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质量恒星会产生爆发,爆发之后,有些会成为射电源,它们会发出很强的电波。但在宇宙中有一些射电源很特别,科学家看到它们类似恒星,但它们都有很大程度的红移现象,由于这一点与普通恒星有所区别,于是科学家又另外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做“类星体”。
由于类星体都有很大程度的红移现象,于是科学家又根据哈勃定律计算它们到地球的距离,计算出来的结果表明很多类星体离我们有几十亿光年,有的甚至在一百亿光年以上。科学家根据得出的距离以及其它的资料又去计算类星体的能量,结果令人吃惊,大小只有数个“光周”或数个“光月”的类星体的能量竟相当于数千个太阳的能量。
关于红移现象我们之前也讨论过,是由力变引起的光变现象,当斥力作用对比引力作用不断变大时,光就会在综合排斥作用的不断变大下不断地向长波方向移动,这种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就是红移现象。
除了红移现象,还有一种蓝移现象,也是由力变引起的光变现象,不过二者的成因刚好相反,当斥力作用对比引力作用不断变小,亦即光线中的引力作用不断变大,光就会在综合排斥作用的不断变小下不断地向短波方向移动,这种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就是蓝移现象。
由于红移现象须要斥力作用不断变大,因此在发出强光的星体上比较容易观测到。相反,发出光线就要求物质的斥力作用足够大,斥力作用足够大本身就是光线的最主要形成条件,而又再要求这光线中的引力作用不断变大,蓝移现象的这种形成原因相比红移现象难度大得多,单从这一点而言,已经可以知道宇宙中的红移现象比蓝移现象要普遍得多。
至于类星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我们可以推理一下。
类星体的能量很明显,是一种斥力能量。为什么类星体有这么厉害的斥力能量呢?星体的能量当然只能由它本身的物质决定。那怎么样才能形成如此高能量的物质呢?我们可以较轻易就推理得到星体的演变情况:星体最初是由星云形成,这时的星体是引力星体,引力星体不断收缩就会转变成为斥力星体;斥力星体之后,又会再转变成为引力星体;星体的这种循环会不断的发生,每一次循环之后,星体的物质强度,和引力斥力的大小就会变得更加厉害。类星体的能量之所以如此厉害,无疑是因为类星体是循环到较后期的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