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始只有一种物质,之后,世界产生了变化,生成了其它的物质,在世界某处最初产生第二种物质的地方可以认为是宇宙中心。因为宇宙会在这一处大致对称性地向各个方向发展和演变,因此这一处可以认为是宇宙中心。
宇宙中心是会在引力的作用下产生星体的。经过演变,宇宙中心的星体可以产生十分大的引力,从而变成一个有巨大引力的类似于黑洞的引力体。
最早预言黑洞存在的是法国的科学家拉普拉斯,在1798年,拉普拉斯提出,假如一个星体的引力足够大,星体在其引力作用下就不能发出光线。1939年,另一个科学家奥本海默指出,假如一个星体的质量保持不变,但在引力作用下一直收缩,最后这个星体就会成为一个密度十分大质量十分大而体积却十分小的星体,这个小星体就是所谓的黑洞。
其实黑洞未必是体积极小极小的星体,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物质是由力粒子组成,而力粒子是有体的,而且这个体是不会变化不能被压缩的,因此星体的体积只能压缩到一定的程度,而不可能无限制的压缩;其二,星体会具有斥力,在斥力的排斥作用下,星体的体积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压缩。
黑洞是指引力甚大的星体,由于斥力是亮色的,而引力是黑色的,在较少的斥力和较多的引力下,这样的星体就会呈现黑色。由于这些星体上的物质引力对比斥力相较于一般的引力星体要大,因此呈现更深的黑色,成为比较标准的黑洞。黑洞的质量十分大体积相对比较小,因而密度十分大,并主要由于引力十分大的缘故,而会发出比较强的磁场和电磁波,又或者是其它一些引力比较大的微细粒子流。
大家要注意,在我的概念中,黑洞只是指引力甚大的引力星体,对于那种密度极大而能无限制地压缩体积甚至只压缩为一个点的星体是不存在的。而这种星体的特点与普通的引力星体的特点也没有特别大的不同,只不过它们引力较大,呈现较深的黑色,因而区别于一般的引力星体而称之为黑洞。黑洞同样能够释放斥力和引力,也是能够看见和测知的。当然,我们未必能真的看见黑洞的本体,因为其黑暗会由于缺少光线而向外延伸了更多更大的黑暗。因此在黑洞的附近我们或许只能看见一大片的黑暗。
到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英国科学家哈肯曾经指出,黑洞不可能永远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它会消失。
到底黑洞有没有可能永远存在?其实是不可能的,黑洞的结局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演变为黑洞的星体在引力星体和斥力星体的循环中,体积质量由于斥力的不断释放而不断变小,最后在吸引作用下与其它星体成为一体;其二是黑洞演变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会爆炸,若果成为碎块的话,就结束了它本身的演变历程。当然,这些碎块还会继续其本身的演变,不过,作为黑洞这个整体而言,可以说其演变历程是结束了。
宇宙中心与黑洞的情况是类似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宇宙中心的情况。
我们知道,宇宙中心存在着巨大的星体,这些星体牵引着宇宙中心的巨大系统,星体的力量,或称之为综合力,是由星体中心大致对称性地向外发出的,因此星体的综合力是以椭圆为等一,又或者是运行至某种时刻,以大致的圆为等一,由于此因,宇宙中心的巨大系统比较多地呈现为大致的椭圆体,又或者是大致的圆球体。当宇宙中心的巨大系统演变到其综合力呈现以大致的椭圆为等一时,宇宙中心的巨大系统就会是大致的椭圆体。当宇宙中心的巨大系统演变到其综合力呈现以大致的圆为等一时,宇宙中心的巨大系统就会是大致的圆球体。当然,物质和引力斥力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宇宙中心的巨大系统在不同的演变阶段,还会存在着其它的种种形状和种种情况。
由于星体的综合力以椭圆为等一,并且星体上的物质不可能太大幅度的压缩,因此宇宙中心系统的星体会成为巨大的微椭圆体,其中又以宇宙诞生时最初产生的星体为最主要的中心,这个处于宇宙中心的巨大微椭圆体以引力吸引和斥力排斥着系统内的其它星体。宇宙中心的这个巨大微椭圆体最初形成的时候是一个引力星体,因为星体的凝聚首先需要的是引力的吸引。由于引力的不断吸引,宇宙中心的这个巨大微椭圆体会不断的收缩,当收缩到一定程度就会燃烧,并释放出巨大的斥力,成为斥力星体。而随着燃烧的不断进行,斥力物质又会逐渐转变成为引力物质,当这种情况达到一定程度,这个巨大的微椭圆体就会成为一个有巨大引力的星体。宇宙中心的这个巨大星体就这样反复地循环在引力星体和斥力星体之间。
宇宙中心的巨大星体反复地循环在引力星体和斥力星体之间的结果就是在某个又或者某些阶段变为黑洞。变为黑洞的宇宙中心引力斥力还在不断地循环转变,这种循环转变的最终结果也和黑洞一样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宇宙中心的星体体积质量由于斥力的不断释放而不断变小,最后在吸引作用下与其它星体成为一体。在吸引作用下物质体、星体、星系不断地互相吞并就是宇宙中的系统不断变大的原因,而根据各系统巨大到什么程度,以及引力斥力的力量大小等情况,我们甚至有可能找出宇宙最初起源于什么地方,亦即有可能找出宇宙的中心在什么位置。当然,只是存在这样的可能,但实际上,仍然须要看宇宙的年龄,如果宇宙的年龄足够地长宇宙足够地大,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令人类制造的望远镜也无法看到宇宙的中心位置,那么可以肯定,人类要找出宇宙的中心就是不可能的了。其二是星体上的物质在某个时刻无法承受斥力的迅猛变大而发生极度剧烈的爆炸。爆炸之后,宇宙中心这个巨大的微椭圆体就会成为碎块,至于碎块的碎裂程度主要在于爆炸时碎块所受到的斥力和引力的大小及程度。宇宙中心的巨大微椭圆体成为碎块之后,这些碎块仍会继续其自身的演变,不过,宇宙中心的这个巨大星体作为一个整体,其演变历程于此就会终结了。当宇宙中心的巨大星体的演变历程终结之后,宇宙中心这个巨大系统又会由于各星体的引力斥力而不断变化,并根据各星体的引力斥力的吸引和排斥的情况而形成新的大致性的中心。
我们需要注意,宇宙中心的这种变化并不能完全地影响宇宙中心这个系统之外的其它系统,因为宇宙中心的系统已经是较为独立的系统,所以宇宙中心这个系统之外的其它系统由于距离太远受到的作用太小等原因而受到的影响是较小的,因此它们都大致上不会因为宇宙中心的循环、变化和爆炸而受到影响,宇宙中心这个系统之外的其它系统会根据它们系统内部的引力斥力和它们系统内部各星体的引力斥力而维持其自身的变化,包括收缩、膨胀、爆炸等所有的变化。
星体与宇宙中的系统比较多地会形成椭圆体,但实际上,在物质和引力斥力的不断变化下,各个系统仍然会演变出其它的种种形状,甚至会有一些是相当不规则的形状,但椭圆体会是宇宙中比较常有、比较普遍、持续时间比较长一点的形状。
如果宇宙有中心,那么世界有中心吗?由于世界是无边无际无限无垠的,因此处处都是世界的中心,但也可以说,处处都不是世界的中心。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说话都没有错,至于可以如此的结果,原因全在于“世界是无边无际无限无垠的”这一特殊性。