橡皮泥捏的各样的滑轮、棘轮模型,用这东西和工匠们沟通比图纸直观多了。
对于如何制造出好用的滑轮组,张安准备把滑轮分解成轮子、轮轴、外套用砂型浇铸成零件,然后打磨抛光再组装成型。相比唐朝的锻造工艺,张安还是觉得铸造来的实际,虽说质量不稳定,但胜在速度快、标准统一;又都是小物件,质量问题仔细检查就好了。张安带着几个铁匠忙活了一上午才造出两套合格的滑轮组和棘轮,这正好够改进一架八牛弩的。
午饭后休息了一会儿,张安让几个铁匠继续铸造滑轮组和棘轮,自己准备去改装八牛弩。因为已经铸造过一次,铸造模型和铸件的各种尺寸参数都已十分详细,接下来速度和质量都会有很大提高。
王监丞亲自带几个对八牛弩熟悉的工匠和张安一起来到军器监北边的试验场,这里是军器监实验各种武器盔甲的地方,是个宽百米、长近千米的狭长形空地。有在泸州改装过一次的经验,这次虽说多了两个棘轮改装还是进行的非常顺利,不到一个时辰就搞定了。
还是二十四个人上弦,不过这次比泸州轻松多了,泸州的时候实验用的是二十四个人,但战场上程咬金派的是二十八个。看到这二十四个人轻松上弦的样子,张安决定进一步减少人数试试,果然没让张安失望,二十个人就能把八牛弩完全拉开。
“快,快记下来!军器监重新改进八牛弩成功,二十人可张!”旁边的王监丞高兴的直跳脚。
“哎呀!多亏张校尉,军器监刚刚重新开张就有如此成就!张校尉这是给军器监所有同僚挣了脸面啊!姜少监这两日为了物质钱粮的事在外周旋,本官这就派人前去通禀,也好为张校尉请功!“王监丞大笑着对张安说。
“王监丞谬赞!既然少监有要事在身,还是等他忙完再禀报不迟。这才第一架,大唐那么多八牛弩很得大伙忙活呢,早晚都是咱们军器监的功劳,不急!“张安一边看军士发射八牛弩一边和王监丞闲聊。
“既然张校尉这么说,我就等明日汇报仓储情况时再向少监禀报,希望有这个好消息能让姜少监高兴点儿!“王监丞在说后半句时明显情绪有些低落。
“仓储情况整理出来了?难道很不理想?”张安听他这样说就随口问了句。
“哎,不瞒张校尉,仓库所有重要物质材料都基本见底了。我三日前向少监报告粮食只够十日只用,少监气得当场把一个笔洗摔得粉碎,少监在外周旋三日直到今天早上才派人通知我说粮食已经筹集足够。真不知明天向他报告军器监的铁锭只有九千余斤、其中上好钢材不足三千斤时是个什么情形?说实话想到明天要向他报告这些情况,本官就有点两腿发颤!“王监丞想着明天的情形说话都不利索了。
你等等,等等!张安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堂堂大唐帝国的军器监现在只剩下不到五吨钢铁,你给我开国际玩笑呢!一柄大刀都十几斤重,一身盔甲要几十斤,后世一根铁轨重一吨多。张安记得后世偏远农村集镇上的铁匠铺子,就是平时铸个铁锅、打几把锄头的那种都有上吨的钢铁存量。五吨钢铁有多少?堆在一起不到一立方米的体积!
“王监丞是说我们军器监就只剩下这么大一块铁了,你不是开玩笑?”张安双手在身前比划一立方米大小空间。
“铸成铁锭估计也就那么大一块儿!这事我敢开玩笑!账册上记载的是十万斤,谁知实际不到一成!”
五吨钢铁够干嘛使?大概能做二百套盔甲。张安觉得这个军器监解散算了,太丢人了!就算账册上的十万斤也没多大一点儿啊,五十吨而已!
“王监丞,咱们军器监大概每月需要多少钢铁?”张安问道。
“这个咱们军器监刚刚开启还没有计数,本官估计至少要五万斤,要是大量制造军械估计要十万斤。”
“五万斤?就这么点儿够用?”张安不明白这么大一个帝国军器监每月咋可能只用二十多吨钢铁。
“钢铁当然是越多越好,可我大唐钢铁年产量不过一百六七十万斤,民间用到铁器的地方很多……“
你等等,再等等!张安听到一个可怕的数字,大唐帝国的钢铁年总产量用斤作单位已经够让张安吃惊的了,还每年只有一百六七十万斤。
“王监丞,你刚刚说我大唐钢铁年产多少?一百六七十万……斤?”张安又问了一遍。
“是啊,太上皇和陛下都珍惜民力,不愿扩大产量,所以就一直没有达到前朝的二百万斤……”
张安扶着身边的一棵大树歇歇先,这信息太让人崩溃,每年不到八百吨的钢铁产量是怎么把大唐盛世撑起来的?中国从春秋时代都开始冶铁了,到唐朝都一千多年了,钢铁产量才这么一点儿?八百吨的钢铁年产量啥概念?大唐经过连年战乱现在人口凋零,如果李二陛下想休养生息、大力发展农业,把大唐一年生产的钢铁全制成农具的话,还不够给每户农民造一把锄头的!大唐现在有常备兵力三四十万,要想给每个士兵配一套新式装备,张安都不敢算要多少年!
张安惊讶大唐钢铁产量如此低,不过想想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也就明了了。在从泸州来长安的路上,经过褒斜栈道时他听过程处默介绍这个时代的人们是怎样开采石头的:现在石头上泼上油或架上木材点火烧,在石头被烧的很热的时候用凉水泼洒,石头在急剧热胀冷缩过程中开始碎裂,然后用锤子、凿子之类的一块一块往下敲。估计铁矿石也是这么开采的,这他么一天能敲几块石头?还没有运输工具,石块估计还得靠人工一筐一筐抬出矿坑,用马车、牛车运到冶炼厂。大唐的冶金技术咋样张安不知道,不过想来高明不哪去,焦炭这种被称为冶金史上里程碑的东西大唐肯定没有,要不也不会用‘斤’这个单位来计算产量。从军器监铁匠用的风箱可以窥见一斑,大唐也没有像样儿的鼓风设备。
“张校尉怎么了?是否需要回去休息一下?”王监丞见张安靠着树干半天在那发愣,一旁关心的问道。
“我没事!王监丞长安附近可有冶铁厂?”张安问道。
“有,泾阳、三原县都有,张校尉还精通冶炼之法?”王监丞好奇的问道。
“如何炼铁我不知道,我就是听王监丞说大唐钢铁年产不过一百六七十万斤,觉得有些少了,想去看看究竟。”
“泾阳县的铁厂是少府监的,距长安最近,校尉要是想去看看的话,本官明日可以禀报姜少监,让他给你弄块通行令牌。”
“还是不麻烦了,我就是刚才突然好奇想去见见冶铁场面,现在想想挺远、挺麻烦的就算了。不过把咱们这儿铁匠用的风箱等会儿给我找一个,让我瞧瞧有没可能改良一下。“关于冶铁的事儿张安觉得还是不给自己找麻烦了,再说自己去看了估计也没啥高明的建议。
看来以后在大唐要节约用铁,大唐这点产量张安估计不够自己一人摆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