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甚至于其它生物,为了生存,必然须要尽力地追求和维护自身的利益,特别是生存的利益,当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就会产生抗拒,并作出相应的抗拒行为。趋于利益就是人甚至是其它生物行为的第一大规律,避免损害就是人甚至是其它生物行为的第二大规律。
两个人合作或多个人合作,有时会双赢、多赢;又或者会双输、多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结果呢?之所以双赢、多赢,其实是这些人都追求共同的利益,而不对他人的利益作出损害,因此双赢、多赢;之所以双输、多输,其实是这些人都互相损害对方的利益,因此双输、多输。所以互利互助互惠,大家开开心心各有所得,是一种双赢、多赢的行为;至于你损害了我的利益,我要报仇,于是互相指责打骂报复报仇,那最先损害他人利益的人也为此而付出代价,这是一种双输、多输的行为。
人类社会中,不但会出现双赢多赢、双输多输的局面,甚至会出现一赢则亿赢、一输则亿输的局面。德国的元首希特勒上台后、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登上首相的宝座后,都实行了独裁统治,并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追求利益的行为不恰当,给世界带来了重大的灾难,这就是一输则亿输的局面,亦即是一人的做法不当,带来了以亿计的人共同出现利益损失,所以选择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真的不可不小心。至于我国的隋文帝杨坚,结束了长期的内乱,给全中国带来了安定与和平;又或者是中国清朝的康熙和乾隆,开创了“康乾盛世”,为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都是一赢则亿赢的局面,亦即一人的做法得当,为以亿计的人带来了利益得着,这就是选择一个对的国家统治者的好处。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他提问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兵变时杀害了兄弟,隋炀帝杨广则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对开发西域也进行了部分的有利举措,为什么是李世民得到了举世的赞誉,而杨广却是臭名远扬呢?其实这是因为李世民在玄武门兵变时杀害兄弟是迫不得已,而且他统治时为举世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他的出发点从来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人民的死活;相反,杨广荒淫无度,为了一己私利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这是完完全全自私自利的统治者,甚至不能算是一个好人,这样的人怎配有大的赞誉呢?李世民的例子是一赢则亿赢的典型,而杨广的例子则是一输则亿输的典型。
有一句说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什么“己所不欲”?因为这对自己有利益的损害,所以别人施于己身时,自己会不喜欢,而自己不喜欢的,施于他人身上时,他人也会不喜欢,所以自己不喜欢的,也要“勿施于人”。这是造就多赢局面的重要行为前提和重要思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